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_第1页
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_第2页
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_第3页
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_第4页
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防烟排烟系统的维护管理是系统正常完好、有效使用的基本保障。维护管 理人员经过消防专业培训,熟悉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维护规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施的维护管理包括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工作。单位 设有经过消防专业培训,熟悉系统原理、性能,具有系统操作维护能力的维护 管理人员,定期自行或委托具有维护保养资格的企业对系统进行检测、维护, 确保机械防烟、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一、系统日常巡查防烟排烟系统巡查是指系统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直观属性的检查,主要是针 对系统组件外观、现场状态、系统检测装置准工作状态、安装部位环境条件等 的日常巡查。(一)系统组(部)件状态要求1. 防

2、烟排烟系统能否正常使用与系统各组件、配件的日常监控时的现场状态 密切相关,机械防烟、排烟系统应始终保持正常运行,不得随意断电或中断2. 正常工作状态下,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通风空调风机电控柜等受控设 备应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将受控的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通风空调风机 等电控柜设置在手动位置;3. 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系统内的防烟排烟风 机、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的动作状态。应能控制系统的启、停及系统内的防 烟、排烟风机、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常闭送风口、排烟口、电控挡烟垂壁的 开、关,并显示其反馈信号。应能停止相关部位正常通风的空调,并接收和显 示通风系统内防火阀的反馈信

3、号;(二) 系统日常巡查要求1. 每日巡查内容(1) 查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控制柜的标志、仪表、指示灯、开关和控制按钮;用按钮启停每台风机,查看仪表及指示灯显示;(2) 查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风机的外观和标志牌;在控制室远 程手动启、停风机,查看运行及信号反馈情况;(3) 查看送风阀、排烟阀、排烟防火阀、电动排烟窗的外观 ;手动、电动开 启,手动复位,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二、系统周期性检查维护系统周期性检查是指建筑使用、管理单位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 求,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烟排烟系统的组件、零部件等按照规定检查周期进行 的检查、测试。(一) 每月检查内容及要求1.

4、 防烟、排烟风机手动或自动启动试运转,检查有无锈蚀、螺丝松动。2. 挡烟垂壁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有无升降障碍。3.排烟窗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有无开关障碍每月供电线路检查供电线路有 无老化,双回路自动切换电源功能等。(二)半年检查内容及要求1. 防火阀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 可靠。2. 排烟防火阀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 可靠3. 送风阀(口)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 能,确认性能可靠。4.排烟阀(口)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 可靠。(

5、三)每年检查要求1. 检查内容及要求每年对所安装全部防烟排烟系统进行 1次联动试验和性能检测,其联动功 能和性能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要求。消防用电设备的供配电与电气防火防爆-消防 用电设备供配电系统按照建筑类型、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系统规 模以及当地的供电条件,检查消防用电设备供配电系统的设置方案是否合理。一、供配电系统设置为确保消防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消防用电设备运行的可靠 性,消防用电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应作为独立系统进行设置。当建筑物内设有变 电所时,要在变电所处开始自成系统,当建筑物为低压进线时,要在进线处开 始自成系统。(一)配电装置检查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应设置在

6、建筑物的电源进线处或配变电所处, 应急电源配电装置要与主电源配电装置分开设置;如果由于地域所限,无法分开 设置而需要并列布置时,其分界处要设置防火隔断。(二)启动装置检查在普通民用建筑中,采用自备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的现象十分普遍。当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时,应设置自动启动装置,并在主电源断电后30s内供电;当消防负荷为二级且采用自动启动方式有困难时,可采用手动启动装置。(三)自动切换功能检查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供电回路,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进行自动切换。消防设备的控制回路不得采用变频调速 器作为控制装置。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用电设备, 各防

7、火分区的其他消防用电设备应由消防电源中的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 电,末端配电箱要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并将配电箱安装在所在防火分区 内,再由末端配电箱配出引至相应的消防设备。对于作用相同、性质相同且容 量较小的消防设备,可视为一组设备,并采用一个分支回路进行供电。每个分 支回路所供的设备不要超过 5台,总设计容量不要超过10KW。二、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的敷设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线路采用不同的电线电缆时,供电线路的敷设应满足 相应的要求。1. 当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时,可直接采用明敷设或在吊顶内敷设 ;2. 当采用难燃性电缆或有机绝缘耐火电缆时,在电气竖井内或电缆沟内敷设 可不穿导管保护,但应采取

