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_第1页
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_第2页
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_第3页
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_第4页
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四 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 研研 究究 报报 告告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1 概概 述述 .2 1.1 研究的背景.2 1.2 研究目的.3 1.2 内容和任务.3 1.3 基本原则.5 1.4 主要依据.5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6 2 相关标准研究相关标准研究 .8 2.1 概述.8 2.2 相关标准引用研究.9 2.3 改造和新制定标准情况.11 2.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1 3 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 .11 3.1 概述.11 3.2 水源工程.5 3.3 输水工程.11 3.4 喷微灌工程.37 3.5

2、 排水工程.52 3.6 渠系建筑物工程.60 3.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71 4 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研究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研究 .84 4.1 概述.84 4.2 田间道工程建设标准.85 4.3 生产路工程建设标准.87 1 概 述 1.1 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背景 2000 年 10 月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的出版,在技术上规范 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验收等工作,标志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开始走标 准化管理的道路。这一标准是土地开发整理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较好地推动了土地开 发整理的广泛开展。但由于标准存在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内容规定不全面、土地

3、开 发整理项目设计内容规定不具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成果的规定不明确、引用 标准不全面、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规定不清楚等问题,之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更多地依靠一系列政策和技术规定,而且文件繁多、规定不全面,这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进一步发展。可见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多领域、 多技术等综合性特点的新兴行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尽快建立符合这一领域、满 足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标准化技术规范。 2003 年 10 月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 号)号召大 家:“从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出发,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有计划、分步骤的要求,

4、大力 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效益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工 作,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开展土地开 发整理有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努力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化”。 2005 年底,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编制试点工 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120 号),同时在全国选择了 9 个省(区)先行开展土地开 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试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开发 整理项目申报、实施及验收等标准化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 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提高投资效益。为

5、进一步推动标准 编制工作,2007 年 7 月 31 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 号),通知提出:从 2007 年 8 月份开始,在 非试点省份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浙江省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非试点省份。根据国土资厅发2007 137 号的通知精神,根据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浙江省组织开展了土地 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研究工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浙江省开展了 15000 亩的标准农田建设,在积累了土地开发整理 工程建设丰富经验的同时,对编制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迫切性有深刻 的认识。 土地开发

6、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在全国层面上规范了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规划、设计、验收等工作,但土地开发整理具有较强的地区性,南北气候差异、水源 差异、地形差异、各地种植习惯差异,以及经济水平差异等都是决定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复杂性的因子,很难从全国层面解决各地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标准问题。因此,开展“浙江 省土地开发整理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研究”,制订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 程建设标准,对规范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确保项目工 程质量和效益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构架全国层面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框架具 有参考价值。 通过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

7、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总结出体现浙 江省不同类型区和工程模式特点的土地开发整理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使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验收有据可依,提高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质量,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合理使 用及其效益发挥,全面实现浙江省耕地质量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内容和任务内容和任务 1.2.1 内容内容 (1)灌溉与排水工程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灌溉,二是农田排水。是指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需要 而建设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系统。工作内容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 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

8、泵站及输配电工程等。 1)水源工程 土地整理的水源工程主要是为农田灌溉服务的。灌溉水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 灌溉的水体,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和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 的地面径流,是农业灌溉主要的水源;地下水主要是指可以用于灌溉的浅层地下水;另外, 灌溉回归水、城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生水”也可作为灌溉水源。不同的灌溉水源,采用 的灌溉取水方式也不相同。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打井灌溉;以地表水为灌溉水 源时,按水源条件和灌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蓄水灌溉、引水灌溉、提水灌溉和蓄引提结 合灌溉等几种方式。二级项目包括:塘堰(10 万 m3)、小型拦河坝(闸)、机(电)井、蓄水

9、池等。 2)输水工程 输水工程是从水源取水并将其按计划输送、分配到田间各级渠道系统或管道系统的 工程设施。目前输水采用的主要形式包括明渠输水、低压管道输水等。 3)喷微灌工程 喷微灌是喷灌和微灌的合称。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送 到田间,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喷洒在农田上的灌水方法;微灌是通 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 的流量均匀、适量、准确地直接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工 作内容包括:喷灌、微灌(含滴灌、微喷)。 4)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是通过排水沟道系统以及排水建筑物,排除农田多余的地

