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跨线桥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1页
李庄跨线桥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2页
李庄跨线桥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3页
李庄跨线桥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4页
李庄跨线桥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论论 文文 题 目: 李庄跨线桥施工图设计 学 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 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姓 名: 学 号: 072409219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05 月 25 日 摘 要 摘摘 要:要:本设计是一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 t 型简支梁桥设计(部分预应力 b 类构 件) ,桥梁全长 123,总跨径 120,4 跨,标准跨径为 30,计算跨径 29.16mmm 。桥面净空为净0.5(安全带)+11.75(行车道)+2(中央分隔带)mmmm +11.75(行车道)+0.5(安全带) ,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 120mm 。km h 桥梁

2、施工工艺采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采用 1860 钢绞线,锚具采用夹片式 群锚,混凝土等级为 c50,普通钢筋等级为 hrb400,桥墩采用轻型式桥墩,基 础采用桩基础,采用埋置式桥台。 设计分为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两部分,分别对上部结构进行配筋计算,绘制 施工图纸。设计中采用了杠杆原理法、gm 法、和偏心压力法,充分考虑了可 能对承载力造成影响的各种作用并进行合理组合,同时参照有关规范与规定进行 设计与校核,使桥梁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b 类构件,钢绞线,简支梁桥,夹片式群锚类构件,钢绞线,简支梁桥,夹片式群锚 abstract abstract :this d

3、esign is a assembl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imple-supported t-shape girder design (partially prestressed class b member), that the length of bridge is 123m, and its total span is 120m. the number of the bridges span is 4, with the standard span 30m and calculation span 29.16m. the clearance above bri

4、dge floor is clear0.5m (safety belts) +11.75m (carriageway) +2m (median separator) +11.75m (carriageway) +0.5m (seat belts). the road is highway, with the design speed of 120km/h. the technics of bridges construction is post-tensioning method, and the prestressed steel is strand 1860. the anchorage

5、of the bridge anchor clip-type anchor group, with the concrete c50 and ordinary steel bar hrb400. the piers are light types and their foundations are pile foundations. the desig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superstructure and substructure, making a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on superstructure and worki

6、ng drawing of superstructure. the design uses lever principle method, the g m method, and the eccentric-pressed method, taking the various roles which may affect the bridges bearing capacity fully into account and making a reasonable comb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criterions and provisions t

7、o design and ueberpruefung the design,so that the bridges quality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prestressed concrete, class b member, strand, simply supported beam bridge, clip-type anchor group 目 录 前前 言言.1 1 引言引言.3 1.1 课题性质.3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3 2 桥梁上部结构计算桥梁上部结构计算.5 2.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

8、置.5 2.1.1 设计资料.5 2.1.2 主梁计算.7 2.1.3 横截面沿跨长度变化.8 2.1.4 横隔梁的设置.8 2.2 主梁内力计算.8 2.2.1 恒载内力计算.8 2.2.2 活载内力计算.11 2.3 预应力钢筋及普通钢筋的布置.28 2.3.1 预应力钢筋束的估算及布置.28 2.3.2 普通钢筋的数量估算及布置.29 2.4 主梁几何特性计算.30 2.5 持久状态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33 2.5.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3 2.5.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3 2.6 预应力损失计算.38 2.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44 2.7.1 裂缝宽度计算.44 2.7.

9、2 变形计算.47 2.7.3 斜截面抗裂性验算.49 2.8 持久状态应力验算.52 2.8.1 跨中截面混凝土法向压应力.52 2.8.2 钢筋应力计算.53 2.8.3 斜截面主应力验算.54 2.9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应力验算.55 2.9.1 跨中截面混凝土法向压应力.55 2.9.2 钢筋应力计算.57 2.10 短暂状态应力验算.57 2.11 局部承压验算.58 2.12 构造配筋.61 2.13 横隔梁的计算.62 2.14 桥面板的计算.67 2.15 支座计算.70 2.15.1 确定支座平面尺寸.70 2.15.2 支座厚度验算.71 2.15.3 支座偏转验算.

