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古陶器方法word版_第1页
鉴定古陶器方法word版_第2页
鉴定古陶器方法word版_第3页
鉴定古陶器方法word版_第4页
鉴定古陶器方法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定古陶器方法彩陶钵,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鉴定古陶器方法一、鉴定古代陶器的基木原则和方法我国的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极大,除了历代流 传下来的传世品外,地下岀土物中要数陶器最为丰富。但是历史上某 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器也和对其它文物一样,制作了一些复制 品或伪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下子也难以搞清。为了保护祖国 的文物,就需要研究陶器的演变规律,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进行 准确的科学鉴定。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古代陶器的真伪及其艺 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陶器鉴定。鉴定古陶器,并非十分神秘而高不可攀,但必须认真实践,从实 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

2、搞清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各种复制品与作伪的种种表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其演变规律,就可 逐步地获得鉴定的入门知识。鉴定陶器关键在于要多观看、多接触、 多实践,从把握历代陶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木特征着手,作规律性的认 识,再加上运用现代科学测试手段,这样就能获得陶器鉴定的真知灼 见。当然,真正精通陶器鉴定也非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之事。我国自 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陶器不计其数,时代不同,陶器的风格面 貌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器物,不同地区,制作的风格面貌也 有所不同。何况古陶器自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来,就不断有人仿造, 使尽各种方法来蒙骗人呢!因此,从数量众

3、多的古陶器中,鉴定出某 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不那么容易了。除 了需要专门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物理、化学等 方而的知识。从这一点来说,古陶器鉴定又是一项比较复杂,有难度 的学问。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陶器鉴定还只限于通过人体的感官(即 眼.耳、手等)进行辨伪、断代及考。70年代后,一些新的科学技 术手段在陶器鉴定中得到运用,从而使陶器鉴定进入新的境界。如用 碳14和热释光间接和直接测量陶器的年代,用光谱.质谱等分析、 比较陶器的化学成分,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陶器化学元素的含 量,用电子显微镜检定陶器的质地、结构等等。但以上的设备投资大, 成本高,所

4、索鉴定费也高,因此在鉴别陶器时人们常常凭感官,即是 说,用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代替人体的感官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依 靠人体感官来鉴定古陶器,仍占主导地位。鉴定古代陶器,主要是从古代陶器的产地、器型.图案花纹、制 作工艺等入手。其基本原则和方法是:每一种古代陶器,都有一定的出土地点和分布范围。例如,仰韶 文化 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涌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遗址中岀土不少非常精美的彩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明珠。其后考古学家 又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类似仰韶文化遗址 多处,其中心地区有北首岭、半坡.庙底沟.西王村四个类型。因此 一提起彩陶,或得着一件彩陶器就会立刻想到它的产地和

5、范围。在长 江中下游一带的河姆渡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岀土的陶器属于 黑陶,尤其是山东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黑陶,器壁极薄且光滑, 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凡遇漆黑光亮的萤壳陶,肯定是山东 龙山文化之物。几何印纹硬陶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就很兴盛,春秋和战 国时期仍在继续发展,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台湾、广东、 广西等地。凡遇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烧成温度比较高,叩之能发出 金属声,器表拍印有几何纹饰的一些贮盛器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为长 江中下游地区的产品。可见,掌握每件陶器的出土地点、分布范H和 流传的经过等等,对鉴定陶器的时代、真伪和价值都会起很大的作用。2. 器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

6、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 时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 史,则为古陶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 时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鬲则无影无踪。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 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 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 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除了掌握每个时代器型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历史和地区特有的 器型外,还要对每件陶器的口沿.腹部.肩部、颈部、底部和柄.耳、 系、流、足.钮.鑒、鼻等细部特征进行仔细对比研究。掌握了器型, 再

7、结合胎质、花纹、款识、制作工艺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在断代和 辨伪时就不致失之千里。因此,形成准确的器型概念,善于体察各时 代器型的不同风貌非常重要。3. 图案花纹陶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与瓷器.玉器、古砚上 的纹饰一样,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都有鲜明 的时代风格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鉴定陶器时的参考因素。如商代 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图案花纹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商代早期陶 器多见细绳纹,少见饕餐纹;中期则饕餐纹十分盛行;晚期饕餐纹非 常罕见,绳纹又重新兴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西周早期的绳纹与商 代晚期不同,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 纹(即凹

