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变质岩PPT课件_第1页
区域变质岩PPT课件_第2页
区域变质岩PPT课件_第3页
区域变质岩PPT课件_第4页
区域变质岩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岩 一、概一、概 述述 二、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二、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2 一、概述一、概述 3 5 二、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二、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一)区域变质岩的分类(一)区域变质岩的分类 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本教材仍采用与热接触变质作用相同的分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本教材仍采用与热接触变质作用相同的分 类原则:即采用类原则:即采用等化学系列和等物理系列等化学系列和等物理系列的原则作为分类依据(见教材的原则作为分类依据(见教材186186

2、,表,表2-6-22-6-2)。)。 6 7 8 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1.1.板岩板岩具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板理面平滑、岩性脆。岩石外表呈隐晶质,原岩矿物基本没有 重结晶,仅有时在板理面上出现少量的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变余泥质结构、变余粉砂结构 。(低级变 质作用) 原岩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沉积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原岩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沉积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 进一步命名:进一步命名:颜色杂质板岩颜色杂质板岩 如灰色硅质如灰色硅质板岩、黑色炭质板岩等。板岩、黑色炭质板岩等。 9 10 11 进一步命名:进一步命名:颜色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千枚岩颜色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

3、千枚岩 12 3.3.片岩片岩 主要由片、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的中、细主要由片、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的中、细 粒具粒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的岩石。的岩石。变晶粒度变晶粒度 0.1mm0.1mm,肉眼可鉴定其矿物成分。片柱状矿物含量较高,常,肉眼可鉴定其矿物成分。片柱状矿物含量较高,常 30%30%,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可含长石,但长石含量,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可含长石,但长石含量25%25%。 可含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十字石、蓝闪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常见矿物常见矿物: :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云母、绿泥石、

4、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13 原岩是泥质岩、各种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和混合型沉积岩。原岩是泥质岩、各种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和混合型沉积岩。 进一步命名:进一步命名: 颜色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片岩。颜色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片岩。 变质程度: 低中级变质作用 云母片岩:以云母为主,其次有石英、斜长石、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等 14 4.4.片麻岩片麻岩 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长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长石+ +石英石英70%70%,长石,长石25%25%, 暗色矿物暗色矿物30%30%。常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变晶粒度。常为鳞片粒状

5、变晶结构,变晶粒度1mm1mm,片麻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原岩原岩 可是正常沉积岩,也可是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及各种中酸性侵入岩。可是正常沉积岩,也可是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及各种中酸性侵入岩。 变质程度:中、高级变质岩 进一步命名:进一步命名:颜色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长石种类片麻岩颜色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长石种类片麻岩 15 16 17 5.5.长英质粒岩长英质粒岩 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粒状矿物组成,其含量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粒状矿物组成,其含量70%70%,长石,长石25%25%, 片片 、柱状矿物、柱状矿物30%30%,常为细粒等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变晶粒度,常为细粒等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变

6、晶粒度0.5mm0.5mm,岩石常为块状和弱片麻,岩石常为块状和弱片麻 状构造。根据矿物组成可分为:状构造。根据矿物组成可分为: (1 1)变粒岩)变粒岩 暗色矿物含量暗色矿物含量101030%30%; (2 2)浅粒岩)浅粒岩 暗色矿物含量暗色矿物含量10%10%。 原岩原岩可以是长石砂岩、半粘土质沉积岩、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等可以是长石砂岩、半粘土质沉积岩、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等经中高级变质而成 。 进一步命名:进一步命名:颜色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长石种类基本名称颜色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长石种类基本名称 18 19 6.6.角闪岩角闪岩 习称斜长角闪岩。主要由普通角闪石和斜长习

