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农田种草与草产品开发的前景探讨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黄必志博士一、国内外农田种草养畜与草产业发展概况牧草在世界上被誉为 “绿色黄金 ”,许多国家都把牧草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和 培育植物资源的基础产业,积极引导发展。世界上牧业发达国家,大部分草地 都是利用农田种植,据资料介绍,英国的乡村农业模式是作物和牧草平衡种 植,每个家庭农场中作物、牧草和林木都有一定比例,澳大利亚在农区划出相 当面积的土地作为牧草和饲料地,以保证国家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新西兰、法 国、美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主要牧草种植都在农区,牧草与农作物分区已逐 渐淡化,牧草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的一大产业,美国牧草面积已占作物面积比 重
2、21%,荷兰占 33%,新西兰高达 97%,美国草产业已经是一项涉及 47%的农 户、产值超过 150 亿美元的大产业。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土地极少的国家之 一,为发展优质肉牛和牛奶供给,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即在日本南部地 区对水稻冬闲田的利用方式进行大量研究,通过研究,将过去以种植绿肥紫云 英(Astragalussinicus改为种植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 )作为饲料牧草生 产用地,到八十年代就已经建立了多花黑麦草和水稻( Oryzasativa以及其它作 物在不同季节轮换栽培的草田轮作系统,并培育出一批早熟、浅根系的牧草新 品种,保证在短暂的冬闲期间获得较高的
3、产量,这一系统已成为日本目前饲草 生产供应的最大来源。我国利用农田种草历史也很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即带回苜 蓿(Medicagosativa)在长安附近种植,用作战马饲草。建国初期,我国学习前 苏联草田轮作的经验,也曾收到较好的效果,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在全国推广种 植草木犀(Melilotusalbus)、紫云英、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箭舌豌豆 (Viciasativa)等。只是当时仅仅是供作绿肥利用,过腹还田利用较少,八十年 代以来,根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 “立草为业 ”的理念,我国在研究农业 “稳粮 增收调结构 ”的过程中,为开发农区草料资源,发展节粮型草食动
4、物,相继开展 了优良牧草引种筛选试验,筛选出包括多花黑麦草在内的几十种适宜不同生态 气候区域的优良牧草品种,并对草田轮作系统进行了系列研究,解决了一系列 理论与认识问题。 “九五”期间农业部还组织开展了 “利用冬闲田种草养畜综合配 套技术 ”等一系列示范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亚热带十几个省、市、区的 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996 年,“休闲地种草养畜技术 ”, 被确定为全国推广的 “百项农业实用技术 ”和全国 “十大 ”畜牧技术之一,开始在全 国普及与推广。目前,四川、广东、广西、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区已逐步确立了稻田冬 种多花黑麦草的草田轮作模式,安徽、湖北、湖南都开
5、展大量的试验示范工 作。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国人工牧草种植有2.9 亿多亩,其中利用农田种植面积达 8000 万亩,苜蓿种植面积约 3000 万 亩。我省传统的农业耕作制度是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为目标,在农产品价格 持续低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比较效益不佳的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多 次受到挫折,粮食生产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因此必须进行耕作制度的重大 改革,以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牧结合耕作制度取代传统耕作制度。农 田种草养畜不仅可以克服饲料不足的矛盾,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耕地价值,提高 自然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引草入田 ”既是种植制度和作 物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更是
6、一项事关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应当成 为我省耕作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实现 “粮一经一草 ”三元结构种植的切入点,也 是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富民增收的一 条重要途径。草产业是随牧草种植而随之兴起的一项产业。严格的说,草产业应该包括 饲草、草坪、草地、草编工艺等在内的一个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的 链条。就牧草而言,目前世界上加工销售的草产品主要有干草捆,草粉及草颗 粒等类型,主要草种以苜蓿居多,据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仅苜蓿种植面积即 有 5 亿亩,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和加拿大,美国种植的苜蓿占世界三分之一,已 成为美国的四大作物(大豆、小麦、玉米、苜蓿)之一
