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伽玛能谱在xx盆地找矿中的应用_第1页
地面伽玛能谱在xx盆地找矿中的应用_第2页
地面伽玛能谱在xx盆地找矿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面伽玛能谱在xx盆地找矿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充分研究测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采用地面伽玛能谱进行勘查,查明了工作区的放射性特征,并划分了三个成矿远景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比总量测量的优越性。关键词:地面伽玛能谱;总量测量;远景片众所周知,镭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因此它容易形成范围很广的次生分散晕。疏松层中的镭分散晕,往往是覆土下的基岩铀矿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镭的含量很高时,分散晕容易为伽玛总量测量所发现。由于伽玛总量测量测得的射线强度不只与镭含量的多少有关,而且还与别的放射性元素(如钍、钾)变化有关,因此其异常/干扰比值较小。伽玛能谱测量则能消除上述缺点,从而提高来异常

2、/干扰比值。 测区位于xx火山盆地。自1960年以来先后有华东608队、中南309队、华南292队开展了大量的伽玛、径迹普查、详查等工作,其中包括不同比例尺的综合方法详查、水化普查、放射性地质测量、地表揭露等。发现了5103矿床,并在深部揭露评价了矿区南部的矿化点,矿区以北的五里桥3104矿化点。为了扩大找矿范围,对该区进行了1:2000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工作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1 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盆地南缘。区内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频繁,早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形成了该盆地东部的大神坝花岗岩岩体及盆地西部的桂坑花岗岩体,到晚白垩世末期火山活动已近尾声,大量的酸性火

3、山物质携带着丰富的铀铣络合物涌上地表或近地表浅处,在后来的结晶、脱玻过程中使一部分活动的铀活化出来,成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同时火山热液也为铀的聚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石炭系地层、白垩系上统叶塘组地层。 寒武系()泥盆石炭系(DC):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为一套复理式碎屑建造。岩性为青灰色砂质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绢云母片岩等。 白垩系上统叶塘组(K2)分为下、中、上三组: 下组(K21)为黑色玄武岩;中组(K22)上部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砾岩;上组(K23)为一套陆相酸性喷发岩,在该区大面积分布,岩性主要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中上

4、组顶部为矿床主要含矿岩系。 白垩系上统叶塘组(K2)主要出露在矿区北部,不整合复盖在菖蒲群之上,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磨拉石建造。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砾岩、砂岩、浅色粉砂岩。 矿床构造主要有陡倾层间硅化破碎带(F15)和NWW向两组构造。F15层间硅化破碎带,是矿床主要控矿、含矿构造。处于麻楼断裂带北侧,沿含砾晶屑熔结凝灰岩和含砾凝灰岩界面发育。走向260280倾向350200,倾角6075,长4.5km,宽0.22m,西段最宽8m。舒缓波状,物质成份主要由硅化凝灰岩、含砾凝灰岩、角砾岩、糜棱岩、裂隙破碎岩带等组成。热液活动深部显示较强,地表微弱。主要表现为硅化、赤铁矿化、含铀炭质物,显示与铀矿

5、化的密切关系。 1.2 地球物理特征 区内放射性元素在各地层中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铀含量从新到老,从上到下的变化趋势如表1,古近系铀含量最低,寒武系钍含量最低,紫红色晶屑熔接凝灰岩钾最低,大片地段为零。据矿床铀镭平衡系数测定,地表稍偏镭,整个矿床平衡,且变化较小,为测区开展放射性物探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中铀含量及氡浓度都较低,铀一般为1010-7克/升,氡约72.9Bq/升,水质类型为SiO2-H-N型为主。 2.地面伽玛能谱的应用与成果 2.1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措施 1:2000伽玛能谱测量,采用规则测网,用高精度GPS测量仪布置基线,测线距为20m,误差不超过0.1米。测线长不超过10

