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_第1页
[word格式] 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_第2页
[word格式] 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_第3页
[word格式] 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_第4页
[word格式] 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文/蔡英余宋宗室南渡后,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宋工笔花鸟画在承续宣和以来的繁荣态势,逐渐步入了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高峰.这一鼎盛局面的形成,推究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南宋宗室的大力提倡1.宋统治者对绘画艺术的爱好和重视.宋高宗作为南宋开国之君,其在书画方面独有才情.史载高宗:”书画皆妙,作人物,山水,竹石自有天成之趣.”于万机之暇,时作小笔山水,专写烟岚昏雨难状之景,非群庶所可企及也.”z南宋初期,宋高宗便大力搜求宣和时期由于战乱而散落在民间的先前名画.据宋周密齐东野语中载:”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尝干戈傲扰之际,访求

2、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盖睿好之笃,不惮劳费.故四方争以奉上无虚日.后又于榷场购北方遗失之物,故绍兴内府所藏,不减宣,政.”.宋高宗不仅大肆收罗散落于民间的艺术作品,而且还派人对这些法书名画加以鉴定和辨验.这些举措虽然在政史上颇存异议,但就艺术发展史而言,这对保护先前的艺术成就和传承艺脉,以及推动南宋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2.设置画院.宋立国之初,宋太宗便仿效五代旧制,设置”翰林图画院”,召集和网罗云散在各地的后蜀和南唐时的画家,自此宋朝画院有了很大的发展.至北宋末年,宋徽宗主持画院时,又设立画学.画院通过考试取士,优取和褒奖画土,一时画院的规模盛况空前

3、.南宋迁都临安后,宋高宗在兵事稍宁,政局渐安之时,便仿宣和旧制,重建画院.南宋画院的重置不仅对安顿文人画士,笼络人心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南宋工笔花鸟画的承延和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画院的设置,不仅使得先前由于战乱而流落在民间的宣和画师重新回到了画院,安心于创作,而且也使得这些画家们又有了施展艺术抱负和艺术理想的艺术平台.当时着名的花鸟画家如李迪,李安忠,李瑞,闫仲,李从训等人于南宋初期都先后回到画院,并在高宗朝时官复旧职.此时,艺术家们不再遭受颠沛流离之苦,而全身心地投于艺术创作之中,这也是南宋工笔花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3.宋宗室成员对画家的奖掖和褒扬.宋宗室成员对画家的奖掖和褒扬,首先表现

4、在南宋统治者提高了画家的地位.从画史上看,徽宗时期,宋代画家的地位就有所改变.据邓椿画继记载:”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也就是说,在北宋徽宗时,”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已理论研究?囫显示画家的地位有所提高,宫中朝见”每立班则画院为首”,表明画家的地位已不同于一般的技艺工匠,画家的身份已在琴,棋,玉等技艺人之上.至南宋,画院体制不仅沿用宣和画院的旧制,而且从高宗朝始,南宋画家有许多被赐于金带,这种现象在此前还是比较少见.关于服佩金鱼和金带表示在地位上的区别,徐书城先生在其宋代绘画史中

5、根据宋史?舆服志,太平广记等史料考证后认为:”金带和金鱼一样,也是一种表示官品,以明贵贱的服饰标志,但金带比金鱼的规格更高.从画史记载中得知,北宋画院的画家虽然被赐金鱼的却没有见到有一个被赐金带的.进入南宋后情况却有了变化,被赐金带的宫廷画家比比皆是,从高宗赵构开始,着名的被赐予金带的画家有:李唐,李迪,李安忠,朱锐,张浃,顾亮,闫仲,马公显,萧照,马世荣等,而孝宗,光宗及宁宗三朝时被赐于金带的宫廷画家又有闫次平,刘松年,马远,夏琏,陈居中,梁楷,林椿,吴炳等.”j由此可见,在南宋之时,画家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末有的提高.不仅如此,有的画家还被升迁一定的正式官职,如李迪,李安忠曾被授予成忠郎,李从

6、训,闫仲授承直郎,马公显,马世荣授承务郎等等.其次,这种奖掖和褒扬还表现在南宋宗室成员对画家艺术水平的评品上或在艺术作品上题字,题诗.史载,宋高宗曾称赞李唐可比李思训,并多次在李唐,马和之,萧照等人的画上题字作诗,如题李唐秋江图:”秋江吞天云拍水,涛借西风抹不起;断云分雨入江村,回首龙沙几千里.澹庵老笔摇江声,仿佛阿唐惨澹情;千秋万古青山恨,不见归舟一叶横.”题萧照扇面:”白云断处,斜阳转几曲,青山献画屏.”题闫次平小景:”西来自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暮时.桥底荷花无限思,幽清乞与路人知.”等等.不仅高宗,南宋以后的几代皇帝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如光宗题扬补之红梅图:”去年枝上见红芳,约略红葩傅浅妆

