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语言文学专科古代汉语(1)(注:翻译可不看,考试内容为课文的翻译,下同)综合复习题之一一填空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全书分 540 部,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收字 9353 个,又有重文 1163 个。2康熙字典成书于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此书采用 部首编排法 ;分 214部 ,收字 47035 个。3辞海(1979年版)是 百科综合 辞书,此书部首调整为 250 个,各字归部的原则是 “据字形定部” 。4辞源(修订本)是 阅读古籍专用 的大型工具书。用 部首 法编排,部首数 214 。5经传释词作者是 王引之 。此书收释词 160 个,释词特点是 详于特殊用法,略于通常用法 。6词诠
2、的编撰者是 杨树达 。此书收释虚词 251 个,是解放前收释虚词最多的虚词词典。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字 3700 多个。难字表收字 2600 多个。全书按汉语拼音编排 。8古代汉语虚词通释是 何乐士 编撰,是迄今收录最多,规模最大的 虚词词典 。二简答题1使用工具书应注意什么问题?熟悉体例;掌握查字,定音,选义要领;充分挖掘工具书的潜力,发挥工具书的效能。2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什么?一是为了批评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运用现代汉语,提高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3康熙字典的释字体例是什么?先注音后释义。4归纳一般字词类工具书和虚词类工具书。一般字词类工具书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3、、辞源、辞海、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虚词类工具书有:经传释词、词诠、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三查检工具书1查检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辞源(修订本)、辞海三书中各属哪一部。 康熙字典 辞源 辞海含 口部 口部 人部 樟 木部 木部 木部 长 長部 長部 丿部 丝 糸部 糸部 一部 空 穴部 穴部 穴部 旬 日部 日部 勹部 2“莫”字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列有哪几个义项?各义各项什么音?日落的时候,读m。引申为一年将尽。没有什么,没有谁,读m。副词,相当于“不要”、“不能”,读m。3写出词诠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的词性分析与释义。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词诠“焉”字第二项:“指示代名词,用同于是,实兼介词于与代
4、名词是两词之用。”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词诠“曾”字第三项,“副词,乃也。”君第重射,吾能令君胜。词诠“第”字第一项:“命令副词,但也,第但一声之转。”吸收4写出词源(修订本)给下列两个成语所作的释义与所引的出处:灭此朝食 高山流水辞源(修订本)第三册1859页“灭此朝食”条: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餐,言胜敌至易。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而驰之。”后常以形容斗志坚决,要立即消灭敌人。辞源(修订本)第四册3484页“高山流水”条: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多用此为知
5、音难遇之典,或喻乐曲高妙。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未穷青之技穷:尽,这里是“全部学完”的意思。2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振:振动。 遏:阻止。3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视:看。 著:显著。4面南而望之面:面对着。 望:远望。5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形容:形体和毛色。 相:仔细观察,审视。6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败:失败7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反:通“返”。8公语之故,且告之悔。故:缘故。 告:告诉。9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个:断绝。第二个:横渡。10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亡:丢失,消亡。五翻译下列句子。1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在郊外的大路上为他饯行,打着节