7、,年产干草 8000 多万 吨,产值 150160 亿美元。国内草产品加工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据介绍,甘肃省从上世纪开始即作为 国家农业部的牧草开发基地进行牧草开发,成效显著。目前,仅甘肃、宁夏两 省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就达 1600 多万亩,其牧草产品不仅在国 内销售,还打入了国际市场。河北沧州、山东元棣及辽宁省近年来大量开发以 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种植,已建立了一批生产干草和干草粉的重要产地,商品 草生产已逐步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产业,还有部分产品出口南韩和日本。从国内外商品市场来看,草产品潜力相当可观,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 年需要的牧草产品超过 1000 万吨,每年还以 1
8、0%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年生产量 仅为 200 万吨左右,国际市场每年缺口 1000万吨以上,其中亚洲地区即需 600700 万吨,邻近我国的南韩及日本,每年缺口都在 200 万吨以上,为我国 草产品开发带来无限商机。二、农田种草与草产品开发的前景和意义云南的山地占全省的 84%,丘陵占 10%,坝区占 6%。由于低纬、季风、山 形等综合作用,山地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 温带和寒温带 5 种主要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明显,冬暖夏凉的特点。云南省 草原资源丰富,是我国草原类型最丰富,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有 11 个草原类,占全国草原类的61%,有150多个草原型,
9、有各种草原植物199科, 1404属, 4958种,占云南高等植物 4万种的35.41%,有饲用植物3200多种。草原面积居南方14省区之首,在全国居第 七位,可利用面积1.78 亿亩,全省天然草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93%,天然草原是草食牲畜最主要的饲料来源 1。自八十年代开始草地建植以来,先后改良人工草地近30万公顷2,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自然放牧的粗放型饲养方式,促进了我省草食 家畜的发展。特别是 2000年以后,引进了冬季优良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获得成 功,有效地利用云南近 60万公顷的冬闲田开展冬季牧草种植,很大程度上缓解 了云南冬春季饲草供应量的不足。农区种草发展速度较快,
10、全省农田种草已经 达 50 万亩,缓解了种植区冬季青饲料供求的矛盾,特别是在云南肉牛饲养基地 和奶源基地饲料供应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草食家畜的发展特别是奶 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从国内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过程和经验来看,现代化畜牧业的重点除优 良的种畜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外,重要的是有充足的物质供应基础,如支撑美国 畜牧业的三大基础是牲畜品种、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产品,英国有得天独厚的 气候,除常绿草地外,草产品也是支撑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之一。日本、韩 国更是如此,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世界一流畜产品,不惜花巨大财力从国外 进口优质蛋白质饲草。冬季饲料的种植,可有效地缓解种植区养殖业
11、中冬春饲 料供应的不足,但就集约化畜牧业饲养来说,往往存在鲜草运输量较大,运距 较远,鲜草运输成本较高的状况,特别是如果在出现产量过剩和贮存不当的情 况下,往往出现大量浪费,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结合云南草地畜牧业发展的 特点,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优质饲料的均衡供应在集约化饲养和提高饲养水平 方面将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蛋白质饲草的产品生产和产品储备是饲草均衡供应 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草产品开发与生产就是通过使用有关技术,把优良的牧草 制作成青干草、草捆、草块等可以进行长期贮存和便于长途运输的产品,可以 有效平衡地调剂各个时期饲草的供应,避免牧草生长旺盛时期的浪费和枯草季 节无供应的状况。因此,优质草产