10、71 2.15.4 抗滑性验算.72 3 桥梁下部结构计算桥梁下部结构计算.73 3.1 下部结构及基础布置.73 3.1.1 设计标准及上部构造.73 3.1.2 地址资料.73 3.1.3 材料.73 3.1.4 设计依据.75 3.2 盖梁计算.75 3.2.1 荷载计算.75 3.2.2 盖梁配筋计算.91 3.3 墩柱设计.93 3.3.1 恒载计算.93 3.3.2 活载垂直荷载计算.93 3.3.3 水平荷载计算.94 3.4 基础的设计.98 3.4.1 设计资料.98 3.4.2 承台的尺寸拟定.98 3.4.3 桩长的确定.99 3.4.4 桩内力计算.99 3.5 桥台设

11、计.104 3.5.1 桥台尺寸拟定.104 3.5.2 荷载计算.104 3.5.3 荷载组合汇总.110 3.5.4 地基承载力验算.111 3.5.5 基底偏心距验算.113 3.5.6 基础稳定性验算.113 3.5.7 沉降计算.114 结结 论论.117 致致 谢谢.1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19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 的发展趋势。便利的交通极大程度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日常出行带来 了极大的好处,同时也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利益。 近年来,我国投入巨资用于建设基础设施,来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发展。 其中用于公路、铁

12、路和桥梁建设的占大部分,这对桥梁建设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 的好机会。该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地区,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地人民出 行及加强与外地的交流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t 型梁的最大跨径是 20m,而预 应力 t 型梁桥的最大跨径已经发展到 52m,并且预应力结构在今后的实际工程中 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本设计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地区高速公路跨线桥施工图的设 计,主要进行上下部结构的设计,桥梁全长 123m,总跨径 120m,4 跨,标准跨 径 30m,计算跨径 29.16m,主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简支 t 型梁(部分预 应力 b 类构件) 。上部结构的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是下部结构设计的前提

13、,对于 整座桥梁也是起到重要作用。参照相关规范及参考书籍,对主梁尺寸拟定、主梁 内力计算、横隔梁内力计算、行车道板内力计算及配筋的设计进行设计和施工图 绘制,在此过程中,主要的参考书籍有桥梁工程 、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设计原理 、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 公路桥涵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 规范 。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墩,桩基础,轻型式桥台。参考相关书籍及规范 对盖梁、墩柱、桥台及基础细部尺寸进行确定,进行盖梁、墩柱、桥台及基础的 内力组合,并进行配筋设计和施工图绘制。 近些年来,预应力 t 型梁桥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部分预应力 b 类构件,它具 有节省材料、使用跨径大、变形小、结构刚度

14、大、行车舒适、易于养护、抗震能 力强等优点。这是桥梁设计中最常用的桥梁形式。 据现代桥梁设计要求,桥梁设计要满足:安全、经济、使用、美观等标准, 其中安全与经济是最重要的标准。随着现代化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桥梁功能 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桥下的通航净空要求,往往在方案比选中有重要地位。 至于桥梁美观,要视经济、安全与环境条件而定。 毕业设计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其目的与意义是通过 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公路桥梁在桥式方案比选、结 构内力计算及施工架设等方面的内容及细节,以及计算方法、计算内容和设计步 骤,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是大学培养计划

15、中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培养计划所 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较为集中和专一地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 计是要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并系统地完成一个工程设计,以及掌 握一个工程设计全过程,在巩固已学课程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并继续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有所创新。 1 引言 1.1 课题性质 本科毕业设计,对于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它是从 校园理论学习到社会运用的一个过渡阶段。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 划中最后的一个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16、,目的是通过 毕业设计这一时间较长的教学环节,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的基础课程,专业基 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同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从而提高自己专业技术素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应用所学 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土木工程设计问 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 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 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而对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

17、法取代的重要作 用。 同时,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求我们同时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 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要求我们更好的 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 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有更大的造诣。 这次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设计以后会在我们的工作中常接触到,这就 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这次的设计是我们所学的所有科目的综合体 现,也为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提供了机会。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 50 年代以来不断取得巨大发展,在中

