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力与直线运动高考怎么考?/江苏卷5年考情导向、考点考年2QI5 迁2014 年3013 52012 年1.封变速直辽苏耳考T41琴点靑坎址讨TTTT TTTTIT TF闻題江苏*Tst-l? _:丄苏高碁-I*v八20帕年 血3年2N4年却!L理 避12年舟A 占*二厂命題井靳1L本专融砥型蹇择亀、計算昱妁准辻務遞;JZ穷茂、半藪运比定3半换话二 宅绰的丘 用江苏高等T江芜离考L江苏庫考T;江苏高考Tj运奇寻写牛蚊运希宜津西坯合2.盘专晏高尋号邂点集申雀运册 姜生图證司艺耳力#卫.密基 本问歳及匀畫速直瓏垂动罷#考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难度:中档 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五年1考15
2、 / 205 s和2 s .关卡刚放行时,咧 (2015 江苏高考Ts)如图1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一同学立即在关卡 1处以加速度2 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Jtkl艾卡J X+4 关卡58m Km图1B. 关卡3【解题关键】解此题抓住两点:(1)该同学先匀加速再匀速运动.(2)该同学在关卡开启前若已到该关卡则被关卡挡住.C 同学加速到2 m/s时所用时间为t1,由V1= at 1,得甘=V = 1 s,通过的位移X1 =a韧=1 m,然后匀速前进的位移X2= V1
3、(t -11)= 8 m,因 刘+ X2= 9 m8 m,即这位同学已通过关卡2,距该关卡1 m当关卡关闭t2= 2 s时,此同学在关卡 2、3之间通过了 X3= V1t2=4 m的位移,接着关卡放行t = 5 s,同学通过的位移X4= Vit = 10 m,此时距离关卡 4为X5X5= 16 m (1 + 4 + 10) m = 1 m,关卡关闭2 s,经过13= = 0.5 s后关卡4最先挡住他前进.咧 (2014 全国卷IT 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 通 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
4、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 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 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解题关键】关键语句信息解读人的反应时间”汽车系统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安全距离为120 m后车在反应时间及刹车过程的总距离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5雨天、晴天两种情况下,刹车时加速度不冋【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o,安全距离为x,反应时间为to,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omg= ma2
5、X= voto+ 72a0式中,m和V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依题意有51 0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律和运动学公式得mg= ma2VX= vt 0 +2a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20 m/s(72 km/h).【答案】20 m/sa,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1高考考查特点(1)高考题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基本公式及推论的灵活应用,计算题要注意追及相遇类为背景的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及推论,实际问题中做好过程分析及运动中的规律选取是解题的关键.2 解题常见误区及提醒(1)基本概念公式及基本推论记
6、忆不准确,应用不灵活.(2) 实际问题中过程不清晰、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把握不准.(3)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时, 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刚好”、“最多”、“至少”等).违君练卄丛?考向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 (2016 潍坊一模)如图2所示,一长为200 m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 m/s的速度0A段铁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0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段内,已知 OA= 1 200 m , OB= 2 000 m,求:(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7777777777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0AB【解析】(1)若列车车尾恰好停在 A点右侧,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距离为X1, 则20 vo= 2a1X1X1= 1 200 m + 200 m= 1 400 m解得:16 2a1= 7 m/s若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点,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距离为X。戸2 000 m,则0 V0= 2a2X0B 16故加速度大小a的取值范围为匚m/s 2 am/s 2.57 当列车车头恰好停在 B点时,减速运动时的时间最长,则 0 = V0 a2t解得:t = 50 s.解得:a2= 5 m/s 258 2 16 2【答案】
8、 石m/s ABC图3A. 一 m9c.8 m4B.3 m8D. mC 由题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设为T) ”,则VB =L1+ L252T2TI _ I4加速度a=一=在A点速度va= vb-aT= 2T,于是2 2va 1 9vb 1 252a=石,铲 L+ 2=石= 4T2,两式相比,解得L= 8 m.8考向3追及相遇问题3. (高考改编)在例2(2014 全国卷IT 24)中,若在雨天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前后两车的安全距离至少应为多大?【解析】由例2解析可知,雨天的加速度 a= 口 g22=:口。9=匸a552故其安全距离x= V0 t 0 +2a
9、速刹车.(1) 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2) 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9 m处的速度恰好为 6 m/s,乙车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to = 0.5 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a乙=4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9m区不超速,则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2 2V 甲Vo【解析】 对甲车,速度由20 m/s减至6 m/s的位移xi= 91 m2a甲X2= xo+ xi = 100 m即: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100 m处开始刹车.(2)设甲车刹车后经时间t,两车速度相同,由运动学公式得:v乙一a
10、乙(t 10)= v甲一a甲t解得:t = 8 s相同速度v = v甲一a甲t = 4 m/s v 6 m/s,即共同速度 v = 6 m/s为不相撞的临界条件乙车从开始以速度 34 m/s减至6 m/s的位移为2 2v 乙一V0Xs= v 乙 10+= 157 m2a乙所以要满足条件甲、乙的距离x= X3 X1= 66 m.【答案】(1)100 m (2)66 m厂I练后反思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早均速度曲卜=I丄 I兰. 搶h址逆向黒華症(1 )(rn-jjnTL吟=乍J匀弑龍隶址适诂可祂为反方制的 匀拆茨P迪运诂2求解追及问题的技巧弄笊追金出和嫂追及者囲建嵐聲牝 出引靈
