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功能举隅_第1页
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功能举隅_第2页
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功能举隅_第3页
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功能举隅_第4页
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功能举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功能举隅语境一般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 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情景语境则 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 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包括表情、姿态、 手势等非语言因素)。语言和语境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语言在 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境则为理解语言服务。特定的语境能使语 言形式与某个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通常叫做语境的解释功能。 在词语的理解过程中,解释功能可以从词义、语音两个方面来分 析。词义一个词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才具有意义, 只有投入使用,才 能显示出它的价值。正如索绪尔所说:“任何一个词的

2、价值,都 决定于它周围的环境,如果不首先考察它的环境, 甚至连这个词 的价值也不能确定。”一、语境使多义变单义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 它们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 词的使用范围,但给确定词义带来了困难, 这就要借助语境来解 决。一词多义,是指它在词典中的意义。在一定语境中,一个词 只有一个确定的意义。如“暗”:1)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光线不足;黑 暗)(2)明人不做暗事。(隐藏不露的;秘密的)(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糊涂;不明白) “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但在上面每一具 体的例子中, 适用的义项只有一个, 正是上下文语境使它们的词 义单一化了。如果语境不足以限定单

3、一的义项,就可能产生歧义。例如 “他走了。”这句话就不好明确,因为“走”是一个多义词,适 合这句话的义项有“离开、去”和“人死”(婉辞),仅这句话 提供的信息不足以限定到底是哪一个, 这里就需要情景语境发挥 解释功能。二、语境使概括义变具体义词典对词语意义的解释往往比较概括、 简练, 是一类事物共 同的本质特征。 语境则能显示出事物对象的具体特征, 使词义具 体化。如“好”:(1)班长真是个好人。(在心地、品格、行为、举止等方 面使人满意)(2)红楼梦是一本好书。(在内容、结构、语言、知 识等方面使人满意)(3)山东是个好地方。(在风光、物产、资源等方面使人 满意)4)雷锋一生做了许多好事。

4、(善良的、对他人有帮助的)上述四个“好”, 同属一个义项“优点多的; 使人满意的”, 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词义各有侧重,其意义具体化了。言语交际中, 说话人和听话人也是根据上下文和行为环境来 判断话语中词语的具体意义的。 如甲对乙说: “请把书递给我”, 这里的“书”就不是泛指“装订成册的成本的著作”, 而是确指 双方都明白、有具体所指的那本书。语境还可以对词义进行分割选择,即可以指其中的某一部 分。例如“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赶车”中的 “车”是马、驴等牲畜拉的车,“骑车”的“车”是自行车、摩 托车等,“开车”中的“车”则是汽车、卡车等机动车辆。三、语境解释临时性意义(一)增添义素词语

5、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有时会增添某些义素, 这是语境所 产生的, 也需要通过语境来解释。 如“花”的基本义是“种子植 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可是在下列句子中意义却有所增添:(1)花店里的插花非常漂亮。(增添了“新鲜缤纷的、供 人欣赏”的意思)(2)阳春三月,野花遍地。(增添了“尚在生长的开花的 植物”的意思)(二)解释转义有些词语出现在某一语境中时, 会改变其常用意义, 而临时 具有一种新的意义,这就是转义。语境使词语产生转义(包括引 申义、比喻义),是语言运用中的常见现象,是理解词义需要掌 握的规律。它可以理解为进入语境的词语与本身意义产生了偏 离,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的意义, 但两者仍保持着

6、一定的联 系,这种联系依靠语境而存在。 这种转义的类型大致可以归为三 种:1. 相关式转义, 即转义与基本义有某种直接的内在联系, 意 义相关,结合语境不需要深入思考便可理解。例如:(1)他这个人很有做生意的头脑。(“头脑”意为与之相 关的“区分是非的思辩能力”)(2)你要下象棋,我来给你当军师。(“军师”意为与之 相关的“生活中给人出主意的人”)词语的转义现象往往发生在专有名词上,如“包公”“阿Q等专有名词一旦受到时空语境的影响,都由原来特指的意义转变成泛指的意义。“当代包公”中“包公”转义为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清官,“阿 Q们”中“阿Q则转义为陶醉于精神胜 利法的人。2. 联想式转义, 即

7、转义与基本义有间接联系, 要通过联想语 境来确定。例如:(1)你家的门槛太高了,我怎么敢来呢? 这里的“门槛太高”, 并非指所用门槛真比别家高, 而是指 身份地位难以与之门当户对之意。这种转义只在特定语境中偶尔用一下, 而且其临时性意义的 解释也要借助于语境来进行,通过联想,改变了基本义。3. 修辞式转义, 即通过语境的限制, 从字面上揣摩推断进而 理解词语所蕴含的真意。例如:(1)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种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 过,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 还有一些土气, 这也算一个创作呢! 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 有呢?这就是一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

8、的观点就是反对党八股, 可毛主席却说“谁说我们 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 “创作”是反语, 干别的都没有什么创作, 就创作了一个“党八 股”,表达幽默诙谐,给人的感受是既甜丝丝又酸溜溜,使人在 笑声中脸红心愧,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三种类型的转义在语言中大量存在, 形成了生动、 简练 的表达效果,这正是借助了语境的衬托解释功能。语音词语包含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 是语音和词义的统一体。 语 境不仅可以解释具体的词义,而且在语音方面也发挥着解释功 能。这在以下两方面较为突出:一、通过语境确定破读 一个字因意义或词性的不同而改变原来的读音 (主要是改读 声调),叫做