18、、小跨度范围内现已占绝对优势,在大跨度 范围内它正在同钢桥展开激烈竞争。它的主要优点是:节省钢材,降低桥梁的材 料费用;由于采用预施应力工艺,能使混凝土结构的工地接头安全可靠,因而以 往只适应于钢桥架设的各种不要支架的施工方法,现在也能用于这种混凝土桥, 从而使其造价明显降低;同钢桥相比,其养护费用较省,行车噪声小;同钢筋混 凝土桥相比,其自重和建筑高度较小,其耐久性则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及消除了 活载所致裂纹而大为改进。它的缺点是:自重要比钢筋混凝土桥梁大,施工工艺 有时比钢筋混凝土桥梁复杂,工期较长。但这些缺点属次要问题,且仍在不断得到 克服。因此,在 50 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一些新型桥梁之中

19、,它的适用范围最广, 其发展仍方兴未艾。 本设计为 430 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桥,桥梁总长为 123m,总跨径 120m,桥面宽度为净0.5m(安全带)+11.75m(行车道)+2m(中央分隔带) +11.75m(行车道)+0.5m(安全带) ,活荷载为公路一级车道荷载,预应力钢束 采用钢绞线,17 标准型。恒载为结构自重和桥面铺装及护栏的自重,桥下净空 为 7.5m。要求完成主梁截面的设计、主梁及横隔梁内力及配筋计算、支座设计及 下部结构设计。 2 桥梁上部结构计算 2.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2.1.1 设计资料 1. 桥梁跨径及桥面净空 标准跨径:30m(桥墩中心线距离) 计算

20、跨径:29.16m(支座中心线距离) 主梁全长:29.96m 桥面净空:净0.5m(安全带)+11.75(行车道)+2m(中央分隔带) +11.75(行车道)+0.5m(安全带) 2. 设计荷载 公路级车道荷载,每侧护栏标准值为 1.0kn/m,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1.0 3. 材料及工艺 混凝土:主梁用 c50 级混凝土,护栏及桥梁铺装用 c25 级混凝土,防水层用 2cm 厚的沥青玛蹄脂,面层用 7cm 厚的沥青混凝土。 c50 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强度标准值:,32.4 ck fmpa2.65 tk fmpa 强度设计值:,22.4 cd fmpa1.83 td fmpa 弹性模量:

21、4 3.45 10 mp c ea 预应力钢筋: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的 17 标准型的 1860 钢绞线。15.2 s 预应力的性能指标: 强度标准值:1860 pk fmpa 强度设计值:1260 pd fmpa 弹性模量: 5 1.95 10 c e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0.4 b 普通钢筋:受力钢筋采用 hrb400 级钢筋,箍筋采用 hrb335 级带肋钢筋。 hrb400 级钢筋性能指标:强度标准值:400 sk fmpa 强度设计值:330 sd fmpa 弹性模量: 5 2.0 10 s e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0.

22、53 b hrb335 级钢筋性能指标:强度标准值:,280 sd fmpa 280 sd fmpa 采用两端张拉,后张法施工,预留孔洞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夹片式群锚。 4. 主要结构尺寸拟定 1) 主梁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与其跨径之比通常在 1/151/25,标准设计 中高跨比约在 1/181/19。当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增大梁高往往是较经济的方案, 而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综上所述,本设计取用 1700mm 的主梁高度,主梁间距 取 1800mm。 2) 主梁截面细部尺寸 t 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 满足主梁受弯时上翼板受压的强度要

23、求。本设计预制 t 梁的翼板厚度取用 100mm,翼板根部加厚到 180mm 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腹板内主拉应力较小,腹板的厚度一般由布置孔管的构 造决定,同时从腹板本身稳定条件出发,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 1/15。本设 计腹板厚度取 150mm。 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预应力钢筋束的需要确定,设计表明,马蹄面积占截面 总面积的 10%20%为合适。本设计将钢束按一层布置,一层最多排三束,同时 还根据公路桥涵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规范9.4.9 条对钢束净距的要求,初拟 马蹄宽度为 310mm,高度 300m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作三角过渡,高度 100mm,以减小局部应

24、力。按照以上拟订的外形尺寸,就可绘出预制梁跨中截面 图(见图 2.1) 。 (a) (b) 图 2.1 主梁细部尺寸及桥梁横断面图 1. 5%1. 5% 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 310 650650 600 1300 150 100 80 300 100 300 100 40072907290 29960/2 1700 100 180 150 310 80 100 1800 注:主梁细部尺寸见图 1-1(a),桥梁横断面见图 1-1(b),单位 mm。 5. 设计依据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