6、拍,唱起悲壮动听的歌。2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这就是他所以比我强千万倍以至无数倍的地方啊。3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即使锥子尖刺到眼皮,也不眨一眨眼。4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我有个同别人一起背绳打柴名叫九方皋的朋友。六翻译下列古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宋国有人得块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把它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是宝物,所以敢把它献上。”
7、子罕说:“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叩头告诉子罕说:“小人怀藏玉璧,不能够穿越乡里,把它送给您是用来请求免于一死的。”子罕把美玉放在自己的乡里,请玉工为他雕琢,(卖出去),使他富有后让他返回家里。 “古代汉语(1)”综合复习题之二一填空1汉字是记录 汉语 的,是表达 汉语词 的。2历史上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是传统的 六书说 。总括有三家之说,这三家的名字上 班固 、 郑众 、 许慎 。其中许慎的六书名称与次第是 指事 、 象形 、 会意 、 形声 、 转注 、 假借 。3许慎写出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
8、形义分析 的巨著 说文解字 。4汉字的表意性,表现在 字形 与 字义 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特点是 因形示义 , 义寓形中 ,在小篆以前的 古汉字 阶段尤为显著。 5象形、指事、会意三书是不带 标音成分 的 纯 表意字。6象形者, 画成其物 ,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7指事者, 比类合谊 , 以见指撝 ,上下是也。8转注者,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9假借与转注同是 用字法 。假借突破了表意造字法的局限性,利用词的 同音关系 ,借用别的词的 书写形式 ,舍其 意义 ,取其 声音 ,以记录新词。10词的内涵影响着 造字法 的选择,写动词的字,再现词义所概括的 行为动作 ,写抽象意念的字是 曲
9、折地 表达概念,人们要通过 联想 才能领悟所写词的意义。三试分析下列字形属于哪一种造字法。虎(象形) 羽(象形) 朱(指事) 嗅(会意)眉(象形) 缀(指事) 析(会意) 沦(形声)邵(会意) 采(会意) 角(象形) 初(会意)雀(会意) 牧(会意) 甘(指事) 門(象形)象(象形) 灾(会意) 米(象形) 固(形声) 玉(象形) 足(象形) 豕(象形) 禾(象形)昔(会意) 明(会意) 旦(会意) 安(会意)集(会意) 竹(象形) 田(象形) 果(象形)本(指事) 末(指事) 刃(指事) 星(形声)四参照字形,说明下列带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1矢交坠兮士争先 矢:箭2晋人执虞公 执:逮捕3凡火
10、,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灾:灾害4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陟:登,登上。五依据“術(术)”的字符判断诸义项中的本义,并注解“術”在各句中的意义。1园囿術路。 術:道,道路。2是乃仁術也。 術:途径。3闻道有先后,術业有专攻。 術:学术,学问。4鲁之君子多術艺。 術:技艺,技能。六凭借形声字的形符判断诸义项中的本义,并指明其它义项的意义。1節从竹,即声。简广数寸,长二尺,皮節如新。節:竹约,竹节,是“節”的本义。其于木也,为坚多節。節:树木枝干交接处。彼節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節:动物骨骼连接处,骨节。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節:节令。长幼有節,不可废也。節:礼节。圣达節,次守
11、節,下失節。節:节操,气节。不以礼節之,亦不可行也。節:节制。節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節:节省,节约。2聚从众,取声。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聚:会合,集合,是“聚”的本义。人之生,气之所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聚:凝聚。怯谀聚居,是故笑之。聚:聚集。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村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聚:搜刮。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聚:积蓄。七下列形声字,指出它们各自的形符和声符。1 戳: 形:戈; 声:翟。2 闻: 形:耳; 声:门。3 废: 形:广; 声:发。4 腾: 形:马; 声:腾省声。5 窟: 形:穴; 声:屈。6 剪: 形:刀; 声:
