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_第1页
(完整版)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_第2页
(完整版)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_第3页
(完整版)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_第4页
(完整版)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 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 建设标准。第一条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 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 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 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第四条 体育场的新建

2、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 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 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第五条 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 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第二章 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 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 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第七条 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 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

3、 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第八条 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第九条 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 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 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第三章 建设规模第十条 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 为五级,即 200 万以上人口、 100-200 万人口、 50-100 万人口、 20-50 万人口、 20 万以下 人口。第十一条第二条体育场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2-104的规定。表2-104 体

4、育场根据人口规模分级对应的建设规模表座席数单座面积指标 (就/座) 人口规模、40000-3000030000-2000020000-1000010000-5000200万以上1.20-1.251.20-1.251.10-1.251.10-0.80100-200 万1.20-1.251.10-1.251.10-0.8050-100 万-一1.10-1.251.10-0.8020-50 万1.10-1.251.10-0.8020万以下1.10-0.80注:1.建设40000座席以上体育场应根据承办的赛事等级另行审批。2.5000座以下体育场按4000就为上限。3.本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条文说明。第十

5、二条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可设置次一级(所在地的行政级别)的体育场,其规模应按10000-5000座确定。第十三条第二条体育场的竞赛要求应符合表 2-105规定。等级主要使用要求特级举办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足球世界杯。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其他国际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表2-105体育赛事等级表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第十四条 体育场由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部分组成。应根据相应赛事 等级确定各部分建筑面积指标。第十五条 运动场地包括: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其规格和设施标准应符合足球和田 径运动项目规则和赛事的相关规定。第十六条 看台包括:观众席

6、(含无障碍坐席)、运动员席、媒体席、主席台和包厢等, 应根据体育场等级和赛事要求进行设置。第十七条无障碍坐席位至少应按看台总坐席数的2%。设置,位置应方便入席及疏散。第十八条主席台的规模宜符合表 2-106的规定。表2-106 主席台坐席指标(席)观众总规模10000席以下10000席以上主席台规模1% 2%0.5% 1%第十九条 辅助用房包括: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场馆运营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安保用房等,其功能布局应满足比赛要求,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使用和管理,并解决好平时与赛时各类用房的利用问题。第二十条 观众用房包括:观众区、贵宾区和其他(赞助商区)。观众用房

7、应与其看台区接近,建筑面积应与其使用要求及使用人数相一致,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第二十一条 运动员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运动员用房应包括: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检录处和赛后控制室等。运动员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07规定。表2-107 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检录处和赛后控制室建筑面积指标(川)等级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检录处赛后控制室特级800 tf( 4 套)65 tf35 tf120040甲级400 tf( 2 套)60 tf30 tf100040乙级300 tf( 2 套)50 tf25 tf80020丙级200 tf( 2 套)无

8、25 tf室外无注:1.体育场检录处指第二检录处,体育场第一检录处设置在热身场地处。2.赛后控制室面积为男女合计面积。第二十二条竞赛管理用房应包括: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等。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08的规定。表2-108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和储藏用房建筑面积指标(tf)等级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特级:550250100600甲级30020080400乙级20015060300丙级1503040200第二十三条媒体用房应包括:媒体工作区和媒体技术支持区。媒体工作区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

9、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公室(BIO)和新闻官员办公室等。媒体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09的规定。表2-109媒体用房建筑面积指标(tf)等级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公室(BIO)新闻官员办公室特级225 tf( 150 人)300 tf75 tf25 tf25 tf25 tf甲级150 tf( 100 人)200 tf50 tf20 tf20 tf25 tf乙级120 tf( 80 人)160 tf40 m215 tf15 tf15 tf丙级75 m2( 50 人)100 m25 m15 m第二十四条技术设备用房包括:计时记分

10、用房和扩声、场地照明机房。计时记分用房应包括:计时控制,计时与终点摄影转换,屏幕控制室,数据处理室等。技术设备用房 最低标准应符合表 2-110的规定。表2-110体育场技术设备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就)等级终点摄像机房显示屏控制室数据处理室灯光控制室扩声控制室特级12401002030甲级80乙级501520丙级临时设置20301010第二十五条 场馆运营用房包括:办公区、会议区和库房。第二十六条 其他设备用房应包括: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房和设备库房等。第二十七条安保用房包括:安保观察室、安保指挥室。(2)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

11、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 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馆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第四条体育馆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 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第五条 体育馆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 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

12、利用原有设 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第六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馆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馆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国际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七条 体育馆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 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第八条 体育馆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 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第九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第十条 体育馆应满足安全、卫生、消防、环

13、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 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 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第三章建设规模第一条 体育馆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馆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 200万以上人口、 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 下人口。第十二条 体育馆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2-111的规定。表2-111 体育馆根据人口规模分级对应的建设规模表座席数 单座面积指标/ 座) 人口规模12000-1000010000-6000(不含 10000)6000-3000 (不 含 6000)

14、3000-2000 (不 含 3000)体操体操手球手球手球200万以上人口434.64.5-4.63.73.7-4.14.1-5.1100-200 万人口4.5-4.63.73.7-4.14.1-5.150-100 万人口3.7-4.14.1-5.120-50万人口4.1-5.120万以下人口4.1-5.1注:1.体育馆坐席为6000人时,分别按体操和手球计算单座建筑面积。2.2000座以下体育馆以10000 为上限。3.本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条文说明。第十三条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可设置次一级(所在地的行政级别)的体育馆,其规 模应按6000座以下体育馆确定。第十四条体育馆的竞赛要求应符合表2-