25、02004) ,简称桥规 。 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0 2004) ,简称公预规 。 2.1.2 主梁计算 将主梁跨中截面划分为五个规则图形小单元,界面结合特性见表 2.1 表 2.1 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分块面 积 ai(mm2 ) 分块面 积形心 之上缘 距离 yi(mm ) 分块面 积对上 缘静矩 si=aiyi (mm3) 分块面 积自身 惯性矩 ii(mm4 ) di=ys- yi(mm ) 分块面积对 形心惯性矩 ix=aidi2(mm4) i=ix+ii (mm4)分块面 积 = =+ 翼板 () 1800590001500053.8

26、52099925224992 三角承 托 () 66012.783602346.746.114046471406994.1 腹板 () 1950751462502746250-16.25117583258008 下三角 () 80136.710933.3444.4-77.9485061.6485506 马蹄 () 93015514415069750-96.286066298676379.2 542031869328337911621808819051879.3 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 318693.3 58.800 5420 i s i s ycm a 检验截面效率指标() 上核心距: 19051

27、879.3 31.611 542017058.800 s x i kcmcm a y 下核心距: 19051879.3 59.781 5420 58.800 x s i kcmcm a y 截面效率指标:,满足要求。 31.611 59.781 0.53760.5 170 sx kk h 2.1.3 横截面沿跨长度变化 如图 2.1(a)所示,主梁用等高形式,横截面的 t 梁腹板等厚,马蹄部分为 配合钢束弯起,截面从四分点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梁端部区段由于锚头集中力 的作用而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也因布置锚具的需要而在距梁端一倍梁高范围内 (170cm)将腹板加宽至马蹄同宽,变化截面(腹板开始加

28、宽处,到支点距离为 160cm)到支点方向,中间还设了一节 30cm 的腹板加宽过渡段。 2.1.4 横隔梁的设置 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处的主梁弯矩横向分布,当该处有横隔梁 时比较均匀,否则直线在荷载作用下的主梁弯矩很大。为减小对主梁设计起主 要作用的跨中弯矩,在跨中设计一道中横隔梁;当跨度较大时,应设置较多横 隔梁。本设计在桥梁中点和 四分点,支点处设置五道横隔梁,其间距为 7.29m。横隔梁的高度采用等高形式,高度为 130cm,厚度采用等厚形式,厚 度为 150mm。 2.2 主梁内力计算 2.2.1 恒载内力计算 1. 恒载集度 a. 据跨中截面计算,主梁恒载集度 1 0.54

29、20 25.013.5500gkn mkn m b. 由于马蹄抬高形成四个横置的三棱柱,由此折算成的恒载集度 2 4 0.57.69 1.70.150.680.300.1 25.0 29.160.3894gkn mkn m c. 由于腹板加宽所增加的重力折算成的恒载集度 3 20.727030.61941.700.1525.0 29.160.3323gkn mkn m d. 横隔梁折算成的恒载集度 边主梁的内横隔梁体积: 33 =1.700.301.780.61940.30 0.310.15 20.14742vmm 内 边主梁的端横隔梁体积: 33 1.700.301.780.727030.3

30、0 0.370.15 20.13935vmm 端 边主梁的横隔梁恒载集度 4 0.14742 25.0 30.13935 25.0 229.160.6016gkn mkn m 中主梁的横隔梁恒载集度 4 2 0.60161.2032gkn mkn m e. 桥面铺装层折算成的恒载集度 5 0.07 23.5 23.00.50.240.3223.5 25.0144.3223gkn mkn m f. 栏杆及护栏折算成的恒载集度 6 1 4 0.1429 14 gkn mkn m 对边主梁,其恒载集度 123456 ggggggg 13.5500.38940.33230.60164.32230.14

31、9219.3385kn mkn m 对中主梁,其恒载集度 123456 ggggggg 13.5500.38940.3323 1.20324.32230.149219.9401kn mkn m 2. 恒载内力计算 边主梁: 跨中处弯矩: 22 02 11 19.3385 29.162055.454 88 l mglkn mkn m 边 跨中处剪力: 2 0 l v 边 处弯矩: 1 4 l 2 2 0 04 3 2232 l gl xgx mgl 边 2 3 19.3385 29.16 1541.591 32 kn mkn m 处剪力: 1 4 l 00 4 19.3385 29.16 140