12、前。7 贱: 形:贝; 声:戋。8 舆: 形:车; 声:舆省声。 9 绩 形:系 声:责 10谤 形:言 声:旁八说明下列形声字的特点,声符有什么作用。1汊原本作叉,分叉,歧出。加形符“氵”缩小范围,专指水汊,“叉”既表声又表义。2骨并原本作“并”,并列,合并。加形符“骨”专指并脅,即肋骨并成一片,“并”既表声又表义。 3窗原本“囱”,加形符“穴”,专表天窗,囱既表声又表义。4胞原本作“包”,胎胞,加形符“月(肉)”,分化字,专指胎胞。包既表声又表义5忘原本作“亡”,遗失,加型符“心”专指思念上的遗失。亡既表声又表义九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
13、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名医扁鹊谒见秦武王,秦武王把病指给他看,扁鹊请除掉它。武王左右的人说:“您的病(疮癤),长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除掉它未必能好,将要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国君把这些话转告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石针扔掉。说道:“您同通晓病情的医生商议怎样治好病,却同不了解病情的臣侍破坏它,让这种人主持秦国的政事,您一有举措而国家便会灭亡。” “古代汉语(1)”综合复习题之三一填空1所谓古今字,就是 古今分化字 ,我们把分化前 一字写数词
14、的字称作 “古字” ,分化后 记词各有专司 的字称作 “今字” 。2古今字的形成大体有 两个 来源:一是 词义分化 所形成的古今字;一是 为解决假借问题 而形成的古今字。3词义分化所形成的古今字,是指语言中的词在使用过程中, 词义 不断发展变化,由 单义 发展为 多义 ,其中有的意义逐渐 从母体中 分化出来, 独立成词 。为了相互 区别 ,这些已独立的词要求有自己的 书写形式 ,于是产生了今字。4假借是以同音字来写未造字的词,以解决汉字 全面记录语言 的问题。但由于又产生了一字写数词而 兼职过多 的新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便采取了 分化同音 的方法,另造新字,使 字有专司 ,于是形成了古今字
15、。5构造今字,通常以 古字 为基础。多数是在古字上 增加意符 或者更换 古今意符 。少数是在古字上增加 声符 。6异体字又称 或体字 ,是指记录 同一个词 音义完全相同 而 形体 有别的字。这些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 相互替换 。7异体字大致可分为 三个 类型: 造字方法 不同的异体字; 造字素材 不同的异体字; 偏旁位置 不同的异体字。8异体字与古今字不同: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 任何情况 下都 可以互换 ;而古今字只是古字把所兼的 某个意义 交给了今字,今字意义与古字意义 不完全 相等。9繁简字之间大致有 两种 对应关系,一是 意义相通 并列关系;一是 声音相同 的替代关系。10将意义有关联
16、的两个或几个字,合并为一个简化字。所谓意义有关联的只,指的是 古今字 、 通用字 和 异体字 等。把原来两个或几个意义毫无联系而只是 读音相同 的字归并为一个简化字。简化字与被弃置的繁体字,只是 读音相同 的 替代 关系。二简答题1异体字与古今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古今字只是古字把所兼的某个意义交给了今字,今字意义与古字意义不完全相同。2举例说繁简字中意义相通的归并关系主要有哪些字?所谓意义相关联的字,指古今字、通用字和异体字。如“舍”“捨”是古今字, “荐”“薦”是意义相通的字,“礼”“禮”是古异体字。“舍”、“荐”、“礼”是简化字,而“捨”、“
17、薦”、“ 禮”就是废弃的的繁体字。3什么是异体字?怎样区分异体字与非异体字?异体字是指记录同一个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有别的字。异体字与非异体字辨别: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换的字。凡不合乎这两个条件的都不是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意义部分交替的字都不能完全符合上述条件,因此都不是异体字。4什么是古今字?请说明其来源。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古今字的来源:(1)词义分化形成的古今字。语言里的词在交际过程中意义不断发展变化,由单义发展为多义。其中有的意义逐渐独立成词,要求有自己的书写形式以示区别,于是从原有的书写
18、形式分化出书写它的新字,形成同源分化的古今字。(2)解决假借问题形成的古今字。有的词本来没有造字,而借用同音字作为它的书写形式,致使某些字“兼职”过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化同音字的办法,产生出新字,以使记词各有专司,于是由解决假借问题而形成古今字。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字,并说明它们各自属于哪一类?1乃有意为文收责于薛乎?责:今字为“债”。“责”,索取负家偿物,引申为债。独立成词,加“亻”成“债”。词义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今字为“影”。“景”,指日光,引申为影子。为区别,加“彡”成“影”,属于词义分化的古今字。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今字为“授”。