10、面水、土壤水, 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设施。目前排水采用的主要形式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沟)排水等。 5)渠系建筑物工程 渠系建筑物工程,是指保证灌溉输水和分水、田间排水和交通等设计功能的正常发 挥,在渠首、渠道和路、渠道和排水沟等交叉位置处修建的过水建筑物。主要包括:水闸 (含节制闸、分水闸、退水闸)、渡槽、倒虹吸、农桥、涵洞、跌水(含陡坡)、量水设施等。 6)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泵站是指为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需要而修建的提水和排水泵站。输配电工程,是指 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水需要,满足提水需要而架设的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的通称。工作内 容包括:高压输电线路、低压输电线路、变压器、配电装置等。 (2)田间道

11、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是指为满足整理区生产与生活需要而修建的道路系统。道路工程因地 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路面材质、路 面宽度等方面。目前田间道路主要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 1.2.2 任任务务 (1)研究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的适宜类型。 根据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 可达到的灌排条件,研究与各工程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工程(包括渠灌、管灌及喷微灌)、 明沟排水工程的类型,以及与灌排工程相适应的田间道路工程类型。 (2)研究与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 按照土地

12、开发整理工程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要求,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区的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现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研究和制定与浙江省不同工程 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 1.3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本标准编写的主要原则是: (1)坚持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与现有相关行业的标准、定额、指标相衔接、 相协调原则。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要求与国家及省颁发的农田灌排、水土保持 等标准相衔接,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田改造等技术要求相协调,满足浙江省不同 工程类型区土地整理的建设要求,确保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有效性。 (2)坚持实事求是,增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标准

13、制订要与浙江省土地整理的实 际紧密联系,既要注重标准、定额和指标的准确性、统一性,又要注重标准、定额和指标 的适用性、可操作性。 (3)坚持因地制宜、科学严谨的原则。标准制订要与浙江省的地貌类型相结合,综合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农业区划等研究成果。所制订的工程标准、定额和指标 应与浙江省的水、土等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相适应,相匹配。 (4)坚持善于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的原则。应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多年来的工程建设经 验,善于学习和总结,同时针对土地整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考虑使用和管护要 求,创新性的制定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标准和指标,以满足土地整理工程建 设的现实需要

14、。 1.4 主要依据主要依据 (1)关于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 号); (2)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方案; (3)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分区研究成果; (4)已实施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5)实地调研资料; (6)相关行业标准; 1.2 研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根据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方案,结合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 工程类型区划分和工程模式,全国土地开整理工程体系的研究成果,参照相关行业标准 和规范,并充分考虑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开展调查 研究,具体分析浙江省土地开发

15、整理项目中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的工程内容和现状特点, 采用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制定与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不同工程 类型区和工程模式相适应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 (1)实地抽样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调查研究全省不同地貌类型、不同土地利 用方式、不同土壤以及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内容、建设标 准以及建设效益,为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综合比较分析法。在收集土地、水利、土壤、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行业标准与规 范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的特性,通过对不同 工程类型区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模式的比较

16、、分析以及归纳综合,初步制定灌溉排 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 (3)典型案例分析法。在全面调查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 设情况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并与初步制定的灌溉排水及田 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比较,并广泛征求基层技术人员的意见,确定研究土地开发整 理中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的区域特性及其工程建设标准。 (4)专家论证。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成果,形成专题研究报告。 1.5.1 技技术术路路线线 本研究分六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落实研究人员,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研究内 容、进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第二阶段是资料

17、收集与调查研究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收集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 现有相关行业的标准、定额、指标,同时针对研究的主要内容编制调查表格,确定调查对 象,完成面上调查。 第三阶段是专题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相关行业标准对浙江省的适用性和可操 作性,同时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浙江省不同类型区域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 分析这些经验的成熟性、技术性、先进性和推广性,形成具有更符合浙江省实际、具有技 术先进、更可操作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第四阶段是实地验证和征询意见阶段。本阶段课题组将带着专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到 浙江省各类型区进行实地验证,同时召开当地土地、水利、农业、交通、电力、林业、环