32、.978 244 l glgl vgxknkn 边 变化点处弯矩: 2 0 = 22 gl xgx m 边变 2 19.3385 29.16 1.619.3385 1.6 22 kn m =426.375kn m 变化点处剪力: 0 19.3385 29.16 =19.3385 1.6 222 glgx vkn 边变 251.014kn 支点处弯矩: 0 0m 边 支点处剪力: 0 0 19.3385 29.16 281.955 22 gl vknkn 边 中主梁: 跨中处弯矩: 22 0 2 19.9401 29.16 2119.379 88 l g l mkn mkn m 中 跨中处剪力:

33、 2 0 l v 中 处弯矩: 1 4 l 2 2 0 04 3 2232 l g l xg x mg l 中 2 3 19.9401 29.16 1589.548 32 kn mkn m 处剪力: 1 4 l 00 4 19.9401 29.16 145.363 244 l g lg l vg xknkn 中 变化点处弯矩: 2 0 = 22 g l xg x m 中变 2 19.9401 29.16 1.619.9401 1.6 22 kn m =439.639kn m 变化点处剪力: 0 19.9401 29.16 =19.9401 1.6 222 g lg x vkn 中变 258.2

34、22kn 支点处弯矩: 0 0m 中 支点处剪力: 0 0 19.9401 29.16 290.727 22 g l vknkn 中 主梁恒载内力计算汇总表见表 2.2 表 2.2 主梁恒载内力计算汇总表 截 面 支点截面变化点截面处截面4l跨中截面 vmvmvmvm 主 梁项 目(kn) (knm ) (kn) (knm ) (kn) (knm ) (kn) (knm ) 边梁281.9550251.014426.375140.9781541.59102055.454 中梁290.7270258.822439.639145.3631589.54802119.397 2.2.2 活载内力计算

35、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 因主梁结构为 t 型结构,故据桥规规定,其冲击系数取 1.3。 因该桥梁结构为双向六车道,故横向折减系数,又因该桥跨小于0.55 150m,故纵向不予折减。 2. 计算主梁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横向分布系数 mc 如前述,本例桥跨设三道横隔梁,具有可靠的横向连接,且承重结构宽跨比 为,故用 gm 法。0.8640.5b l 1计算几何特性 主梁抗弯惯性矩:。 34 19051.8793 10 x icm 主梁的比拟单宽抗弯惯性矩: 3 4 19051.8793 10 105843.774 180 x x i jcmcm b 横隔梁抗弯惯性矩 每根横隔梁尺寸如图 2.

36、2 所示: 357 15 357 729 图 2.2 横隔梁尺寸图(cm) 横隔梁长度取两边主梁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即 , 13 1802340lcmcm 357 0.1098 2340 c l 故查表桥梁工程 (白宝玉) ,表 2-5-3 知:时, 357 0.1098 2340 c l 0.922c0.922 357329cmcm 求横隔梁界面重心位置 ay: 2 329 14 14 2 15 140 140 2 18.7 2 329 14 15 140 y acmcm 故横隔梁抗弯刚度为: 22 33 1141140 2 357 142 357 1418.715 14015 14018.7

37、 122122 y i 34 16202.549 10 cm 故,横隔梁比拟单宽抗弯惯性矩为: 3 44 16202.549 10 22225.72 729 y y i jcmcmcmcm a 主梁及横隔梁的抗扭惯性矩 对 t 梁翼板刚性连接的情况如图 2.3 所示: 对于主梁梁肋,主梁翼板平均厚度为: ,马蹄平均高度为: 1 10 18 14 2 hcmcm , 2 3040 35 2 hcmcm ,故查表桥梁 170 1435 8.067 15 b t 工程 (白宝玉)表 2-5-1 知:0.307c 图 2.3 t 梁翼板刚性连接图 3 tx icbt 3434 0.307 121 15

38、125.371 10cmcm 对横隔梁梁肋,故查表桥梁工程 (白宝玉) ,表 2-5-1 知: 140 14 8.4 15 b t ,0.308c 33434 0.308 126 15130.997 10 ty icbtcmcm 最后: 33 334 1 11125.371 10130.977 10 143620 33180729 ty tx txty i i jjhcmcm ba 2计算参数 和 44 1260105843.774 0.6389 291622225.72 x y jb lj 式中 b 为桥梁承重结构半宽, 14 180 1260 2 bcmcm ,则 0.4253620 0.

