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式卫生间优缺点及二次排水法的应用_第1页
下沉式卫生间优缺点及二次排水法的应用_第2页
下沉式卫生间优缺点及二次排水法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沉式卫生间优缺点及二次排水法的应用卫生间漏水是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本文讨论二次排水法在下沉式卫生间中的应用,以解决卫生间漏水后积水无法排除问题。1 下沉式卫生间优缺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2003,2009 年版) 4 3 8条、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 2003,2011 年版) 8 2 8 条及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2004 年版) 2 74 条,推荐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采用同层排水方式。住宅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优点是: ( 1) 房屋产权明晰。( 2) 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 3) 排水噪音小。( 4) 渗漏水机率小。同层排水是指排水横支管布置在

2、排水层或室外,器具排水管不穿越楼层的排水方式。同层排水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墙排方式即以管道隐弊安装系统为主要特征; 另一种为降板即采用卫生间楼板( 或局部楼板) 下沉的方式。墙排方式由欧洲引入,是指卫生间洁具后方砌一堵装饰墙,形成一定的宽度的布置管道的专用空间,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在装饰墙内敷设、安装,在同一楼层内与主管相连接。墙排水方式要求卫生洁具选用悬挂式洗脸盆、后排水式坐便器,配套构件: 立管、支管、隐蔽式水箱及地漏等。该方式达到了卫生、美观、整洁的要求。其不足之处是: 卫生器具的选择余地比较小,地漏难以设置,造价高,管道维修比较困难。这种墙排水方式投资大,穿墙管件多,无法解决卫生间的

3、地表水。不值得推广。下沉式同层排水方式是指卫生间的结构楼板下层( 局部) 400mm 左右作为管道敷设空间,是最简单、最经济、最实用的一种同层排水系统。目前在新建住宅中,下沉式卫生间应用得到大面积推广。但下沉式卫生间最大的不足与隐患是回填层内积水问题,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指出: 下沉式卫生间做法的关键在于面层的防水要做好,否则楼板降低部分变成一个污水池,破坏了建筑和环境卫生。规范主要强调了卫生间面层的防水,笔者认为卫生间使用时间长了可能还是会漏水的,下沉部分如果长期积水,影响正常使用,势必要翻修下沉箱内填料、管道,这种翻修工作工程量大,维修极为麻烦。因此有必要提出下沉式卫生间采用二次排水措施

4、解决卫生间渗漏问题。下沉式卫生间采用防水与疏水;相结合的做法才能解决成为污水池问题。2 二次排水法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应用于下沉式卫生间的二次排水产品,各生产厂家产品名称各异但功能均需要满足防臭、防堵、防返溢、排积水的要求。本文统称该产品为积水排除装置,分为板式和立式。板式积水排除装置做法: ( 1) 预留槽条件: 距离立管 500mm 左右的混凝土板面上预留长、宽各 250mm,深 25mm 的方形凹槽( 用于安装吸水装置) ,在向立管预留孔或需要排水方向的混凝土板上预留一条宽、深各 25mm 的管槽( 用于埋设直径 20mm 的管) ; ( 2) 把吸水装置;专用连接口胶接在低于楼板面排

5、水立管上,对准接口在排水立管上钻直径20mm 的孔; ( 3) 降板区域找平,坡度为 1% ,并坡向吸水装置;。再做防水层、封堵预留孔等,注意把防水层压至吸水装置;四面的边上。( 4) 在吸水装置四周铺设粒径不小于 10mm 的砾石或非粘土陶粒( 堆放高于 50mm 为宜) ,确定具有一定厚度再回填炉渣或其他轻质材料。板式积水排除装置示意图如图一。立式积水排除装置做法: ( 1) 预留孔尺寸: 按选用产品要求在楼板上预留孔; ( 2) 安装系统前先在沉箱底用 1 2 5 水泥砂浆做 20 厚找平层,并向立管预留孔方向找坡; ( 3) 将立式积水排除装置放在楼板立管预留孔中,防水保护圈高于现浇楼

6、板上端 8 10mm,下端连接立管,上端连接三通。( 4) 按有关规定封堵预留孔。在做防水时,防水层应做到防水保护圈上并要反复满涂两遍防水涂料。( 5) 在排水孔的周围堆放直径大于 10mm 的砾石覆盖( 堆放高于 50mm 为宜) ,有条件的也可使用非粘土陶粒,确定具有一定厚度再回填炉渣或其他轻质材料。立式积水排除装置示意图如图二。3 结论与建议由于二次排水方法为新产品、新技术,目前虽国家图集及规范没有对下沉式卫生间的二次排水应用作出具体要求,但有些省市为此产品的应用及设计与安装相继编写了相关设计专用图集。虽然下沉式卫生间采用二次排水措施会增加一点工程费用,与整个工程费用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可解决业主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漏水后积水无法排除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对于新建住宅卫生间在采用下沉式时,给排水专业设计者应把二次排水措施体现在设计施工图中,同时要求楼盘建设单位应积极使用该类产品。参考文献1GB50015 2003( 2009 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