7、;今日亭中足颜色,可能无意谢东皇”.理宗曾召见画家丁野堂,评其画的梅花是”村梅”而非”宫梅”,并在马麟野芳佳木图上题”丙午岁”三字.除帝王外,宋后宫内院也有题字,题诗的.如杨皇后题朱锐雪景册:”雪吹醉面不知寒,信脚千山与万山;天甓琼街三十里,更飞柳絮与君看.”其妹杨妹子题马远白玉蝶梅:“重重叠叠染湘黄,此际春光己半芳;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u宋内院成员题马远四景图:”花前静榻闲眠处,竹下明窗独坐时;着甚语言名字泰,林间自有翠禽知.一z等等.从以上这些题诗,题字中可以看见,宋宗室成员这些举措不仅极大地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热情,而且在艺术舆论上也对南宋工笔花鸟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圆j0urnal0fcesepainl_ng二,南宋工笔花乌画家的艺术创作素养逐步提高和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南宋初期,许多工笔花鸟画家从宣和画院中流转而来,他们在先前的宣和画院中除受到了严格的技法训练外,还要兼学其它学科.据宋史?选举志中记载,”画学之业,日佛道,日人物,日山水,日鸟兽,日花竹,日屋木.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着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义,观其能通画意否.仍分士流,杂流,另其斋以居之.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通小经或律读.可以看到,在宣和画院时,画家们所受到的教育是系统的,而且是多方面的,这对画家的艺术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靖康之变”后,这些画家又

9、被迫流落于民间,在颠沛流离之时,他们有了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而且也使画家们在思想情感上得到了锻炼和涵养.大凡人在经历波折困苦之后,在思想情感上往往有向真,向善之思,艺术家也不例外.这次流离的经历使他们在艺术审美情感上得到了丰富和升华,且艺术创作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艺术创作素养的提高最终使得他们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史上的名家圣手,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绝伦的花鸟画杰作.此外,对于艺术发展来说,艺术家的艺术个胜得到自由施展是一个时代艺术繁荣兴盛的标志之一.南宋时期,画院相对于北宗画院的管理体制来说,氛围较为宽松,创作也比较自由,这样有利于艺术家的个性发挥.徐

10、书城先生在其宋代绘画史中认为,北宋的画院设在富墙之内,便于行政上的管理,而南宋的宫廷画院却在宫城之外,不便与大内的官僚机构直接联系.平时,画家则可以分置于画院或其它相应机构而自由活动.当帝王有需要时,可以直接将画家召至宫中.这种体制上较为随意的性质,为宫廷画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除此之外,南宋统治者对画家的态度也较为宽容.不像宣和时期,赵佶对画院”时时临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而宋高宗等人除了在兴致所至之时,在画家的画上题诗作字外,还时常对画家进行恩赐,赏赉.所有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对画家的才晴与个性的发挥都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三,艺术平民化对南宋工笔花鸟画的影响南宋工笔花鸟画的兴

11、盛,不仅和上述因素有关外,而且还和北宋以来广大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有密切的关联.北宋时期,社会经济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商业经济的兴起,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他们在艺术审美上需要符合本阶层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先前以”成教化,助人伦”为主要艺术功能的宗教,道释绘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工笔花鸟画这一清新自然,怡情养性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便指出了北宋以来花鸟画科随首社会的变化发展而逐渐兴起的特点.其外,南宋时期,绘画艺术也逐渐步入了艺术市场,成为人们日常审美需求的消费

12、品.吴自牧曾在梦梁录中载:”流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此书还载,杭城夜市里还有”李济卖酸文,崔官人相字摊,梅竹扇面儿,张人画山水扇”的热闹场面.1艺术市场的兴起,艺术品的市场化,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必然对艺术品创作取向具有一定的左右作用.如李唐初到南方,因画山水不受欢迎而处困境,曾作诗云:”雪里烟村雨里滩,为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便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反映.一些画家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逐渐转变了先前的创作方向,转向了花鸟画方面的艺术创作.除此之外,在艺术平民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一些民间的花鸟画家也得以

13、崭露头角,给花鸟画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壮大了花鸟画家的队伍.南宋工笔花鸟画正在上述的这些因素上逐渐兴盛起来,并由此逐步迈向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创作高峰,迎来了古代工笔花鸟绘画的鼎盛时期.注释:1.图绘宝鉴卷四,夏文彦撰,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2.(<绘事备考卷五,王毓贤撰,商务印书馆丈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3.(齐东野语,周密撰,中华书局l983年版,第93页.4.(图画见闻志,郭若虚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421页.5.宋代绘画史,徐书城着,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6.7.8.南宋院画录卷二,卷三,卷四,厉鄂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9.书画备考卷三十三,卞永誉撰,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l9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