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4.五味子质量优劣对醇浸率含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正文_第1页
4784.五味子质量优劣对醇浸率含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正文_第2页
4784.五味子质量优劣对醇浸率含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正文_第3页
4784.五味子质量优劣对醇浸率含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正文_第4页
4784.五味子质量优劣对醇浸率含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 业 论 文(设计)题 目 五味子质量优劣对醇浸率含量的影响研究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 姓 名 学 号 2010年5月30 日摘要五味子醇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惊厥、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生物学活性。本文主要选取30种以经验判别法获得的不同质量的五味子样品,通过热浸法测定五味子醇浸率,从而判断五味子的质量优劣对醇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浸率含量在36%以上的,为质量优等的;醇浸率含量在34%以下的,为质量劣等的。五味子醇提物可以作为五味子质量优劣的评价指标之一。关键词:五味子;质量优劣;热浸法;醇浸出物含量目 录引言. 11材料与试剂.21.1试验材料.21.2试验

2、试剂.21.3试验仪器. 22试验方法22.1选材.22.2 测定方法选择32.3样品的醇浸出率的含量测定方法.33试验结果 .44结论 .5参考文献 .6引言五味子是一种常用中药,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f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因其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五味子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收敛固涩之功效。主治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本草备要曰:“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

3、阴涩精,止呕住泻,宁嗽定喘。”1 五味子中的醇溶性成分主要包括木脂素、脂肪酸、挥发油、三萜2类及色素等。具有抗炎镇痛3、抗氧化、抗惊厥4、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生物学活性。据报道,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可明显减少由氨水刺激而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小鼠酚红试验有祛痰作用5-7。五味子毒性小,营养丰富,药理作用广泛,有丰富的原材料来源,北五味子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8。目前,以北五味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成药有护肝片、五味子糖浆、乙肝灵、复方益肝灵、五味子片、五味子酊、五灵丸、五味子冲剂、生脉散、三苓丹胶囊、雄宝口服液、生脉注射液、五仁醇等北五味子还是重要的出口药材,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北五味子外观呈不规则的球

4、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些五味子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光滑,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皮肉厚易剥离种子。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9。北五味子的品质标志: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柔润、有油性及光泽。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干瘪脸不超过2%。有此性状的五味子其品质较好。若颗粒小,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干瘪粒超过20%,其品质较差。目前五味子质量优劣判定的方法有依据外观性状的经验判别法,显微鉴别、理化和含量测定分析法等。1 材料与试剂1.1试验

5、材料 北五味子(样品)1.2试验试剂95%乙醇 (分析纯)1.3试验仪器电子分析天平:al204,称量范围0.lmg-200g,梅特勒.托利多真空干燥箱:dzf-6021型,控温范围20-200,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hhs-2,浙江海宁新华医疗器械厂粉碎机 二号筛2 试验方法2.1 选材邀请企业与浙江省药检所有经验的药物鉴别人员按照北五味的外观进行分成若干等,鉴别时采用双盲法,综合几位判定人员的意见进行结果判定。具体的参照标准为:一等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 皱缩, 肉厚, 质柔润,内有肾形种子12粒果肉味酸, 种子有香气,味辛微苦干瘪脸不超过2%;二等

6、五味子表面黑红, 暗红或淡红色, 皱缩, 肉较薄, 干瘪粒超过20%,其它同一等。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柔润、有油性及光泽,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为最佳。据几位有经验的中药鉴别人员对五味子的综合判定结果,所采集的试验用的30个批次的北五味子均为北五味子。同时对该30种五味子药材进行了人工的等级分类。几位中药鉴别人员的质量优劣排序基本一致,根据五味子的油性、颜色、果肉、气味等几个方面,五味子药材质量从差到好的基本顺序排列为:(差)222092712162643126215281381023141711291972530182415(好)。其中一致认为编号为2、3、4、