7、称斜长角闪岩。主要由普通角闪石和斜长 石组成,石组成,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含量50%,一般情况下两类矿物一般情况下两类矿物 含量大致相等,可含少量透辉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绿帘石、含量大致相等,可含少量透辉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绿帘石、 石英等。如果不含斜长石或斜长石含量很少,岩石主要由普通石英等。如果不含斜长石或斜长石含量很少,岩石主要由普通 角闪石组成时称为角闪岩;如果片理发育,线理显著,则可称角闪石组成时称为角闪岩;如果片理发育,线理显著,则可称 角闪片岩。角闪片岩。粒状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片状、片麻状、条 带状、块状等构造。 角闪岩多数由基性火成岩变质而成,但也可能来自不纯的角闪岩多数

8、由基性火成岩变质而成,但也可能来自不纯的 碳酸盐岩(不纯钙质岩或泥灰岩碳酸盐岩(不纯钙质岩或泥灰岩富铁的白云质泥灰岩和钙质页 岩 )或杂砂岩)或杂砂岩中高级区域变质而成 。 20 角角 闪闪 岩岩 21 7.7.麻粒岩麻粒岩 是一种变质程度较深(高温、较高压条件)的岩是一种变质程度较深(高温、较高压条件)的岩 石。具石。具粒状变晶结构(粗、中、细粒不限)。粒状变晶结构(粗、中、细粒不限)。矿物成分以含紫苏矿物成分以含紫苏 辉石为特征,此外还有单斜辉石(透辉石辉石为特征,此外还有单斜辉石(透辉石- -钙铁辉石)、铁铝钙铁辉石)、铁铝- -镁铝镁铝 榴石等。长石、石英含量不定。含水矿物(角闪石、黑

9、云母等)榴石等。长石、石英含量不定。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等) 较少。块状、片麻状、条带状构造。较少。块状、片麻状、条带状构造。 原岩:基性、中酸性岩浆岩、火山碎屑岩、铁镁钙质沉积岩原岩:基性、中酸性岩浆岩、火山碎屑岩、铁镁钙质沉积岩 等。等。 根据矿物组合和深色矿物含量可分为:根据矿物组合和深色矿物含量可分为: 22 8.8.榴辉岩类榴辉岩类 主要由淡绿色绿辉石和红色富镁的石榴子石组成,也可含透辉石、顽主要由淡绿色绿辉石和红色富镁的石榴子石组成,也可含透辉石、顽 火辉石、蓝晶石、金红石及金刚石等,但斜长石不出现于典型的榴辉岩中。岩石一般为深色中粗粒不等火辉石、蓝晶石、金红石及金刚石等,但斜

10、长石不出现于典型的榴辉岩中。岩石一般为深色中粗粒不等 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密度大,约为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密度大,约为3.5g/cm3.5g/cm3 3。一般认为,榴辉岩是橄榄玄武岩至拉斑玄武岩成分。一般认为,榴辉岩是橄榄玄武岩至拉斑玄武岩成分 的岩石在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的。的岩石在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无含水矿物 颜色深、比重大(3.6-3.9),是变质岩中密度最大的岩石。 榴辉岩一般呈包裹体状零散分布于其它有关岩石之中。不同榴辉岩一般呈包裹体状零散分布于其它有关岩石之中。不同地质产状,成因不同。地质产状,成因不同。 23 榴榴 辉辉 岩岩 24 9.9.石英岩类石英岩类 主要由石英组成

11、,石英含量主要由石英组成,石英含量75%75%,常为等粒粒状变晶结构,粒度变化大,常为等粒粒状变晶结构,粒度变化大, 块状构造。是石英砂岩或燧石岩重结晶的产物。块状构造。是石英砂岩或燧石岩重结晶的产物。 根据原岩类型及其所含杂质的不同可分出下列常见类型:根据原岩类型及其所含杂质的不同可分出下列常见类型: (1 1)纯石英岩)纯石英岩 石英含量石英含量90%90%,少量云母、长石、帘石或磁铁矿等。,少量云母、长石、帘石或磁铁矿等。 (2 2)长石石英岩)长石石英岩 除石英外,含一定数量的长石及少量云母类矿物,长石含量一般除石英外,含一定数量的长石及少量云母类矿物,长石含量一般20%20%。原岩为

