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平县三角铜矿区找矿标志及远景评价_第1页
广东省连平县三角铜矿区找矿标志及远景评价_第2页
广东省连平县三角铜矿区找矿标志及远景评价_第3页
广东省连平县三角铜矿区找矿标志及远景评价_第4页
广东省连平县三角铜矿区找矿标志及远景评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连平县三角铜矿区找矿标志及远景评价陈少青倪舜鑫广东有色地质勘查局931队515041中东部青洲至石马一带的多处铜、铅、锌、银、金等多金属矿点。1 地质背景本区属华南褶皱系九连山隆起区的南 部,区内广泛出露加里东期褶皱基底和晚 古生代沉积盖层。地壳活动经历了由地槽 到地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本区九连山华 夏系、新华夏系及南北向和北西向等构造 带,同时由于受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 期等多期岩浆活动的叠加影响,产生了从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上统双头群、石炭系下统大湖组和忠信组、中上 统壶天群及第四系等(见图 1 )。摘 要铜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本文通过介绍该矿区

2、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根据矿区外围地 质及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对比评价,指出 矿区外围存在着铜及多金属的找矿远景区。关键词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远景评价泥盆系上统双头群(d3sh):区内出露的仅双头群上部,为浅灰、浅灰黄、灰 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夹 粉砂岩及页岩。岩石普遍浅变质。含腕足 类化石。石炭系下统大湖组(c1d ):中上 部为紫灰、紫红及浅灰黄色页岩、泥质 粉砂岩及石英砂岩,岩石普遍经浅变质 作用,局部页岩已变质形成千枚岩,含植 物化石。 石炭系下统忠信组(c1zh):浅灰深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深灰黑色 炭质页岩间夹煤三层,下部为含砾不等粒 石英砂岩。含植物化石。石

3、炭 系 中 上 统 壶 天 群 下 段 灰岩,其中见铜矿化,是本区的赋矿层位 。 第四系 ( q ): 为残坡积层。 2.2 构造 矿区位于九连山复式背斜南东倾伏端, 灯塔盆地的北西缘。 区内构造发 育, 以断裂为主, 褶皱次之。 断裂构造主要有 nw 向、nww 向、 ne 及 nee 向,分别分布于矿区的中(cht a ):紫红紫灰色页岩及粉砂2+3 岩。底部为浅灰黄色、灰白色含砾不等粒石英砂岩。上段(cht b ):灰白色2+3 白云质灰岩间夹浅灰深灰色灰岩及白云岩,中部夹浅灰褐红色角砾状白云质部、西南部、东南部及北部,有 f 、1f 、f 、f 、f 、f 、f 、f 、f 、2 3

4、4 5 6 7 8 9f 等,其中 f 、f 与成矿关系较密切。表 1矿区主要断裂特征10 1 2f 位于矿区中部,贯穿南北,区域1上延伸大于 3000 米,破碎带局部宽 1550米,倾向 240 ,倾角 36 50 。在北 西部见上泥盆统双头群逆掩于中上石炭统 壶天群白云质灰岩之上,见闪长玢岩沿 破碎带侵入充填。f 位于 f 断裂东侧,延伸约 1500 21米,倾向 251 ,倾角 65 ,并有分支复合现象。属压扭性断裂。区内矿体如 v 、v 、v 及 v 均产在1 2 3其展布方向与 f 、f 基本f 与 f 之间,1 2一致。 1 2- 33 -能源及环境中国科技信息 2006 年第 1

5、4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jul.2006- 34 -f 位于矿区中部,延伸 250 米,走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铜矿及少量孔雀石,辉铜矿为铅灰色,半自形它形 粒状结构,呈团块状或块状集合体沿脉石 矿物粒间或破碎角砾边部充填,孔雀石为 翠绿色,它形结构,呈纤维状、束状或放 射状集合体,与辉铜矿共生或独立分布于 碳酸盐裂隙中。经采样分析,cu 品位为 0.31-6.54%,最高达 31.2%,ag 品位为 13.0-83.0 10-6,最高达 500.0 10-6。脉 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方解石,呈半自形自形彼此紧密镶嵌,粒度为 0.

