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浮游动物学重点 静影藤绒 绪论 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 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 但在一 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 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 group Body-size represe ntatives Femtoplankton 超超微型
2、 0.02-0.2 nv 病毒,细菌 Picoplankton 超微型 0.2-2 m 细菌,金藻 Nanoplankton 微型 2-20 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 Microplankton 小型 20 v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 Mesoplankton 中型 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 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acroplankton 大型 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 nae,毛颚动 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egaplankton
3、 巨型 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 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Holopla nkton永久性浮游生物 Meropla nkton阶段性浮游生物 Tychopla nkton暂时性浮游生物 5. 生物海洋学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 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 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但是, 由于海洋生物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实际研究中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上面讲 的那
4、两个方面。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 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 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 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6赤潮 Red tide 定义: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值或聚集达到某一水 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危害: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腮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赤潮微生物
5、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 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 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 破坏 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某些赤潮对鱼、贝类无害,但是鱼、贝产生毒素,可能 危害人体健康。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 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值、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7重要的国际研究计划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Global Ocean Ecosystem Dynamics 大海洋生态系 LMEsLarge Mari ne Ecosystems 全球海洋观测系
6、统GOOSGlobal Ocean Observi ng System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生态系统整合研究IMBER Interg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 8. 生物泵 Biological pump 定义:由有机体所产生的,经过消费、传递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海洋表 层向深层转移或沉降的整个过程。 过程:大气二氧化碳在海水中的溶解吸收是通过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进行的。海洋 中的浮游动物又吞食浮游植物,食肉类的浮游动物吃食草类浮游动物。这些生命系统所产生 的植物和动物碎屑沉降在海洋中,某些沉降物将分
7、解并作为营养物回到海水中,但也有一些, 大约1%,到达深海或海床在那里被沉积而不再进入碳循环,这称之为生物泵。生物泵的净 化效果是减少表层海水中的碳含量使得它可以从大气中获取更多的二氧化碳以恢复表层平 衡。 9. 新生产力 New ptoduction 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新生氮源支持的那一部分初级生产力 微食物环 microbial food loop;微生物环 microbial loop 海洋中溶解有机物被微型异养浮游细菌摄取形成微生物型次级生产量,进而被原生动 物和桡足类所利用而形成微型生物摄食关系。 第一章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低等动物或由其形成的简单群体) 1. 原生动物的
8、分类(根据运动胞器的类型及生活方式分为5个纲) 鞭毛纲 肉足纲 肉足鞭毛虫亚门 纤毛纲 Ciliatea纤毛虫亚门Ciliophora 孢子纲 吸管虫纲 2. 夜光虫 Noctiluca scie ntilla ns 个体呈球形,较大种类,直径可达2mm,肉眼可见,可以发光,可形成赤潮 3. 有孔虫胎室的形成方式 小球型:胎室为两个游动孢子结合而成。形成的胎室较小。 特点:虽胎室较小,但整个个体较大,小球型体内的细胞核迅速分裂,每一个核形成 了大球型。 大球型:胎室为无性生殖形成。较大,其后逐渐增加,一般可形成螺旋型,在各室之间 有隔,隔上有孔,原生质可以在各个室中。 特点:有一个细胞核,虽第
9、一胎室大,而整个身体却较小, 大球型身体分裂成无数有 两根鞭毛的孢子,孢子离开母体后,成对的结合为结合子,结合子发育成小球型。 有些种类大小球型旋转地方式也不同,小球型是顺时针的,而大球型是反时针的。 4. 有孔虫形态描述方面的概念 主壳口:有孔虫发育形成的最后一个室叫终室,其开口叫主壳口。 次壳口:有些种类,室与室之间的缝合线等处有小的开口(1个或多个)与外界相通, 称为次壳口。 主壳口赤道位:平旋壳中线可将壳口平分为二,这种结构称作主壳口赤道位。 脐:外壳(室)在形成过程中,在腹面形成的凹陷。 辐射结构:壳孔及壳上的花纹按辐射状排列 5. 纤毛虫亚门Ciliophora 纤毛虫纲Cilia
10、ta 原生动物中最大的一纲。以纤毛为行动和摄食的胞器,身体结构比较复杂。细胞质明显分 为内质和外质。外质有较薄膜覆盖,内生有纤毛与刺丝泡;内质含有细胞质、食物泡、伸缩 泡、色素颗粒和结晶等。 砂壳纤毛虫科 Tin ti nn oididae 第二章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Cnidaria (有刺胞动物) 1. 有刺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辐射对称 具两胚层(外胚层和内胚层) 有组织分化 原始的消化腔 原始神经系统 内部构造 胃管系统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雌雄异体,无外部形态差异 生殖腺:囊状,线状,叶状,带状, 位于垂管上、辐管上或胃底等部 呈长圆柱形,身
11、体由两胚层组成, 外胚层细胞上 2. 水母的形态结构 外部形态 伞部 缘膜(有的有,有的无) 垂管 触手(数目是分类的特征) 刺胞 平衡囊和眼点 3. 浮浪幼虫 是腔肠动物所共同具有的一种模式幼虫, 有纤毛,内胚层细胞集于内,实心,故又称之为实囊幼虫。 4水母两种生活史 浮浪幼虫固着水底形成水螅体-一出芽生殖形成树枝状群体 生殖体出芽生殖产生水母芽水母 浮浪幼虫固着水底形成水螅体螅状幼体横裂生殖成为横裂体或碟状体 -水母 5. 水母的主要分类依据 水母的形状 眼点和平衡囊的有无 生殖腺的位置及形状 有无辐管及数目 触手的生长位置、数目 生活史的类型 刺丝胞的特征 6. 水螅水母纲、钵水母纲、栉