12、。原岩为 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25 (3 3)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 主要由石英和磁铁矿(部分赤铁矿)组成。可含镁铁闪石、铁白云石、黑硬绿泥石、主要由石英和磁铁矿(部分赤铁矿)组成。可含镁铁闪石、铁白云石、黑硬绿泥石、 镁鲕绿泥石、黄铁矿、磁黄铁矿、普通角闪石、阳起石、辉石、富铁橄榄石等。常为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变晶镁鲕绿泥石、黄铁矿、磁黄铁矿、普通角闪石、阳起石、辉石、富铁橄榄石等。常为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变晶 粒度变化大(粒度变化大(0.0020.0020.5mm 0.5mm ),块状或条带状构造。原岩主要为富硅、富铁的凝胶化学沉淀物所形成的铁),块状或条带状构造。原岩主要为富硅、富

13、铁的凝胶化学沉淀物所形成的铁 质碧玉岩。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系中,低级到高级变质均可出现。质碧玉岩。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系中,低级到高级变质均可出现。 26 石石 英英 岩岩 27 10.10.大理岩类大理岩类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含量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含量50%50%(否则为钙硅(否则为钙硅 酸盐岩类),常含有其它钙硅酸盐、钙镁硅酸盐、钙铝硅酸盐类矿物如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酸盐岩类),常含有其它钙硅酸盐、钙镁硅酸盐、钙铝硅酸盐类矿物如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 镁橄榄石、斜长石、方柱石等,石英、方镁石、云母等也常可出现,通常

14、为粒状变晶结构,粒度变化大,镁橄榄石、斜长石、方柱石等,石英、方镁石、云母等也常可出现,通常为粒状变晶结构,粒度变化大, 细细粗粒皆有,块状构造,也见条带状构造。粗粒皆有,块状构造,也见条带状构造。 进一步命名:进一步命名:颜色特征变质矿物基本名称(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等)颜色特征变质矿物基本名称(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等) 28 大大 理理 岩岩 29 第六章第六章 混混 合合 岩岩 一、概一、概 述述 二、混合岩的分类和命名二、混合岩的分类和命名 三、主要的混合岩三、主要的混合岩 30 一、概一、概 述述 (一)概(一)概 念念 高级区域变质作用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温度和负荷压力的增高,必然导

15、致岩石发生部分熔融。那些成高级区域变质作用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温度和负荷压力的增高,必然导致岩石发生部分熔融。那些成 分上与花岗岩相近的低熔组分首先熔融,富含铁镁质的难熔组分则被残留下来。于是出现了一种分上与花岗岩相近的低熔组分首先熔融,富含铁镁质的难熔组分则被残留下来。于是出现了一种由浅色花岗质由浅色花岗质 物质和暗色铁镁质变质岩共同组成的一种宏观上不均匀的复合岩石,称为混合岩。物质和暗色铁镁质变质岩共同组成的一种宏观上不均匀的复合岩石,称为混合岩。 31 地壳浅部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周围,如果存在此类重熔现象,称为地壳浅部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周围,如果存在此类重熔现象,称为边缘混合岩化。边缘混合岩化

16、。 (二)分(二)分 布布 混合岩主要见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一些造山带的核部。混合岩化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规混合岩主要见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一些造山带的核部。混合岩化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规 模,常与高级区域变质伴随,这种大规模的混合岩化作用称为区域混合岩化。模,常与高级区域变质伴随,这种大规模的混合岩化作用称为区域混合岩化。 32 (三)混合岩的基本特征(三)混合岩的基本特征 1.基本组成 混合岩主要由混合岩主要由脉体脉体和和基体基体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组成。 脉脉 体体 指混合岩化过程中新生产的流体相结晶部分,也称浅色体指混合岩化过程中新生产的流体相结晶部分,也称浅色体 。其岩性为

