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一)2016PPT课件_第1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一)2016PPT课件_第2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一)2016PPT课件_第3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一)2016PPT课件_第4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一)2016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五章第五章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 一、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一般原理一、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一般原理 二、遥感分类的常用判别函数二、遥感分类的常用判别函数 三、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方法三、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方法 四、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后处理四、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后处理 五、光谱特征分类中的辅助处理技术五、光谱特征分类中的辅助处理技术 六、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新方法六、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新方法 2 一、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一般原理一、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一般原理 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 3 一、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一般原理一、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

2、一般原理 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图像数据 专题图像 专题地图 专业应用 解译 方法方法 计算机分类 目视解译 光谱规律 地学规律 解译者的经验 解译标志(亮度、色 调、位置、时间、纹 理、结构等) 景物类型 属性识别、分类 提取信息、识别地物 4 图像分类的目的图像分类的目的 将图像中每个像元根据其不同波段的光谱将图像中每个像元根据其不同波段的光谱 亮度、空间结构特征或其他信息,按照某种亮度、空间结构特征或其他信息,按照某种 规则规则或或算法算法划分为不同的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类别。 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的识别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的识别功能, ,对对

3、地球表面及其环境在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地球表面及其环境在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 属性的自动判别和分类属性的自动判别和分类,达到提取所需地物,达到提取所需地物 信息的目的信息的目的。 5 计算机分类计算机分类 是通过模式识别理论,利用计算机将遥感图象遥感图象自动分成 若干地物类别地物类别的方法。 如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类、森林类型分类、植被 类型 分类、岩性分类、 数据数据信息信息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地物信息)地物信息) 主要数据类型: 1、原始光谱数据; 2、光谱变换后数据; 3、非遥感数据 6 理论依据 在理想条件下,图像中同类地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应具有 相同或相似的光谱信息特征和空间信息特

4、征,从而表现 出同类地物的某种内在相似性,即同类地物像元的特征 向量将集群在同一特征空间区域,而不同地区的光谱信 息特征或空间信息特征应不同,因而将集群在不同的特 征空间区域。 7 遥感图像分类的实质遥感图像分类的实质 图象分类 过程的总目标总目标 是,将图象中 所有像元所有像元自动 地进行土地覆 盖类型或土地 覆盖专题的分 类。 8 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 u大气状况的影响:大气状况的影响:吸收、散射。 u下垫面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响:下垫面的覆盖类型和起伏状态对分类 具有一定的影响。 u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云朵覆盖;不同时相的光照条件不 同,同一地物

5、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同;地物边界的多样 性。 9 统计模式识别的概念和基本问题统计模式识别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u模式模式(pattern): 在多波段多波段图象中,每个象元都具有一组 对应取值,称为象元模式,即一个像元对应多个值(象元模式,即一个像元对应多个值(地理地理 信息的多维性信息的多维性)。)。 u特征特征(feature):在多波段波段图象中,每个波段都可看作一 个变量,称为特征变量特征变量。特征变量构成特征空间特征空间。 波段波段:光谱波段 其它派生波段(纹理、上下文关系、波段比等) 辅助数据(ancillary data) (非遥感数据,如DEM、 土壤类型) u特征提取特征提取(fe

6、ature extraction):通过变换找出最能反映 地物类别差异的特征变量用于分类的过程 10 u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 是人们沿着仿生学的道路,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工具来是人们沿着仿生学的道路,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工具来 模拟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识别智能,它是人类的感知和识别智能,它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的一个分支。 xn 分类器(或称判决器),可以根据一定的分类规则,分类器(或称判决器),可以根据一定的分类规则, 把某一测量矢量把某一测量矢量X划入某一组预先规定的类别之中去。划入某一组预先规定的类别之中去。 自然模式自然模式 接收器接收器 (传感器传感器) 分类器分类器 (判决器判决器) 模