12、水母门的比较 个体大小 缘膜 中胶层 生殖腺来源 生活史 水螅水母纲 小 有 薄 外胚层 大多有世代交 替,具水螅型 钵水母纲 大 无 厚 内胚层 有世代交替,但 水螅型退化 栉水母动物门 两幅对称 有原始中胚层 无世代交替 沙海蜇(海蜇)Rhopilema escule ntum 第四章浮游甲壳动物 1. 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及附肢均分节,体表被一层较坚硬的几丁质外壳所包被。 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部分常有愈合现象 头部有5对附肢 全部水生,以鳃或皮肤表面进行呼吸 大部分雌雄异体 2. 双肢型附肢模式图 取肢型附肢蟆式0S birarioLis (双肢型) 1 subcoxn前
13、基节 6 indite f 内叶 2 coxa ( B j 3E1V ) 7 txke epipoctitc,上肢) 3 basis 雌性 体长26-35mm。头胸部长圆筒形,雄性头节背面中央的末端具一指向后 且第五胸足左足内肢仅达外肢第一节的末端或更短些。胸部后侧角短而钝圆。腹部 节,雄性5节。该种为暖温带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近岸海域,数量极多, 是我国海区桡足类的优势种。 5节,软甲亚纲 Malacostraca 15软甲亚纲分类 囊虾总目糠虾目涟虫目等足目端足目 真虾总目磷虾目十足目-樱虾科 16囊虾总目特征 头胸甲有或无,如有,不能遮盖全部胸部 头部至少与第一胸节愈合
14、雌性全部或部分胸肢上具抱卵片 一般直接发育 17糠虾目特征 身体长(一般3-180mm,大多在10mm左右),略透明,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由5个头节和8个胸节愈合而成,外为头胸甲覆盖。头胸甲薄而软,后端凹陷,未覆 盖整个头胸部(最末 1-2个胸节常暴露在头胸甲外面),前端延伸为额角,在其两侧有具柄 的复眼。腹部细长分 7节。第7腹节(尾节)与尾肢组成尾扇,是有用的平衡器官。糠虾身 体上有色素细胞,腹部和尾节较多,故常有变色现象。 18糠虾目的分类依据 头胸甲向前突出(额角)的形状及后端露出胸节的节数 眼的形状、眼柄的长短 19端第二触角戎亚的形状Hyperiidea,浮游 步足形状戎
15、其掌足分成小结的数目emisto gracilipes 20真虾尾节的形状特边缘刺的排列、数目 头胸甲发ySid遮盖全特征为尾肢内肢基部有 平衡囊,胸部肢体无鳃,雌性腹 肢退化与全孵卵片仅在后面数对胸肢上发生。 雌性胸肢上无抱卵片 间接发育 21. 磷虾目的主要特征 头胸甲发达覆盖全胸 胸肢基部有指状足鳃裸露于胸甲表面 胸肢形态相似,无分化,双肢型 发光器 间接发育 22. 太平洋磷虾 Euphausia pacifica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尖额磷虾Euphausia diomedeae 23. 软甲亚纲-真虾总目-十足目-樱虾科-樱虾亚科-毛虾属Actes中国毛虾拉
16、丁文 第五章浮游软体动物 翼足目 Pteropoda 异足亚目 Heteropoda 第六章毛颚动物 1. 毛颚动物特征 身体细长,左右对称,形状及运动状态似箭,故有箭虫之称 生活时身体大都十分透明,故又被称作玻璃虫 因其头部两侧各有成排的钩状颚毛,称其为毛颚动物 全部生活于海洋中,大都营浮游生活 体型较大,种类不多,但数量大、分布广 是多种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之一 可作为不同海流、水团的生物指示种 2纤毛环的类型和代表种 甲型:位于头部背面,不向躯干部延伸,呈卵圆形或其他形状一一如肥胖箭虫 乙型:自脑后开始,向躯干部延伸,一般狭长,两侧呈波浪状一一如百陶箭虫 丙型:自眼后开始,向躯干部延伸,两
17、侧也呈波浪状一一如强壮箭虫 3毛颚动物分类依据 尾长/体长,身体大小 颚毛数目和形态 前后齿列的有无及齿数形态 纤毛环的形态 泡状组织(领)的有无及发达程度 侧鳍的数目、位置及鳍条的分布情况 贮精囊的位置、形态 卵巢的长度 肠盲囊的有无 眼的大小、形状 4. 强壮箭虫 Sagitta crassa 第七章被囊动物 1. 被囊动物主要特点 在幼虫的尾部有脊索,成体时脊索随同尾部一同消失(逆行变态),仅有尾类终生保留 具脊索的尾部 体外有一层由体壁分泌的类似纤维素性质的囊鞘包围着,故称为被囊动物 咽部扩大成鳃囊,囊壁有孔(鳃裂)为呼吸及滤食器官 2. 逆行变态:从幼体发育到成体时,脊索消失,神经管
