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四层次_第1页
课文分析四层次_第2页
课文分析四层次_第3页
课文分析四层次_第4页
课文分析四层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分析四层次叶圣陶先生集儿十年教学和研究经验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些例子要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的着名论述。这段话简述了语文教材、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材的作用)三方面的关系。“教材无非是例子”可不是贬低 而是强调了教材的作用,是例子就是编辑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可举一反三,有明 确的目的指向,要求教师教教好、学生掌握这些例子,最终达到“不需教”的目的。语文教师基本素质集中体现在对课文的分析上,如何讲好“例子”。指导学生运 用好“例子”,我认为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初读课文,把握写作对象;第二个层次:解析课文,找出写作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课文体味写作目的;第

2、四个层次是研读课文,找出写作借鉴,简单说即 一篇课文(或段落)“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我们的启迪,“还可以怎样写”这样四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程序。试以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西师大版六语上二课节选一节),更名 有我的百草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苏教版八语上十一课)为例:一.初读课文,把握写作对象。1. 教师要提出问题:本文段写作对象是什么2. 要求学生自读同时用笔圈点,务必用准确、简洁的句子,最好是词语,概述文中(或段落)所写内容:接着教师提问让学生据文回答教师可板书:我的百草园菜畦鸣蝉油蛉何首乌木莲石井栏黄蜂蟋蟀覆盆子皂荚树叫天子蝦蚣斑蛮桑枢背影(父亲)买桔这样做的好处

3、一是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阅读带有明 确的目的性,克服“翻书哗哗响,一目两三行”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快速理解课 文内容对文章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概述的能力。也许有人说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我要说 的是初读圈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是一节课的起点,下一层次的基础的铺垫。 学生能找出来就可以了。事实上,像这条小鱼在乎(三语三十六课)、卖火柴的小 女孩(五语二十二)、我的母亲(八语十四)、藤野先生(九语上五课)这一类文 章的写作对象还真不是一两个词语和简单一句话可以概述总结,还是需要教师点拨 (或学生互助讨论)的。第二层次:解析课文,找出写作方法。教师提出问题是:1. 课文是怎样

4、写的2. 用不同色笔圈点或画横线。教师提问:像我的百草园1. 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柩,分别用了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 “紫红的”去描写;写鸣蝉用“吟”、黄蜂用“伏”、叫天子用“窜”;写油蛉蟋蟀分 别用“低唱”和“弹琴”;斑堇用“叭”;何首乌、木莲藤用“缠络”;根果用“臃肿”、 “莲房般”;覆盆子果形“球”;果味用“酸甜”。2. 在层次上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去链接。背影买桔子:1. 须须2. 戴、穿3. (蹒跚地)走(慢慢地)探。穿、爬(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倾上述内容出自课文问题浅显,学生容易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向纵深处思考:我的百草园:1. “不必说”引出有儿

5、种共同点是什么“也不必说”引出的物有儿种共同点是什 么“单是”所引出的景物有儿种可分为儿类等;2. 选材有什么特点顺序上有何特点3. 层次上有什么特点前后层次内容有什么变化4. 句子上有什么特点如背影可提出1. “须须”二需需吗为什么这层与买桔子的联系是什么2. “戴、穿”是什么描写为什么要写3. “穿、爬、攀、缩、倾”等词是什么描写请学生模仿这些动作,设身处地去体 验。上述问题提出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使学生明白。我的白草园 描写景物要分类选择,文中按照静物、动物分类; 要有一定的顺序,课文中一层由静物到动物,空间顺序是从下到上,二层是由 动到静,空间顺序是由下到上。 要抓住待征:有色彩、有形

6、状、有动作、有趣味。 要有一定的层次,层次之间要有紧密联系。 句子运用上要尽可能结构相近相似(文中前用偏正短语后用主谓短语)。背影1层 买桔子的必经之路。2层 是“父亲”买桔子的服饰。3层 蹒跚地走,慢慢地探。、厂系列的动作描写穿、爬攀、缩、倾。丿上面提出问题是隐藏在文面之下,透过纸背的内容,学生是较为难以发现的,这 时课文的分析可进入第三层次一一三.研读课文,体味写作目的。教师须提出的问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结论:我的白草园1. 描写对象中静物,菜畦“碧绿”充满生机;石井栏“光滑”可爱;皂荚树“高 大”显得空阔畅亮;桑柩紫红覆盆子像珊瑚球可爱又好吃。何首乌木莲激发孩童求知

