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_第1页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_第2页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_第3页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_第4页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漳州市南靖实验小学 刘惠敏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集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特别是主题情境图更是生动活泼,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如果没有正确领会主题情境图的内涵,没有正确把握呈现的时机,没有创造性地整合,没有挖掘其隐性的价值,那么,主题情境图将会大失其教育功效。本文主要从把握内涵,适时呈现,科学改造,挖掘提升等四个方面论述有效利用主题情境图的策略。关键词 主题情境图 小学教材 有效利用数学教材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它是诸多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正是寓知识、思想、

2、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思维活起来的重要素材。因此,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准确把握主题图的内涵,适时呈现,创造性加工,挖掘隐性价值,从而实现“四基”目标的达成 一、读图把握编写内涵只要我们认真钻研,了解编者的设计思路,了解知识的源头在哪里,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才能准确地把握主题图的内涵,这是用好主题图的前提。比如在加法的意义主题图教学中: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观察图示。 师(出示教材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朋友折了

3、一只纸鹤,另外两个小朋友也折了两只纸鹤。 师:一共有多少只纸鹤?(生:3只。) (2) 抽象算式。 师:一只纸鹤可以用“1”来表示,两只纸鹤可以用“2”来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呢,可以用“+”表示。(板书:1+2=3) (3) 深化意义。 师:结合图示说说在1+2=3的算式中,1、2、3分别表示什么? 生:1表示一个数,2表示另一个数,3表示合起来的数。 教师感到很无奈,只好自己指出:1表示1只纸鹤,2表示2只纸鹤,3表示一共合起来有3只纸鹤。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活动感知。 (1)观察表述:将教材中主题图设计成动态幻灯片,引导学生对纸鹤、小朋友数量情况进行观察,并用数学语言表述。

4、(2)操作表述: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3个实物(如铅笔、课本、本子等)表示两部分物品合并情形,并用数学语言表述。 2.强化表象。 (1)猜测想像:教师演示,猜一猜,可以表示什么,这个演示活动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2)操作思考:用3根小棒表示熟悉的事物,把它们先分成两部分,再合并。再把你的操作活动表示的事件和你的同桌说说。 3.建立符号。 (1)抽象算式:教师指出,实物、图形的数量可以用数表示,“+”表示将两部分合起来。刚才的数学活动可以表示成1+2=3。 (2)领悟意义:结合刚才你喜欢的活动,说说1+2=3的各部分别表示什么。 4.回归实践。 (1)根据1+2=3的算式摆一摆,用学具表示出这个算

5、式表示的意义。 (2)根据1+2=3的算式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哪些事件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反思两位老师的设计,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位老师是尊重图意,按图教学。第二位老师是开发图意,用图教学。第一位老师对主题图的使用,教师完全按图意进行教学,但总让人觉得对图的处理太简单化了,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图的内涵。而第二位教师在充分理解主题图的基础上,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再加工、再设计,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真正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二、呈现选择恰当时机我们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进行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使

6、它发挥应有的效用。 (一)课始呈现:获取信息,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新课时,我有时选择直接出示主题图,既能让学生获取信息,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91页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将主题图直接呈现,问学生: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与船有关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很快就从主题图获取7个信息,提出了7个问题,接下来的学习围绕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活动与探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二)课中呈现: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比如教学垂直与平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量一量、比一比”等学习活动,总结归纳出平行与垂直的定义之后,再出示课本的主题

7、图,问:你能找出运动场上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吗?并让同学们说说是怎样判断它们是平行或垂直的,主题图这时呈现,作为一种练习的材料,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达到更充分理解新知识的目的。(三)课终呈现:拓展延伸,内化新知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我把原来放在前面的主题图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课末的时候才呈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主题图,问:你能根据图中内容提一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问题一出,学生马上领会主题图的隐性资源,当学生提出“一共要浇多少桶水”,教师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生:“25x5x2=250(桶)。”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学生回答:“我先用25x5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老师抓住问题的关键,马上追问:“还有别的想法吗?”生:“我先用5x2算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求25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列式为:25x(5x2)=250(桶)”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说明了什么?”在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中,主题图的运用得到了落实,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新知不断内化,形成技能,提高了能力。三、改造多种方法并用对主题图的认识要到位,理解要透彻,把握要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主题图无非是教材编写者为教学所呈现的一个例子、一种线索而已,是重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不可替换的课程资源。所以在具体

9、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需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主题图。在走进教材,领悟主题图的内涵之后,要跳出教材,对主题图进行创造性的、合理的处理,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办法一: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特别在几何图形教学中都可采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学概念。如第一册30页认识物体的主题图可设计成五个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活动一:玩一玩、摸一摸自己搜集不同的物品,它们各有什么不同地方,把你的发现记在