6、00m,测线用地质罗盘定方位,点距为10m,用2m木杆丈量,每100m误差不超过2m。基线基本平行主要控矿构造和岩层走向。测网精度均达到规范要求。测网覆盖整个测区的多种岩性,矿体,构造以及断裂带。 2.2 异常特征及推断 从图中圈出的偏高场分布来看,总量偏高场共划分7个,编号分别为17号,铀偏高场、高场共划分20个晕圈片或晕圈带,编号分别为U120。其中U15号是位于5103矿场西段500m的F15和上增断裂交汇部分;U69号偏高场位于上增断裂西北和磷石下断裂附近;U1013号位于测区磷石下断裂西北。U1417号位于F15带附近;U1820号位于麻地坑处。基本组成三个铀远景片。级远景片由2、4

7、号偏高场组成。级远景片由5、7、14、16偏高场组成;III级远景片由1、3、6、8、9、10、11、12、13、15、17、18、19、20组成。 图1工作区铀异常及总量异常分布图 级远景片由2、4号偏高场组成。 2号U偏高场位于F15带上,产于含砾凝灰岩和晶屑熔接凝灰岩的接触界面附近。U含量一般716.4ppm,最高含量达21.8ppm。偏高场呈东西展布,长420m,宽20m150m,场值较高。通过实地检查,为5103矿床矿化引起,有较好的找矿意义,可进一步扩边探深扩大远景地段。 4号位于大塘肚北面和5103矿床南侧,产于次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上盘。高场值连续性较好,晕圈呈东西向,

8、长220m,宽80m130m。U含量一般812ppm,局部最高达27.7ppm。前人在此进行过钻探浅部探索,见有蓝矿化,可进一步扩边探深寻找深部矿化扩大远景。 级远景片由5、7、14、16号4个U偏高场组成。 5号位于上增断裂带东侧,产于紫红色晶屑熔接凝灰岩(K23c-2)中,附近有一个800的异常点。U含量一般79ppm,长340m,宽40m140m,连续性较好,晕圈呈北东向。上增断裂为成矿有利地段,有一定的找矿意义,可进行深部探索。 7号位于磷石下断裂下盘,产于紫红色晶屑熔接凝灰岩(K23c-2)和含砾凝灰岩。U含量一般79ppm,长190m,宽70m100m,连续性较好,晕圈呈北东向。受

9、磷石下断裂控制,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14号位于F15带南侧,处于细花岗岩(52)岩性中,受中基性岩脉与磷石下断裂和花岗斑岩()影响。U含量一般715ppm。长150m,宽80m100m。连续性好,成矿有利。对找矿有意义。 16号位于F15带附近,产于含砾凝灰岩(K23a-7)中。U含量一般7 ppm10.8ppm,长250m,宽50m160m。可能受F15影响,成矿性大,对地质找矿意义较大。值得继续工作。 III级远景片由1、3、6、8、9、10、11、12、13、15、17、18、19、20组成。 1、17号产于紫红色晶屑熔结凝灰岩(K23c-2)中,U含量一般711ppm,偏高场的展布方向

10、成正北方向。由几个小晕圈组成,规模小,U含量低,连续性差,无构造痕迹,找矿意义不大。 3号U偏高场位于5103矿床附近,分布于坑道口及堆矿场。U含量一般12.8 ppm33.4ppm,最高含量为1109.8ppm。长600m,宽80230m,场值高,连续性较好。经实地调查由坑口、堆矿场矿渣以及流水冲积矿渣形成的大面积异常。无找矿意义。 6、813、15、1720号晕圈场值低,连续性差,无构造痕迹,由花岗斑岩和晶屑熔接凝灰岩(K23c-2)局部增高引起,找矿意义不大。 从整体来看,铀的晕圈带的面积远大于总量的异常面积,其中U-4、U-7和U-14这几个较高的铀偏高场并未在总量晕圈里,这几个异常带分别受几个主要控矿构造带控制,都具有一定得找矿意义,且通过钻孔布设进行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验证了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在找矿中的有效性。 3.结论 通过地面伽玛详测对测区具有成矿可能的异常点、异常带进行追索,查明异常的特征、规模、赋存的地质条件、矿化特征,为揭露评价提供依据。镭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