18、消失 3. 幼形纲:身体形状与海鞘刚的幼体相似,所以叫幼形纲,成体保留有尾,又称有尾纲 4. 海雪 Marine Snow :(全答) 在海洋中,由有机物组成的碎屑像雪花一样不断飘落,称为海雪。海雪是大于0.5mm的 碎屑集合体,其成分包括粪球、幼形被囊动物的空囊、翼族类的摄食网和来自活体生物的其 他材料以及有关的细菌。 第九章浮游幼虫 1. 浮游幼虫的定义:专指生活史为间接发育海洋动物中营独立浮游生活的幼虫。 2. 将幼虫与成体联系起来的几条主要途径: 直接采集幼虫,在实验室培养直到变态为成体 直接采取卵袋,将卵块或卵粒培养 采集雌雄性成体,人工授精或经雌雄混合 染色体技术 同工酶技术 PC
19、R技术 3. 浮游幼虫的共同特征 大部分浮游幼虫(甲壳类和被囊类的除外),都有发达的有纤毛排列成带状(环状)的 运动器官 它们都是植物性营养的,以个体小的鞭毛藻至较大的硅藻为食(个别种类以其他动物的 幼虫为食) 海洋动物凡生活史中有浮游幼虫的,成体产卵量特别大 4. 研究浮游幼虫的意义 有助于阐明各类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对海水养殖业具有实用价值 对制定防止附着动物措施有用 通过幼虫的分布寻找成体的产卵场 “浮游幼虫学” 5.各类动物的浮游幼虫(答全) 一、海绵动物 二、腔肠动物 两囊幼虫 浮浪幼虫,碟状体 三、扁形动物 牟勒氏幼虫 四、纽形动物 帽状幼虫 五、环节动物 担轮幼虫,后期幼虫 六、
20、苔藓动物 双壳幼虫 七、腕足动物 舌贝幼虫 八、帚虫动物 辐轮幼虫 九、甲壳动物 桡足类一一无节幼体、桡足幼体 蔓足类无节幼虫、腺介幼虫 磷虾类无节幼虫、节胸幼体、带叉幼体、节鞭幼体(磁蟹的蚤状幼虫) 十足类一一长尾类幼虫(龙虾的叶状幼虫)、歪尾类幼虫、断尾类幼虫 口足类前水蚤幼体、假水蚤幼体 十、软体动物担轮幼虫、面盘幼虫 十一、棘皮动物海星纲:羽腕幼虫、 海参纲:耳状幼虫 海蛇尾纲:长腕幼虫、 海胆纲:长腕幼虫 海百合纲:樽形幼虫 十二、脊索动物半索类:柱头幼虫 ,鱼:仔鱼 减轻身体的密度以增加浮力 增加体阻 主动运动 浮游动物的生态学 第十章 浮游生物的浮游适应 超重 生物比重越小,速度
21、越慢;海水比重越大,速度越慢) 1沉降速度=水的滞性X体阻 2. 减轻身体的密度以增加浮力 产生油滴 分泌气体 增加水分 外壳和骨骼的退化或消失 分泌胶质 降低较重离子的浓度 3增加体阻 扩大体表面积以增加浮力 缩小体积 许多个体连在一起结成群体以扩大表面积 遍生细长刺毛或放射状突出物扩大表面积 形成不同的体型 4.主动运动 依靠纤毛或鞭毛的摆动 依靠肌肉收缩 依靠附肢的运动 第十一章浮游生物的平面分布 1“世界种”:广分布适应力强、广温性、广盐性,可分布到世界各海区的种类 “地方种”:狭分布、狭温、狭盐 2指示种:不同水团或海流中特有的浮游生物种类称为指示种(指标种) 3指示种主要选择标准
22、选择的指示种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狭分布 种类必须能够正确鉴定 选相对比较固定的浮游生物类群 夜光虫、真刺唇角水蚤一一近岸低盐群落 太平洋磷虾、细长脚戎、中华哲水蚤一一外海高盐群落 强壮箭虫黄海水系 百陶箭虫东海水系 太平洋银币水母、角锚哲水蚤一一黑潮暖流 第十二章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 1. 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定义:浮游动物随着昼夜的更替有规律的垂直移动现象 2. 垂直移动类型: 夜晚上升,白天下降 夜晚下降,白天上升 黎明上升,白天下降,傍晚上升,午夜下降 第十三章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 1.什么叫生物学季节 经常有新 海洋生物这 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海洋中水文条件也有季节变化的现象。在季节更
23、替中, 的种类出现和旧的种类消失,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也都相应的发生变化。 种季节更替现象称为生物学季节。 (寒带海区和热带海区的浮游生物都仅有一个数量高峰,称为单周期型。 温带和亚热带海区则有两个数量高峰,称为双周期型) 2北温带海区的各个生物学季节的生态特点(分值大) 春季(3-5月):由于表层水温升高,光度增强,营养盐类丰富,浮游植物(主要是硅 藻)迅速繁殖,数激增,达到全年最高峰。浮游动物由于水温适宜和食料丰富也大量繁殖, 出现了大量的卵和幼虫。 夏季(6-8月):水温和光照都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营养盐由于春季浮游植物大量繁 殖被消耗而骤然减少。浮游动物由于迅速生长,生物量继续增
