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5月份)_第1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5月份)_第2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5月份)_第3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5月份)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下)月考历史试卷( 5 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 小题,共 50.0 分)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C.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的改进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B.D.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2.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 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市坊制度开始瓦解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

2、想文化的影响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A. B. C. D. 3.图为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 农业税相对稳定B. 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C. 政府推行农商皆本的政策D. 工商杂税总体增长幅度较大4.如表是根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 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该表反映了()年份棉花豆类油类烟叶1893 年 94154 1967272 152069 1105131895 年 110621 176556292585 1120141897 年 116609 2046662 349972 1418771899 年 1481

3、00 2801536 268280 173987A. 中国农业快速发展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5.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B.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第1页,共 13页C.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6. 1948 年 8 月 19 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 月跌至 0.0603,194

4、9 年 2 月跌至 0.000000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上述现象()A. 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B. 是政府刺激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C. 反映了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D. 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直接关系7.1978 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 年2 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 年 9 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 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

5、. 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8.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C.服饰改革举步维艰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B.D.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9. 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反映了()A.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 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C. 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D. 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10.美洲白银生产在 16 世纪约为17000 吨,到 17 世纪约为 42000 吨,其中有31000 吨

6、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 40% 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D. 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11.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西班牙、荷兰B. 意大利、英国C. 意大利、西班牙D. 荷兰、英国1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 年至 1913 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 倍多。这主要说明()A.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内燃

7、机的运用使得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C.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D.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13.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税法案,修订了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 种,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兔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C.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B.D.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第2页,共 13页14.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大量美国人生活困苦,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为霍普金斯思考的头等大事。但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罗斯福新政的

8、下列措施中与霍普金斯的理念一致的()A. 发放救济金B.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C. 通过社会保险法D. 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15. 1949 年上台的德国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社会市场经济C. 市场主导型经济D.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6.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 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集体化政策B.D.新经济政策斯大

9、林模式17.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 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A. “不劳动者不得食”B.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D.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8.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 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 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19.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 “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

10、效、 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 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 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据此可知,该学者()A. 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B. 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C. 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D. 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20.下列关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建立在美国金融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B.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C. 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D. 适应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21.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二战后初期的“挂钩”到20 世纪 70 年

11、代以来的“脱钩”,这一变化说明了()A. 美元不再是国际支付手段B.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C. 世界银行组织已瓦解D. 美国与其同盟国关系破裂22.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特点模式 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 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第3页,共 13页A. 亚太经合组织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欧洲联盟D. 东南亚国家联盟23.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出现缘于()A

12、. 欧共体的成立B. 欧元的问世和流通C. 欧盟的诞生D. 经济全球化加速24. 据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4 万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额的 90%,这说明()A. 跨国公司已垄断了世界经济B.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竟争激烈C. 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已被清除D. 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发展25. 美国 GDP 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 总量之和。对其最准确的理解是()A.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逐渐动摇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D.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

13、,共50.0 分)26.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3 年 5 月 12 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 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4、”-复兴之路请回答: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 70 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2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 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1946 年 1992 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 10 个计划,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

15、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请回答: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第4页,共 13页根据材料二, 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 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 取

16、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 在过去的 25 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 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美)杰里 ?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一篇文章指出, 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 ?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 富国愈富, 穷国愈穷”。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 ”,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 (德国城市) 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 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 1991 年到 1995年,就失去了30 万个工作

17、岗位。请回答: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人类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第5页,共 13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信息主要反映的翻土工具的演变情况,并不能体现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故D 认识错误,合题意。ABC 均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不合题意,排除。故选: 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 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

18、力。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2.【答案】 D【解析】市坊制度开始瓦解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排除。依据材料“”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故选: D。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 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一般。3.【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一直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 C 说法错误,合题意。ABD 均是对材料信

19、息的正确解读,不合题意,排除。故选: C。本题考查清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解读有误的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 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4.【答案】 B【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 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呈增长态势,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故B 项正确。农产品出口量呈增长态势不能说明农业快速发展,故A 项错误。C 项中完全解体说法错误,应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农产品出口量问题,不能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 项错误。故选: 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需要掌握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题的关键

20、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农产品出口量的数据。本题考查对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 D【解析】由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得知材料反映了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故D 正确;第6页,共 13页ABC 材料未体现,故ABC 错误。故选: 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步壮大, 这就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21、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 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 -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6.【答案】 C【解析】材料不能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故A 项排除;材料中南京政府滥发金圆券不能刺激民族经济的发展,故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南京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金圆券的购买力几乎形同废纸,这反映了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彻底崩溃,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C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D 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故选: C。本题考查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的崩溃现象

22、。解放战争时期, 为了搜刮战争军费, 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陷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国统区人民群众的愤慨与反抗。从1946 年 12 月起,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工人的反饥饿、 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进入新的高潮,逐步形成反对国民党政府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终于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统治及其通货膨胀政策的最后结束。7.【答案】 A【解析】“ 1978 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 年 2 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 年 9 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

23、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表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故A正确;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故B 错误;CD 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 A。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的关键是“1978 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 年 2 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 年 9 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本题难度中档, 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

24、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8.【答案】 D【解析】 A 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改革。B 材料体现不出崇洋媚外,也体现不出开始的信号特征。C从材料中的民间衣着更为自由,并不表明民众接受西方服饰。D 从材料可以看出,有西方的服饰可以在中国受到民众的欢迎,说明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 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习俗的变化, 要求学生结合民国初期的物质生活变化特点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对物质生活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第7页,共 13页9.【答案】 B【解析】 A 材料讲到的音书万里一时通明显涉及到的是通讯,而不是交通。B 材料反映的是现代