39、0161 22102308.62 22225.72 txty txty g jj e ejje 0.1269 3计算各主梁横向影响线坐标 0.6389 表 2.3 各主梁横向影响线坐标 荷载位置影响 系数 梁位 b3b/4b/2b/40-b/4-b/2-3b/4-b 校核 00.7808 0.8830 1.0000 1.1354 1.2204 1.1354 1.0000 0.8830 0.7808 8.0380 b/41.0553 1.1609 1.2331 1.2398 1.1366 0.9690 0.7818 0.6509 0.5671 7.9833 b/21.4963 1.5042 1.

40、4352 1.2273 0.9920 0.7796 0.6107 0.5016 0.4176 8.0076 3b/42.0393 1.8314 1.5054 1.1632 0.8577 0.6306 0.4729 0.3682 0.2877 7.9929 k1 b2.5835 2.0423 1.4778 1.0749 0.7532 0.5637 0.3877 0.2993 0.2417 8.0115 00.2013 0.6326 1.0199 1.4380 1.5566 1.4380 1.0199 0.6326 0.2013 7.9389 b/40.9816 1.2711 1.4663 1.5

41、765 1.3780 1.0278 0.6148 0.1911 -0.2313 7.9008 b/22.1474 2.0521 1.9009 1.5184 1.0466 0.6110 0.2067 -0.1667 -0.5094 7.9880 3b/43.8843 2.9463 1.9734 1.3317 0.6526 0.2191 -0.1800 -0.4404 -0.7289 8.0804 k0 b5.9686 3.8843 2.1627 1.0131 0.0641 -0.2165 -0.5185 -0.7285 -0.9314 8.1793 用内插法求实际梁位处的 k1和 k0。实际梁位

42、如图 2.4 所示 1 2 34567891011 121314 9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90 b 3 4b 1 2b 1 4b 1 4b 1 2b 3 4b -b-0 315315315315315315315315 454590454590 图 2.4 实际梁位图(cm)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桥梁上部结构计算 14 表 2.4 各主梁横向分布系数表 荷载位置梁 号 算式 b3b/4b/2b/40-b/4-b/2-3b/4-b 11,341, 25 77 bb kkk2.4280 1.9820 1.4857 1.1001

43、0.7831 0.5828 0.4120 0.3190 0.2548 00,340, 25 77 bb kkk5.3731 3.6163 2.1086 1.1041 0.2322 -0.0920 -0.4218 -0.6462 -0.8735 010 kkkk 4.9994 3.4089 2.0296 1.1036 0.3021 -0.0064 -0.3160 -0.5237 -0.7304 1, 14 i k 0.357 0.243 0.145 0.079 0.022 0.000 -0.023 -0.037 -0.052 11,341, 61 77 bb kkk2.1494 1.8906 1

44、.5254 1.1690 0.8564 0.6311 0.4682 0.3642 0.2857 10,340, 61 77 bb kkk4.2437 3.1271 2.0318 1.3073 0.5789 0.1603 -0.2312 -0.4885 -0.7694 010 kkkk 3.9779 2.9702 1.9675 1.2898 0.6141 0.2201 -0.1425 -0.3803 -0.6355 2, 14 i k 0.284 0.212 0.141 0.092 0.044 0.016 -0.010 -0.027 -0.045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桥梁上部结构计算

45、 14 续表 2.4 荷载位置梁 号 算式 b3b/4b/2b/40-b/4-b/2-3b/4-b 11,21,34 34 77 bb kkk1.8066 1.6912 1.4753 1.1907 0.9153 0.6945 0.5320 0.4254 0.3434 10,20,34 34 77 bb kkk3.1399 2.5631 1.9423 1.4117 0.8215 0.3871 -0.0143 -0.3231 -0.6348 010 kkkk 2.9707 2.4524 1.8831 1.3837 0.8334 0.4261 0.0550 -0.2281 -0.5107 3, 14