8、与非消防用电缆隔离的措施3. 采用明敷设、吊顶内敷设或架空地板内敷设时,要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 属线槽保护,所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要采用涂防火涂料等防火保护措 施;4. 当线路暗敷设时,要穿金属导管或难燃性刚性塑料导管保护,并要敷设在 不燃烧结构内,保护层厚度不要小于 30 mm。三、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的防火封堵措施消防电源在火灾时要持续为消防设备供电,为防止火灾通过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传输,应对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采取防火封堵措施。(一)防火封堵的部位检查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在电缆隧道、电缆桥架、电缆竖井、封闭式母线、线槽安装等处时,在下列情况下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1. 穿越不同的防

9、火分区;2. 沿竖井垂直敷设穿越楼板处;3. 管线进出竖井处;4. 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间的隔墙处;5. 穿越建筑物的外墙处;6. 至建筑物的入口处,至配电间、控制室的沟道入口处7. 电缆引至配电箱、柜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二)防火封堵的检查内容1. 电缆隧道有人通过的电缆隧道,应在预留孔洞的上部采用膨胀型防火钢板进行加固 预留的孔洞过大时,应采用槽钢或角钢进行加固,将孔洞缩小后方可加装防火 封堵系统;防火密封胶直接接触电缆时,封堵材料不得含有腐蚀电缆表皮的化学 元素;无机堵料封堵表面光洁、无粉化、硬化、开裂等缺陷;防火涂料表面应光 洁、厚度应均匀。2. 电缆竖井电缆竖井应采用矿棉板加膨

10、胀型防火堵料组合成的膨胀型防火封堵系统,防火封堵系统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封堵处应采用角钢或槽钢托 架进行加固,应能承载检修人员的荷载,角钢或槽钢托架应采用防火涂料处理 封堵垂直段竖井时,在封堵处上方,应使用溶重为160kg/m3以上的矿棉板,并在矿棉板上开好电缆孔,防火封堵系统与竖井之间应采用膨胀型防火密 封胶封边,系统与电缆的其他空间之间应采用膨胀型防火密封胶封堵,密封胶厚度突出防火圭寸堵系统面不应小于 13mm,贯穿电缆横截面应小于贯穿孔洞的 40% 。3.电气柜电气柜孔应采用矿棉板加膨胀型防火堵料组合的防火封堵,先根据需封堵孔洞的大小估算出溶重为160kg/m3以上的矿棉板

11、使用量,并根据电缆数量 裁出适当大小的孔;孔洞底部应铺设厚度为50mm的矿棉板,孔隙口及电缆周 围应填塞4pcf溶重的矿棉,并应采用膨胀型防火密封胶进行密实封堵。固定 矿棉板、矿棉板与楼板之间应采用弹性防火密封胶封边,防火封堵系统与电缆 之间应采用膨胀型防火密封胶封堵,密封胶厚度突出防火封堵系统面不应小于 13mm。封堵完成后,在封堵层两侧电缆上涂刷防火涂料,长度300mm,干涂层厚度1mm。盘柜底部空隙处应填塞 4pcf溶重的矿棉,并用防火密封胶严密 封实,密封胶厚度突出防火封堵系统面不应小于13mm,面层应平整。4. 无机堵料电缆沟、电缆隧道由室外进入室内处;长距离电缆沟每隔50m处;电缆

12、穿阻 火墙应使用防火灰泥加膨胀型防火堵料组合的阻火墙。采用无机堵料(防火灰泥、或耐火砖)堆砌,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根据 产品的性能而定);阻火墙内部的电缆周围必须采用不小于13mm的防火密封胶进行包裹,阻火墙底部必须留有两个排水孔洞,排水孔洞处可利用砖块砌筑;阻火墙两侧的电缆周围应采用防火密封胶进行密实分隔包裹,其两侧厚度应大于 阻火墙表层13mm,阻火墙外侧电缆用防火涂料涂刷,涂刷长度为1m。5. 电缆涂料防火封堵系统两侧电缆应采用电缆涂料,电缆涂料的涂覆位置应在阻火墙两端和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的1m2m长区段;使用燃烧等级为非 A级电缆的隧 道(沟),在封堵完成后,孔洞两侧电缆涂刷防火涂料长度不应小于1m,干涂层厚度不应小于1mm。使用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