6、02-0. 05mm ,个别可达 0.07mm 。 矿石矿物主要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矿石具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 带状及纤维状构造。3.3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绢云母化,其中硅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局部硅化强烈成石英岩。由此可见,白云岩较灰岩、砂岩性脆,特别是当白云岩以夹层产出时,更易产生角 砾,在构造活动强烈地段,易形成层间破碎 带, 为铜及其它矿物质的形成提供空间。成角砾状。因此, 寻找灰岩与白云岩以互层, 特别是呈褐红色或杂色的夹层,是有 利成矿的岩性组合。4 3 构造特征标志:矿区为一倒转 向斜构造,且多级断裂发育,矿体产于 向斜轴部, 并受断裂控制。矿体呈似层

7、状、脉状平行产出,弄清向斜与断裂关 系及向斜两翼特征, 寻找断裂交汇部位,对发现新的矿化体,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 4 物探异常标志:本区铜矿体具 有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特征。矿化体为 中高极化率和中高电阻率。而闪长玢岩 及围岩为低极化率和高电阻率。另一方 面,铜矿体及矿化体具较高的磁异常, 闪长玢岩及围岩则表现出中弱磁异常, 因此,电、磁异常是寻找铜矿体的重要 标志。 此外,硅化、铁帽及一些前人开采遗 迹(民窿、坑槽以及废石堆),也是有利的找 矿标志。3向 330 ,倾向 240 ,倾角 60 。水平断距约 5 米。其余断裂特征见(表 1 ) 区内褶皱构造,属九连山复式背斜 南东端的延伸部分,

8、轴向近于南北向,为一倒转向斜。由于区内次一级褶皱发 育,地表岩层产状变化大,反倾及局部 地层发生倒转的现象均可见到,地层产 状总体倾向南,倾角平缓,一般为 10 40 ,少数 40 50 。受多级构造活动 影响,局部节理、劈理极发育。 矿区内 f 与 f 之间,在大面积第四1 2系掩盖部位,存在一个隐伏向斜,轴向北西,两翼不甚对称,倾角一般在 35 50之间。 轴部由中上石炭统 (cht b )白云质灰岩构成,两翼被 f2+3 1和 f 断裂切穿,形成北西紧窄,向南东2开阔的向斜构造,延长约 5 公里。2.3 岩浆岩 矿区远离岩体(距青洲岩体约 7 公里)。仅在矿区南西部见 2 条沿 f 和

9、f8 15远景评价本文所述远景区范围,指矿区外围西至 忠信镇约 4 公里,往南约 1 公里,总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见图1)。虽多为第四系(q) 残坡积层覆盖,但根据物化探及前人工作成 果,认为该远景区具备地层(特别是石炭系断裂侵入的闪长玢岩脉, 出露规模不 大。闪长玢岩呈灰绿色,经风化后为灰 黄色,紫红色,浅棕红色。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斑晶占 1 5% ,主要为斜长 石、微斜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磁 铁矿等暗色矿物,基质主要为隐晶质。岩 石多呈半风化状。由(图 2)可看出,靠近 f 地段矿体较宽,23.4 矿床成因初探矿区远离岩体,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下段(c hta)的角砾状白

10、2+3云质灰岩等特征, 表明成矿的物质元素 s 、cu 主要来源于石炭系地层。根据矿石结构 构造特点,说明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活动及 热液的影响下, 碳酸盐与热液发生交代, 生 成h+离子,能使溶液中s4-氧化,形成铜等多 金属硫化矿物,成矿物质沿着构造裂隙迁移, 在有利地段富集成矿,因此,矿床为沉积 热液改造成因矿床。中上统壶天群下段c hta)地层、构造2+3条件(特别注意寻找隐伏构造),具有重要找矿前景。5.1 远景区地质特征 远景区南部大多为第四系所覆盖,中部至北部出露地层与矿区地层基本一 致。根据矿区西南部至南部的物探异常 特征,以及在踏勘过程中多处开采灰岩 遗迹的现象表明:从矿区西南部

11、至高乾 头及南部,第四系所覆盖的地层基本上矿区内 v 、v 、v 、v 等矿体产1 2 3出位置距闪长玢岩脉约 100m, f 断裂控制1着闪长玢岩脉的产出,说明形成闪长玢岩脉的岩浆来源于 f 断裂深部, f 、f 断裂11 2系本区岩浆、热液来源的重要通道。3 矿体地质特征3.1 矿体产出特征及规模 矿化带产于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上段4 找矿标志根据本人野外实际工作经验,结合 有关地质资料,归纳总结出该矿区具以下 几点找矿标志:41 地层标志:矿区矿体赋矿层位为(cht b )中部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中,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下段(c hta)地2+3 2+3层,该层位是寻找铜矿的重要标志。另外该

12、区中部至北部出露地层大多发生倒 转,且多级断裂构造发育,根据区域地 质资料,该区地层与矿区地层共同组成 九连山复式背斜南东倾伏端的延伸部分, 地质构造特征与矿区相似,这些可为成矿提 供有利的地质条件。5.2物化探异常特征 通过对、剖面进行磁法及电法探测,发现存在着异常特征(图 3 、图4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平行产出(见图2)。矿脉走向 320,倾向 sw,倾角 35左右, 产状平缓。矿体为盲矿体,北西端出露较 高,南西端出露较低,由北西向东南方向 侧伏(参考文献1)。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不清晰,矿化不 均匀,中部一般较富,边部较差,辉铜矿 呈块状集合体产出,或呈细脉浸染状赋存 于角砾状白云质