18、保 等部门专家意见征询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第五阶段是成果论证阶段。本阶段会请省、部级专家对专题成果进行论证,根据会议 意见修改完善专题文本。 第六阶段是成果提交阶段。 具体的技术路线见下图。 成果论证 成果验收 准备工作 人员组织 工作方案制定 实地验证和意见征询 各类型区典型工程 验证 当地专家意见征询 专家论证 成果修改完善 专题研究 灌溉工程 排水工程 渠系建筑物工程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资料收集与调查研 究 收集相关行业标准、 定额、指标 典型县调查 图图 1-1 专题研究技术路线图专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标准研究 2.1 概述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出以“田、水、

19、路、林、村”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建设目标,它融合 了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水土保持、环境、电力、建筑等专业技术。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就是要在广泛吸收其它行业专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根据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特点,建立属于该专业的工程技术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关行业标准应用研究,主要解决标准在编写中与相关行业现 有标准内容的衔接问题,为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浙江省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类型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工程实施条件差异 较大,在直接引用相关行业标准的同时,课题组根据各工程类型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 条件,对直接引用的相关行业标准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此外,在标准编制

20、过程中, 课题组结合工程类型区划分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特点,新制定了部分标准条文。因此, 直接引用标准、修改标准和新制定标准形成了标准内容的主要构成元素。 2.2 相关标准引用相关标准引用研究研究 2.2.1 相关相关标标准引用研究准引用研究任任务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强的课题内容,其标准的制定 应包括多个专业组成的体系内容。所以研究、参照和引用相关行业标准是标准编写的 基础性工作。相关标准引用研究的任务是:以现有标准为依据,研究土地开发整理与农 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建筑等部门标准规定内容的衔接,为土地利用、灌溉排水、 田间道路等工程的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21、2.2.2 参照、引用相关参照、引用相关标标准的原准的原则则 根据本标准编写的要求和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主要原则是: (1)相关性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涉及国土、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电力、建设、 规划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其行业标准或设计规范,相关行业标准研究并不是选择这些 部门所有的标准或规范,只是选择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内容相关的行业标准或设 计规范作为研究对象。 (2)层次性原则。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个层次,相 关行业标准研究仅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在标准内容选择上,严格遵 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使用层次;上层次标准有规定时,首先引用上

22、标准层次 内容;上层次标准没有规定时,依次使用下层次标准内容。 (3)标准引用成果采用组合类和单项工程类,分别提出规定。即在研究时,将现有标 准分为综合类、单项工程类、结构类等三种分类,综合类标准为项目规划和工程布局服 务;单项工程标准提出各单项工程的等级、规模、结构组成及设计条件等;分部工程标准 提出材料组成、质量指标等要求。 2.2.2 参照、引用相关参照、引用相关标标准情况准情况 相关行业的标准是经过相当长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当标准中涉及的 内容在其他相关标准中已有规定时,宜将这些相关标准作为引用标准。引用标准中的被 引用内容应为本标准的组成部分。引用标准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

23、、其他行业标准、iso 标准、iec 标准、其他国际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或参照,构成本标准的有效条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j85-85;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 防洪标准gb 50201-9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24、50052-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1996;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td;

25、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 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 机井技术规范sl 256-200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310-1996; 浙江省准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试行)(db33/t440-2003) 2.3 改造和新制定标准情况改造和新制定标准情况 标准中既有强制性的,又有一般性的;有国家的,还有行业和地方的;还有一些是技 术规定或技术导则。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首

26、先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认真研究,根 据本标准涉及到的内容对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分类,对相关引用标准的实质内涵进行理 解,正确把握执行力度;其次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和客观需要初步确定出相关标准;再次组 织相关专家对标准进行适应性论证,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总之,无论是改造标准 还是新制定标准,都紧密联系实际,当不能满足本标准工程建设需要时,根据实践经 验或相关专家研究、论证对其进行必要修改,以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涉及水利、农业、林业、建筑和交通等方面的工程建设内容,其中 任何一项标准都不可能涵盖建设内容的方方面面,当标准的规定或

27、要求不能满足工程 建设需要时,应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或相关专家研究、论证来选取适宜的工程建设标准, 以便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3 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 3.1 概述概述 灌溉与排水工程的作用在于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 产的发展。灌溉与排水工程与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 组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单项工程体系,灌溉与排水工程又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 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泵站及输配电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等单位工程。 3.1.1 建建设规设规模等模等级级 土地开发整理建设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规模等级,也影响着投资的大小, 因此首先应对土