9、“破读”或“读破”。传统上把原来的读音叫“如 字”或“本音”, 把改读的音叫“破读音”。 声调是汉语所特有 的,以声调区别词义或词性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和特点, 王力 先生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类似印欧语言构词上的形态变化。 同一 个词,由于声调的不同,就具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破 读是语言发展的客观事实, 现代汉语中保留如字和破读音两读的 有99字,这些字在使用时的具体读音就需要上下文语境来确 定:(一)古有平、去两读的55字:亲膏空缝过冠傍(旁) 重量分相奔和调陈 (阵)应当将监中闲 (间)胜观号禁知 (智) 论便教藏乘要传兴称难为妨共(供)更丧阴扇()铺( ?m咽钉 牵(?丫)创汤(烫)

10、弹磨担徼瘥渐。例如:(1)量:野外测量(li d ng)要量(li a ng)力而行。“测量”即对有关地形、地物等的测定,动词,“量”应读 阳平;“量力而行”即衡量自己的力量然后去做,动词,“量” 应读去声。(2)用螺丝钉(d i ng)把木板钉(d i ng)结实。 “钉”在“螺丝钉”中意为钉子,名词,应读阴平;在“钉结实”中意为用钉子等把东西固定在一定的位置或把分散的东 西组合起来,动词,应读去声。以上两例中,保留如字音和破读音的多音字“量”“钉”, 通过上下文语境提供的信息, 首先明确其意义, 然后确定其读音。 下面所举例子道理相同。(二)有上、去两读的15字:采(?疲T ?饮散好种处卷

11、与少累吐转倒写(泻)。例如:(1)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 a n)失了,散(s a n)文没法 写了。(2)卷:考卷(ju a n)被风卷(ju a n)起,飘落到了地 上。(三)有平、上两读的6字:披几屏(摒)笼挑强。例 如:(1)几:这几(j 丫)把椅子几(j i)乎要散架了。(2)强:小强(qi a ng)性格倔强(ji a ng),大家不要勉 强(qi a ng)他。(四)古有入、去两读,今变读韵母或声母的 8 字:度恶宿 祝食读识塞。例如:(1)宿:他们在宿(sd)舍说了一宿(xi U)有关星宿(xi u) 的常识。(2)塞:塞(s a i )外并不闭塞(s e),塞(s a i )

12、子塞(s a i ) 不住漏洞。(五)古破读声母,今变读声母或韵母、声调的15 字:折尽解著大会降朝载系属父见畜乐。例如:(1)折:货物打折(zhe )出售,严重折(she)本,公司 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e )腾了。(2)会:明天要召开会(ku a i )计工作会(hu i)议。 二、通过语境解释声韵我国古典文学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 宋词、元曲,都讲究声韵美、 音乐美。 声韵美的表现有很多手段, 阳声韵、 阴声韵和入声韵的交替使用是其中之一。 文人们选用阳 声韵、阴声韵还是入声韵,与语境有密切关系,与诗人所处的环 境及本人的心境有直接联系。如唐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

13、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诗人处于朝廷与西北吐蕃、 突厥交战的动荡时期, 于悲壮开 阔而又暗淡恶劣的边陲战场, 一种对戍边将士发自内心的崇敬需 要表达,坚信能够凯旋的豪情壮志需要抒发,所以选用了 “山”“关”“还”(删部)三个阳声韵字做韵脚。因为阳声韵 以鼻辅音结尾,读来铿锵悦耳、气势激昂,用作韵脚则使诗作令 人振奋,给人鼓舞,雄浑有力、慷慨悲壮。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 念起来急促低沉, 给人一种戛然而止、 欲说又止的感觉,作为韵脚在诗中反复回环时,显得单调沉闷、 令人不快,痛苦悲凉、沉郁忧愁的语境多选用它。如杜甫的梦 李白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

14、,逐客无消息。故人 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 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首诗写于肃宗乾元二年( 759)秋。天宝三年( 744)李杜 在洛阳初会,后渐成深交,他们于天宝四年分别,至此已经十五 个年头,思念之情不言而喻;至德二年( 757),李白因牵连于 永王李?u之祸,被捕入狱,次年被定罪流放夜郎,第三年春行 至巫山遇赦,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 思拳拳, 对李白当前处境的关注和生平遭遇的同情积于心中, 久 而成梦。诗人的思念之苦、 牵挂之忧、同情之愁正好用入声韵 (恻、 息、忆、

15、翼、测、黑、色、得,职部)来表现出来。阴声韵介于阳声韵、入声韵之间,以元音结尾,读来清丽、明快、欢畅,因而轻松愉悦的语境中多使用它。如诗经?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 男女之间互相赠送东西以表示爱 慕之心、永好之意,这种语境就选用了阴声韵(瓜、琚,鱼部; 报、好,幽部。桃、瑶,宵部;报、好,幽部。李、玖,之部; 报、好,幽部)。词语和语境有密切关系, 语境对词语有着多方面影响, 词义、 读音在语境之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 我们在词语运用中要 充分考虑语境的影响及解释功能。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使用 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做到透彻地理解词义、确定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