19、古代受、授同字,为区别接受义,加“扌”成“授”,属词义分化的古今字。4一胫之大几如要。要:今字为“腰”。借表助动词,并占据原形,加“月”成“腰”属分化同音字的古今字。5哭泣无涕,心中不戚戚:今字为“慼”。戚,本指大斧,借表悲慼,为相区别,加“心”成“慼”。属于分化同音字的古今字。6秦伯说,与郑人盟。说:今字为“悦”。借表喜悦义。为相区别,加“心”去“言”成“悦”。属于分化同音字的古今字。四异体字可分三类。下列各组异体字各属哪一类?泪涙 泪是会意字,涙是形声字,属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暖煖 两字均为形声字,但意符不同,属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蚓螾 两字均为形声字,但声符不同,属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
20、字。诉愬 两字均为形声字,但声符意符都不同,属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秋秌 两字构字部件相同,只是部件位置不同,属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迹跡蹟 迹与跡意符不同,跡与蹟声符不同,迹与蹟声符意符都不同,但三字造字方法相同,都是形声字,属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五依据繁简字的对应关系,添出下列各简化字的繁体字。惊(驚) 为(為) 难(難) 庙(廟) 异(異)伦(倫) 尘(塵) 乡(鄉) 识(識) 毕(畢)忧(憂) 郁(欎) 丽(麗) 废(廢) 气(氣)穷(窮) 尝(嚐) 弃(棄) 图(圖、圗)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并添出对应的字体。 1癸酉,师陳于鞌。陳(陈),“陣”(阵)的古字。2
21、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竢:同“俟”。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郷,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知:“智”的古字。4括軍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阬:同“坑”。5赵王信秦之閒。閒:“間(间)”的古字。6渔夫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贾:“價”(价)的古字。七指出下列句中的异体字,并说明它们各自属于哪一类? 1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絷:同“馽”, 絷,馽异体字,属造字方法不同类,前者形声字,后者会意字。2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鼃:同“蛙”, 鼃,蛙异体字,属造字素材不同类,声符相同,形符不同。3后朞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朞:同“期”, 朞,期异体
22、字,属偏旁位置不同类。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同“他”,素材不同,形同声异。5不义不暱,厚将崩。暱:同“昵”,素材不同,形同声异。6韩厥俛定其右俛:同“俯”,素材不同,形同声异。八翻译下面文言短文。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苟无假借一例,则逐事而为之字,而字有不可造之数,此必穷之数也,故依声而托以事焉。视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则其声也;闻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尽;是假借可救造字之穷而通其变。天下的事没有穷尽,开始造字的时候,如果没有假借这一体例,那么就得给每一件事造字,而字就有不能造得过来的数目,这是一种必定困窘的办法,所以要依照音同音近的原则,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同音字上。看那形体
23、,不一定是表示那个意义的字,而念起这个字来,却是表达那个意义字的声音;听到它的声音足以明白它的意思,(这种假借的办法)运用起来可以无穷无尽;这表明假借的办法可以补救造字的困窘,可以沟通它的流变。 “古代汉语(1)”综合复习题之四一填空1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 音同音近 的字 代替本字 的用字现象。2如果本当用乙字的地方却用了 甲字来代替 ,这种情况下,甲字就与乙字 通用 ,是乙字的 通假字 。3由于甲字被借用为乙字,因而具有了乙字的 意义 。这个意义并不是甲字的本来意义,而是它的 通假义 。4换言之,通假字是本字 音同音近的代替字 ,而通假义则是通假作 它字时的意义 。5通假字的意义,既与它
24、的字形结构无关,因而遇到古籍中的通假字,就应摆脱 字形的束缚 , 因声求义 ,读以本字,依本字的意义去理解。6由于汉字通假主要出现于 秦汉 时期,所以所谓音同音近,指的是 上古音 。二简答题1通假与假借有异同?异:假借是“六书”之一,其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书写未造字的词,特点是“本无其字”。通假则是已有本字却用另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特点是“本有其字”。假借字对所借字形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占用。通假则是暂时的偶尔的替代,字词关系确定后,一般就不再使用通假字而只用本字了。同:假借与通假都是用音同音近的字去书写与这个字的造字本义无关的词(假借书写的是未造字的词