7、式识别系统的模型模式识别系统的模型 11 u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计算机分类的比较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计算机分类的比较 相同点:目的一致;相同点:目的一致; 不同点:目视判读不同点:目视判读直接利用人类的自然识别智能;直接利用人类的自然识别智能; 计算机分类计算机分类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识别能力。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识别能力。 u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它是对地球表面及其环境在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它是对地球表面及其环境在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属属 性的识别和分类性的识别和分类,从而达到识别图像信息所相应的实际地,从而达到识别图像信息所相应的实际地 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物,提取所需

8、地物信息。 12 u遥感图像的模式特征及其分类方法遥感图像的模式特征及其分类方法 光谱特征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纹理特征 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识别方法基于光谱特征的统计识别方法 基于纹理特征的统计识别方法基于纹理特征的统计识别方法 (主要)(主要) (次要、补充)(次要、补充) 13 u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含义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含义 (1)把识别对象的特征的每一个观测量观测量视为从属于一定分布 规律的随机变量随机变量; (2)在多维观测的情况下,把识别对象特征的各维观测值的 总体视为一个随机矢量随机矢量,每一个随机矢量随机矢量在一个多维特征空间中 都有一个特征点特征点与之相对应; (3)所有特征点的全

9、体在特征空间中将形成一系列的分布群 体,每个分布群体中的特征点被认为具有相似特征每个分布群体中的特征点被认为具有相似特征,并可以划为 同一类别; (4) 找到各个分布群体的边界线边界线(面)或确定任意特征点落 入每个分布群体中的条件概率条件概率,并以此依据来确定特征点(或相 应的识别对象)的分类。 14 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 u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分类方法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分类方法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 分类处理与增强处理的异同 共同点:共同点:增强和提取遥感图像中目标物的信息 不同点:不同点: 增强处理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可解译性(定性定性) 图像分类地物类别的区

10、分(定量信息定量信息) 15 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 T n xxxX, 21 图像波段总数 地物图像点在第 波段图像中的亮度值 u光谱特征向量光谱特征向量 光谱特征变量光谱特征变量: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同类地物 的成像亮度值总是带有随机误差,导致图像亮度值(即光谱特征) 的观测值为一个随机变量(x)。 光谱特征向量光谱特征向量:同名地物点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的观测量 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X),称为光谱特征向量。即 16 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 u光谱特征空间光谱特征空间 为度量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的以各波段图

11、像的亮度 分布为子空间的多维空间。 17 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光谱特征向量与特征点集群 u特征点集群特征点集群 每个地物点依其在各个波段所具有的光谱值可以在一个多 维空间中找到一个相应的特征点,但由于随机性所致,同类地 物的各取样点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特征点将不可能表现为一个 点,而是表现为一个相对聚集的点集群点集群,不同类地物点集群在 特征空间中一般相互分离,这些点集群称为特征点集群特征点集群。 18 特征点集群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特征点集群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最理想情况最理想情况 不同类别集群至少在一个特征子空间(某一波段图像)中的投影 (即亮度范围)是完全可以相互区分开的可以用简单的图像

12、密度 分割实现。 Bi Bj 水 植被 土壤 19 典型情况典型情况 不同类别地物的集群,在任一个子空间都有重叠现象存在,但 在总的特征空间中却是可以完全分开的。即单波段的图像不能实现 图像的分类,只有利用多波段图像在多维空间中才能实现精确分类。 水 植被 土壤 20 一般情况一般情况 不论是在总的特征空间还是任一子空间,不同类别的集群之间 总有重叠现象,这时重叠部分的特征点所相应的地物,在分类时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类误差,这是遥感图像分类中最常见的现象。 水 植被 土壤 21 地物与光谱特征空间的关系地物与光谱特征空间的关系 22 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3、不同的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同类地物具有相 同或相似的光谱特征将图像中的每个像元或区域划归 为若干类别是的一种,即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光谱特征分析选择特征 参数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不重叠的子空间将影像像元 划分到各个子空间实现分类 图象分类:基于数字图象中反映的同类地物的光谱 相似性和异类地物的光谱差异性。 依据依据是遥感图像像素的相似度。 距离 相关系数 23 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 同类地物的光谱特征比同类地物的光谱特征比 较接近,在特征空间中的点较接近,在特征空间中的点 聚集在该类的中心附近;多聚集在该类的中心附近;多 类目标聚集多个点族。类目标聚集多个点族

