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建筑心理学_第1页
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建筑心理学_第2页
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建筑心理学_第3页
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建筑心理学_第4页
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建筑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摘要建筑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人造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的科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人对建筑物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其功能以及形式,更多的要求体现在了精神与心理层面上,因此建筑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学科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为例,从建筑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由表及里,由宏观及微观,积极探讨该建筑在城市意象、建筑与场地间的行为关系以及建筑内部的空间序列方面达到的艺术效果。关键词:城市,建筑,心理,行为,人民大礼堂1 引言 1950年至1954年,重庆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由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的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决策修建的。1951年6月

2、动工,1954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时定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4年秋西南大区撤消,1955年改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现名,其设计师是著名建筑师张家德先生。大礼堂座落在重庆市区学川湾马鞍山,建成时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 二从城市格局的人文心理因素出发 城市是由不同时代的需要逐渐形成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空间网络。少量满足整个城市民众的物质与精神要求的复杂建筑置于网络的交汇点附近。这些标识性建筑起着积极的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作为重庆市的地标性建筑,人民大礼堂的设计与其说是小范围的建筑设计,到不如说是扩展到大范围的城市设计。可以说人民大礼堂的设计关系

3、到整个重庆的形象,对重庆的城市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对重庆大礼堂的环境心理学分析首先从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尺度来考虑。 (一)在具有凝聚力的城市空间所起到的作用工业革命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过分强调了功能的意义,而忽略了人的行为与心理,消弱了环境的艺术性以及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性。现在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传统的城市设计进行再认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及其整体环境设计便是人们心理对中国传统建筑人文历史因素的探索。城市是人们共享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场所,他应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提供适合不同要求的领域。在大礼堂的设计中,建筑师张家德通过不同的手段满足了在城市空间中人的

4、活动和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要求。大礼堂及其外部环境的设计不仅为重庆市民提供了现代化的设施,同时还使昔日令人神往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城市环境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在环境设计中注重人们的心理行为要求,在空间处理上趋于流畅自然,不设严格的界限,使人感受到一种参与在内的快感,而不是被排斥在外。借助大型的活动广场和不同尺度的种植区,以及多样化的高差处理手法,设置建筑小品与雕塑,在繁忙的城市中心处创造了一个舒适安静、格调高雅的艺术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前区广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带来了预期的效果,人民广场形成集体休闲、集会、表演、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民广场。既为艺术交流活动提供了难得的场所,也缓和了市中心休息

5、空间贫乏的矛盾,创造出具有凝聚力的城市空间。 (二)在城市中的公众意向性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有代表性或象征性的中心,而每个大城市都有许多功能不同的中心,如商业、文化、演出、体育、交通、会议、文教科技中心,所有的中心都非单一功能的,只是因某种活动为主而构成特色,混合的中心更适合与人们多样化的心理需要。有辨识性的中心,在构成城市的五个要素道路、区域、节点、边界、标志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五点是构成一座城市的公众意向性的基础。不同的人对城市有不同的认识意象,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而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总体意象总是趋同的,因为在长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一座城市文化现象的认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6、下,总是具有共同性。这一点便证实了人民大礼堂这一区域中心,在人们对重庆市的解读与理解中具有公众意向性。人民大礼堂在城市中的公众意向性,不止是在建筑形态与格局上呼应了重庆山城的连续意象性,成为人们个人“地图”的中心建筑物,它在城市中的具体贡献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升华的。他以往的格局或许并不能很明显地反映这一点。但是在相对望的三峡博物馆完工时,大礼堂对人民广场、三峡博物馆、乃至整个上渝中区上清寺区域的轴线影响便可见一斑。其与三峡博物馆建筑形成的强烈的中轴对称关系,对道路建设以及附属建筑的布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样的区位影响,在市民及游客的心理接受度和辨识度上达到了很好的融合,其在文化语言和精神感

7、受上,都使得具体的建筑实体延伸、渗透到整个城市环境中去。2 基于心理学层面对建筑进行分析 建筑的设计往往是一个反复思辨的过程,一个建筑不仅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和协调环境,同时还必须考虑建筑的体型、环境、空间实体的建筑艺术处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设计协调环境,格调高雅,在古典的气质中有散发着与现代都市融合的气息。这里所指的环境是整个城市所形成的风貌和人对环境产生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因素不仅反映了视觉上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人们内心的思辨过程。它呈现了历史续承性,多层次、多含义的模糊性等特征。 (一).满足社会心理需求的地方性合理内核人们对思维空间的体验和心理感知常常是发散了的多条线索。正像很多优秀的