25、,通假书写的是已造字的词),都属音同音近借用,它们都把汉字作为记音符号,这是两者相同之处。2汉字通假的必备条件是什么?音同音近是通假的必备条件。所谓音同音近指的是上古音。所谓音同指两字声、韵都相同;所谓音近指声母相同韵部相近,或韵部相同声母相近。此外,判断一字是否通假作另一字,不仅要看字音,还必须考虑有没有足够的文献佐证。3什么是汉字通假?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4什么是六书假借?六书假借,是指语言中有的词,特别是一些语法范畴的虚词,意义抽象,难以形象法造字,于是就借用同音字作为它的书写形式,所以许慎称假借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的通假字的通
26、假义及其本字。1邹忌脩八尺有余。 脩:修长,本字为“修”。2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距:抵拒,指两军对垒。本字为“拒”。3甚矣,汝之不惠。 惠:智慧,本字为慧。4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本字为“殉”。5箕子阳狂,接舆避世。 阳:佯装,本字为“佯”。6夫离法者罪。 离:触犯,本字为“罹”。四下列各字所述用法,哪几个是六书假借,哪几个是用字通假?1焉 本义是江淮间一种黄色鸟,用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或语气助词。2矢 本义是箭,用作发誓,誓言的“誓”。3剥 本义是剥裂,用作表扑击义的“扑”。4辩 本义是巧言,用作表变化义的“变”。5我 本义是一种兵器,用作第一人称代词。6而 本义是胡
27、须,用作连词。(假借:焉、我、而; 通假:矢、剥、辩)五试分析下列各组字,哪几组是通假字与本字,哪几组是古字与今字?1说悦 2 闲娴 3 然燃 4崇终 5 孙逊 6 问闻7厉砺 8 征政 9 震振 10志誌 11宿夙 12 旁傍13解懈 14简拣 15 感憾 16犹由 17冯凭 18其箕19氓萌 20司伺答:通假字有:2、4、6、8、9、11、12、14、16、17、19 古今字有:1、3、5、7、10、13、15、18、20六指出论积贮疏一文中的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1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筦:同“管”,异体字。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亡:通“无”,通假字。3古之治天下,
28、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孅 :通“纤”,通假字。畜,“蓄”的古字,古今字。4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衡:通“横”,通假字。5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餽之?卒:“猝”的古字,古今字。6罢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罢:通“疲”,通假字。齩:同“咬”,异体字。七写出下列各字的异体字。1杯盃 2唇脣 3嘆歎4野埜 5村邨 6仙僊7岳嶽 8闊濶 9慚慙10睹覩 11烟菸 12猿猨13峰峯 14翅翄 15笋筍16策筴 17啖啗 18逾踰19效効 20瓮甕 21薯藷22吃喫 23懒嬾 24猪豬八写出下列古字的今字。1孰熟 2属瞩 3知智4内纳 5县悬 6共供7具俱 8卬仰 9直值10免冕 11禽擒 12火
29、伙13干杆 14支枝 15央泱16敝蔽 17员圆 18解懈19景影 20求裘 21止趾22亡忘 23大太 24申伸九注释加点的字并语译下面一段古文。 许氏说文论六书假借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盖无本字而后假借他字,此谓造作文字之始也。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是以汉世经师作注,有“读为”之例,有“当作”之条,皆由声同声近者以意逆之而得其本字,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也。然亦有改之不尽者,迄今考之文义,参之古音,犹得更而正之,以求一心之安,而补前人之阙。注释:1托:寄
30、托。2他:别的。3造作:制造,制作。4通:指通假。5学者:指学习的人。6怡然:喜悦的样子。7读为:读作本字的音。8以文害辞:因错解文字而伤害了辞意。9逆:倒推。指先理解意义,再反过来推定本字。10迄:至今。11考:考核。12阙:缺失。译文:许慎在说文中论述六书假借时说:“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寄托所要表达的词,令、长就是这样的字。”没有本字,而后假借别的字,这就是所说的造字起始时的情况。至于经籍中的古字,声近而通用,则有不局限无字而假借的,常常本字存在,而古本则不使用本字,而使用同音字。学习的人把它改成本字来读,就欣喜畅顺;依照借字索解,就因错字而伤害了辞意。因此,汉代经师所作的注解,
31、就有“读为”、“当作”的条例,都是从声同、声近的关系中用意义再倒推过去而得到本字的,这就是所说的好学深思、心领神会的情况。然而也有改正不尽的,至今仍要考核文义,参照古音,还能得以更正,以求心安,而补正前人的缺矢。 “古代汉语(1)”综合复习题之五一、填空1语言同其它事物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汉语来说,它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时代的差别性。前者使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后者使古今汉语产生了差异。2语言满足交际的需要,一面创造大量新闻,充实已有的词汇系统;一面在原义基础上派生新的词义。只要社会交际不停顿,词义的这种新陈代谢就永远不会止息。3汉语在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词义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只不过有的变