14、。 分类算法的核心分类算法的核心 判别函数判别函数 判别准则判别准则 方法方法 判别函数判别函数: 找到一个函数使找到一个函数使fAB(X)=0 判别准则判别准则: fAB(X)0,X为为A类;类; fAB(X) n+1 ,甚至可以达到3n 。 B、代表性、代表性 训练样本应该反映该类地物的亮度特征;且需注 意同类地物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如,可以分别在 块草地中选取训练样本)。 、亮度分布、亮度分布 从亮度特征角度而言,对于同一类地物具有不同 亮度特征情况,通常都要选取(同物异谱)。 40 、纯度的把握、纯度的把握 一般来说,在已知类别的一般来说,在已知类别的中间部位纯度较高中间部位纯度较高;

15、 如果如果过纯过纯,则方差过小,导致许多此类地物的像元被,则方差过小,导致许多此类地物的像元被 拒分;如果拒分;如果不纯不纯,则方差过大,导致不是此类地物的,则方差过大,导致不是此类地物的 像元被分到该类别中,导致出现像元被分到该类别中,导致出现“错分错分”的情况;的情况; 把握纯度的方法:把握纯度的方法:读像元的亮度值,确定该类读像元的亮度值,确定该类 地物的亮度分布区间;同时,注意其它地物亮度值与地物的亮度分布区间;同时,注意其它地物亮度值与 其近似部分的像元亮度分布区间,依其近似部分的像元亮度分布区间,依“错分损失最小错分损失最小” 的原则的原则,确定,确定“分类界限分类界限”。 41

16、训练区的选择训练区的选择 42 水体 高层建筑 水泥地面 裸地 林地 选择训练样区选择训练样区-直接在图像上选取直接在图像上选取 43 TM Band 3 8 28 49 69 90 1435567788 TM Band 4 水泥地面 水体 选择训练样区选择训练样区在特征空间上选取在特征空间上选取 44 训练样本中的各个像素在特征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训练样本中的各个像素在特征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Band 1 DNs Band 1 DNs Cluster 1 Cluster 2 Cluster 3 Band 1 DNs Band 1 DNs 45 最小距离分类法 最小距离分类法是以特征空间中的距离作为

17、像元分类最小距离分类法是以特征空间中的距离作为像元分类 的依据。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分类精度不高。的依据。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分类精度不高。 Step 2 for each unclassified pixel, calculate the distance to average for each training area 特点:特点:原理简单,容易理解,计算速度快。 缺点:缺点:因只考虑每一类样本的均值,而不用管类别内部的方差 (每一类样本的分布),也不用考虑类别之间的协方差(类别 和类别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以分类精度不高。 主要用途:主要用途:一般不用它作为分类对精度有高要求的分类,

18、但它 可以在快速浏览分类概况中使用。 改进方法改进方法 多级切割分类法多级切割分类法 n通过设定在各轴上的一系列分割点,将多维特征 空间划分成分别对应不同分类类别的互不重叠的 特征子空间的分类方法。 n对于一个未知类别的像素来说,它的分类取决于 它落入哪个类别特征子空间中。 n多级切割分类法要求训练区样本的选择必须覆盖 所有的类型。 n运用多级分割法分类前,需要先进行主成分分析, 或采用其他方法对各轴进行相互独立的正交变换。 用多级切割法分割三维特征空间 50 平行多面体分类平行多面体分类 0 2550 255 TM Band 3 TM Band 4 concrete high buildin

19、gs grass slope water bare soils forest 0 2550 255 TM Band 3 TM Band 4 concrete high buildings grass slope water bare soils forest 1 2 要求分割面总是与各特征轴正交,如果各类别在特征要求分割面总是与各特征轴正交,如果各类别在特征 空间中呈倾斜分布,就会产生分类误差。可先采用各轴的空间中呈倾斜分布,就会产生分类误差。可先采用各轴的 正交变换后,再进行多级分割。正交变换后,再进行多级分割。 最大似然比分类法最大似然比分类法(Maximum Likelihood) 通过

