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范例五篇_第1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范例五篇_第2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范例五篇_第3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范例五篇_第4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范例五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范例五篇 作者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以备与同学交流。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2、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五柳先生传。两篇*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 辄(zh) 吝(ln) 箪(dn) 黔(qin)汲(j) 俦(chu) 觞(shng) 欤(y)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

3、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每有会意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附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

4、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4.研讨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

5、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提示:主要方面 相 关 内 容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自娱。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注:内容交的地方,不必细究。朗读、背诵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2.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教学设计复习巩固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

6、查相关内容。重点研读教师导学: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4.从*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教师提示: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自娱,忘怀得失。*塑造了一个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3.作者在*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

8、、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拓展探究教师导学:*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提示: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

9、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集体背诵教师小结通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

10、,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作业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二【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2、学习*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3、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教学重点】1、在老师点拨下,进行独立探究,启发思维;2、学习*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

11、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请同学介绍作者的概况。(学生回答)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资料一: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

12、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

13、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辄(zh) 吝情(ln) 短褐(h) 箪(dn)瓢屡(l)空 晏(yn) 黔(qin) 汲汲(j) 俦(chu) 衔觞(shng) 欤(y)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三、翻译理解1、同桌交流,解决疑难;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14、,理解文句。许:处所,地方。详:详细地知道。因:就。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性:本性。嗜:爱好。旧:老朋友。或:有时。置:准备。招:邀请。造:往,到。辄:就。尽:喝个尽兴。期:期望,希望。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空寂。短褐:粗布短衣。穿,破。结,缝补。晏,平静,安逸。如:的样子。终:结束。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类。衔觞:喝酒。觞,酒杯。以:来。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四、课堂小结读书贵有方法。

15、朱熹说:“凡读书,须字字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陆象山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今人学者王富仁说:“好的书,是读过就懂的,读同解(理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解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一个甚解的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才是一种正常的读书方法,接受方式。”林语堂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来便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五、布

16、置作业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2、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积累运用。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指名朗读课文;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二、合作探究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请同学们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体现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1、淡泊名利:“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17、贵”。2、爱好读书著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自娱,颇示己志”。3、嗜酒如命,率真放达:“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4、安贫乐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三、质疑拓展1、文中最为详写的是他哪方面的特点?写五柳先生的喝酒,也最传神。2、我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愁”。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3、资料二:短歌行(节选)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

18、以解忧,唯有杜康。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醉。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宣州谢眺楼饮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

19、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4、资料三: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门阀制度,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又无力反抗,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如阮籍、嵇康、刘伶等。这实际上是他们使自己得到心灵解脱的一种无奈。(学生讨论)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而成的自传。四、课堂小结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不仅让读者对他与众不同的情操、思想击节赞赏,也使*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准备默

20、写;2、完成语文作业本;3、补充训练:阅读唐朝王绩的五斗先生传,完成练习。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附译文:有位五斗先生,用爱好喝酒的方式游戏人间,凡有人用酒请他,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他都前往,而且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择地方倒地便睡,酒醒后又起来继续喝酒。他经常一喝就是五斗,因此以“五斗

21、”作为自己的称号。先生无思无虑,很少说话,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他忽儿离开,忽儿回来,行为动静自然,符合天地法则,所以万事万物不能缠绕住他的心。他曾经说:“天下事物大概能够看得清楚。人生如何能够保养?嵇康便撰写了养生论;道路为什么会穷尽呢?阮籍于是悲恸哭泣。所以,故作胡涂,是圣人的行事态度。”于是,他一直实践自己的心意,最后不知去向。 为何作者以“五斗”作为自己的称号? 为什么称嗜酒为“酒德”?这个名称有没有特殊含义? 为什么五斗先生可以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却生活得那么无拘无束?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相关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3、了

22、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以备与同学交流。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主要方面及具体内容列成表格。【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五柳先生传,两篇*相互印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认知

23、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 辄(zh) 吝(ln) 箪(dn) 黔(qin) 汲(j)俦(chu) 觞(shng) 欤(y)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每有会意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

24、氏之民欤?4、研讨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提示: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乐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自娱。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注:内容交叉的地方,不必细究。三、朗读、背诵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四、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2、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

25、时教学内容理解*的思想内容 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二、重点研读教师导学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思想品格?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是否可以看作是陶渊明的自传?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4、从*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教师提示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率真放达:性

26、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自娱,忘怀得失。*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3、作者在*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27、)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三、拓展探究教师导学*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2、怎样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3、在表现人物上,有

28、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提示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表判逆。2、意思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重在表现五柳先生喜欢从读书中获得精神愉悦,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3、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4、各抒己见,不苛求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四、集体背诵五、教师小结通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

29、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人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六、 作业1、 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2、 给你的同学写一篇传记。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及其生活态度。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3、掌握一些与*意思相关的词语及文言常用词。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结

30、,箪瓢屡空,晏如也。教学准备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2、回忆已经学过的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包括生平、诗文等。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背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学过的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做过几任小官

31、,后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诗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式*五柳先生传。二、整体感知课文生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同时进行翻译。(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师补充为辅)附译文: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字。(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称号。(五柳先生)爱好闲静很少讲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死抠字眼,每当有心得体会(的时候),便高兴

32、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爱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了酒招待他,他到亲友家去喝酒,(总是)一饮而尽,希望能喝醉,喝醉以后就回去,(却)不会舍不得离去。(他)家里四壁空旷,(房屋破败得)遮不住风雨太阳,(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补丁的,放食物和水的器具常是空的,但他感到安然自在。(他)常常写*自己(娱乐),(*)颇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没有得失之念,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有句话:不忧愁于贫贱,不追求于富贵。仔细体味这句话,这五柳先生就是黔娄一类人吧?过着饮酒写诗,以抒发他的志趣的生活。(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是葛天氏的百姓吗?同时掌握

33、重点字词的翻译。1、先生不知何许人 2、因以为号焉3、不慕荣利 4、好读书5、每有会意 6、欣然忘食7、性嗜酒 8、或置酒而招之9、造饮辄尽 10、期在必醉11、曾不吝情去留 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 14、晏如也15、不戚戚于贫贱 16、不汲汲于富贵17、因以为号焉 18、曾不吝情去留三、深入探究1、师:这篇课文是一篇传记,那么写传一般会涉及到哪些方面。明确:性格、思想、爱好、生活等师:请同学们找出*中涉及到这些方面的内容(要求从原文中找出)。并说说这些内容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明确: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爱好:他有三大志趣。一

34、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常著*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思想: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具体理解文中词句(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要点提示: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3.“赞”语中哪句话和

35、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要点提示: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5.*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四、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练习一思考,如果五柳先生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会去喜欢他,说说你的理由。(无固定答案,生自由发挥)2、有人说,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陶渊明写的自传,你认可这一说法吗,或者说你能在文中找到陶渊明的影子吗?请你说说理由。(要求结合曾经学过的陶渊明的*来说)五、总结全文*借五柳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