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一首》杜甫唐诗鉴赏_第1页
《漫成一首》杜甫唐诗鉴赏_第2页
《漫成一首》杜甫唐诗鉴赏_第3页
《漫成一首》杜甫唐诗鉴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漫成一首杜甫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漫成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 绝。此诗写夜泊江边之景。第一句写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 二句写舟中檣竿上挂着照夜的风灯, 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 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鹭, 突出环境的幽静;第四句写船尾鱼 儿跳动的声音,反衬静谧之境。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 景,“一句一绝”。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 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全诗以景抒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原文】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

2、尾跳鱼拨剌鸣。 【注释】 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去人”句:意谓月影靠船很近。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南 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清陈维嵩桂 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檣尾风灯飐夜红。”三更: 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 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沙头”句: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 沙头:沙滩边;沙洲边。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 人。”拳:屈曲貌。唐杜甫雕赋:“联拳拾穗,长大如人。” 一说“联 拳”通“连蜷”,蜷身之意。静:一作“起”。 拨剌:鱼

3、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白话译文】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 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 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今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 【赏析】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 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 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 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或许是因

4、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 可以因难见巧。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 花铺白毡” “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 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 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这首诗写夜泊之景。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 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 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 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 境界是宁静而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檣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 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

5、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 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一二 句似乎都是写景,但已暗示出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 字),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 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 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 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 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 会。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 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 不禁衷

6、心赞美夜的“静”美。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 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寂静幽独该有多 少不同。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 醒,他转向船尾,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 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 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以声破静,愈见其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 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 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 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

7、,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 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 体物之工。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 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 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 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 “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 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 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 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