10、脑子里,等会儿说给组上小朋友听;活动二:比一比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活动三:滚一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看哪个先到底?活动四:搭一搭各种图形,你搭得是什么?活动五:充分感知后,按什么标准将主题图的物体分为四类?办法二:适度增删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起点和生活经验,对主题图进行信息的增补和删减。1.增补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材所提供的一幅主题图,从图中只能引出本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信息量,主题图的内容就显得充实了,实际情境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多元的整合,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当教师问及你能列式解决谁的问题时,

11、华华:243 = 72(元);欢欢:248 = 192(元);阿姨:2410 = 240(元);妮妮:2412 = 228(元)使学生在一幅图中同时解决了四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的计算起到复习知识技能和了解学习起点的作用,后一个问题引出了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学生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这是主题图的一次运用。同时,当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初步掌握计算技能,联系实际问题时还可对增补后的主题图进行二度开发。如:华华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华华和欢欢共用了多少钱?欢欢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学生在同一现实背景之下,不断地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同时也不断地用竖式进行了计算。使学生悟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12、内在联系,同时,也知道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即是求两积之和。这种练习形式不仅提高了练习密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又使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得到更多机会的练习。 2.删减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主题图纷繁复杂,我们就要对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舍而弃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呈现的游乐场情境图信息量大,图中事物总数量少(用数数就能直接得出结果),致使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不理解乘法含义的前提下很难找到相同加数,凸显不出用乘法计算的必要性。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媒体制作,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动态化的游乐场,然后重点呈现过山车场景:一车3人,车数增至5车、15车甚至更多。这样就利于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引出

13、乘法的作用。办法三:动态演示很多时候,我们将静态的的画面还原为动态的场景,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有时更利于学生的知识的构建。如一年级下册第31页“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主题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了一个动态的情境串。先出示20只羊,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怎样分,才能一眼就看出有20只;接着,从四面八方跑来80只羊,让学生感受现在的羊比20只要多得多,学生再估一估羊的只数,感知100的多少;第三步,小羊变成了小棒、正方形、圆形,让学生试着数数,感知整十数;最后,在草地上画出100个小方格(每行10个,共10行),小羊排好队准备在草地上休

14、息,分批进入小方格,每进去一些,就让学生说说那个数的组成,全部进去以后说一说这个小方格中休息的是第几只羊。这样,通过情境串的形式,把静态的图画变成动态,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主题图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办法四:;灵活改编 如教学三(下)第46页年、月、日时,我们不要仅局限于情境图所提供的2003年的年历,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询问、阅读、上网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上课时,让学生争相展示自己查阅到的资料,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处理这些信息,让学生尽情交流信息,展示成果。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的不光是书上所呈现的知识,同时还能了解二月的由来、闰年的产生等。通过这样的处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

15、识面,更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培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意识得到增强。办法五:成功嫁接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实践证明,学生亲力亲为的活动材料就像干柴烈火,一点即燃起思维的火花,他们会以高度热情的态度参与到数学探究中。相反,与学生“毫不相干”的学习材料会使他们表现出集体“情感冷漠”,对此学习材料产生“软排斥”。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16页“北京赢了”的主题情境图(如下图。)农村小学生从农村的学生不知

16、道任何体育赛事,更体会不到申奥成功后的兴奋和自豪的情感,因此,学生对主题图中的数据毫无感情,难以参与到这些背景数据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那么,如此重要的信息如何才能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材料呢?这就需要教师艺术地“嫁接”。 当前,乡村中还保留诸多“赶庙会”、“社戏”、“赛龙舟”、“做节”等丰富的民俗活动,学生在谈论这些活动时便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参与度极高,而对国家重大活动或重大赛事学生则一无所知,漠不关心。教师可以适当把这两类活动“稼接”在一起。例如,上述主题图的场景特别接近“赛龙舟”船长选举的情形。教师可以先生动呈现某一届“龙舟”船长选举场面,激发出学生熟悉、紧张、激动、兴奋、高涨的情绪后,再趁

17、热打铁,把此情境“嫁接”到“北京赢了”的情境中。学生激昂的情感被巧妙传递后,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主动投入到对主题图的探究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又受到“奥运精神”、“奥运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教育。如此“稼接”的不仅仅是主题图的情境和数据,更有蕴涵在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和数学情感。四、提升挖掘隐性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只有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目标,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才有可能”。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探究主题情境图时更多的是关注画面的鲜活,情节的生动,内容的趣味性,而对于隐

18、含在主题情境图背后隐性的德育资源,学生是无法发现的。再加上当今小学生受家庭、社会多方因素的影响,一些“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已悄然污染着小学生原本纯净的心灵。因此,教师更应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挖掘其道德修养的成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使数学学习活动得到“升华”。例如,通过“打扫教室”图(一年级上册)图中小朋友打扫教室的情境,教师在利用主题图做数学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改变现在一年级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厌恶劳动的不良习惯,让一年级的学生从此养成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又如,一年级上册 “排队上车认识前后”的主题情境图,可以让学生懂得上下车要自觉排队的良好公德意识。此外,新教材中的主题图中大量的合作情景可以纠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暗示学生应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总之,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