12、品开发将是有效地保证畜牧业集约化饲养的 基础。(一)产品市场分析就牧草有关的草产品看,到目前为止,国际国内已开发的牧草产品有草 粉、草颗粒、草块、草饼、草捆、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等。其中,浓缩叶 蛋白因为营养价值接近鱼粉,并且各类氨基酸比较完善,近年来研究和开发利 用较多,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能耗过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还无法 在我国应用。牧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美国、加拿大和 澳大利亚是主要出口国;日本、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是主要进口国,其 中,紫花苜蓿是生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牧草产品,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小麦、 玉米和水稻的第四大农作物,年产值达数十百亿美元,被誉为
13、 “现金作物 ”,加 拿大利用其西部沿海地区核电站产生的丰富热力资源,主要生产脱水苜蓿。近年来,国际草产品交易量仍处于上升趋势,国际市场对一些如苜蓿草产 品的草类青饲料的需要量急剧递增。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每年都需 要大量的苜蓿干草产品,现在其主要的供应国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300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已 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养殖生产体系,加之原有家畜的饲草需求,构成了庞大的国 内草产品需求市场。我国有近 3 亿头草食家畜,仅饲料工业每年就有 200 万吨苜蓿及其它豆料草粉的添加料的需求。而且,奶牛、肉牛及肉羊每年对草 产品的需求量达28003
14、000万吨。猪鸡配合饲料中以45%的比例添加草 粉,每年草粉需求量是 250 万吨,由此可见,草产品的国内市场也非常广阔 4。云南的草产品生产可以说才起步,其主要原因有多方面。首选,云南的气 候、地形地貌和云南土壤特性使云南长期处于草产品次适宜生产期,云南水热 同期、干冷同季导致云南草产品难以保证适时收获而无法提高草产品质量;其 次,云南土壤粘重和偏酸,可选择用于草产品生产的豆科牧草较少,特别是耐 酸性的品种选择工作做得较少,没有引进和筛选用于草产品生产的牧草专用型 品种;第三,草产品开发意识较差,长期以来,农户分散的牲畜饲养主要依靠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质牧草的生产与贮存的重要性直到近年集
15、约化生产饲 养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做强做大畜牧业相关决定的实施,云南畜牧业 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农民收入的提高很大程 度上依赖畜牧业的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在云南已经成为烤 烟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5。长期以来,制约我省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优质饲草饲料的供应,这 种影响在不断发展的奶业中尤为突出,为了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奶牛饲养场不 得不高价从东北和内蒙购买青干草。因此,在云南开展优质草产品生产是高效 利用我省饲草资源,调整草畜淡旺季供需矛盾,发展畜牧商品经济,确保畜产 品供给的有效措施,也是云南省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二)云
16、南草产品研究状况和开发的可行性分析饲草冬春季节供应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 除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适度淘汰商品畜禽以外,在夏、秋牧草盛期,将牧草刈割 后,通过加工、调制、贮藏,无疑是解决阴雨天和冬春饲草缺乏的主要途径。 大量研究表明,云南可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生产出优质的干草产品。首先,云南冬春季节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可以充分利用雨季来临的 5 月 之前的足够时间来生产干草。长期以来,这段我省特有的光温条件均被浪费, 主要原因是没有选择出抗干旱、早春生长快的优良豆科品种,特别是能通过机 械刈割后进行青干草制作的苜蓿品种。因此,引进和筛选秋眠级较高的苜蓿品 种是解决云南草产
17、品生产的关键所在。其次,长期以来的牧草品种引进和筛选为草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000 年以来,从致力于草产品生产、平衡饲草供应矛盾的角度出发,有目的的与国 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引进了 100 余份休眠级较高,耐酸性较强的苜蓿 品种,在云南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开展了筛选和鉴定试验,筛选出了 10 余个适合 云南栽培的高产、耐刈割的苜蓿品种,这些品种除适应云南酸性红壤条件外, 在冬春季能较旺盛的生长,充分利用了云南冬春季节的光热资源, 5 月雨季到来 之前可以刈割23次,全年累计干物质产量高达3.55.0 吨/亩。新品种的引进和应用打破了云南在苜蓿草产品生产方面的一些 传统思想,同时也为我省