17、花岗质、长英质、伟。其岩性为花岗质、长英质、伟 晶质和石英脉等。脉体岩石一般呈块状构造,但在一些混合岩化后期变形强烈地区,脉体可有相当明显的晶质和石英脉等。脉体岩石一般呈块状构造,但在一些混合岩化后期变形强烈地区,脉体可有相当明显的 定向性。其形态可以呈巨晶(交代斑晶、眼球)、平行细脉、树枝状脉、网状脉、褶皱脉等定向性。其形态可以呈巨晶(交代斑晶、眼球)、平行细脉、树枝状脉、网状脉、褶皱脉等。 33 基基 体体 指混合岩化过程中残留的原变质岩,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具体岩石类型指混合岩化过程中残留的原变质岩,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具体岩石类型有各种变粒岩、有各种变粒岩、 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

18、对许多混合岩化地区的考察表明,靠近脉体部分,粒径显著增大,同时暗色矿物显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对许多混合岩化地区的考察表明,靠近脉体部分,粒径显著增大,同时暗色矿物显 著富集,有别于远离脉体的原变质岩。有的学者把残余变质岩体称为中色体,而把脉体旁暗色矿物富集的部著富集,有别于远离脉体的原变质岩。有的学者把残余变质岩体称为中色体,而把脉体旁暗色矿物富集的部 分称为暗色体。分称为暗色体。 34 基体和脉体以不同比例、不同形式相混合,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基体和脉体以不同比例、不同形式相混合,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岩。 脉体和基体的相对含量反映混合岩化强度:脉体和基体的相对含量反映混合岩化强度:

19、 作用强度作用强度 弱弱 强强 脉体含量脉体含量 少少 多多 基体含量基体含量 多多 少少 基脉界线基脉界线 清楚清楚 模糊模糊 消失消失 构构 造造 条带状条带状脉状脉状肠状肠状阴影状阴影状块状块状 混合岩化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混合岩化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混合混合)花岗岩花岗岩。 35 2.常见结构常见结构 混合岩中常发育一些特征的结构现象,主要是交代结构。其常见类型有:混合岩中常发育一些特征的结构现象,主要是交代结构。其常见类型有: 1.1.交代蚕食结构交代蚕食结构 2.2.交代港湾结构交代港湾结构 3.3.交代岛屿结构交代岛屿结构 4.4.交代反应边结构交代反应边结构 5.5.交代净边结构交代

20、净边结构 6.6.交代蠕英结构交代蠕英结构 7.7.交代条纹与反条纹结构交代条纹与反条纹结构 36 3.3.混合岩的构造混合岩的构造 混合岩的构造指基体和脉体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混合岩的构造指基体和脉体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它反映了混合岩化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作用方式,它反映了混合岩化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作用方式, 而且与混合岩化作用的强度有关。是混合岩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见的混合岩构造有:而且与混合岩化作用的强度有关。是混合岩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见的混合岩构造有: 1. 1. 角砾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2. 2. 网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 3. 3. 眼球状构造眼球状构造 4. 4. 条带状构造条带

21、状构造 5. 5. 肠状构造肠状构造 6. 6. 肠状构造肠状构造 7. 7. 雾迷状构造雾迷状构造 37 (四)混合岩的成因(四)混合岩的成因 混合岩的成因(混合岩化的混合岩的成因(混合岩化的作用的方式)作用的方式)脉体的来源和形成,一直是有争论的问题。脉体的来源和形成,一直是有争论的问题。 可归纳为岩浆注入、深熔(即部分熔融)、交代作用和变质分异等四种解释。可归纳为岩浆注入、深熔(即部分熔融)、交代作用和变质分异等四种解释。 1.岩浆注入作用岩浆注入作用 混合岩是花岗岩类的细脉或岩枝贯入变质岩所造成,脉体物质多来自相邻的花岗岩体。混合岩是花岗岩类的细脉或岩枝贯入变质岩所造成,脉体物质多来自