32、化大一些,有的变化小一些;有的变化显著,有的变化微殊罢了。4根据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和古今词义有差别的两类。5第一类词多数属于基本词汇。它们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但在一些次要属性上古今又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词所概括的客观对象起了变化;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不断深化。6从词义演变的结果观察,新义同原义比较,在词义的范围上古今有了差异。主要表现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7古今词义的差异,还表现在感情色彩的差异,主要有两方面:(1)词义褒贬的差异;(2)词义轻重的差异。8古今义里的“古”和“今”是个相对的的概念。所谓古义,不论是先秦的、两汉的、六朝的、唐宋
33、的,凡是没有流传到现代的意义。所谓今义,是指现代义,但许多今义不是今天都有的,而是在历史上便产生了。因为词义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而是错落不一地发生在各个语言时代,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二简答题1什么是古用今废词?什么是古今通用词?试从晋灵公不君一文中选出古用今废词。古用今废词:是指汉语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淘汰了的词。古今通用词:是指汉语词汇史上那些生命力强、一直流传至今而仍然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晋灵公不君中古用今废词如下:宰夫 胹 蹯 畚 谏稽首 焉 社稷 袞 阙爵 嗾 獒 宦 箪橐 戟 弑 大史 正卿 诒2什么是古今义同词?什么是古今义异词?试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什么说学习
34、的重点是古今义异词?(1)古今义同词:是指汉语词汇史上那些古今义基本相同的词,这些词多数属于基本词汇。古今义同词的特点:词义的稳定性,千百年来词义基本相同。它与古用今废词不同,在古文中重出率高,绝对量不大,贯穿古今,成为联系古今的纽带。古今义基本相同,但在一些次要属性上又有一定差异。(2)古今义异词:是指汉语词汇在历史发展中由于词义的代谢而使古今义产生差异的词。古今义异词的特点:数量大。这类词在古今通用词中数量最大,约占90%。使用率高。这类词绝大部分使用频率高,掌握它们古今义之间的差异对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古今义的变化错综复杂。有的变化显著,有的变化微殊;有的词义扩大,有的缩小或转移;有的裂变
35、分化。就新旧义的关系说,有的新义产生后,新旧义并存,有的新义产生后,原义消失,呈现错综复杂的状态。掌握这部分古今义异词,是培养阅读古书能力的关键,所以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点。3古今义异词在词义上有何差异?词义程度上的差异;词义范围上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三利用字典词典,指出下面例句中带点词的古义及其今义。1穆公访诸蹇叔。访:古义:咨询。 今义:查访。2善为国者,仓廪虽实,不偷于农。偷:古义:苟且。 今义:偷窃。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比:古义:等同。 今义:比较。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古义:男人。 今义:女性的配偶。5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稍:古义:逐渐。 今义:稍微
36、。6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古义:夸耀。 今义:砍伐。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义:有节操作为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8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古义:栽种。 今义:树木。9薛谭乃谢求反。谢: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10入幄中闻酒臭而已。臭:古义:泛指气味。 今义:秽气。四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意义。1登峰造极 到达 2家给人足 丰足,富裕3不伦不类 类,同类 4功成名遂 成功5弃甲曳兵 兵器 6跬步千里 古代指半步7法不阿贵 阿谀,迎合 8发愤忘食 积蕴的心志9苟且偷生 苟且 10五体投地 身体的一部分11学而不厌 满足 12脱颖而出 本指禾芒,此指锥尖1