24、加;由于大量繁殖,浮游生物 种出现了更多的卵和幼虫。 秋季(9-11月):水温和光照开始下降,营养盐类开始增多(主要是深层水上升和浮游 生物残体的分解),浮游植物的营养得到满足再度繁殖,形成全年的第二次高峰,由于食料 的增多,一般依靠浮游植物为生的浮游动物也跟着大量繁殖,但种类和数量已开始减少。 冬季(12-2月):水温大为下降,光照显著减弱,一般浮游生物都停止生长繁殖。浮游 生物无论种类和数量都很少,特别是浮游植物更为稀少,营养盐又开始积累起来, 为浮游植 物的春季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 3影响浮游生物季节变化的因素:日光,温度,海流,营养盐 4周期变形cyclomorphosis :对于一些
25、低等生物,其生物体的大小和外部形状随季节而异。 第十四章 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 1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般概念 表示海洋中生产生物产品的一种能力 浮游植物的产量是指某一水域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空间) 制造的有机碳(碳水化合物)的数量。 单位:g(mg)/m3(m2)年(月、日、h) 2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方法 数量计数法 黑白瓶测氧法 放射性同位素C14测定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法 内,浮游植物所 第十五章海洋污染和浮游生物 1.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 )的定义 指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从而破坏了海洋生 境,造成许多有害影响,如损害海洋生物
26、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包括渔业) 破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少舒适程度等。 2. 海洋污染类型 石油污染:对浮游植物产生致死(毒性)效应对细胞分裂造成影响; 对浮游动物产生致死效应对浮游动物的生理状态如摄食、 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污染 重金属污染:致死毒性 次致死毒性:形态方面的变化,抑制、行为方面的变化,生化指标 放射性污染 有机污染 热污染 3. 浮游生物的采集工具一一浮游生物网 常用浮游生物网 态 生长发育等的影旳 5 5 浮游生物卿墓車 网口 監執布 3-过滤 庇4.濟底薛5.庭 (r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 30米以内 w浅水n型浮游生物网 浅海I浅水川型浮游生物网 大型浮游生物网 、
27、30m-200m|中型浮游生物网 、小型浮游生物网 浮游生物网具规格及适用对象(掌握) 网具名称 网长/cm 网口内径/cm 网口面积/ m2 筛绢规格mm 适用范围及米集对象 浅水I型 浮游生物网 145 50 0.2 CQ14(0.505) JP 12(0.507) 适用于30m以浅垂直或分段米集大、 中型浮游动物、鱼卵和仔、稚鱼 浅水n型 浮游生物网 140 31.6 0.08 CB 36(0.160) JP 36(0.169) 适用于30m以浅垂直或分段米集中、 小型浮游动物和夜光藻 浅水川型 浮游生物网 140 37 0.1 JF 62(0.077) JP 80(0.077) 适用于30m以浅垂直或分段米集小型 浮游生物 大型浮游 生物网 280 80 0.5 CQ 14(0.505) JP 12(0.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同调运算应用-洞察与解读
- 组织工程支架优化-第3篇-洞察与解读
- 超薄智能玻璃制备-洞察与解读
- 定制家具蟾片研发研发项目合同
- 2025年农产品配送中心合作协议协议
- 2025年农产品供应配送合同协议
- 故事中的字词探索
- 揭秘光的奥秘
- 辉煌与挑战介绍
- 化学实验之奇妙之旅
- 水中健身操训练体系解析
- 体育科组汇报总结
- 2025年武夷山评茶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家庭保洁培训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系统集成工程师课件
- DB42T 850-2012 湖北省公路工程复杂桥梁质量鉴定规范
- 常用雾化药讲课件
- 幼儿园培训:甲型流感(甲流)防控知识
- 新生儿感染护理查房
- 202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