11、悔出担离燮化的述輕常用方臥勺令式法二戟学方资和图霍法等(1考点2|运动图象问题难度:中档 题型:选择题、计算题五年3考目品真题高考怎么考?卜别 (多选)(2016 全国乙卷 T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4所示.已知两车在t = 3 s时并排行驶,则()1叭惦上讨)2010一1 23机图4A. 在t = 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 0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解题关键】解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v-t图象的物理意义,准确提取其信息.BD 由题图知,甲
12、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甲=10 m/s2.乙车做初速度V0= 10 m/s、加速度a乙=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1 2x 甲=ga 甲 13= 45 m1 2x 乙=Vot 3+ 2玄乙 13= 52.5 m由于t = 3 s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 = 0时甲车在乙车前, x= x乙一x甲=7.5 m,选项B正确;t = 1 s时,甲车的位移为 5 m,乙车的位移为 12.5 m,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 前乙车7.5 m,则t = 1 s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 A C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 m 12.5
13、 m = 40 m,选项D正确.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2016 江苏高考 Ts)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 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解题关键】解此题要抓住以下两点:g.(1)小球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说明小球的加速度为(2) 位置坐标x的正方向竖直向上,原点在地面.A 由题意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设机械能为E,小球离地面高度为 x时速、1 2v2 E 、,度为v,则有mgxqmv= E,可变形为x=函+ mg由此方程可知图线为开口向左、顶点 在(m=g 0)的抛物线,
14、故选项 A正确.咧 (2014 全国卷HT 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 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 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1) 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 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 = 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
15、象如图5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 m= 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4003SDc *amo a25()200 9150_i1J11120 30 4()60 70*)0 100 讥图5【解题关键】关键语句信息解读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f = kv2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最大速度时,重力与阻力大小相等【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平衡条件解题.(1) 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 gts=歎根据题意有s
16、= 3.9 x 104 m 1.5 x 103 m= 3.75 x 104 m 联立式得t = 87 s2v= 8.7 x 10 m/s.(2) 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mg= kv max由所给的v-t图象可读出Vmax 360 m/s由式得k= 0.008 kg/m.2【答案】(1)87 s 8.7 x 10 m/s (2)0.008 kg/m离考亞吕(1 高考考查特点(1) 以选择题型为主,重在考查v-t图象的意义及图象信息的提取能力.(2) 明确图象交点、斜率、截距的意义,并将图象信息与物体的运动过程相结合是解题 的关键.2 解题常见误区及提醒(1)
17、v-t图象、x-t图象均反映物体直线运动的规律.(2) 在v-t图象中误将交点当成相遇.(3) 图象与动力学相结合的题目中不能正确地将图象信息和运动过程相结合.HIIgm考向述考堀什丛?考向1图象的选取5. (2014 江苏高考Ts)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导学号:25702007】2 2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解题.根据v vo= 2ax及vo= 0得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v = :2ax,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v= ,v2 2ax,根据数学知 识知选项A正确.考向
18、2图象的转换6.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a-t图象如图6所示.下列v-t图象中, 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图61,T2T0T T yr 2T2 2FAB:7叫rCDD 由图可知,在0壬时间内a= ao0,若vo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 vov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BC皆错误;由于在T2T时间内a= ,故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 0 T时间内相同,故 A错误,D正确.考向3图象信息的应用7. 如图7甲所示,直角三角形斜劈abc固定在水平面上.t = 0时,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以初速度v。沿斜面ab向上运动,到达顶端 b时速率恰好为零,之后沿斜面bc下滑至底端c.若
19、物块与斜面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物块在两斜面上运动的速率v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2,则下列物理量中不能求出的是()mino甲mk2 乙图8图7A.斜面ab的倾角0C.物块的质量mD.斜面be的长度L&为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找来一个倾角可调、斜面比较长且表面平整的斜面体和一个滑块,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高度可升降的风帆,如图8甲所示他们让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滑过程中帆面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假设滑块和风帆总质量为m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风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风帆的运动速率成正比,即Ff = kv.n1)(