37、3披肝沥胆 分开,打开 14五谷丰登 成熟15厉兵秣马 在磨石上磨 16怨天尤人 责怪五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答案。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 )a行走 b奔向 c快跑2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c )a孩子 b儿子 c女儿3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c )a趋势 b行走 c快步走4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 b )a站立 b登上帝王或诸侯位子 c立刻5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a )a努力做某事 b追求 c事业,任务6便国不必法古。( a )a有利 b安宁 c便宜7从者病,莫能兴。( b )a发动 b起来 c兴盛8信言不美,善言不信。( b )a相信 b言语真实 c诚实9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8、( c )a寇贼 b砍伐 c寇边,侵犯10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 )a解脱 b解剖 c松弛11指通豫南,达于汉(汉水)阴,可乎?( c )a山的北面 b阴暗 c水的南面12夫人将启之。( c )a 开发 b开导 c 开门1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c )a 文章 b文采 c彩色交错的花纹。14临其穴,惴惴其慄。( c )a 面对 b遇见 c由高处向低处看1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b )a听觉锐敏 b听得清楚 c智慧16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a )a得行其志 b显贵 c到达17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a限度 b合乎法度 c揣度18将军角弓不得控。( a )a拉开弓
39、 b控制 c勒马19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a )a荒废 b废弃 c房屋倒塌20其两膝相比。( a )a并列一起 b比较 c符合六语译下面古文,并注明带点的词在句中的古义。(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注释:1发:打开,这里指翻检。2谋:谋略。3睡:坐着打瞌睡。4股:大腿。5说:游说,劝说。6尊:地位高。7期年:指
40、整一年。译文:苏秦)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长叹一声说:“妻子不把我当作丈夫,嫂子不把我当作小叔,父母不把我当作儿子,这都是秦王的罪过啊!”于是就连夜翻检书籍,陈列数十个书箱,得到了吕尚阴符兵书,埋头诵读起来,挑选重要内容,对它反复揣摩领会,读书疲倦,要打瞌睡,便操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他)说:“哪里有游说人主却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的高位的呢?”足足学了一年,揣摩成了,说:“这可真能用来说服当代的君主了。” “古代汉语(1)”综合复习题之六一、填空。1词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词义的这种灵活性是概念的灵活性在
41、语词中的反映,它成为词义引申的语言基础。2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词的本义并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因为汉语的产生,远在汉字发生之前。词的本义是造字时代的词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3推断词的本义,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字形分析法;二是多义归纳。前者必须有文献上的参证,后者是运用词义演变规律。4使用说文解字推断本义应注意下面两点:第一,许慎列举的小篆,经过长期演变,有的已发生讹变,使形义关系脱离。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上查甲骨文、金文。第二,许慎的解说,多数是本义,也有的是引申义,切莫当作本义。5依据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可以分为两
42、类:一类是直接引申,也叫近引申;一类是间接引申,也叫远引申。6辨别是引申义还是假借义,看它和本义有无意义上的联系,有联系的便是引申义,没有联系的便是假借义。7延展引申是依据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需要,就原词义与之相关的某一特征,加以突出或延展,赋予它新的特点,从而派生出新义。8条件引申,顾名思义,由原义引申出新义,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以自然的或社会的某种条件为媒介,才能引申出新义。9比喻引申,是以原词义所概括的事物为喻体的一种引申方式。二简答题1如何区别引申义与假借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存在直接或曲折的联系。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辨别引申义还是假借义,看它