22、相邻的花岗岩体。 38 2.2.选择性重熔(深熔作用)选择性重熔(深熔作用) 当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超过了深熔作用的下限时,岩石中的长英质组分就开始了选择性的重当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超过了深熔作用的下限时,岩石中的长英质组分就开始了选择性的重 熔。熔。 熔融开始于矿物颗粒的边部,因为这部分晶格极易受局部扰动,积累了相当大的自由能,所以细粒结构熔融开始于矿物颗粒的边部,因为这部分晶格极易受局部扰动,积累了相当大的自由能,所以细粒结构 的岩石较易重熔。当熔体比例增加时,岩石就易显塑性,在不同的构造运动条件下发生流动和变形,形成复杂的的岩石较易重熔。当熔体比例增加时,岩石就易显塑性,

23、在不同的构造运动条件下发生流动和变形,形成复杂的 混合岩。如果岩石几乎全部熔融则可产生花岗岩浆。混合岩。如果岩石几乎全部熔融则可产生花岗岩浆。 39 3.变质分异作用变质分异作用 在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长英质易熔组分的局部富集就是一种变质分异作用。浅色体与暗色残在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长英质易熔组分的局部富集就是一种变质分异作用。浅色体与暗色残 留矿物发生分离,即短距离的组分迁移。留矿物发生分离,即短距离的组分迁移。 40 4.交代作用交代作用 由于粒间溶液和裂隙溶液在变质岩中以渗透或扩散方式运动,可以将由于粒间溶液和裂隙溶液在变质岩中以渗透或扩散方式运动,可以将SiSi、NaNa、K K等带入

24、岩石,同时等带入岩石,同时 将将FeFe、MgMg、CaCa、AlAl、TiTi、P P、MnMn等元素带出并相对富集,使岩石中部分发生改变成为等元素带出并相对富集,使岩石中部分发生改变成为“脉体脉体”,部分交,部分交 代残余为基体,总体构成混合岩。代残余为基体,总体构成混合岩。 渗透交代作用中某些元素如渗透交代作用中某些元素如K K、NaNa、SiSi可能是外来的。但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来自于岩石本身,只是可能是外来的。但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来自于岩石本身,只是 有较长距离的迁移。有较长距离的迁移。 41 二、混合岩的分类和命名二、混合岩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一)分 类类 根据基体和脉体的量比关系

25、,分为根据基体和脉体的量比关系,分为: 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化变质岩 脉体含量脉体含量15%15% 混合岩类混合岩类 脉体含量脉体含量151550%50%; 混合片麻岩类混合片麻岩类 脉体约占脉体约占505085%85%; 混合花岗岩类混合花岗岩类 长英质物质占绝大部分,长英质物质占绝大部分,85%85%。 42 (二)命(二)命 名名 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化变质岩: 脉体组分混合岩化原岩名称脉体组分混合岩化原岩名称 如:如:含长英质细脉混合岩化黑云母片岩含长英质细脉混合岩化黑云母片岩 混合岩类:混合岩类: 脉体组分构造混合岩脉体组分构造混合岩 如:如:花岗细晶质网状混合岩花岗细晶质网状混合

26、岩 混合片麻岩类混合片麻岩类: : 暗色矿物构造混合片麻岩暗色矿物构造混合片麻岩 如:如:黑云母眼球状混合片麻岩黑云母眼球状混合片麻岩 混合花岗岩类混合花岗岩类 构造暗色矿物混合花岗岩构造暗色矿物混合花岗岩 黑云奥长混合花岗岩黑云奥长混合花岗岩 43 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1.1.角砾状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 基体呈碎块或角砾状分布于脉体中,基体多为片理不发育基体呈碎块或角砾状分布于脉体中,基体多为片理不发育 或具块状构造的镁铁质变质岩。角砾大小极不相同,几米几厘米。有时碎块有拉长、扭曲、圆化等或具块状构造的镁铁质变质岩。角砾大小极不相同,几米几厘米。有时碎块有拉长、扭曲、圆化