20、求出每个像素对于各类别的通过求出每个像素对于各类别的归属概率归属概率,把该,把该 像素分到像素分到归属概率最大归属概率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的类别中去的方法。 假定训练区地物的光谱特征和自然界大部分随机假定训练区地物的光谱特征和自然界大部分随机 现象一样,近似服从现象一样,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 利用训练区可求出利用训练区可求出均值、方差以及协方差均值、方差以及协方差等特征等特征 参数,从而可求出总体的先验概率密度函数。参数,从而可求出总体的先验概率密度函数。 然后,每一个像素归为某一类别的然后,每一个像素归为某一类别的归属概率归属概率可求可求 出。出。 0 2550 255 TM Ban

21、d 3 TM Band 4 concrete high buildings grass slope water bare soils forest 1 2 0 2550 255 TM Band 3 TM Band 4 concrete high buildings grass slope water bare soils forest 54 使用最大似然比分类法的注意事项使用最大似然比分类法的注意事项 u各类别的训练数据至少要为特征维数的2-3倍以上, 这样才能统计出具有较高精度的均值、方差与协方差; u如果2个以上的波段相关性很强,那么方差协方差矩 阵的逆矩阵就不存在,或非常不稳定。在训练数

22、据几 乎都取相同值的均质性数据组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此 时,最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维数减到仅剩相互独 立的波段。 u当总体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不适于采用以正态分 布的假设为基础的最大似然比分类法。其分类精度也 将下降。 55 分类结果分类结果 56 u非监督分类法不必使用训练样区数据作为分类的基础。通非监督分类法不必使用训练样区数据作为分类的基础。通 过检验大量的未知像元并根据多光谱空间中的自然集群将过检验大量的未知像元并根据多光谱空间中的自然集群将 它们分为若干类。它们分为若干类。 u基本前提基本前提:同种地物类型的值在测量空间上应该相互接近,:同种地物类型的值在测量空间上应该相互接近,

23、而不同的地物类型应该具有比较明显的可分性,即:而不同的地物类型应该具有比较明显的可分性,即:假定 遥感影像上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信息特 征。 u主要方法主要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是把一组像素按照相相 似性似性归成若干类别,即“物以类聚”。 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57 u主要目的是使得同一类别的像素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而 不同类别上的像素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u分类标准的确定不需要人的参与,由计算机根据自动按照 某一标准(例如距离距离最短)自动进行。需要确定要分

24、几种 类别,或者类似的输入条件。分类后的结果,还需要再给 出具体的涵义,即先分类后确定属性即先分类后确定属性。 u区别区别:监督分类法确定有用信息类别,然后再检:监督分类法确定有用信息类别,然后再检 验它们的光谱可分性;而非监督分类法先确定光验它们的光谱可分性;而非监督分类法先确定光 谱的可分性,然后再确定它们的有用信息。谱的可分性,然后再确定它们的有用信息。 58 u分类算法的思路分类算法的思路 先选择若干个模式点作为聚类的中心,每一个中先选择若干个模式点作为聚类的中心,每一个中 心代表一个类别,按照某种相似性度量方法将各模式心代表一个类别,按照某种相似性度量方法将各模式 归于各聚类中心所代

25、表的类别,形成初始分类。然后归于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别,形成初始分类。然后 由聚类准则判断初始分类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修由聚类准则判断初始分类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修 改分类,如此反复迭代运算,直到合理为止。改分类,如此反复迭代运算,直到合理为止。 59 根据事先指定的 某一准则,而进行计 算机自动判别归类, 无须人为干预,分类 后需确定地面类别。 在非监督分类中, 先确定光谱可分的类先确定光谱可分的类 别,然后定义它们的别,然后定义它们的 信息类。信息类。 60 u非监督分类的核心:初始类别参数的选定(基准 类别集群中心(数学期望),集群分布的协方差 矩);迭代调整。 u非监督分类的主要过