28、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大小进行等级划分,从而才能进行工程的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重点投资和示范项目建设规模要求(见表 3-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规模 一般均在 2000 hm2以下。浙江省山多地少,从尊重客观事实出发,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 的建设规模宜分大、中、小型,详见表 3-2。 表表 3-1 国家重点投资和示范项目建设规模表国家重点投资和示范项目建设规模表 项目性质地貌总规模(公顷)单片规模(公顷)总片数 丘陵100-6002010 开发 平原400-20005010 丘陵100-10004010 整理 平原400-20006010 丘陵60-4006010 复垦 平原200-1000601

29、0 表表 3-2 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控制目标表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控制目标表 项目类型项目级别投资来源建设规模(ha)独立片数(片)单片面积(ha) 平原河网区200010200 大型 山地丘陵区100010100 平原河网区1000200010150 中型 山地丘陵区60010001050 平原河网区10004001560 土地整理 小型 山地丘陵区1006001540 平原河网区100010100 大型 山地丘陵区6001050 平原河网区75010001060 中型 山地丘陵区6003001030 平原河网区7504001050 土地开发 小型 山地丘陵区30010

30、01020 土地复垦大型平原河网区500680 山地丘陵区250650 平原河网区200500870 中型 山地丘陵区250100825 平原河网区2001060 小型 山地丘陵区1001020 3.1.2 工程建工程建设设等等别别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等别的划分,项目区内引水、提水工程的流量规模应与项目区土 地面积对应,对于多个项目片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当按单片土地面积或流量规模分 属不同的工程等别时,其工程等别按其中最高等别确定。项目区内引水、提水工程的流 量规模等别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灌溉与排水工 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同时应符合

31、本标准对工程建设等别的规定。 与水利行业的灌区建设规模相比均为小型工程,但为了控制工程投资,有必要对土 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以及建(构)筑物等别,依土地开发整理特点进行划分。 (1)水源工程等别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的水源工程主要指蓄水量在 10 万 m3以下的塘堰、蓄水池、小 型拦河坝(闸)工程等。为了控制投资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建设项目有必要对 10 万 m3以 下的塘堰、小型拦河坝工程进行分级。 塘堰(10 万 m3以下)以蓄水量为标准,工程等级划分为大型、中型与小型,笠见表 3-3。 表表 3-3 塘堰(塘堰(10 万万 m3以下)工程等级划分表以下)工程等级划分表 工程等工程等别别大型中型

32、小型 总蓄水容积(104m3)105511 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级以流量为标准,工程等级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详见 表 3-4。 表表 3-4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级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级 工程等工程等别别大型中型小型 引水流量(m3/s)52211 水源工程修筑于堤上时,则其级别不得低于堤的级别。 (2)输排水及泵站工程等别 在农田灌溉与排水过程中,一定时间内需水量和排水量的满足是决定输排水工程大 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进行输排水工程等别划分的过程中,以流量为依据有利于级别的 控制。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所涉及的灌排工程均为田间末级工程,其级别划分可按表 3-5 进 行。相应的渠系建筑物级别

33、划分见表 3-6,须注意的是在堤上修筑的渠系建筑物,其级别 不得低于堤的级别;渠系建筑物与公路交叉布置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的级别。 表表 3-5 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等级划分表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等级划分表 工程等工程等级级工程工程类类型型大型大型中型中型小型小型 农渠/0.5 灌溉流量(m3/s) 斗渠/511 农沟/511 排水流量(m3/s) 斗沟20101022 表表 3-6 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划分表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划分表 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 过水流量(m3/s)105511 与灌排工程紧密联系的是泵站工程,为与输排水工程配套,泵站工程以流量或装机 功率为划分标准,详见表 3-7。

34、表表 3-7 灌溉、排水泵站工程等级划分表灌溉、排水泵站工程等级划分表 工程等级大型中型 小型 装机流量(m3/s)102211 装机功率(104kw)0.10.010.010.0050.005 注:1、装机流量、装机功率是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单站指标; 2、当泵站按分等指标分属两个不同等级时,则按高等级确定。 3.1.2 灌灌溉标溉标准准 灌溉工程设计时应首先确定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实际工作中,多采用灌溉设计保 证率作为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灌 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工程设计使用期内,能保证正常灌溉供水年数所占的百分数。例如 设计保证率 p=80%表示

