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届云南省备战四月省统测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精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 2 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 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乾道五年(1169) , 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沉累(1:屈原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
2、情积蓄了情势。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答案D解析“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错,满山遍野的杜若花是实写,并非想象。2、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 ”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 ( 6 分)答案 宦海浮沉,漂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宦途江湖上,身心俱 疲的状态。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 不遇的辛酸困苦。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了渴求被遇 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3 4 题。
3、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 ,五侯门前心不能。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 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说:同“悦”。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B 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D.今人自私
4、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 友人的感激。答案D解析“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错,反映的应该是诗人自己强烈的用世意愿。4、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6 分)答案 诗人尽管不遇却不愿阿谀权贵,在落魄中仍保持自己的一身傲骨。 诗人与友人登山临水,在对家人的思念中仍不失豪迈豁达的胸怀。诗人批判 世人自私,在忧愤不平中仍坚守自己济世进取的志向。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 题。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
5、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B.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移步换形,意境朦胧。C 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 , 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D.本诗思路清晰,先“遥看全景”,再写入山所见与“中峰观变”;最后则展望 远景。答案: C【解析】 “阴晴众壑殊”,不是指“时雨时晴”,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6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与
6、通体不配”;也有人认为此联“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你认同哪一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答案:【示例1】认同后一种“非寻常写景可比”。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写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本联虽不再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示例2】认同前一种“与通体不配”。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 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本诗题为“终南山” ,前三联也一直写山的奇伟变幻的景象,尾联却写自己“寻宿无着”的情状,不免扫兴,显得不
7、协调。(若从诗人心理、情趣等主观方面分析且能自圆其说亦可。尾联含意,2 分;分析理由 4 分,言之成理即可。)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78 题。江亭晚望宋之问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的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B. 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C. 颈联写诗人一 “望” 一 “看”, 并没有明写 “山” 之壮美, 而是以
8、“水” 之 “柔性”衬托“山”之壮美。D. 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憾,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答案】C【解析】C 项, “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应是由近及远,近处写鸟儿归巢,远写千帆竞过的情景。故选C。8. 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答案:以“沙有迹” “浪无痕”写人生的虚无;以“水之柔性”写“山之 壮美”,写人生的刚柔并济;以“纵情未已” “回马黄昏”写人生苦短,韶华 易逝。【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为 “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结合诗句进行分
9、析,整合归纳出哲理来。答题步骤为,提取诗句,翻译诗句,总结情感、主旨或者哲理。颔联“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写鸟儿飞过在沙滩上留下痕迹,但是,倏忽而过, 这痕迹也就没有了;而船驶过的痕迹也是不留存的,因而这两句写出了人生的虚无之感。颈联“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中“看山欲断魂”中的“断魂”是被山的雄壮所感染的情感,这两句中一柔一刚,写出了诗人对人生刚柔并济的喟叹。尾联“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写水的柔性”, “纵情”还没有停止,然而黄昏却已经到了,让诗人顿生遗憾,时间过得真快啊,人生的青春年华太短暂了,这两句写出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 题。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
10、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更,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燕台: 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三边:泛指边疆。危旌 :高挂的旗帜。投笔更:东汉班 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笳鼓喧”与三、四两句相呼应,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场气氛,同时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B. 颔联写了积雪万里,寒光凛凛,军队在边关曙色中行进,写出了边关将士们的艰辛不易,呈现一派肃杀之气。C. 颈联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写出地势的险要、
11、威严,同时也说明为了保证边防安全,需要有强大的军队来戍守和保卫。D.尾联借用东汉班超投毛从戎和西汉终军请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投身沙场、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答案: B10. 这首诗既气势非凡,又感奋人心,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6 分)答案:“气势非凡”体现在边境景象雄壮,积雪寒光,旌旗飞动,烽火连天,月色苍茫,云山重重,连天巍巍;这些景色气势雄豪,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 带有浓郁的盛唐时的慷慨之气,绝少肃杀凄凉的色彩。(景象具体内容1 分,景象特点2 分)“感奋人心”既体现在写景状物中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1分)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1 分) ;又体现在运用“投笔吏” “请
12、长缨”等爱国名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壮美的、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 1 分)六、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112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 巧; “多情” “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 “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C.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
13、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D.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答案: 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
14、俗的杂念。“ 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错误,此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故选B。12 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 分 )【答案】 读书给人一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 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读 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
15、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地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诗首联通过“似故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
16、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凉州 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13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旬旬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答案: B【解析】B 项 “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错误, 两句的琵琶声内容情感不相同,第一次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大蒜电商B2C平台供应链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生态住宅项目认筹协议书
- 2025版石矿开采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赔偿承包合同
- 2025版淘宝店铺跨境贸易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科技园区前期物业服务管理协议
- 2025版水渠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合同
- 2025版酒店员工培训与绩效管理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涂料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含施工安全)规范文本
- 2025年印刷企业委托加工印刷品采购合同
- 2025版肉类产品电商平台用户数据保护合同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95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 年小升初苏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年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一级建造师考试冲刺押题卷
- 2025版建筑垃圾处理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会展推广的合同范本
- 2024年贵阳市南明区选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武消院火灾调查B讲义01电气火灾调查
- 起搏器植入患者全程护理要点
- (2025年标准)会议代办协议书
- 2025年招录考试-工会招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