26、程 61 非监督分类基本过程非监督分类基本过程 确定初始类别参数 计算像元至集群中心距离 确定像元类别 计算新的类别均值向量 均值中心变化? 计算结束 否 是 62 u初始类别参数的选定方法 像素光谱特征的比较法 图像抽样 任一像元f1作为第一类别 给定阈值T 第i像元fi与第一类比较 |f1-fi|T Y N fi属于f1类 Fi产生新 的f2类 63 总体直方图均匀定心法在总体直方图的基础上选在总体直方图的基础上选 定类别中心定类别中心 64 65 最大最小距离选心法(效果最好效果最好) 选心原则选心原则:各初始类别之间尽可能保持远距离:各初始类别之间尽可能保持远距离 66 先抽样,设有先

27、抽样,设有n个样本,计算步骤:个样本,计算步骤: 67 u非监督分类的主要算法 ISODATA法(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在初始类别参数选定的基础上,通过逐:在初始类别参数选定的基础上,通过逐 步趋近求出实际的基准类别参数。步趋近求出实际的基准类别参数。 68 算法流程算法流程: 69 70 71 72 总结总结:以初始类别为:以初始类别为“种子种子”进行自动迭代聚进行自动迭代聚 类过程,它可以自动地进行类别的类过程,它可以自动地进行类别的“合并合并”与与“分分 裂裂”,其各个参数也在不断地聚类调整中逐渐确定,其各个参数也在不断地聚类调整中逐渐确定, 并最终构成所需要的判别

28、函数。并最终构成所需要的判别函数。 因此,基准类别参数的确定过程,也正是利用因此,基准类别参数的确定过程,也正是利用 光谱特征本身的统计性质对判别函数的不断调整和光谱特征本身的统计性质对判别函数的不断调整和 “训练训练”的过程。的过程。 73 K-mean算法算法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通过迭代,通过迭代,移动各个基准类别的中心移动各个基准类别的中心, 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聚类准则(收敛条件)聚类准则(收敛条件):使每一聚类中,多模式点:使每一聚类中,多模式点 到该类别的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即:到该类别的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即:对于图像中对于图像中 互不相交的任意一

29、类,计算该类中的像素值与该类均值互不相交的任意一类,计算该类中的像素值与该类均值 差的平方和。将图像中所有类的差的平方和相加,并使差的平方和。将图像中所有类的差的平方和相加,并使 相加后的值达到最小!相加后的值达到最小! 74 第i类中,所有 像元到该类中 心差的平方和 总类数m,所 有像元到该类 中心差的平方 和 75 K-mean算法的计算步骤: 76 K-mean算法与算法与ISODATA算法的区别算法的区别: (1)ISODATA算法它不是每调整一个样本的 类别就重新计算一次各样本的均值,而是在把所有的 样本都调整完之后才重新计算。 (2) K-mean算法是逐个样本修正法, ISOD

30、ATA 算法是成批样本修正法; (3) ISODATA算法不仅可以通过调整样本所 属类别完成样本的聚类分析,而且可以自动地进行类 别“合并合并”与“分裂分裂”,从而得到类数比较合理的聚 类结果。 77 4-3-2假彩色合成图像假彩色合成图像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聚类聚类)结果结果: 15个光谱类个光谱类 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 78 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 1. 4-3-2假彩色合成图象假彩色合成图象(香港九龙香港九龙); 2. 聚类结果聚类结果(10类类) 79 3. 聚类结果合并(5类); 4. 最终结果 (类别颜色改变)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比较 u根本区别:根本区别:是否利用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 u监督分类的关键是选择训练场地。 监督分类法优点:简单实用,运算量小。 缺点:受训练场地个数个数和训练场典型性典型性的影响较大。受环 境影响较大,随机性大。训练场地要有代表性,样本数目 要能够满足分类要求。此为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