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工作要心心俱到_第1页
教师教育工作要心心俱到_第2页
教师教育工作要心心俱到_第3页
教师教育工作要心心俱到_第4页
教师教育工作要心心俱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教育工作要心心俱到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教师自身 的素质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教育的内涵,一是教学, 二是育人,两者须兼顾。如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基础 教育工作者永远要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于丹教授所信奉的教育理 念“成全一个人的幸福”成了新一代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 标,历史的使命感使教师倍感责任重大。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光要 有高品质的教学素养,更要有一颗涵容万物的高尚之心, 这也正 是教师身负各种社会赞誉的精神所在。 一、尊重学生的爱心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 育。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首先必须强调要尊重学生,把尊重学 生

2、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具有自身独 立的人格。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儿童的 社会权利和主体地位,而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权利最 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 原则。如果有人问我:“当一个好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 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离 开了爱,一切教育便无从谈起。爱学生,就要全面了解学生,做 到胸有成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思 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孩 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而 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

3、于情”,教育家们更是提出“没有 爱就没有教育”这一观点,这无疑都是在告诉我们“师爱是一门 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爱心的艺术。”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新型 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乃至关爱学生的身心 健康,打开学生尘封的心扉,让每位学生都能感知教师的关爱所 至,都能“亲其师,信其言”。当教师用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学生, 关注学生的成长,收获的回报往往不只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依 赖,而且学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门课。 现今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但 “人各有所长”,如果都要按家长和教师预设的成长轨道运行, 恐怕往往会事与愿违。“望子成龙,盼铁成钢”的心理我们可以 理解,然而

4、这个世上所有的学生都是“龙”和“钢”可能吗?答 案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好铁不让钢”,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成长 轨迹。作为教师,当然有责任关注学生的成长。适时地关爱学生 的学习是必需的,更多的则是关注学生的人格的成长,塑造良好 的健康心理是学生今后一生都受用无穷的。 二、树立学习的信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教师应设法调动起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结合他们的实际情 况予以分析,激励他们向着自己理想中的目标奋进。其实,教师 平时往往过多地看重分数,而忽略学生学法的指导。著名教育家 吕叔湘曾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学。 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 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5、,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定会信心百倍地去迎接学习的 挑战。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作文, 长期以来未能有效解决, 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莫大的关系,无话可说,废话连篇,无真实 情感可言,纯系胡编乱造或东拼西凑。早课时,让每个学生轮流 上台演讲一分钟左右,可以讲你的所见所闻,选择合适的素材, 稍经加工表达出来,在上台表述的时候,也是自我锻炼的时机, 各种语文能力综合凸现出来。 再让其他学生加以评述,以他人作 镜鉴自己,从中汲长补短。长此以往,作文成了学生的口头言、 家常便饭,便无所谓畏惧,需要的只是精心的雕琢而已。学生作 文的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写作的信心油然而生,

6、这将胜过教 师千百次说教,学生的学习也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殷切期待的耐心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 迪生”。面对学生举步维艰的进步,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善 待每一位学生。设法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赞赏。欣 赏能让学生获得温馨和鼓舞,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向上的 动力。如果我们把眼前暂时后进的学生看作未来的爱因斯坦、华 罗庚和苏步青,我们就会保持一种欣赏的心态, 这将是学生之幸 事,也将是教师之幸事,更是教育之幸事。教育更多需要的是循 循善诱,一蹴而就如同拔苗助长是不可能的, 教育工作贵在坚持, 俗说话,“功到自然成”。“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

7、者张 文质先生说:“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 成正 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 闲的心态,缺乏闲心”。蒙台梭利曾经说:“因为家长过于迫切 想要让孩子获得一个通行证, 所以孩子只能得到一个劣等的通行 证。”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成功的道路上,你 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 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 失败。成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也同样如此。教育需要耐心, 耐心是一种理解,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期待。相信每位学生都会 进步,教师长久的、殷切的期待的目光将会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所 在,而学习一旦成为学生的内心需要时,也许成功之门已悄悄地 向其敞开。

8、教育要“深耕细作”,要戒骄戒躁,用“润物细无声” 来形容教育是再恰切不过的。 四、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 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关 于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实在说来,没 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 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 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 验来学习数学。”教学设计的新颖、独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分数的除法 计算法则后,我设计一道联想题:甲数、除、乙数,学生的发散 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使学生的思维挖 掘得更加深刻。 让学生体会“数学好玩”,

9、这也是一代数学大师 陈省身的心愿。 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做得还远远不够, 应尝试着去 实践,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真正实现引领学生奋斗在这知 识的广博天地之中。 五、生活细节的关心 关爱学生的成长, 不仅是学习上的, 更应该有生活细节上的 关爱。因为这对学生的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学生在平时的 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涂改液, 因为涂改作业时, 它不像橡皮那样对 圆珠笔、钢笔字迹束手无策,加上涂改后的作业比较干净整洁, 所以, 多数中小学生把涂改液当成必备的学习用品之一。 但涂改 液有害问题却被学生们忽视了。 开始我也没有在意, 后来我发觉 涂改液的味道有一种刺鼻的感觉, 我下意识里觉得涂改液中肯

10、定 有化学成分, 不然怎么会有如此任意涂改的效果?我上网搜索了 一下,查到了相关的报道。其实涂改液就是一种化学合成物,其 中含有二甲苯成分, 长期使用对人体的肝、 肾等脏器造成慢性伤 害。涂改液中还含有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在内的各种 卤化烃,这些化合物会对眼睛产生刺激。据 1998年 11月 17日 生活报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 明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容易引起慢性中 毒,产生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涂 改液中的成分,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因此 专家建议,文化用品生产厂家应在涂改液上标明其所含成分以及 长期使

11、用带来的危害, 奉劝中小学生, 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少用 或尽量不用。我不能劝说厂家,但我可以善意地劝阻我的学生, 我先在班会课上介绍涂改液的成分和危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最后我们班级统一思想, 禁止使用涂改液, 作业中需要修改的可 以用透明胶带修改。 眼保健操是每天学生必须做的, 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手在课 间玩耍后比较脏, 用这样的手去做眼保健操, 我想会有容易引发 眼部疾病的隐患。 于是我在班会课上让学生针对下课玩耍后不洗 手做眼保健操的做法进行讨论, 结果不言而喻, 平时大家习以为 常的生活细节却给同学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我们知晓了 危害,决定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上课前同学们一定要先洗手, 课间玩耍时尽量保持干净,还有在做眼保健操时要把动作做到 位,使眼保健操的功效能真正发挥出来。 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让广大教师领略到了教育经典的巅 峰之作,雷夫用爱心、激情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演绎着教 育的时代篇章。 在这里,学生是快乐的, 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家园; 在这里,教师是幸福的,他们播种着知识的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