27、等 现象,并具定向性,说明基体在碎裂之后又有塑性变形,之后才混合岩化。现象,并具定向性,说明基体在碎裂之后又有塑性变形,之后才混合岩化。 44 45 2.2.网状混合岩网状混合岩 脉体呈网状分布于基体之中,相互连通。如果脉体含量较少未能切断基体而在基体中脉体呈网状分布于基体之中,相互连通。如果脉体含量较少未能切断基体而在基体中 呈树枝状分,则称为枝状混合岩。呈树枝状分,则称为枝状混合岩。 3.3.眼球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 基体是富含黑云母或角闪石的片麻岩或其它具明显定向性构造的岩石,脉体是一些基体是富含黑云母或角闪石的片麻岩或其它具明显定向性构造的岩石,脉体是一些 碱性长石的变斑晶或透镜状的长

28、石、石英集合体。这些变斑晶或集合体的长轴平行于基体的主片理方向排列,碱性长石的变斑晶或透镜状的长石、石英集合体。这些变斑晶或集合体的长轴平行于基体的主片理方向排列, 基体片理常绕过变斑晶或透镜状集合体,总体成眼球状构造。眼球粒度基体片理常绕过变斑晶或透镜状集合体,总体成眼球状构造。眼球粒度1 12mm2mm至数厘米。至数厘米。 46 47 4.4.条带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 脉体呈条带状平行于基体的片理分布,浅色脉体与暗色基体相脉体呈条带状平行于基体的片理分布,浅色脉体与暗色基体相 互交替出现,脉体厚度较均匀,延伸较远。基体可以是黑云母片麻岩或斜长角闪岩,一般有发育较好的面互交替出现,脉体厚度较

29、均匀,延伸较远。基体可以是黑云母片麻岩或斜长角闪岩,一般有发育较好的面 理。露头上常见此类混合岩脉体和基体共同发生强烈塑性流变褶皱。理。露头上常见此类混合岩脉体和基体共同发生强烈塑性流变褶皱。 5.5.肠状混合岩肠状混合岩 在云母质和角闪质基体中的伟晶岩脉或花岗岩脉体,有时呈强烈的在云母质和角闪质基体中的伟晶岩脉或花岗岩脉体,有时呈强烈的 褶曲状,看上去就象一截肠子。具肠状构造。褶曲状,看上去就象一截肠子。具肠状构造。 48 49 肠肠 状状 混混 合合 岩岩 50 4.4.阴影状混合岩阴影状混合岩(雾迷状混合岩、云染岩)(雾迷状混合岩、云染岩) 岩石遭受强烈混合岩化,脉体岩石遭受强烈混合岩化

30、,脉体 数量远远超过了基体,基体几乎全部消失,仅在花岗质或花岗闪长质当中,隐约可见暗色矿物集中的斑数量远远超过了基体,基体几乎全部消失,仅在花岗质或花岗闪长质当中,隐约可见暗色矿物集中的斑 点、条片或团块不均匀分布,它们与脉体之间无明显界线,远看似云雾状。但有时可分辨出原岩构造轮点、条片或团块不均匀分布,它们与脉体之间无明显界线,远看似云雾状。但有时可分辨出原岩构造轮 廓。是一种向混合花岗岩过渡的岩石类型。廓。是一种向混合花岗岩过渡的岩石类型。 51 阴影状混合片麻岩 52 7.7.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 是混合岩化的极端产物。岩石外貌与岩浆结晶的花岗岩类相似,岩石总成分(化学、矿物成分)相当于

31、花是混合岩化的极端产物。岩石外貌与岩浆结晶的花岗岩类相似,岩石总成分(化学、矿物成分)相当于花 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其中常保留一定数量的暗色矿物相对集中而成的斑点、条片或团块,这时即过渡为阴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其中常保留一定数量的暗色矿物相对集中而成的斑点、条片或团块,这时即过渡为阴 影状混合岩。事实上混合花岗岩中常含有阴影状混合岩。影状混合岩。事实上混合花岗岩中常含有阴影状混合岩。 混合花岗岩广泛分布于大规模的区域性混合岩中,而且常分布于混合岩的核心部位。混合花岗岩广泛分布于大规模的区域性混合岩中,而且常分布于混合岩的核心部位。 53 混合花岗岩与岩浆成因花岗岩的区别:混合花岗岩与岩浆成因花岗岩