8、沟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春秋时期的陶器以素而磨光者为多,并盛行暗纹,绳纹不常见了。部分彩陶下 腹部有“十”、“一” . “ I ,仁“田”等花纹符号的,肯定 是甘肃临沈马家窑的产品,而不是其它仰韶文化的产品。可见对各时 期陶器上图案花纹的了解和研究,是有助于陶器鉴定的。4. 制作工艺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往往在陶器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亦 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区特色。如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初时只会用 手捏塑一些简单的实用器物,因此,器型不可能规整,器壁上常常留 有指纹。后来逐渐摸索岀一种新的手工成型方法,即泥条盘筑法。其 法是先将泥料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

9、将里外抹 平,制成所需陶器的雏形。如仰韶文化中的小口尖底瓶就是采用这种 方法制作的。在器底的内部都保留有泥条盘旋的痕迹。今天云南傣族、 佰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采用这种方法制陶的。轮制法是更进一步 的制陶工艺。用轮制法制成的陶器,器型规整,厚薄均匀,器物表而 留有圆环状轮纹。在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内壁上,可以很清楚地看 到这种轮纹。从岀土陶器上的轮纹来看,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轮制设备, 可分为快轮和慢轮两种形式。慢轮修整的陶器往往遗有局部的轮纹, 例如仰韶文化的某些陶器上,轮纹大多出现在器口部分,这是慢轮修 整口沿留下的重要证据。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尤其是龙山文化时期, 轮制已普遍使用,从器物内外

10、同心轮纹上看,无疑是在快速转动的快 轮上制成的。又如同样是黑陶,制陶的工艺也不一样。河姆渡的原始 先民们为了减少泥坯收缩.破裂,而创造性地在泥土中加入炭末。由 于加入了黑色的炭末,烧成的陶器便呈现黑色,因此,有人以此为依据而把它叫夹炭黑陶。山东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黑陶,与河姆渡 文化的黑陶制法不同,是用掺炭还原焰烧造法制成的。即入窑后以1000C左右的高温焙烧,在烧窑的后期加进适量的水,使窑内产生大量浓烟,烟中的炭粒粘附在器物的表面上,渗入坯体的孔隙,烧成的 陶器便呈黑色。以上两例,说明制作工艺的研究,对决疑辨伪也是非 常重要的。5. 胎质陶器和瓷器一样,都非常重视胎质的研究。分析胎色、胎质

11、的掺 和料也是鉴定陶器的方法之一。道理很简单,一些器物尽管在外形、 纹饰上比较相似,但一对比陶胳,就能找岀差异。如商代口陶的胎质 和器表里均呈口色,洁口细腻,质地坚硬。灰陶从胎色上看,中期的 陶器有黑皮泥质陶,早期和晚期不见黑皮陶。西周胎质以泥质和夹砂 灰陶为主,亦有少量的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春秋前期的 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但陶质与西周相比较为细腻;后期以泥质和夹 砂灰陶为主,但陶质比较粗疏。不看其它的条件,仅从胎质上即可分 岀商代.西周和春秋前后期的陶器的时代性。6. 文字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 口.制作者和使用者等等。因此,文字的款识,也是鉴

12、定陶器的依据 之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时代,书款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 的部位都有所不同,具备文字学知识的人或文字学基础好的人,利用 文字款识来鉴别陶器比较容易,反之,困难比较大。7. 陶器的组合如发现一座墓葬,除可依据陶器风格、墓葬形制等方面进行断代 外,也可对随葬陶器的组合形式进行断代。如洛阳地区战国早中期墓 葬最常见的陶器组合是鼎、豆.壶,晚期豆被淘汰,以盆代之而成鼎、 盆.壶。但由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争称雄,加上各国历史传统不同, 各地墓葬出土陶器组合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利用陶器的组合来断代 并不如前而的条件直接,但作为参考条件来看,有时也会起到一些辅 助作用。陶器要仔细观察表面的