20、1)写出滑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表达式;(2)求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并指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小最大速度; 若m= 2 kg,斜面倾角0 = 30, g取10 m/s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的斜线为t = 0时v-t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口、k的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0 口 mgcos 0 kv = ma当a= 0时速度最大,M 5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C 根据题图乙可求出物块在左右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1、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0 + 口 mgcos 0 = ma, mgcos 0 口 mgsin 0 = ma,则可求
21、出 0 和 口,但 m无法求出,根据题图乙可求出 0.61.6 s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即可求出L,故选项C正确.解得:a= gsin 0 (ig cos 0mg sin 0 口 cos 0kvvm=减小最大速度的方法有:适当减小斜面倾角 e;风帆升起一些.当 v= 0 时,a= gsine_ ygcos0 = 3 m/s解得:2153-0.23 ,最大速度Vm= 2 m/s ,mg sin e 口 cos eVm=k=2 m/s解得:k = 3.0 kg/s.【答案】gsinkve yg COS emg sin一e 口 cos e_k适当减小斜面倾角e(保证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些(3
22、) 0.233.0 kg/s厂I练后反思1. v-t图象提供的信息2 处理力学图象问题的思路(1) 明确什么性质的图象,看纵横两轴表示的物理量.(2) 分析图线的意义,提取图象的关键信息.(3) 将物体的运动过程与图象对应起来.(4) 较复杂的图象,可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进行判断.I1考点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难度:较难 题型:选择题 五年5考)品真题高考怎丛考?咧 (多选)(2016 江苏高考 T0如图9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 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 过程中()A. 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 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
23、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 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 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解题关键】关键语句信息解读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鱼缸的初速度、末速度均为零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鱼缸加速的加速度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鱼缸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BD 鱼缸相对于桌布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应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选项A错误;由于鱼缸与桌布和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相等,鱼缸在桌布上运动和在桌面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相等,根据v= at,鱼缸在桌布上和在桌面上的滑动时间相等,选项B正确;鱼缸与桌布之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猫增大拉力,鱼缸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选项C错误;若猫减小拉力
24、,鱼缸可能随桌布一起运动,而滑出桌面,选项D正确.(多选)(2015 全国卷HT 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 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 3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 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 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 每节车厢质量相同, 则这列车厢 的节数可能为( )【导学号:25702008】A. 8 B . 10C. 15D. 18【解题关键】解此题关键有两点:(1)应用小整体大隔离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 F的表达式.BC 设
25、该列车厢与 P相连的部分为P部分,与Q相连的部分为 Q部分.设该列车厢有一 2n节,Q部分为n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 m当加速度为a时,对Q有F= “ma当加速度为-a2时,对P有F= (n ni)m3a,联立得2n= 5ni.当 ni = 2, ni= 4, ni = 6 时,n= 5, n = 10, n=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C正确.1高考考查特点(1) 本考点的考查重在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问题中的应用及牛顿第 二定律的理解.(2) 整体法、隔离法是动力学中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在不涉及相互作用力时,可用整体法,在涉及相互作用力时要用隔离的
26、方式.(如 例7)2解题的常见误区及提醒(1) 研究对象选取时,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隔离法.(2) 对物体受力分析有漏力、多力现象,合力的计算出错.(3) 应用公式F= ma时,要注意 F、m a的一体性.练考向迎考练什丛?考向2连接体问题考向1瞬时加速度的分析与计算9. (2016 保定市考前调研)如图10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 m、m的物块A和B通过一 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口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 A 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和aB(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27、g),则A.maA= 口(1 + m)g,aB= 口g图10B. aA= 口 g, aB= 0小mC. aA= 口 (1=0D. aA= 口 g, aB= 口 gC 稳定时A和B均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口 m2g,等于弹簧向左的弹力 F, B受到的合外力为0.剪断轻绳瞬间,弹簧弹力和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都F + um 2gm不变,则B的加速度为0; A的加速度为一=u(1 + m)g,选项C对.13 / 2010. (高考改编)在例7(2015 全国卷HT 20)中,若车厢总数为 10节,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则第 2节车厢受到的拉力与第 10节车厢受到的拉力之比为
28、多少?【解析】设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 m第2节车厢所受拉力为 F,第10节车厢所受拉力为F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9maF2 = ma故 F1 : Fz= 9 : 1.【答案】9 :1考向3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1. 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12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e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 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