8、文学作品一样,利用多种手法去表现,产生多层次的意识,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印象。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是构成总认识的一个片段。例如对于“传统”、“风格”的认识,是人们心理上对于一个个片段认识的积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一直在探索用某一特定的建造手法或建筑符号来实现建筑在民族传统与风格上能够让使用人群有统一的心理感知。但是环境存在差异,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的思维意识也在发展,对于生活的追求的审美意识都在变化,所以想用一个手法来让人们达成统一的心理共识是不可能的。人民大礼堂的设计则体现了设计师对民族特色,地方特色这一不可磨灭的内核的追求。除了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也吸取了西方建

9、筑结构特色。礼堂主体部分,仿北京天安门及天坛的造形艺术,南北两翼配以廊柱式长楼,亭阁对称协调,外观辉煌大气。攒尖型的顶盖在翘角飞檐的衬托下显得曲线尽显,东方韵味十足;宽厚的台基衬托出建筑的稳固、安定,并于其上的建筑主体构造出了庄重的美感。与此同时,它代表了新中国建设和社会发展时期的重庆人风貌。其“壮观、宏伟、气势磅礴挺拔有力,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地方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礼堂的修建巧妙地结合了重庆的山城地形利用极具个性的周边环境依山就势建造。这也是她特别壮观的原因之一,如果是在一个十分宽广的地带建造大礼堂,其壮观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从这一点看,大礼堂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山地建筑的优势。建筑前区

10、阶梯式广场的处理手法,反映了重庆山城地貌的特点,又丰富了城市的空间环境。为单体建筑创造了高于传统的新建筑形象。它不仅仅运用了一些民族传统建筑的构建符号,在外表加以点缀,而是深入地表现了历史文买的内涵,满足了山城人民在建筑形式上特殊的心理诉求。 (二)心理空间的模糊性 为了把我们所需要的空间与大自然空间划分开来,往往需要做一些限定的处理。这种限定有时运用实体,有时运用空间的烘托,也可能是人心理所形成的空间疆域。而人们心理所形成的疆域往往带有模糊性,好像演员在舞台上,一招一式都造成一种想象的“场”一样。建筑的造型起伏、高低、尺度、比例、虚实、错综都必然影响到整个环境对人的感受。正如我们仰望金字塔所

11、感到自我空间的消失一样,在建筑给人的心理力场上,往往具有相对的比较之感。人民大礼堂的内外部空间及内部空间序列在给人的心理落差感较大,空间之间的收缩较为强烈。大礼堂主体建筑由最初设计的容四千余座的会堂和作为招待所的南北配楼(现为人民宾馆)组成。堂前步云楼为一重檐歇山门楼,中部会堂为圆形二重檐金宝顶,两翼为外廊式二楼一底的卷棚式屋顶建筑,其上各有两组方形与八角形二重檐攒尖亭式建筑高阁凌空。由南北配楼至大礼堂宝顶高65m。从外部平台及广场广阔开敞的空间,到一重歇山顶的前厅,给人的心理上有了第一层次的收缩感。利用山地高差,顶高不变,在心理上通过上升的梯级达到了空间的第二次收缩。然后经过第三一个层次的交

12、通体,来填充前厅的通高空间,得到了空间层次的第三次收缩。最后,人们通过入场门进入大礼堂的中部会堂,到达通告65m的大空间。一整套空间序列,通过三次收缩和一次极限的放大,给人心理上造成了极度的宏大肃穆感,对大礼堂的敬畏油然而生。人民大礼堂通过一系列室内外空间以及室内各种大小性格的空间切换,充分体现了建筑心理空间的模糊性,通过对比得以极大地加强。 (三)象征与隐喻 在心理学上,象征是在直觉符号和某种意义之间建立起来的隐秘关系。在符号学中就是“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象征分既定意义的象征和因人而异的多重含义的象征。在宏观上来说,人民大礼堂从60年前建设至今,虽然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变动。但由于大礼

13、堂环境开阔、造型巍峨壮观,色彩富丽,具有很强的山城和我国传统建筑的特色,重庆市大礼堂已被国内外公认为山城重庆的标志和象征。从微观上来讲,大礼堂的设计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亭、廊、坛以及西方建筑恢弘对称的布局方式的提取与重构,在心理学上体现了建筑空间的“蒙太奇”效果。(将许多彼此不同的场面进行拼接或剪辑,在心理上呈现一个新的预想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处理上,有意识地把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形象按照建筑体型环境总的构思拼合在一起,形成了崭新和谐与完整的建筑。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大礼堂的文化气质的辐射,在人们心理上造成震撼效果,而且在文化寓意上隐喻了大礼堂兼容并蓄,和谐多元化的艺术内涵。 三.结语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大礼堂早已无可争辩地成为了重庆的标志性建筑。她象征着这座城市,也承载着这座城市60年的风云变幻;她不仅是重庆,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的经典之作。或许在解放之初的时候,国内并没有系统化的建筑心理学科。但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用现在我们所学习的建筑心理学对这样的经典建筑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