46、 i k 0.212 0.175 0.135 0.099 0.060 0.030 0.004 -0.016 -0.036 11,2b kk1.4963 1.5042 1.4352 1.2273 0.9920 0.7796 0.6107 0.5016 0.4176 10,2b kk2.1474 2.0521 1.9009 1.5184 1.0466 0.6110 0.2067 -0.1667 -0.5094 010 kkkk 2.0648 1.9826 1.8418 1.4815 1.0397 0.6324 0.2580 -0.0819 -0.3918 4, 14 i k 0.147 0.142

47、 0.132 0.106 0.074 0.045 0.018 -0.006 -0.028 11,41,2 43 77 bb kkk1.2443 1.3080 1.3197 1.2344 1.0746 0.8878 0.7085 0.5869 0.5030 10,40,2 43 77 bb kkk1.4812 1.6058 1.6526 1.5516 1.2360 0.8492 0.4399 0.0378 -0.3505 010 kkkk 1.4512 1.5680 1.6103 1.5114 1.2155 0.8541 0.4740 0.1074 -0.2422 5, 14 i k 0.104

48、 0.112 0.115 0.108 0.087 0.061 0.034 0.008 -0.017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桥梁上部结构计算 15 续表 2.4 荷载位置梁 号 算式 b3b/4b/2b/40-b/4-b/2-3b/4-b 11,01,4 16 77 b kkk1.0161 1.1212 1.1998 1.2249 1.1486 0.9928 0.8130 0.6841 0.5976 10,00,4 16 77 b kkk0.8701 1.1799 1.4025 1.5567 1.4035 1.0864 0.6727 0.2542 -0.1695 010 kkkk 0.

49、8887 1.1724 1.3768 1.5146 1.3712 1.0745 0.6905 0.3087 -0.0722 6, 14 i k 0.063 0.084 0.098 0.108 0.098 0.077 0.049 0.022 -0.005 11,01, 52 77 b kkk0.8592 0.9624 1.0666 1.1652 1.1965 1.0879 0.9377 0.8167 0.7197 10,00, 52 77 b kkk0.4242 0.8150 1.1474 1.4776 1.5056 1.3208 0.9042 0.5065 0.0777 010 kkkk 0.

50、4794 0.8337 1.1372 1.4379 1.4663 1.2912 0.9084 0.5458 0.1592 7, 14 i k 0.034 0.060 0.081 0.103 0.105 0.092 0.065 0.039 0.011 0.1269 表 2.5 各主梁横向分布系数汇总表 1234567 mcmomcmomcmomcmomcmomcmomcmo 汽车 荷载 0.593 0.806 0.570 0.639 0.512 0.639 0.483 0.639 0.448 0.639 0.430 0.500 0.449 0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桥梁上部结构计算 1

51、6 对 1 号梁: 3434 225 315 bbb kkkk 对 2 号梁: 3434 45 315 bbb kkkk 对 3 号梁: 2342 180 315 bbb kkkk 对 4 号梁: 2b kk 对 5 号梁: 424 135 315 bbb kkkk 对 6 号梁: 040 270 315 b kkkk 对 7 号梁: 040 90 315 b kkkk 4计算各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先利用表 2.4 中横向影响线坐标值绘制出横向影响线,如图 2.5 所示: 123456 7891011121314 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

52、9090 180130180130180180130180130180 0. 344 0. 280 0. 235 0. 176 0. 139 0. 100 0. 012 -0. 001 -0. 011 -0. 023 -0. 029 -0. 037 0. 276 0. 235 0. 205 0. 165 0. 137 0. 109 0. 031 0. 015 0. 008 -0. 002 -0. 013 -0. 027 0. 208 0. 187 0. 171 0. 148 0. 132 0. 109 0. 045 0. 029 0. 017 -0. 003 -0. 005 -0. 017 0

53、. 146 0. 144 0. 141 0. 135 0. 130 0. 115 0. 060 0. 044 0. 033 0. 017 0. 007 -0. 007 0. 105 0. 109 0. 112 0. 114 0. 114 0. 110 0. 075 0. 060 0. 049 0. 033 0. 022 -0. 008 0. 067 0. 079 0. 087 0. 095 0. 099 0. 093 0. 089 0. 077 0. 065 0. 049 0. 038 0. 022 0. 037 0. 062 0. 079 0. 089 0. 102 0. 103 0. 09