29、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 cos e = 1, sin e = 0.1,取g= 10 m/s .求:图11(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制动坡床的长度.【解析】(1)设货物的质量为 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1 = 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则f + mgsin e = maf =1 mgcos e联立式并代入数据得a1= 5 m/s 2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2)设货车的质量为 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 = 2
30、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s0= 38 m的过程中,用时为t,货物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1,在车厢内滑动的距离 s= 4 m,货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比,货车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2.货车受到制动坡床的阻力大小为F, F是货车和货物总重的 k倍,k= 0.44,货车长度lo = 12 m,制动坡床的长度为I,贝UMgsin 9 + F f = MaF= k(m+ Mg1Si= vt 2aitS2= vt 2a2tS= Si S2I = I o+ So + S2联立式并代入数据得I = 98 m.【答案】 (1)5 m/s 2,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2)98 m考向4动
31、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2. (2016 山西四校二联)如图13所示,一质量为 m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在物块上1施加一力F,且F= mg已知斜面的倾角9= 30,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 .(1) 若力F的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求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2) 当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小物块的加速度最大?并求出最大加速度.21 / 20【解析】(1)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in 9 口 mgcos 9=ma解得a= 1g.设力F与斜面的夹角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cos(2)小物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a + mgsin 9 Ff = maFr = 口 (mgco
32、s 9 Fsin a )可得a=1gcosJ3a + -gsin233gsi n(60当a + 60= 90时,a有最大值解得a = 30,【答案】fg (2)30 #g厂I练后反思I11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三点注意(1) 瞬时问题要注意绳、杆弹力和弹簧弹力的区别,前者能突变后者不能.(2) 连接体问题要充分利用“加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或题中特定条件,交替使用隔离法 与整体法.(3)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充分利用加速度“桥梁”作用.童力分析-由远动学盘式列方代歼位涉矣爭爲血度矣系方腥2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耳缽情况井折一有几个耳话过程刮用丰顿第二之療
33、列駅歸方實J规范练高分|动力学中多过程问题典题在线(2015 全国卷HT 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3有一倾角为0 = 37 (sin 37 =-)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5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 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14所示.假设 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 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 A、B3间的动摩擦因数 u 1减小为二B、C间的动摩擦因数 口 2减小为0.5 , A B开始运动,此时8刻为计时起点;在第 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口 2保持不变.已知 A开始运动时
34、,A离B下边缘的距离I= 27 m 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在02_s时间内 A和B加速度的大小;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信息解读 摩擦因数突变,A与B会相对滑动,分别隔离 A B进行受力分析. A与B、B与C相对运动情况发生变化,重新分别隔离 A B进行受力分析. A与B的相对位移为27 m. 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整个过程中 A在B上的运动,分段受力研究 A B的运动特点.考生抽样超仙 WS內珂力社&笈刁別伶I :&二仏h【Qhr二吋卯0吊二必Fn*F和二闵加&母滋舁山卒二妥彳*解时询4吊* TmJ咖刃-ffj二
35、抑勺说魏席彳护亀二 2 *&*(k/工 w/$a?在为二巧时/於迷友渤的氏初咗U”比二心 応二a#十孔二弘料芳 C工q g片?飙迷及出二济习2m也)g命节喊打匸心二屈05谩时间苕”榊也妁埶刚心L卅如十说芯+扭;七:-8 %和毗寸州旳由働血砂绸! 辟S则月农社总沪祚初徊力:让g二驴-阅卷点评点评内容点评1在对物体B受力分析时出现漏力现象, 造成加速a2的计算错误.在(1)问中, 只有方程得分点评2由于第(1)问中加速度a2的错误,造成第(2)问中V2计算错误.方程得分, 方程不得分.点评32 s末B上表面光滑,A的加速度分析正确,而 B的加速度错误,造成 A和 B相对运动的判断出现错误,方程 ?可得分,方程? ?及结果不得分.规范解答【解析】(1)在02 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 fl、N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2、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餐厅员工雇佣合同范本:个体雇佣店员合同协议
- 2025吊车司机安全合同协议书
- 人教版PEP2024-2025四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5型材购销合同范本汇编
- 2025商业房产预租合同模板
- 2025家居销售合同模板
- 2025智晟人力资源公司与通许局农电工再签劳动合同
- 2025办公设备及附属设施租赁合同
- 《国防教育课》课件
- 《智慧交通建设之路》课件
-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备考资料2025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小学的古诗80首(带拼音版)
- 世界现代史(上册) 马工程 02
- 第18章氢和稀有气体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饲料厂)课件
- 分 包 工 程 量 确 认 单
- 产后抑郁的护理共45张课件
- T∕CSRME 016-2021 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技术规范
- 员工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要点清单
- 山东省危废处理名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