35、灌溉设施在长期运用过程中,平均每 100 年保证正常供水 80 年。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一项在经济分析基础上产生的指标,由于它综合反映了灌区用水 和水源供水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能较好地表达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因 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不同,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 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 (1)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 本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 低平河网纵横密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另外有丘陵岗地以及波状、倾斜平原分布。本区 水资源丰富,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 本区的浙东和浙北地区是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较

36、高的地区。耕地分布连片集 中,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和潮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目前实际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在 7595%之间。 考虑上述因素,本着不低于现有水平并适当提高的原则,本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保证 在 8095%之间,低山丘陵旱作区可当降低到 75%。其中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水源 条件相对较好,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9095%;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7585%;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8595%。 水田对灌溉的要求较高,故其灌溉保证率适当提高。结合近年来的灌溉实践,水旱 作物的灌溉保证率按表 3-11 确定。 (2)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

37、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处于浙江省的西北部。本区的年降水量比较丰富,日照时数 年辐射总量为我省低值区。本区暴雨、热雷雨较多,在开化县的马金附近是全省的梅季 暴雨中心之一。区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较为高峻,地形切割较深,起伏变化较大, 并有不少丘陵盆地,河谷小平原错落分布。 本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部分地区经济发达。耕地零碎分散,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 潴育水稻土为主,土层较为深厚,土壤肥力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水平一般。目前实际的灌 溉设计保证率在 7085%之间。 考虑到山地丘陵灌溉的实际可能性,本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旱作可取 7085%,以水 田为主的可取 8095%。其中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的灌溉设

38、计保证率为 8595%;低山 丘陵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8085%;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为 7580%。 (3)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 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位于钱塘江、曹娥江上游,是浙江省最大的丘陵、盆地集中分 布区。境内山间盆地分布广泛,山丘坡地面积大,盆地气候特征明显。水资源相对不足, 夏秋季少雨,丘陵山区伏秋干旱较为严重,是本省干旱集中区。本区的金衢盆地是全省 的夏季高温中心之一。 本区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偏上,部分地区经济发达。本区旱地农业颇有特色,但秋季 缺水易旱。大小河流众多,水利设施差,梅雨季节极易发生暴雨和洪涝,土壤类型以红壤、 紫色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条件较好

39、。目前实际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在 7095%之间。 本区所涉及的工程类型区较为复杂,由于水源相对不足,本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旱作 可取 7585%,部分山地丘岗可以取 70%,以水田为主的可取 8095%。各类型区按以 下标准确定灌溉保证率: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 8595%,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 8095%,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8090%,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 8090%,山地丘岗工 程类型区 7580%,从盆地到山岗逐渐提高。 (4) 浙西南山地类型区 浙西南山地类型区位于浙江西南部,境内山地集中连片,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水力 资源丰富,是浙江省山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为

40、 主,土层深厚,土地肥力条件较好。 本区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水利设施条件较差,目前实际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在 6080之间,少部分平原灌区可达 85。 本区水力资源丰富,但农田灌溉的成本较高。本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旱作可取 7585%, 以水田为主的可取 8095%。各类型区按以下标准确定灌溉保证率:沿江平原工程类型 区 8595%,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8090%,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 7585%。 (5) 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 浙东南沿海港湾平原类型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东面濒海,西面背山。地貌以平 原为主,平原、港湾、丘陵交错,海涂资源丰富。其中舟山群岛以丘陵为主,地貌特点是 丘陵岛

41、屿和海域相间分布,岛屿型滩涂面积广阔。土壤类型多样,以水稻土、红壤、盐土、 灰潮土为主。气候受亚热带海洋气候影响较深,温暖湿润。 本区是浙江省经济中等发达地区,部分地区经济发达。本区淡水资源相对匮乏,灌 溉主要靠外来水源,成本较高。水设施条件一般,目前实际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在 7090之间。 由于本区淡水资源欠缺,农田灌溉成本较高,灌溉设计保证率旱作可取 7585%, 以水田为主的可取 8095%。各工程类型区按以下标准确定灌溉保证率:水网圩田平原 工程类型区 9095%,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 8595%,海岛丘陵工程类型区 7590%, 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 8090%,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