43、和本义有无意义上的联系,有联系的便是引申义,无联系的便是假借义。2什么是本义?利用字形分析法或多义归纳法,指出引、间、策、表、涉、田、题、绝的本义,每词列举一条反映该词本义的例句。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引:本义是开弓。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射箭),跃如也。”间(閒):本义是缝隙。从门缝中透过月光,以此表示缝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策:本义是竹制的马鞭子。因是竹制,所以从竹。马说:“执策而临之。”表:本义指穿在外面的罩衣,又指衣服的外层。庄子让王:“中绀(红黑色)而表素。”涉:本义是蹚水过去。楚辞哀郢:“江与夏之不可涉。”
44、田:本义农田。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题:本义是额头。战国策赵策:“黑齿雕题。”绝:本义是绳素断。从糸(m,丝)。枚乘上书谏吴王:“糸方绝,又重镇之。”3什么是引申义?什么是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试将下列多义词的本义、引申义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来。词的引申义是指由本义直接或间接通过多种途径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是直接引申义,由引申义再派生出来的意义是间接引申义。(1)举(擧) 举荐举:举起来 举动 发动 攻克 本义 尽(2)险(險) 危险之处危险险:险要的高山地势不平 本义 艰难历程4比喻引申与修辞格中的比喻是否相同?为什么?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前者属语意范畴,后
45、者属修辞范畴。修辞上的比喻,不论是明喻、暗喻或借喻,都是临时的表达上的需要,并不产生稳定的新意。而比喻引申是借助修辞手法,以旧明新,产生稳定的常住性的意义。5条件引申与延展引申的主要区别的什么?延展引申以原词义所概括的事物所要表达的新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同点作为引申的根据;而条件引申则以自然或社会的某种条件为引申的契机,新义与原义之间不必有相似点、相同点。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四利用多义归纳法,参照教材“解”的例字,找出本义,并列出诸义项的层次关系表。 1绝(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也。(3)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不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4)江河山川,绝而不流。(5)赐贫穷,振乏绝。(6)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7)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8)天下之马者,若灭若失。若此者绝尘弭瞰。(9)秦女绝美,王可自取。绝:本义是断丝。由个别的断丝,引申为相类似的断筋;再扩大为物的断开,诸如断水、断尘、断气;再引申为抽象的乏绝;直至进一步虚化,表示最、极的抽象的语法范畴。列表于下: 断水断丝(本义)断筋 断尘 断粮最、极 断气2没(1)天下之马者,若灭若失。若此者绝尘弭瞰。(2)南方多没人。(3)始浮,行数十里乃没。(4)水来漂没,溺其人民。(5)日与北骑相出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扶持政策的社会调查分析试题及答案
- 土木工程师考试中常见错误分析试题及答案
- 开创2025年乐理考试学习风格的新实践与应用尝试试题及答案
- 中医玄学考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中的创新思维考题试题及答案
- 大学物理跨学科考查事项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数学知识测验题目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9篇)
- 二零二五版融资代理与理财服务协议
- 后勤明年工作计划范文(30篇)
-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
- 深基坑开挖应急预案1
- 2025年春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苏科版上课课件 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DBJ33T 1104-2022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标准
- 2024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生物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光电效应教学课件
- 【微训练】20天 背默填 玩转60篇(高语名默循环练)-教师版
- 保温隔热工程脚手架工程分包协议
- 科学读书分享
- 幼儿园班本课程中班花样篮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