15、112规定。表2-112体育赛事等级表等级主要使用要求特级举办奥运会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国际单项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第四章 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第十五条 体育馆由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组成。第十六条 运动场地包括: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其规格和设施标准应符合各运动项目规则和赛事的相关规定。第十七条 看台包括:观众席(含无障碍坐席)、运动员席、媒体席、主席台和包厢等, 应根据体育馆等级和赛事要求进行设置。第十八条无障碍坐席位至少应按看台总坐席数的2%。设置,位置应方便入席及疏散。第十九条 主席台的规模宜符合表 2-113的规定。表2-113 主席

16、台坐席指标(席)观众总规模10000席以下10000席以上主席台规模1% 2%0.5% 1%第二十条 辅助用房包括: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场馆运营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安保用房等,其功能布局应满足比赛要求,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使用和管理,并解决好平时与赛时各类用房的利用问题。第二十一条 观众用房包括:观众区、贵宾区和其他(赞助商区)。观众用房应与其看台区接近,建筑面积应与其使用要求及使用人数相一致,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第二十二条 运动员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运动员用房应包括: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和检录处等。运动员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1

17、4规定。表2-114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和检录处建筑面积指标(川)等级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检录处特级800 m2( 4 套)65 m35 m150甲级600 m( 4 套)60 m30 m100乙级300 m( 2 套)50 m25 m60丙级200 m( 2 套)无25 m40第二十三条竞赛管理用房应包括: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等。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15的规定。表2-115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和储藏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等级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特级

18、550250100500甲级30020080400乙级20015060300丙级1503040200第二十四条媒体用房应包括:媒体工作区和媒体技术支持区。媒体工作区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公室(BIO)和新闻官员办公室等。媒体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16的规定。表2-116媒体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就)等级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公室(BIO)新闻官员办公室特级225 m2( 150 人)300 m75 m25 m25 m25 m甲级150 m( 100 人)200 m50 m20 m20 m25 m乙级120

19、 m( 80 人)160 m40 m15 m15 m15 m丙级75 m( 50 人)100 m25 m15 m第二十五条技术设备用房包括:计时记分用房和扩声、场地照明机房。计时记分用房应包括:屏幕控制室,数据处理室等。技术设备用房应符合表2-117的规定。表2-117 体育馆技术设备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川)等级显示屏控制室(mJ数据处理室(m、灯光控制室(m)扩声控制室(m)特级401002030甲级80乙级501520丙级20301010第二十六条 场馆运营用房包括:办公区、会议区和库房。第二十七条 其他设备用房应包括: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房和设备库第二十八条 安保用房包括:安保

20、观察室、安保指挥室。(3)游泳馆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游泳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游泳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游泳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 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游泳馆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 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游泳馆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 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游泳馆的新建(迁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

21、业发展规 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 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游泳馆的建设,尚应符合游泳馆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 时也应符合国际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游泳馆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 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游泳馆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 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 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游泳馆的建设应符合城乡

22、规划条件要求。游泳馆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 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 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第三章建设规模游泳馆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游泳馆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 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游泳馆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游泳馆根据人口规模分级对应的建设规模表座席 数单座面积 指标 ( m2/座) 人口规模、规模4000-30003000-1500 (不含 3000)含跳水

23、池不含跳水池含跳水池200万以上人口6.7-7.96.9-8.77.9-10.7100-200 万人口677.96.9-8.77.9-10.750-100 万人口6.9-8.77.9-10.720-50万人口7.9-10.720万以下人口2、本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条文说明。注:1、1500座以下游泳馆按 13000m为上 限。1500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可设置次一级(所在地的行政级别)的游泳馆,其规模应按座以下游泳馆确定。游泳馆的竞赛要求应符合表 2规定。表2体育赛事等级表等级主要使用要求特级举办奥运会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国际单项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第四章主要项

24、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游泳馆由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组成。运动场地包括:比赛池和热身池,其规格和设施标准应符合各运动项目规则和赛事的相关规定。看台包括:观众席(含无障碍坐席)、运动员席、媒体席、主席台和包厢等,应根据游 泳馆等级和赛事要求进行设置。无障碍坐席位至少应按看台总坐席数的2%。设置,位置应方便入席及疏散。主席台的规模宜符合表 3的规定。表3 主席台坐席指标(席)观众总规模10000席以下10000席以上主席台规模1% 2%0.5% 1%辅助用房包括: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场馆运营用房和 技术设备用房和安保用房等,其功能布局应满足比赛要求,具有通用性和灵

25、活性,便于使 用和管理,并解决好平时与赛时各类用房的利用问题。观众用房包括:观众区、贵宾区和其他(赞助商区)。观众用房应与其看台区接近,建筑面积应与其使用要求及使用人数相一致,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运动员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运动员用房应包括: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和检录处等。运动员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4规定。表4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和检录处建筑面积指标(m2)等级运动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检录处特级800 m2 (4 套)65 m235m2150甲级600 m2 (4 套)60 m230m2100乙级300 m2 (2 套)50 m220m26

26、0丙级200 m2 (2 套)无20m240竞赛管理用房应包括: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等。最低标准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和储藏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等级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特级550250100300甲级30020080250乙级20015060200丙级1503040150媒体用房应包括:媒体工作区和媒体技术支持区。媒体工作区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公室(BIO)和新闻官员办公室等。媒体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媒体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等级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 公室(BIO)新闻官员办 公室特级225m2 (150 人)300m275m225m225m225m2甲级150m2 (100 人)200m250m220m220m22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