32、的区别: (1 1)混合花岗岩没有完整的产状形态和明确的接触界面,与周围混合岩相互过渡。常表现为:混合)混合花岗岩没有完整的产状形态和明确的接触界面,与周围混合岩相互过渡。常表现为:混合 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混合岩混合岩化变质岩变质岩(混合岩化强度减弱)。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混合岩混合岩化变质岩变质岩(混合岩化强度减弱)。 (2 2)混合花岗岩中常含有不定量的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等残留体,残留体的片理与混)混合花岗岩中常含有不定量的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等残留体,残留体的片理与混 合花岗岩的片麻理及其周围变质岩的片理是连续的,而岩浆花岗岩中的捕虏体往往发生过旋转、位移。合花岗岩的片麻

33、理及其周围变质岩的片理是连续的,而岩浆花岗岩中的捕虏体往往发生过旋转、位移。 54 (3 3)混合花岗岩的岩性、构造都不均匀。表现为暗色矿物的含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发育片麻)混合花岗岩的岩性、构造都不均匀。表现为暗色矿物的含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发育片麻 状构造、雾迷状构造等。状构造、雾迷状构造等。 (4 4)混合花岗岩没有冷凝边和接触变质带,而是通过各种混合岩类向高级区域变质岩过渡(温)混合花岗岩没有冷凝边和接触变质带,而是通过各种混合岩类向高级区域变质岩过渡(温 差不明显),也没有岩浆花岗岩所特有的岩相分带、流动构造。差不明显),也没有岩浆花岗岩所特有的岩相分带、流动构造。 (5 5)混合花

34、岗岩的围岩未受变位或扰动,而岩浆花岗岩体的围岩常有被岩体挤压而变形变位的)混合花岗岩的围岩未受变位或扰动,而岩浆花岗岩体的围岩常有被岩体挤压而变形变位的 现象。现象。 55 (6 6)混合花岗岩中常见交代结构,罕见与岩浆冷却有关的花斑状结构、文象结构等。)混合花岗岩中常见交代结构,罕见与岩浆冷却有关的花斑状结构、文象结构等。 (7 7)混合花岗岩中常见围岩中变质矿物(如夕线石、石榴石等)残余,而岩浆花岗岩中的矿物)混合花岗岩中常见围岩中变质矿物(如夕线石、石榴石等)残余,而岩浆花岗岩中的矿物 组合则符合鲍温反应系列。组合则符合鲍温反应系列。 (8 8)混合花岗岩中斜长石多无环带,少见双晶或无双

35、晶,而岩浆花岗岩中斜长石有环带,双晶)混合花岗岩中斜长石多无环带,少见双晶或无双晶,而岩浆花岗岩中斜长石有环带,双晶 多见。多见。 56 由混合岩化作用最终形成的花岗岩与由酸性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花岗岩的由混合岩化作用最终形成的花岗岩与由酸性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花岗岩的 区别:区别: 岩浆花岗岩岩浆花岗岩 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 结晶方式结晶方式 液态液态固态固态 有有 固态固态固态固态 高温高温低温低温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 顺序结晶顺序结晶 也有液态也有液态固态固态 岩石结构岩石结构 无交代结构无交代结构 发育交代结构发育交代结构 构构 造造 边缘具流动构造边缘具流动构造 无捕掳体无捕掳体 有捕掳体有捕掳体 只有残留体只有残留体 围岩关系围岩关系 界线清楚界线清楚 界线不清界线不清 呈侵入接触关系呈侵入接触关系 无侵入接触关系无侵入接触关系 57 58 59 60 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三、主要的区域变质岩 1.1.板岩板岩具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板理面平滑、岩性脆。岩石外表呈隐晶质,原岩矿物基本没有 重结晶,仅有时在板理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