18、蛋白质饲草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第三,从 80 年代开始,云南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成套的牧草收割机械, 很多科研单位和大批科技工作者长期致力于草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通过近 20 年的摸索,结合云南地形地貌特点,吸取国外先进的加工草产品成套技术,在 我省能够根据我们云南不同的地形进行草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通过使用大型 的机械进行刈割,翻晒,最后打捆,运输到不同的地方来满足不同牲畜的需 要。经验表明,通过草产品的制作,就可以把生长季节比较旺盛的草,储存起 来,利用到云南冬春季节比较干旱、饲草比较缺乏的时期,使云南牲畜生产过 程中的饲料供给系统,达到一个非常平衡的协调状态。(三)建立云南饲草轮供系统
19、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在云南省发展优质牧草,对草食畜禽乃至整个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奶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草业发展的支撑,发达的奶业要求有发达的草 业,高水平的奶牛生产必然要求高质量的牧草供应。国内外实践表明,以秸秆 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只能满足 5000 千克单产水平奶牛的营养需要,使用青贮 玉米、普通干草饲喂,奶牛的单产水平可以维持在 7000 千克左右的水平上,要 想达到 8000 千克以上的水平则必须饲喂苜蓿等优质青干草。畜牧业的进一步发 展特别是草食畜禽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对优质牧草的需求量,从而,推动草 业的发展。云南在草产品生产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但草产品数量远远满足
20、不了快速 发展的畜牧业需要,仅从优质牛奶生产来看,十几万头奶牛,按每天每头挤奶 牛需干草5千克计算,每年需要优质苜蓿干草近 1520万吨,市场潜力非常 大。苜蓿蛋白质饲料开发的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即直接经济效益和饲喂家畜 的转化效益。苜蓿种植的直接效益,据相关研究测算,同期播种苜蓿与小麦比 较,每亩产苜蓿干草 1500千克,产值是 950 元,亩生产成本 270 元,收获费用 60 元,亩纯收入为 620 元。而同期播种小麦每亩产量 396 千克,产值为 356 元,亩生产成本 208 元,收获费用 20 元,亩纯收入 128 元。可见种植苜蓿比种 小麦可多收入 490 元,这是苜蓿种植当年的
21、效益比较。按周年生产比较,在临 近地块上采取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农业生产与苜蓿生产比较,每亩可产苜蓿 干草 1500 千克,其产值 900 元,生产成本 360 元,每亩纯收入达 540 元;而种 粮地块每亩产小麦和玉米分别是 450 千克、400 千克,总产值 725 元,生产成 本 535 元,每亩纯收入仅有 190 元。即使将麦秸、玉米秸的产值 150 元计算在 内,每亩的纯收入也只有 340 元,仍不如种植苜蓿的纯收入高。牧草饲喂畜禽 的效益,因畜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肯定要比单种粮食的产业链条长,增值 的潜力大,是农户增收致富的一个好手段。由此可见,牧草的国内市场也非常广阔,依托草业可
22、以发展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可以拉动种植业、促进加工业的发展,是形成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 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和优化畜牧业,拓展草产业的领域,把畜 牧业培植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发展优质牧草生产,有效平衡我省冬春季节饲料供求之间的矛盾,对我 省草食畜禽乃至整个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南农田种草与草产业的潜力引草入田,立草为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对肉、奶、蛋、 皮、毛等畜产品需要量不断增加,促进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增长,特 别是草食动物的比例
23、日益提高,对青绿饲料及优良牧草的需求日趋加大,尤其 是我省干湿两季极为分明,全年青饲期集中在 510 月份,天然牧草全年分配 极不均衡,冬春断青、缺草突出,许多地方的牛羊处于半饥饿状态,严重者常 因掉膘而死亡。我省牛羊等草食畜产品主要靠农区提供,这些地区缺草更为突 出,又不具备放牧条件,因此,解决农区草食家畜饲草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实施农田种草养畜,是我省进行农村经济结构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 快草食家畜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 2003 年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上云南 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到 2007年全省计划农田种草面积达到 400 万亩,这 是加速云南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决策。