54、9 0. 091 0. 080 0. 064 0. 053 0. 039 1 2 3 4 5 6 7 图 2.5 各主梁横向影响线 在影响线上据最不利位置加载后,求其横向分布系数 对 1 号梁: 11 (0.3440.2800.2350.1760.1390.100 22 cq m 0.0120.001 0.011 0.0230.0290.037)0.593 对 2 号梁: 11 (0.2760.2350.2050.1650.1370.109 22 cq m 0.031 0.0150.0080.0020.0130.027)0.570 对 3 号梁: 11 (0.2080.1870.171 0.1

55、480.1320.112 22 cq m 0.0450.0290.0170.0030.0050.017)0.512 对 4 号梁: 11 (0.1460.1440.141 0.1350.1300.115 22 cq m 0.0600.0440.0330.0170.0070.007)0.483 对 5 号梁: 11 (0.1050.1090.1120.1140.1140.110 22 cq m 0.0750.0600.0490.0330.0220.008)0.448 对 6 号梁: 11 (0.0670.0790.0870.0950.0990.093 22 cq m 0.0890.0770.06

56、50.0490.0380.022)0.430 对 7 号梁: 11 (0.0370.0620.0790.0890.1020.103 22 cq m 0.0990.091 0.0800.0640.0530.039)0.449 (2)计算支点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m0。 因支座处横向连接刚度较大,故用杠杆原理法。 其横向影响先如图 2.6 所示: 对 1 号梁: 11 1.3060.3050.806 22 oq m 对 2,3,4,5 号梁: 11 1.0000.2780.639 22 oq m 对 6 号梁: 11 1.0000.500 22 oq m 对 7 号梁:0 oq m 123456 7

57、891011121314 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9090 180130180130180180130180130180 1 2 3 4 5 6 7 180130180 1.000 1.306 0.305 180130180 180130180 180130180 180130180 1.000 0.2781.000 1.000 1.000 1.000 0.278 0.278 0.278 180 图 2.6 支点处横向影响线 3. 计算活载内力 设计荷载为公路一级,10.5 k qkn m 桥梁计算跨径为, 0 29.16lm276.64

58、k pkn 各主梁横向分布系数汇总表见表 2.5。 (1)主梁跨中弯矩 0.3,0.55,276.64,10.5 kk pkn qkn m 对 1 号梁: 图 2.7 跨中弯矩计算图 2, 1 lqcqkkk mmp yq 21.96 qk pk 7. 29 2 1 1.3 0.55 0.593276.64 7.29 10.529.16 8 kn m 1328.263kn m 对 2 号梁: 2, 1 lqcqkkk mmp yq 2 1 1.3 0.55 0.570276.64 7.29 10.529.16 8 kn m 1276.745kn m 对 3 号梁: 2, 1 lqcqkkk m

59、mp yq 2 1 1.3 0.55 0.512276.64 7.29 10.529.16 8 kn m 1146.830kn m 对 4 号梁: 2, 1 lqcqkkk mmp yq 2 1 1.3 0.55 0.483276.64 7.29 10.529.16 8 kn m 1081.873kn m 对 5 号梁: 2, 1 lqcqkkk mmp yq 2 1 1.3 0.55 0.448276.64 7.29 10.529.16 8 kn m 1003.377kn m 对 6 号梁: 2, 1 lqcqkkk mmp yq 2 1 1.3 0.55 0.430276.64 7.29

60、10.529.16 8 kn m 963.158kn m 对 7 号梁: 2, 1 lqcqkkk mmp yq 2 1 1.3 0.55 0.449276.64 7.29 10.529.16 8 kn m 1097.553kn m (2)处弯矩及剪力 1 4 l 其计算简图如图 2.8 所示: 111 4312 y 21.96 pk qk 5.4325 0. 75 0. 25 0. 806 0. 593 0.6930.6930.6930.6930.5000 0. 449 0. 430 0. 4480. 4830. 5120.570 1 2 3 4 5 6 7 图 2.8 四分跨处弯矩及剪力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