42、程类型区 8090%。 综上所述,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按表 3 -11 确定。 表表 3-11 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一级工程类型区二级工程类型区作物类型灌溉设计保证率(%) 旱作为主8090 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9095 旱作为主7580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085 旱作为主8590 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 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9095 旱作为主8085 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590 旱作为主7580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085 旱作为主7075 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0

43、85 旱作为主8085 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9095 旱作为主7580 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9095 旱作为主7580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090 旱作为主7580 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090 旱作为主7075 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7580 旱作为主8590 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9095浙西南山地类型区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旱作为主8085 水稻为主8590 旱作为主7580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085 旱作为主8090 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9095 旱作为主8090 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909

44、5 旱作为主8085 海岛丘陵工程类型区 水稻为主8590 旱作为主8590 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 区 水稻为主9095 旱作为主7580 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 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 区 水稻为主8590 3.1.3 排水排水标标准准 (1)排渍标准 水与土壤生态关系密切,水分对土壤的气、热、肥等因素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土壤水 分对作物生长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其存在的形态、性质和数量、水土之间的吸力,以及作 物根系吸水力与土粒吸水力之差。当土壤中的水分不能满足作物需水时,作物蒸腾大于 根系吸水,作物便会呈现缺水状态,缺水严重时会呈现凋萎。而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 持水量时,作物也将

45、引起作物的凋萎。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6080%时最适于 旱地作物的生长。地下水埋深直接影响土壤水气比例关系,地下水位浅,降雨层或者上 层滞水时,容易形成渍害,影响产量。因此,渍害是影响农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 作物根系活动层的深度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明显。不同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地下 水埋深要求亦不相同。地下水位埋深大,土壤通气好,适于根系生长,作物根量多,活力 强,吸收养分多,叶面积指数高,绿叶数多,有效穗和粒数多,有利高产。 陆建贤、王国峰等在对浙北嘉湖平原农田渍害的土壤因素及其特性进行研究后,认 为造成浙北嘉湖平原农田渍害原因是: 1)地势低平。农田高程大多在 3.54.0m 左

46、右,冬季地下水位 50cm 左右。 2)土壤颗粒匀细。耕层粘粒(23,0.05ram)6,无效孔隙(45,通气孔隙总 孔隙65,田问持水量55,且高含水量时呈正常收缩,体变 率近于或等于 l。原状土的收缩率30,因颗粒匀细,粘粒含量高,其重塑的土体收缩率 都在 30以上,原状土的土体收缩率接近重塑土,必定导致粘闭滞水。 5)持水性大。大雨后 30cm 水田土层内吸力3kpa(pf=1.48)。 6)稻田渗漏量低。据水稻土植稻期间渗漏量的涮定,认为凡烤田前渗漏量2mm 日;烤田后l0cm 的青泥层(潜育层),fe2- 反应(铁氰化 钾法)在 23 级以上。 8 )土壤碳氮比高(一般10),供氨强

47、度低(碱解氮占全氮 7.88.5),养分释放慢,作 物前期起发差,而中后期易猛发,属“迟发型 土壤。 浙江省水利厅在农业结构调整对农田水利要求的调研中,对浙江省各类型区的降 渍现状作了调研,并就效益农业对降渍提出了要求。现状降渍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 为 0.40.8m,宁绍平原 0.60.8m,金衢盆地 0.31.0m,沿海地区 0.21.0m,浙西南山区 0.30.8m,舟山海岛地区 0.50.7m。效益农业降渍要求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为 0.60.8m,宁绍平原 0.60.9m,金衢盆地 0.60.8m,沿海地区 0.61.5m,浙西南山区 1.01.2m,舟山海岛地区 0.60.8m

48、。 根据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棉花、玉米要求地下水位在 34d 内降 至 0.140.15m,小麦在 34d 内降至 0.50.6m,水田区水稻要求在晒田期内 35d 地 下水位降至 0.40.6m。 据此,本标准提出如下降渍标准(见表 3-12)。 表表 3-12 不同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不同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 一级类型区 二级工程类型区 降渍标准(m) 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 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 0.61.0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0.71.0 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0.61.0 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0.81.2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0.81.5 山地丘