7、 欲望;描写动物上鸣蝉的长吟。黄蜂“伏”的体态、叫天子的轻盈,油蛉低唱。蟋蟀 弹琴,用比喻用拟人。蝦蚣作者没描写但我们一见到它脑海中就浮现出“T足虫”的 模样。斑蛮虫后窍之“叭”声和着一缕白烟,又是多么有趣,多么能满足孩童追新猎 奇愿望。这一层描写抓住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味觉,进 行准确传神,绘影绘形绘声绘色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尝其味。如 见其趣。2. 在色彩选择上,绿、红、黄三色,绿色给人以清新。红黄给人以热烈奔放。色 激发人向上的色彩。3. 句子的运用每层中相近相似的句子使读者朗朗上口,富于音乐之美感。4. 在层次上“不必说也也.单是前后是一种逆对应

8、。既层次分 明又紧密联系。既有枝有蔓又滴水不漏。足见文学家的功力。作者的笔下的一草一木、 一虫一鸟都赋予了灵性,不是异类,却倒像是亲密的伙伴:这一切都集中表现一个字:“乐”。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板书)围绕中心 事实上教师在分析写作目的的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如下信息:1. 色彩产生的色感与文章的中心关系紧密;2. 炼句、准确用词对文章表现力十分重要;背影一段是细节描写,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记录下父亲买桔子的衣着(背 影),老态龙钟的体态,艰辛的步履。上下月台的两手两脚全身拼力一搏的努力,一 举一动都镌刻在“我”头脑这块大理石上,一点一滴都铭记在“我”的心中。读到这 里我们还感到的他是父亲,给我

9、买来的仅仅是一枚小小的桔子吗在这小小的桔子上凝 结着的是深于海高过山的深厚父爱!融入的父子之间圣洁的纯真的至情!闪烁着人间“真善美”的光辉!这样给学生传达的信息是: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第四层次:品味课文,找出借鉴课文分析经过初读一一解析一一品读流程,教材的内容、写作方法基本上为学生 所掌握,教材作为学生阅读的例子也可以说达到了。但做为写作的例子还没有达到。 教师还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鉴赏能力 的关键所在。是优秀教师和庸师区别的分界。是引面路里程的最后之十;是“功亏一 赞”的最后一筐土。此时教师须提出如下类似问题:1. 既然文中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何

10、不将前两个不必说 删去教师可点拨散文之“散”即内容;“神不散”即中心。散文之“散”即“蔓藤” 删去后。文章内容单调多了。不足以显示其“乐”,这是一个简写与繁写、略写一般、 详写重点,“花开朵朵,单表一枝”的手法。在评书艺术中经常用到。事实上,像花 开朵朵,单表一枝的手法,吴伯萧在写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中多次使用过。2. 既然教材上写法有如上好处,那么我们能否在写作上用上教师点拨:像写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故乡之秋色,仲秋夜月,校院等都是可以 用上的。像再现背影一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结尾亦是这种手法,背影的父亲买 桔细节描写、莫言卖白菜中称白菜的细节亦是。关于藤野先生,衣着服饰改讲义 写作亦同

11、阿累的一面也是。教师点拨:写作难忘的一瞥等回忆性文章都可以用上。3. 所学文章是一种写法模式,是否可以变换一种模式教师点拨:当然可以。像百草园是按静物和动物及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我们也 可以按时间顺序,如写家乡的小河按春夏秋冬时间去写小河之乐也可;背影中描写人 物难忘一瞬的动作,其实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服饰(如孔乙己)等,都 可以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上述一类问题目的在于知识的迁移。迁移到阅读文章上,迁移到写作上。目的是 启迪学生对所学内容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选择,运用所学,同类归并学以致用, 拓展创新。一步步走进文学殿堂,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以上四个层次,初读课文是课堂

12、教学切入点,解析课文是重点,品读课文是教学 难点,研读课文是课堂教学的发散点,四个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依纲扣本。教 学过程是一个走进文本解析文本、揣摩文本跳出文本的过程。学生一课一练, 相连先读后写、读写结合。“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最 终达到“不需教”目的,学生即能拾到语文知识海滩上五彩斑斓的贝壳,将知识行囊 装得沉甸甸的,这时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灿烂明天也就到来了!附板书设计:我的百草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静动)(动物静)碧绿的菜畦低 高 鸣蝉吟 油蛉低唱 高 低 何首乌(根)臃肿藤缠络 光滑的石井栏 黄蜂伏蟋蟀弹琴 (果)莲房般木莲髙大的皂荚树 子(果)酸甜 紫红的桑植 高 0高覆盆“乐”1、选儿种静物去写;(三个以上)2、对景物要分类去写并要一定的顺序;3、要抓住特征,调动多种感官,描写(静物:形、色、味;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