25、电气化通讯工具,促进了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C材料没有强调有轨电车的作用,而是强调电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D 材料反映的是物质生活,而不是精神生活。故选: B。本题主要考查通讯事业的发展, 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0.【答案】 B【解析】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 材料能够看出美洲与欧洲,还有欧洲和亚洲之间的经济贸易,非常的平凡而且贸易量很大,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材料看不出,贸易中心转移到亚洲。D 当时还没有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第二

26、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征。故选: B。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11.【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海上马车夫应该是荷兰,日不落帝国应该是指英国。故选: D。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问题只要搞清楚荷兰和英国殖民扩张的特征,就可以正确的选择属于简单题。12.【答案】 C【解析】 A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世界市场发展。B 内燃机的运用,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不是主要原因,

27、也不是材料的主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了。D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应该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 C。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来进行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还要搞清楚这一世界市场发展的过程特征。13.【答案】 B【解析】 A 材料没有体现出自由放任的政策,体现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B 美国这种关税壁垒政策不但不能缓解危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危害,导致了世界性危机的加剧。C美国经济在30 年并没有因为关税壁垒而走出低谷。D 关税壁垒政策材料体现不出得到民众的支持和信任。故选: B。本题主要考查

28、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 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的政策第8页,共 13页特征和材料信息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以及对全球贸易产生的影响, 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4.【答案】 D【解析】罗斯福新政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与“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相符,故 D 正确;A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本题为基础题, 考查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

29、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5.【答案】 B【解析】 A 阿德纳所代表的是联邦德国,战后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C市场主导型经济,不是德国的。D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也不是德国的。而是日本。故选: B。本题主要考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要求学生结合战后德国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社会市场经济: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联邦德国由“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 ?艾哈德( Ludwig Wilhelm Erhard ,1897 年 2 月 4 日 -1977 年 5 月 5 日)提出并创建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16.【答案】 B【

30、解析】题目中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指的是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工商业国有化,属于追随理想,故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人民极其不满的情况下,局部的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故B 项正确;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建立集体农庄,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属于回归理性,故D 项错误。故选: 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

31、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政策, 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其本质特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治、经济领导权的前提下:第一,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第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第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7.【答案】 C第9页,共 13页【解析】 AB 是列宁时期的政策,排除;C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故C 正确;D 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排除。故选: C。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内容。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32、,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18.【答案】 D【解析】“ 1971 年”“五年计划”说明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代,对斯大林体制虽有触及, 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 这一点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故 D 项符合题意。“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 、B 、 C 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故选: D。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

33、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相关知识点。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19.【答案】 C【解析】 “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说明计划经济体制有很多的弊端,排除AB 。由“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可以看出说明苏联计划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因此选择C D 与题意无关。故选: C。本题主要考查对斯大林模式即苏联高度集中的

34、政治经济体制的正确评价。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正确评价, 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20.【答案】 C【解析】 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的是关贸总协定,故 C 错误,符合题意;ABD 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本题为基础题, 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同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21.【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发生变化,说明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故B 选项正确;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

35、,故 A 选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故C 选项错误;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也不能说明美国与其同盟国关系破裂,故D第10 页,共 13页选项错误。故选: B。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是“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二战后初期的“挂钩”到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脱钩”。本题为基础题, 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发生变化,说明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22.【答案】 C【解析】 A 、亚太经合组织组织模式比较分散,排除;B 、北美自由贸易组织不涉及司法统一,排除;C、欧洲联盟属于经济和政治联盟,正确;D 、东盟合作范围不涉

36、及司法统一信息,排除;故选: C。本题以合作模式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欧盟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掌握:欧盟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3.【答案】 B【解析】 A 欧共体的成立是1967,而欧盟是90 年代成立的。B 从材料中的口袋里的欧洲,应该是指货币,所以这种感觉应该是指欧元的问世和流通。C欧盟的诞生体现不出口袋中的欧洲的特点。D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不是材料中口袋里的欧洲感觉产生的原因。故选: B。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联合,要求学生结合欧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欧洲联合的过程和欧元问世产生的影响, 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4.【答案】 D【解析】“

37、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4 万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额的 90%”表明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发展,故D 正确;A 与史实不符,排除;B 材料未体现,排除;C 太过绝对,排除。故选: D。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4 万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额的90%”。本题难度中档, 考查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除国家以外最活跃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25.【答案】 B【解析】“美国GDP 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 总量之和”表明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38、,故B 正确;A 错在“开始”,排除;CD 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 B。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美国GDP 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 总量之和”。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第11 页,共 13页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26.【答案】【小题 1】( 1)根据题干材料“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进行补贴”概括出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

39、。(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 1953-1957 年实施了一五计划,1953-1956 年进行了三大改造,1978 年 12 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小故答案为:题 2】( 1)内容:限制生产(减耕减产),提供补贴。原因:经济危机。( 2)表现: 50 年代早期:实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70 年代后半期之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罗斯福新

40、政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及调整农业政策的原因;了解 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70 年代后半期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内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美两国国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策调整的相关内容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综合概况以及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27.【答案】【小题11)根据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921年“可知这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 2)根据题干材料”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 10 个计划,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概括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 1)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 2)干预: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启示: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实事求是,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不断改革,开拓创新。【小题 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二战后法国的经济政策,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二战后法国具体的经济政策以及从中得出的启示。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综合概括的能力,难度不大。28.【答案】【小题 1】( 1)表现: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