49、岗工程类型区0.815 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0.71.2 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 0.81.2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815 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 0.81.2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 0.815 浙西南山地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0.60.9 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81.2 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0.81.5 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0.60.8 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 0.60.9 海岛丘陵工程类型区 0.71.2 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0.61.2 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0.61.2 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与其生育阶段有关。生育初期,需要的地下水位较浅,

50、此 时可通过闸门或溢流堰等措施适当抬高地下水位,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减少灌溉 用水量。 地下水控制指标与农沟的间距、深度有关。地下水控制过深,则需要的沟间距小,沟 深大,占地多,投资高。因此,地下水位的控制必须综合考虑产量、耕地面积和投资三方 面的因素。在满足排渍、防盐、蓄水的要求下,尽量将地下水位控制在较高的水平,可减 少工程投资和土地占用。 (2)排涝标准 排涝标准与排水区的作物组成、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 浙江省水利厅在农业结构调整对农田水利要求的调研中,对浙江省各类型区的排 涝模数作了调研,并就效益农业对排涝模数提出了要求。现状排涝模数分别为浙北嘉湖 平原深度为 0.71 (m3/s

51、)/km2,宁绍平原 0.81.5(m3/s)/km2,金衢盆地 0.65 (m3/s) /km2,沿海地区 0.181.3(m3/s)/km2,浙西南山区 0.351.27 (m3/s)/km2,舟山海岛地 区 0.310.94 (m3/s)/km2。效益农业要求排涝模数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为 0.81.5 (m3/s)/km2,宁绍平原 0.81.5(m3/s)/km2,金衢盆地 0.89(m3/s)/km2,沿 海地区 0.81.5(m3/s)/km2,浙西南山区 0.831.9(m3/s)/km2,舟山海岛地区 0.41.2 (m3/s)/km2。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排涝已成为浙江

52、农田水利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杭嘉湖平原、 宁绍平原等地区,排涝标准可采用 10 年一遇 1 日暴雨,雨后 12 日排出的标准。各地 可根据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条件适当提高。 由于土地整理工程面积较小,日降雨量资料往往难以获得足够长的系列。根据各县 降雨量统计资料,结合近年来的规划设计成果,在缺少降雨量的情况下,可采用表 3-14 的标准。 表表 3-14 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排涝标准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排涝标准 一级类型区排涝标准 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10 年一遇 1 日暴雨二日排出 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10 年一遇 1 日暴雨二日排出 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10 年一遇 1 日暴雨二日排出 浙西南山地类型

53、区10 年一遇 1 日暴雨二日排出 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10 年一遇 1 日暴雨二日排出 (3)防盐标准 对于有盐渍化威胁的盐化平原区、脱盐平原区,除满足防渍要求外,还应将地下水 位控制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具体标准见前述排渍标准。 3.1.4 田田间间工程工程标标准准 (1)平原和圩区的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平原和圩区包括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丘陵盆地工程类 型区、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斗渠(沟)以下各 级渠(沟)宜相互垂直。 浙江省末级固定渠(沟)为农渠(沟)。末级固定沟渠的长宽取决于条田的规划,条田 规划可以从排水、机耕、田

54、间用水管理三方面考虑。 从排水要求看,在平原地区,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度时,就要产生地面积水, 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超过作物允许的淹水深度和允许的淹水时间时,就会危害作物生长。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上升毛管水到达作物根系时,就会招致土壤过湿。若地下水 矿化度较高,还会引起表土层积盐。为了排除地面积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最常见的排水 措施就是开挖排水沟,排水沟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密度。排水沟太深时容易坍塌,管理维 修困难。因此,农沟作为末级固定沟道,间距不能太大,一般为条田宜控制在 100200m。 从机耕要求看,机耕不仅要求条田形状方正,还要求条田具有一定的长度。若条田 太短,拖拉机开行长度太小