7、6、9、12、16、20、22、27号的样品为质量较差的一批,可以归结为二等样品。编号为7、11、15、17、18、19、24、25、29、30号的样品为质量较好的一批,可以归结为一等样品。但对编号为1、5、8、10、13、14、21、23、26、28号的样品质量辨识相对较难判断,可以归结为介于一等和二等之间的样品。2.2 测定方法选择中国药典(2005版)第一部附录x a 浸出物测定法包括冷浸法和热浸法。本试验比较了上述两种方法在五味子醇浸出物含量测定的结果。冷浸法:精密称取2号样品粉末4.0512g,置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95%乙醇100ml,密塞,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8、18小时,用干燥过滤器迅速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已经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在105下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共测定6次。以六次干燥品的平均值计算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28.65%。热浸法:精密称取2号样品粉末4.0624g,置2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95%乙醇100ml,密塞,称重,静置1小时后,连接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冷却后,再次称定重量,用95%乙醇补足减少的重量,摇匀,用干燥过滤器过滤,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放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重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共测定6次,以六次干燥品

9、的平均值计算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34.92%。从上述结果比较,冷浸法和热浸法所测定的五味子醇浸出率的含量差异较大,冷浸法结果易受粉碎程度影响,因此选用热浸法测定五味子样品醇浸出率的含量测定方法。2.3 样品的醇浸出率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热浸法测定五味子醇浸率。精确量取4g五味子两种样品粗粉(过2号筛),加入l00ml 95%的乙醇溶液后称重,浸泡1小时,煎煮保持微沸1小时,加乙醇溶液补重。冷却后过滤,取滤液50ml,置于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min,精密称重,以干燥品计算醇浸出物的得率。3 试验结果根据2.3的方法,对30种北五味子样品进行了

10、醇浸出物含量的检测,结果见表3.1。根据人工经验判别的30个样品中,归结为一等的10个样品的醇浸率含量均在36%以上;而归结为二等的10个样品的醇浸率均低于35%。而中间较难判断等级的样品的醇浸率差别较大, 高的10号样品醇浸率为39.78%,低的5号样品醇浸率为33.65%。从结果来看,在人工判别质量靠前的15批药材中,醇浸出物含量都大于36%,其中排位前11位药材中,含量大于38%的为8个。而人工判别质量靠后的15批药材中,醇浸出物含量小于35%的为13个。其中,排位最靠后的11批药材中,醇浸出物含量均小于35%,且以小于34%的居多。表3.1 经验鉴别样品的等级与样品醇浸出物含量的关系表

11、等级编号醇浸出物含量(%)二等234.92二等333.68二等432.19二等631.24二等933.62二等1232.53二等1630.66二等2032.22二等2231.83二等2733.76一等736.43一等1138.64一等1539.72一等1738.75一等1839.67一等1937.96一等2437.87一等2538.53一等2939.66一等3038.25中间134.21中间533.65中间839.26中间1039.78中间1337.94中间1438.36中间2139.25中间2338.66中间2634.87中间2837.984.结论在分级明显的五味子样品中,人工经验鉴别与醇浸

12、率的分级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由于受人工经验判别的局限,对于有些药材的细分并不能真实反应药材的真实质量,因此醇浸率的分级比人工经验鉴别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性。由于醇浸出物具有一定的药效,因此,醇浸率的测定可以作为五味子药材质量优劣评价的指标之一。根据已经测定的三十批五味子样品,建议将醇浸率含量列入五味子的质量优劣评价指标体系中来。按照五味子热浸法测定的结果,优等品的五味子醇浸率含量不得低于37%,而醇浸率低于34%的五味子应该划入劣等品等级中。醇浸率含量介于两者之间的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级。参考文献1 汪昂. 本草备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98.2 何海冰, 唐星, 于叶淼. 生脉粉针剂中五味子醇甲和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5, 22 (4): 282-285.3 刘宗香, 胡觉民, 张仲一等. 五味子的药理实验j. 天津中医.1986, 3: 484 纽心懿, 任志红等. 五味子有效成分“醇甲”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j. 药学学报. 1983, 18 (6): 416-421.5 尹银华, 吕锋.炮制对补骨脂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j.天津药学.1998, 10 (1): 46-47.6 王其献, 程曙光, 张腾等. 陈皮不同炮制品挥发油、浸出物的研究j. 安徽中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