24、据资料统计,我省人均有草地5.5 亩,人均耕地1.5 亩,相对南方其他省区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无论是开发草山草地养畜, 还是农区种草养畜的潜力都比较大。有关专家认为,在西南岩溶地区,光照略少,雨水时空错位,发展籽实农 业生产不如发展以植物茎叶为主的 “营养体农业 ”,种草效益高于种粮,太阳能 的转化和利用效率可提高 25 倍,并通过养畜延长了产业链,再次增加效益, 如奶牛利用反刍胃这个蛋白质转化率最高的天然发酵罐,进一步提高了效益。 因此,在全省粮食基本实现产需平衡的条件下,除继续搞好天然草地建设与保 护,加快退耕还草,种植多年生优良牧草外,特别应加强我省每年上千万亩冬 闲田地的开发,利用冬季
25、56 个月的时间种植一季高产优质牧草,发展奶牛、 肉牛、肉羊生产,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我省农区具有丰富的农闲田资源(包括 冬闲田地、夏秋闲田,幼果园隙地以及 “四边 ”地等),特别是南部亚热带地区 “三季不足,两季有余 ”和“两季不足,一季有余 ”的冬闲田,冬闲时间长达 56 个月。其水、热、光、气等自然资源足以生产一季优质牧草,通过饲养畜、 禽、鱼转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表明,我省利用稻田冬种特高多花黑麦草 6 个月的时间可刈割 67 次,亩产鲜草 913吨, 折合干草 11.5 吨,亩产粗蛋白质 200300 千克,近两年引进推广的夏秋牧草 “乐食”高 丹草,鲜草干
26、物质中含粗蛋白质 14%以上,生育期 6 个月,平均亩产鲜草 10 吨 以上,亩产粗蛋白质 200 千克以上,鲜草柔嫩,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深 受农民欢迎。各地在实施农田种草中还开展了大量的牧草品比试验及示范工 作,确定了一批适宜不同地区小气候推广种植的当家品种,对当地推广农田种 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今后的推广储备了牧草品种。我省农田种草从 2002年开始试点,到 2005 年全省推广种植面积达 80万 亩,与其它省区比较,发展速度缓慢,究其原因,一是许多地方仍然没有摆脱 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对农田种草重视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形成 的“国家出钱,农民种田 ”的思想,过于依赖国
27、家扶持,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 规划,到 2007 年全省农田种草面积要求达到 400万亩,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 出的规划目标,各地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进一步确立有 畜农业和生态农业意识,把农田种草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走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道路,加快我省 农田种草养畜步伐。农田种草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发展草业是 一门新兴的产业,其内涵和外延的一些内容我们还不甚了解,需要加强科技投 入进行研究,如适宜牧草品种的引进和选育,高产优质牧草栽培技术,草畜结 合的最佳模式和草食家畜高效饲养技术等。农田种草属于交叉学
28、科,不但有技 术上的交叉,还要有部门间的协作。在技术开发方面,要求农学与畜牧学科等 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在生产管理上,要求畜牧部门与畜牧部门紧密合作,协调 关系,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加快农区草业综合开发力度。除冬季种草的发展外,牧草生产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草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调整和平衡着畜牧业发展中的饲料供应。美国出口的牧 草产品主要包括:苜蓿、猫尾草(Phleumpratense)、燕麦(Avenasativa)、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n
29、acea 等。(一)草产品的国际市场1997 年美国向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出口 196万吨干草,其中,日本占89.6、韩国占5.7、台湾占4.5、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占0.2。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是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地区,干草出口总量 的 7均产自于该地区,尤其是苜蓿干草出口总量的70均来源于西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商业部数据指出, 199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 194 万吨牧草产品中约 53来自于西北部沿岸地区,西南部沿岸地区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尤他和 亚利桑那州约占 47。1997 年西北部沿岸地区的干草总产量约 1070万吨,其中9.7产自华盛顿、俄勒冈和爱德华州;同年西南部沿岸地区共
30、生产约1311万吨干草。华盛顿州干草总产量的17.1均用于出口,其出口总额已连续 4 年超过 10 亿美元。日本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美国和加拿大保持对日本主要出口商的地 位。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草捆的进口量显著增长,美国提供了绝大部分产 品。近年来,美国出口的苜蓿草块数量有所减少,而加拿大则扩大了其市场份 额。与 1997年同期相比, 1999年日本对苜蓿草块的进口量下降了 11,干草 捆下降了 22;加拿大对日本苜蓿草块的出口量也下降了9。 1997 年共进口65 万吨苜蓿干草块,其中,美国提供了约 74,加拿大占 23;进口的干草捆 为175.7 万吨,美国约占 83;进口苜蓿草颗粒的