55、,转弯次数就多,生产效率低,机械磨损较大,消耗燃料也多。 若条田太长,控制面积过大,不仅增加了平整土地的工作量,而且由于灌水时间长,灌水 和中耕不能密切配合,会增加土壤蒸发损失,在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还会加剧土壤返盐。 根据实际测定,拖拉机开行长度小于 300400m 时,生产效率显著降低。但当开行长度 大于 8001200m 时,用于转弯的时间损失所占比重很小,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已不明显。 因此,从有利于机械耕作这一因素考虑,条田长度以 400800m 为宜 从田间用水管理要求看,在旱作地区,特别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农场,为了在 灌水后能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深层土壤中的盐分向

56、表层聚积,一般 要求一块条田能在 12 天内灌水完毕。因此,为便于组织灌水,条田长度以不超过 500600 为宜。 可见,根据机械化效率和灌排的要求,条田的适宜长度宜为 400800m,间距宜为 100200m,并应与农机具宽度相适应。 对于有排渍、防盐要求的地区,排水农沟的间距应根据试验或计算确定。斗渠(沟) 的间距与农渠(沟)的长度相适应,一般在 400800m,长度在 8002000m 之间。对于 河谷平原区、丘陵盆地区,斗渠、农渠的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小。 末级固定渠道与排水沟农沟可根据地形条件和适于耕作的条田宽度采用平行相间 布置或平行相邻布置;对于地形复杂地区可因地制宜布设。

57、旱作区临时渠道与排水沟可采用纵向或横向布置。灌水沟畦坡度小于 1/400 时,宜 选用横向布置;大于 1/400 时宜选用纵向布置。一般而言,在以上两种布置形式中,纵向 布置适用于地形变化较复杂、土地平整较差的条田;横向布置适用于地面坡向一致、坡 度较小的条田。对于地势平坦的地区或水稻区,可采用水平畦田灌溉和格田灌溉,其田 面坡度近于水平,纵向坡度不应大于 1/1000。 斗渠、农渠应根据水源丰缺、生态和环境要求确定采用防渗形式。渠道上配水、灌水、 量水和交通等建筑物,以及斗沟、农沟上的交通和控制建筑物应配备齐全。 (2)山区和丘陵区的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山区、丘陵区坡陡谷深,岗冲交错,地形起伏

58、变化大,一般情况下排水条件好,而干 旱往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但在山丘之间的冲田,地势较低,多雨季节山洪汇 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另外,冲、谷处的地下水位一般较高,常常形成冷浸田和烂泥田。 因此,田间渠系的布置必须全面解决旱、涝、渍的危害。山丘区的农田,按其地形部位不 同,可分为岗、坡、冲、畈四种类型。岗地位置高,坡田位于山冲两侧的坡地上,冲田在两 岗之间地势最低处,冲沟下游和河流两岸地形逐渐平坦,常为宽广的平畈区。 山丘区的支斗渠一般沿岗岭脊线布置。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坡田短边布置。由于 坡田是层层梯田,两田之间有一定高差,农渠上修筑跌水衔接。农渠多为双向控制。坡田 地势较高,排水条件

59、好,所以农渠多是灌排两用,每一个格田都设有单独的进水口与出 水,以消灭串灌串排。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坡耕地治理的全面规划,根据不同条件,分别确定采取梯田、 保土耕作法和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当梯田区以上坡面为坡耕地或荒地时,应部署坡面小 型蓄排工程,防止地表径流进入梯田区。雨多量大地区,梯田区内也应部署小型蓄排工 程,以妥善处理梯田不能容蓄的雨水,保证梯田的安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技术要求 按 gb/t 16453.4 执行。 田规格及埂坎形态应因地制宜,视地形、地面坡度、机耕条件、土壤的性质和干旱程 度而定。梯田应尽量集中,并考虑防冲措施。 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在基

60、本上沿等高线的原则下, 采取“大弯就势”、 “小弯取直”的原则布设田块。为灌溉目的,梯田的纵向还应保留 1/3001/500 的比降。 要尽量适应机械作业和灌溉要求。在进行梯田设计时,要从梯田宽度、外形和道路 设计等方面,注意使其适于小型机械的田间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一切水源发展灌溉, 并合理布置灌排系统。 梯田田面长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若自然条件允许,梯田田 面长度一般不小于 100 米,以 150200 米为宜。田面宽度应考虑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 陡坡区田面宽度一般为 515 米,缓坡区一般为 2040 米 (2)田块规模 田块的规模和方向以方便灌排和其他农业生产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