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1)_第1页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1)_第2页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1)_第3页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 农村的银钱流通 (1) 摘要 清代民间银钱流通、银荒以及银钱比价,历来为 学者所关注,见仁见智。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提供了 清代直隶农村银钱流通方面的珍贵史料,可供学者参考。 关键词 清代;契约文书;银钱流通TheRuralCirculationofMoneyinZhiliProvinceduringQingDynastyAbstract:Scholarshavebeenpayingcloseattentiontother uralcirculationofmoneyintheQingDynasty.Differentpeo ple,differentv

2、iews.NowthedeedsofZhangclaninShuluCou ntyaffordvaluablehistoricalmaterialsontheruralcircu lationofmoneyinZhiliProvinceduringQingDynasty. Keywords:theQingdynasty ; deeds;circulationofmoney.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 1 中,有清代契约文书 90 张,加 上张氏先祖抄录在簿册上的与现存契约内容不同的 11 张抄 契簿,共 101 张。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买卖、典当房地的契 约文书,共 95 张,占清代契约的 94%。

3、在这些契约中,每一 张都有当时交换媒介白银或铜钱的记载,真实反映了清代直隶地区银钱流通的史实,具有极珍贵的史料价值。笔者 予以整理,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供同仁学者参 考、研究。一、民间土地买卖中的银、钱流通 将张氏家族买卖、典当房地的契约文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十 分清楚看出清代银钱流通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初至康 熙四十五年(1706)以钱交易;第二阶段,康熙四十九年 (1710) 至嘉庆二年 (1797)以银交易; 第三阶段, 嘉庆五年 (1800) 至清末再次以钱交易。(一)见于契约文书中的清代银两康熙四十九年( 1710)至嘉庆二年( 1797)的 88 年间,共 有土地买卖契

4、约以及抄契簿 49 张,除乾隆五十六年 (1791) 的上手契和乾隆五十九年( 1794)白契记载以铜钱交易外, 其余的 47 张地契,全部记载以银两交易。关于银两称谓,在 49张契约中,或“每亩价银XX两”、或“共价银XX两”,只有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十二日张 钦出卖与张廷宽庄基的红契中, 有“言定共价文银贰两” 。“文 银”应为“纹银”之误, “所谓纹银,它是习惯上对白银的 泛指名称。” 2( P297)可见,清代,在直隶束鹿县农村,对白银的称呼为“银” ,另外,在京师、京畿地区,无论寺 院地契、 3 旗人满文房契、 4 固安农村房地契, 5 皆直 呼一“银”字。不若一些地区白银有“

5、元丝” 、“水丝”、“元 槽”、“方槽”、“盐撒”等复杂繁多的别称。 6 清代承袭明朝的货币制度,实行银钱并行, “银与钱相为表 里,以钱辅银,亦以银权钱,二者不容畸重。凡一切行使, 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 ”7 (考 5002)史学界也普 遍认为,“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 一般情况下, 国家财政收入、 官员俸禄、 兵饷、商人大笔交易多使用白银, 而民间零星交易则使用铜钱。 ”8 张氏家族契约文书反映的 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见表 1)。表 1 康熙四十九年嘉庆二年土地买卖用银情况表: 表中可看出, 1-5 两白银交易次数占全部土地买卖 的近 30%, 5-10 两白银交易次数占

6、%,两项小额交易次数占 全部土地买卖的 %。若把 30 两以下作为小额土地交易,则占 到了全部土地买卖次数的 83%。交易额最高的是乾隆三十二 年( 1767)上手契,超过百两。另一交易额较高的是乾隆五 十五年( 1790)地契,交易额达 90 两白银。较高的还有乾 隆三十一年( 1766)一例,为 50 两白银。这三次土地交易 只占全部土地买卖次数的 %。这些数字说明: 一、清代直隶束鹿县农村的银钱流通,完全受着市场经 济杠杆的支配。随着社会上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在土地交易 中,无论数额大小, 全以白银为交易媒介。 只有流通领域中, 白银减少出现银荒时,民间土地交易才使用铜钱。这与“凡 一切行

7、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之说似不完全相 符。二、康熙四十九年( 1710)至嘉庆二年( 1797)土地买 卖使用银两的 88 年间,正是清代历史上最繁盛的“康雍乾 盛世”。此时大规模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社会稳定,经济 发展;同时解除海禁,国外白银不断流入中国,白银数量增 加,恢复了其流通领域主要货币的地位,即使在广大农村, 白银也普遍流行。 这符合清朝统治者 “用银为本、 用钱为末” 的货币政策,反映了“康雍乾盛世”经济良性发展的状况。白银作为交易媒介,最后出现在张氏家族契约文书中, 是清后期同治十一年( 1872)正月十一日张李氏出卖庄基与 张仁发的粘有契尾的红契, “言明共卖价银拾

8、伍两” ,此后直 到民国年间, “白银”、“银”在地契中再没有出现。虽然, 张氏家族契约文书反映的是直隶束鹿县农村货币流通现象, 但窥斑见豹,从明代确定的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的制度, 在延续了四五百年后,至此寿终正寝,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二)见于契约文书中的清代铜钱 张氏家族契约文书记载用铜钱交易的时间,分别为清初 至康熙四十五年( 1706)的清朝前期以及嘉庆五年( 1800) 至清末的清朝后期。 在这些契约中, 对清代铜钱有 “康熙钱”、 “清钱”、“大钱”、“京钱”等不同的称呼。康熙钱”只见于张氏家族康熙八年(1669)三月八日张瑚将土地出买与张名显的地契中, “言定康熙钱二千” 。清

9、朝铜钱,“无代不有鼓铸。” 9( pl) “顺治元年,置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铸造顺治通宝钱。 ” 7 以后各代沿 袭,皆以当时年号为名, 如“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钱文曰 康 熙通宝”,“乾隆元年钱文曰乾隆通宝 。” 9 “康熙钱” 即指“康熙通宝”钱。清初,明朝制钱还很多,顺治“三年 禁用前代旧钱。户部议定:制钱渐广,旧钱应概禁不用,惟 崇祯钱暂许行使。其余旧钱,有愿送部者,每斤给值八分, 以资鼓铸。 八年以明季旧钱流行日久, 未能遽革, 复申其禁, 以三月为限,过三月仍行使者罪之。 ” 7 虽一再禁止使用明 代制钱,但在商品经济不甚发达的农村,流通的大多仍是明 代制钱,尤其是崇祯钱。到了康熙前期,民间对刚刚流通的“康熙通宝”还有一些陌生新鲜感,故特指“康熙钱”。在同年十二月另一张地契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