31、 73以上来自于加拿大。 1997年日本所有牧草产品 (草块,草捆,草颗粒 )的进口量为 267 万吨,其中,美国占 73,加拿大占 19。日本进口苜蓿草块的 90用于饲养奶牛, 10用 于饲养肉牛,奶牛还需要 60的干草捆,其余的草产品则主要用于饲养肉牛和 马。韩国已成为牧草产品的第 2 大消费国。这是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 可耕地的限制以及更强的经济实力。从 90 年代初至 1997年,韩国草产品的进 口量有很大变化。 1997年,韩国共计进口 56526吨苜蓿草块、 34451 吨苜蓿干 草、 77450 吨禾本科牧草干草捆, 53396吨苜蓿草颗粒。其中,美国提供约 53的苜蓿草块
32、、 87苜蓿干草捆和 69的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加拿大提供了 约大部分苜蓿草颗粒和约 46的苜蓿草块。总而言之, 1997 年韩国牧草进口总 量约22万吨,美国占51%。1998年17月韩国的进口总量比1997年同期减 少了 55,其中,苜蓿草块减少 48,草颗粒减少 41 ,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减 少 67%。7 月以后禾本科牧草干草捆需求有所增长,它可作为稻草秸杆的替代品,并 且比苜蓿干草和草块便宜得多。但是,如果奶牛场希望生产更多的牛奶,则苜 蓿干草和草块是无法替代的。韩国牧草需求的巨减起因于1997 年 12 月的金融风暴,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估计 韩国潜在的市场规模将是日
33、本用量的 1/41/3,即 50 80万吨的草颗粒、干 草、草块和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南北韩达成和平共处协议会促进这一发展,因 为这会促进养牛和乳制品的发展以及对北韩的援助和贸易增加也会促使进口牧 草增加。台湾是太平洋周边地区的第三大市场。由于作物和天气情况,1995年台湾进口激增,而 1996和 1997 年进口的降低显示出这一水平不会持续。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苜蓿草产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同时,大多数富 裕的伊斯兰国家农业资源贫乏,也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如沙特阿 拉伯的麦加城,每年仅在朝觐期间的宰生节一天就要屠宰200 万只羊,短时间内集中这么多只羊所需的饲草主要依靠进口苜蓿,这也是一个潜在的远期市 场。(二)草产品的国内市场我国主要生产的牧草产品为草捆、草粉和少量草粒。从国内市场来看,对 牧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牲畜饲养企 业等。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国外的生产实践,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牧草产 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鸡饲料中可占到3 5%。依据我国1997年配合饲料的产量55005800万吨估算,可用于配合饲料 的牧草产品潜在市场约 650800万吨左右。同时,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量以每 年 10%的速度增加,对牧草产品的需要量也将以每年 7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拟现实地理探险学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作物品牌农产品节日礼盒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品直播带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滑雪社交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商用户画像SaaS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母婴育儿知识分享社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信息技术岗位员工培训计划
- 2025年少先队志愿者团队计划
- 运输行业职业暴露事件处置流程
-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策略计划
- GB/T 34239-2017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
- GB/T 26814-2011微波消解装置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粘膜免疫系统概述
- 钢板桩及支撑施工方案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课件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 冷藏车保温箱冰排使用记录
- FANUC工业机器人离线与应用项目7 工业机器人KAREL程序
-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完整版)
- DB43∕T 291-2006 桃源大叶茶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