13、灰岩中。矿化带为多组彼此平行的矿脉,矿化 长度约 1400m ,延深大于 100m 。共有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下段(c hta)的角2+3砾状白云质灰岩,根据参考文献 2 及粤东地区有关地质文献资料(如玉水铜矿)得 知,石炭系碳酸盐岩,在一定热液作用下, 碳酸盐易与热液发生交代, 生成h+离子,能 使溶液中 s4- 氧化,形成铜等多金属硫化矿 物。4 2 岩性组合标志:本区赋矿层位 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当灰岩与白云岩 以互层产出时,白云岩易受构造活动影响,形v 、v 、v 三条主矿脉。1 2 33.2 矿石组成及结构构造特征下转第 72 页- 35 -工 程中国科技信息 2006 年第 14 期

14、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jul.2006另外,由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任何房屋的裂缝都有可 能与施工质量有关,如砖和砂浆强度不满 足设计要求、砌体的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要 求、组砌不符合要求等等,这些也都可以 使砌体结构的墙体产生裂缝。6.提高砂浆强度,保证砌筑质量,在易开裂处设置水平钢筋承受拉力;7.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 制缝的间距不大于 30m;8.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 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 应小于 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9.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 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15、 然后进行全面分 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 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 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10.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 筑物的长高比,设置沉降缝;在基础和 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 土圈梁;1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 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 组织施工;12.加强地基的验槽工作,对于较复 杂的地基,应在基槽开挖后进行普遍针 探, 待针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以 后,放可进行基础施工;13.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确保砌 体施工质量。通过以上防治措施,砌体结构的墙体 裂缝应该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可以减少 墙体裂缝的出现。上接第 35 页

16、磁异常方面,图中z曲线表现为中弱磁异常及高磁异常,中弱磁异常 z 在50-200nt 之间,而高磁异常 z 为 300-400nt,前人在该区的航磁探测资料,同 样有磁异常的反映。根据不同地质体所 反映的磁异常特征,结合矿区出露的岩 浆岩情况,推测中弱磁异常可能为闪长 玢岩脉引起,而高磁异常则为铜或其它金属 矿化引起。 电法方面,通过对 s 、 s 曲线的 综合分析,对比矿区物探异常特征,可 知该区存在与矿区矿致异常相似的异常特 征类型,其中 s 为 8%-10% ,个别高达11%, s 为 300-600 m 或 1500-2000 m(如线),呈现中高极化率,中高电 阻率特征, s、 s

17、曲线呈现起伏变化。 推测该区可能存在金属矿化,其中高电阻 率说明存在金属矿化同时伴有较强的硅化 蚀变现象,或为含石英、长石的岩脉所引 起。化探方面, 在曲塘、高乾头 ne 侧, 出 现三个 cu 元素异常晕圈(均为 100ppm),长 轴方向为 nnw, 与附近石炭系中上统壶天 群上下段地层走向一致,虽其峰值不高, 但 与磁异常、电法异常位置吻合, 与有利地 质构造条件也吻合(参考文献 1)。二、裂缝的危害及控制原则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特别是随着住房商品 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 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必然会导致对墙 体裂缝的控制更加严格。墙体裂缝已成 为衡量

18、建筑物质量的最直观、最重要的 标准之一。 客观上墙体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 的。砌体结构规范并没有对裂缝宽度的 限值作出具体规定。一般认为只要不影 响结构正常使用,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耐 久性的要求就可以了。事实上仅仅做到这 一点并不够,它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在视 觉上的感官要求。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 题,因为它涉及到美学,通常认为裂缝宽 度只要不大于 0.3mm 就是可以接受的。三、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何合理并有效地控制砌体结构的裂缝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国砌体 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对 此做了详细的规定,即第 6.3 节。本节规 范的规定较以前增加了许多内容,更详 尽细致地

19、介绍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墙体裂缝 的构造措施。在设计和施工当中,除了 遵照规范的要求外,还可以采用如下的 防止或减轻墙体裂缝的措施1.适当增加建筑物顶部保温层厚度或 增设架空隔热板。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 的施工, 屋面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季 节。对较长的建筑物,应在端部屋顶及 墙上采取重点加强措施,设置一定数量 的钢筋网,以增加抗拉强度;2.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对上部结构的 薄弱部分,增设必要的加强措施,3.一般情况下,除建筑物长度超过规 定的限值,应设伸缩缝外,还应增设屋 面伸缩缝。 屋面伸缩缝间距应尽量缩 短,以便减少屋面板端部膨胀积累值。4.采取有效的外墙保温措施,减少温 度变化对砌体外墙的影响;5.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 置伸缩缝,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 面,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