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专项训练_第1页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_第2页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_第3页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文化常识专项训练1南安三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整理2017-12-18班级:姓名:座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拜:授给官职。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罢:罢免。停职:表示罢官的词还有黜,废等。B. 伏辜: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该记带出自诗经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近义词有“伏法”,即“因犯法而被处死刑”。C. 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

2、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依此决定其升降去留。D. 掌宪:指掌管风纪法制;又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 分)A践阼,亦作“践柞”,即位或登基的意思。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履也;阼,主人阶也。”B服除,守丧期满之意。服,丧服,照丧礼规定穿戴一定的丧服;除,去掉,脱下。古代丧服的制度,按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分为五等。C廷推,明代任用高级官员,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谓之廷推。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

3、D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自汉武帝始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的万历、泰昌、熹宗,都属于年号。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 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为规劝之意。C. 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精品文档D. 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

4、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B. 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C. 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 不在祀典的祠庙, 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D. 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辟,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授予官职。B. 伪官,指不是正统的朝廷或官府授予的官职,而是由叛军任命的官员。C. 进士第,指古代科举考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次。D. 三司,指唐、宋时期主管盐铁、度支、户部

5、的三个部门,合称三司,主理财赋。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学士,古代可指指官名, 即翰林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常可以称为学士。B. 吐蕃,是我国古代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唐王朝曾经对其采取过和亲的政策。C. 禁军,指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京城警备任务的军队。D. 褐衣,指粗布衣,也可以指贫贱未做官。古代贫贱或卑贱的人一般穿粗布衣。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卜象吉凶预兆等。谶纬是古代汉族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

6、的合称。B、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精品文档D、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 如官僚间的拜迎、 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民间的拜贺、拜别,也用此大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结尾。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7、3 分)A. 丁忧,古时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原则上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B. 宏词,又称“博学宏词科”。始于唐玄宗时,尤其是唐后期,此科不仅经常举行,而且内容丰富,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C. 翰林学士,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 后来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掌制浩,常常能升为宰相。五代至两宋翰林学士承唐制。D. 中书,既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又可指中书省。三省六部中的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隶属中书省。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禖祝中的“禖”是求子之神,禖祝是禖祠的住

8、持,类似庙祝。B. 谷梁和公羊左传一样,都是阐释春秋的“传”。C. 黄门是官名,汉黄门令等官多由宦官充任,故后亦称宦官为黄门。D. 上林即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司马相如曾为之写过上林赋。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路,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 后来转化为行政区, 在宋朝和元朝都是最高行政区划。B. 堞,城墙上外侧所设墙垛, 可抵挡敌人的箭石攻击, 可从孔隙中对敌人射箭发炮。C.三更,即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3:00 至第二天 1: 00。D.罢市,文中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停止买卖以表示对逝者的悲痛哀悼之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

9、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授予官职,清除的意思;摄,代理。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B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C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到后来,丁忧特指父母之丧。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太常是礼部的一个下属机构。.精品文档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10、确的一项是(3 分)A. 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 武举是科举制度的武科, 是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B. 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 也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 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C. 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天亮、早晨,夜刚尽日初出时。诘旦在文中意为第二天早晨。D. 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第, 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 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 , 每品又有正从之别。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古代百姓大多穿粗布制成的衣物。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于是借用为对

11、帝王的尊称。C.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D. 受禅 , 指同一朝代,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也指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常用公家车马接迸应举的人,后也指举人进京应试。B“社稷”原指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代指国家。C“元年”特指古代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现指政体改变或政府组织上的大变革的第一年。D“持节”本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为凭证,后泛指在外担任重要职位。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2、(3 分)A入觐:既指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也可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B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C监军:古时代表朝廷理军务,督将帅。后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D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意思上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精品文档1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 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C. 巾帼:本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发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D.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有时候也指年龄或辈分相同的人。

13、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B. “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C. “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D. “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B. 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 以他官掌诏、 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C. 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

14、来泛指古代的典籍。D.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舍人,常以舍人中才学优秀者充之,与中庶子同掌太子宫文翰。B践祚,是继位、登基的书面语说法,特指皇帝登临皇位。C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也可以说成“致仕”。D“文懿” 这一谥号是用来赞美虞世南广博的文才和美好的品德。“懿” 是“美好”的意思。20. 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踞本指蹲坐,腿足屈曲、身体长时间不挪动位置;跽、跪、箕踞等词都能表示古人的坐姿。B. 胡床:释名云:“

15、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C. 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 后指丧父、 丧母或父母双亡, 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精品文档D. 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D赠,朝廷封典的一

16、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22下列对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师,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首,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B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C出,此处指朝官降职为地方官,在古代类似的表达还有黜、谪、贬、放、窜等。D驿,旧时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出身:第三名探花,赐同

17、进士出身。B高庙即宗庙。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帝王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君主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C太保,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明史中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D夺谥, 把已给予死者的谥号削去。 古代的谥号有的与死者生前的行为不相称,常有溢美或加恶之词,甚至颠倒是非,会出现改谥和夺谥的情况。2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B门下客又

18、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精品文档D “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 “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2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小戴记,即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B. 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教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宋代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C. 祠禄,古

19、官名。宋朝制度,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无职事,但可享受官俸。D.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2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B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C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D. 三府,三公府简称。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2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

20、上官服, 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B. 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 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与中原常发生争端。C. 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D. 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 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 也可用以指代贵官。2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B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精品文档D庙号,皇

21、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2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 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C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D. 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 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 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3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A. 出阁,即出阁读书,皇太子出阁造明朝培

22、养太子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出阁有隆重的讲学仪式。B. 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顷职。C. 青词,又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 嘉靖因帝笃信道教,常让臣下写青词同进献。D. 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 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 后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精品文档文化常识专项训练1 参考答案1.A (A 项“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表述错误,除指的是朝廷授予没有官职的人相应的官职。)2. D (“熹宗”是庙号。)3.C(丁口,即男女人口)4. C(淫祠是指滥建的祠庙,这些祠庙不具有正宗的佛寺道观等传统的宗教建筑的特点。

23、)5. A (辟,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上而下,征召来授予官职。)6.B (“突厥人”错,应是“藏族”)7. D(解析“顿首是古时最重的拜礼”错,还有“稽首”;上朝臣子见君王、拜师礼、拜祖礼等正式场合行 “稽首”礼。本文太祖与刘基私下谈话, 在非正式场合, 故可“顿首”。)8.D(六部属尚书省。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至唐代改度支为户部, 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宋代因之。元代改统于中书省。)9. A(“祝”是祝词,祭祀所用;庙祝是寺庙里管香火的人。)10. A (“在宋朝和元朝都是最高行政区划”错,元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行省”。)11. D (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即唐虞的秩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