13、颜色,各个时代因颜料用法不同,陶器的 颜色也不一样。据有实践经验的人讲,秦以前陶器以灰色为多,汉代 以青色为多,隋以后陶器以口色.绿色为多,元代以灰黑为多,现代 陶器以蓝色为多。9.辨锈真正的古陶器,土锈与原物粘得很牢,用刀子刮也不容易脱落。伪制的古陶器土锈粘合得不紧,用指甲也能刮得下来。因此,辨别陶器表而的土锈、水锈.土蚀等程度,也是鉴定陶器真伪的一个重要途 径。二、古陶器作伪的方法鉴定古陶器,对古陶器的伪作,也要略知一二,不知假,也难以 知真。古陶器一般人也叫瓦器,过去的古董商和掘墓者都视为下等之 器,不是被打破就是弃废。有识之士,也仅仅选择一些完整之器或奇 异之器来保存。由于无利可图,故

14、在1840年以前几乎无人伪制。鸦 片战争后,来中国的洋人R益增多,出于艺术上欣赏的需要,于是古 陶器的价值日渐增高,贩卖陶器的古董商就逐渐多起来。当时的考古 事业不其发展,岀土物极少,供小于求,古陶器的货源显得有些紧张, 于是伪造古陶的匠人也就应运而生。其作伪的手法有如下几种:1. 以真品作范模再做土锈作伪者首先选择新出土的“生坑”中的稀见品或珍贵品,或“熟 坑”中的稀见品,用与原器同胎的泥土作成范模,晒干后入窑焙烧。烧成之后以竹签略作修正埋入土中,使其生锈。2. 把残器修补后再作旧处理将一件支离破碎的陶器,修补成一件完整的器物后再入窑作旧处 理。3. 依样仿制按照史书记载的尺寸,或依图片进行

15、仿制。以上三种作伪方法都需要生成土锈,如果把伪造好的东西直接埋 入土中,让它自然生锈当然好,但熊掌难熟,没有耐性的人等不及, 于是又想出两种加速土锈生长的办法:一是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 在陶器的表而上再埋入土中,则生锈的速度快。此种伪作,一旦用开 水冲之,腥臊臭气马上扑鼻而来。二是把伪作的陶器刷一层极稀的龙 须菜煮成的汁,把古墓中挖出来的土撒在上面,往返循环几次,即与 墓中挖出来的陶器基本相似,即使是行家里手,也不易辨认。总的说来,陶器制作的历史长,但方法简单,价值高的陶器少, 伪作的东西也不多。现把儿种比较有价值的古陶器鉴定方法介绍于 后,以供同行爱好者参考。关于古陶器的鉴定问题,限于资料

16、不足, 只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南北朝为止。南北朝以后的个别器物,另 辟专章叙述。陶器,指用粘土成型,经70(rC-800C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 上釉的R用品和陈设品。具有音哑、不透明.吸水等特点。按粘土 所含成分的不同,胚体呈口、青、褐、棕等色。最早岀现于新石器时 代,有灰陶、红陶、口陶、彩陶、黑陶等。随着制陶术的发展和提高, 其后又岀现了印纹硬陶.铅釉陶.三彩陶等。陶器至今仍兴烧不衰。我国陶器比较重要的有: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主要是茶具、酒 具、文具等实用品;广东石湾的陶器,多系陶塑的人物、动物及花果 等陈设品;安徽界首的三彩釉陶;山东淄博的降色陶;湖南铜官的绿 釉陶;四川崇宁的雕镂釉陶

17、和荣昌的素烧陶器;云南建水及甘肃天水 的本色陶等。红陶】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因粘土里含有铁成分,焙烧时氧化成三 氧化二铁,陶器就呈现土红、砖红或红褐色,故名。以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仰韶文化的作品为最早,有泥 质和夹砂两种,胎厚薄不匀,陶质松脆烧成火候低,以碗、钵、壶、 罐.鼎等制品为多。后期的红陶因原料的精细淘洗,加入孱和料成型 后磨光,较前期器物质地细腻坚致。口陶】陶器的一种。指用高岭土制成、胎质细腻.色口者。最早岀现于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制品以陶鬻为多。至商代,口陶最为精 美,殷墟出土的壶.豆、甑、碗,在古朴端庄的形体上刻有细致的类 似青铜器上的饕餐、云雷等花纹。【灰陶】灰色和灰黑色的陶器的统称。因成型的陶坯在烧制时,粘土中的 铁发生还原作用呈现灰色,故名。灰陶最早见于距今六千多年前的陕 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陶土中掺细砂的称“夹砂灰陶”,不掺 砂的称“泥质灰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