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风格分类解析_第1页
古诗风格分类解析_第2页
古诗风格分类解析_第3页
古诗风格分类解析_第4页
古诗风格分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高考语文一对一补习古诗词主要风格分类题型解析(一)、边塞诗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 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东南。(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二)、送别诗

2、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诗歌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 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 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答:(三)、山水田园诗 训练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

3、歌五柳前。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 为,变为。苍翠,青绿色。潺湲(ch印yu cn ):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 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渡头: 渡口。孤烟:炊烟。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 这是诗人自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 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

4、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 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 在我面前唱歌。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全诗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答:(四)、咏物诗。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回答冋题。白云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答案:(五)、思乡怀人类诗歌 训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5、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答案:(六)、咏史怀古诗 训练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夕阳下的金陵城江岸上青草绵延平整,晚霞多么明丽,江水这般无情。六朝都城的繁华景象,暗自随波声消逝匆匆。只留下姑苏台上一轮明月,就象那美女西施的妆镜,依旧照着这临江的古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 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 句含

6、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七)、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诗人对眼前景、事的描写叙述和由此而生发的感慨, 我们视其为即景或即事抒怀 类诗歌。训练题: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歌前两句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颂,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 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五、古诗词阅读应关注的四个暗示(一)、标题暗示诗歌的标题不仅交代了事件,往往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情感,考生在揣摩语句 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而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例1】颈联颇有韵味,请揣摩表达的情感。(2分) 喜

7、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考生答案】自己被贬沉沦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诗中表达辛酸惭愧之情。 分析:得1分。作者是写了自己被贬沉沦而惭愧心酸之情,但因为有标题“喜外 弟卢纶见宿”,可见作者对表弟相见频的感激,自己有“喜”亦有愧。【参考答案】【例2】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绕”字的妙处。(3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考生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分析: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

8、出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 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 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 景,还有言厌之情的作用。【参考答案】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二)、背景暗示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 考生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 情感时,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

9、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 倦的幕府生涯。【考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分析:得1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 因为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 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 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坷。【参考答案】【例4】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 (3分)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考生答案】表达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后的自由独立的喜悦之情。分析:得0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 作出的答案。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 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 的漂泊,如何可见喜悦之情?【参考答案】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 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

11、思。(三)、意象暗示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的特定思想或情感。考 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例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考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分析:得0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以文人墨客的亲睐,有 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 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参考答案

12、】例 6】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 (2分)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考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分析:得1分。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参考答案】(四)、题目暗示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 感肯定不止一种。例7】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分)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

13、秋月照长城。考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分析: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 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 “边愁”“听 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 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 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 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答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 是韵味绵长。例8阅读杜甫旅夜书怀(诗见例4),联系全诗,思考:作者在颔联描写星月之 状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