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 二二 节节 阴阴 阳阳 学学 说说 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 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阴阳的最初涵义阴阳的最初涵义 日光向背日光向背 阳爻阳爻 阴爻阴爻 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阳,高明也。阳,高明也。 说文说文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 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类经类经阴阳类阴阳类 地震地震 “ “阳伏而不出,阴迫而不能蒸阳伏而不出
2、,阴迫而不能蒸” 国语国语周语周语 四时四时 “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 用用 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 管子管子乘马乘马 日夜日夜 “ “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 月盈而匡。月盈而匡。” ” 国语国语越语越语 气气 一分为二 阴阳二气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3、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 普遍性:阴阳被用来解释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发生、普遍性:阴阳被用来解释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发生、 发展、运动、变化。发展、运动、变化。 2. 关联性关联性 阴阳的关联性是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是在阴阳的关联性是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是在 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即相关的基础上的。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即相关的基础上的。 天与地,昼与夜,寒与热,水
4、与火,气与血天与地,昼与夜,寒与热,水与火,气与血 3. 3. 相对性相对性 (1 1)相互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相互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 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2 2)无限可分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无限可分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不断的一分为二,以至无穷。不断的一分为二,以至无穷。 (3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 分的。分的。 昼为阳,夜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则为阳中之阴上午为阳中之阳,
5、下午则为阳中之阴 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春天属少阳(阴中之阳)春天属少阳(阴中之阳) 夏天属太阳(阳中之阳)夏天属太阳(阳中之阳) 秋天属少阴(阳中之阴)秋天属少阴(阳中之阴) 冬天属太阴(阴中之阴)冬天属太阴(阴中之阴) 寒寒 证证热热 证证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事物属性的阴阳分类事物属性的阴阳分类 水为阴,其性寒凉、滋润、向下;水为阴,其性寒凉、滋润、向下; 火为阳,其性温热、推动、向上;火为阳,其性温热、推动、向上; 水火是代表阴阳特征的事物。水火是代表阴阳特征的事物。 中医学常用水来
6、指代阴,用火来指代阳中医学常用水来指代阴,用火来指代阳 用阴阳属性进行归类用阴阳属性进行归类: : 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 亮的、功能的、兴奋的都属于阳;亮的、功能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物质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物质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属属 性性 空间空间时时 间间 季季 节节 温温 度度 湿湿 度度 重重 量量 亮亮 度度 事物运动状态事物运动状态 阳阳上外左上外左 南天南天 昼昼春春 夏夏 温温 热热 干干 燥燥 轻轻明明 亮亮 功
7、能功能 上升上升 动动兴奋兴奋 亢进亢进 阴阴下内右下内右 北地北地 夜夜秋秋 冬冬 寒寒 凉凉 湿湿 润润 重重晦晦 暗暗 物质物质 下降下降 静静抑制抑制 衰退衰退 在医学领域中,在医学领域中, 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统属于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统属于阳 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统属于阴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统属于阴 阴阳两分法阴阳两分法 阴阴 阳明阳明 少阳少阳 太阳太阳 厥阴厥阴 少阴少阴 太阴太阴 阳阳 阴阳三分法阴阳三分法 阴阳三分法:标示经脉的阴阳属性阴阳三分法:标示经脉的阴阳属性 阐释伤寒病的六经辨证阐释伤
8、寒病的六经辨证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一)阴阳对立制约 (二)(二)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 (三)(三) 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与互藏 (四)(四) 阴阳消长阴阳消长 (五)(五) 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六)阴阳自和与平衡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指属阴阳对立制约,指属 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 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 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 学说认为,阴阳双方既是学说认为,阴阳双方既是 对立
9、的,又是统一的,统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 一是对立的结果。一是对立的结果。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兴奋兴奋制约制约抑制抑制 抑制抑制制约制约兴奋兴奋 清清 醒醒 睡眠睡眠 人体人体 平平 旦旦黄黄 昏昏 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要有一定的限度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要有一定的限度正常状态正常状态 ( 无太过、无不及)无太过、无不及)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是故冬至四十五日, 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 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 阳气微下。阳气微下。 素问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要精微论 冬寒冬寒 春温春温 夏热夏热 秋凉秋凉 属阳的温热之气属阳的温热之气制
10、约制约属阴的寒凉之气属阴的寒凉之气 属阴的寒凉之气属阴的寒凉之气制约制约属阳的温热之气属阳的温热之气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互根互用(二)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阴阳互根,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 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与阳任何一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与阳任何一 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 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属属 性性 空间空间时时 间间 季季 节节 温
11、温 度度 湿湿 度度 重重 量量 亮亮 度度 事物运动状态事物运动状态 阳阳上外左上外左 南天南天 昼昼春春 夏夏 温温 热热 干干 燥燥 轻轻明明 亮亮 功能功能 上升上升 动动兴奋兴奋 亢进亢进 阴阴下内右下内右 北地北地 夜夜秋秋 冬冬 寒寒 凉凉 湿湿 润润 重重晦晦 暗暗 物质物质 下降下降 静静抑制抑制 衰退衰退 在人体,阳气是以阴精的在人体,阳气是以阴精的 存在为前提;而人体之阴存在为前提;而人体之阴 精,是以阳气的存在为基精,是以阳气的存在为基 础。并且,阴精与阳气相础。并且,阴精与阳气相 互为用、相互资生。互为用、相互资生。 中医学运用阴阳互根互用中医学运用阴阳互根互用 的关
12、系,来阐释和概括机的关系,来阐释和概括机 体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体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与脏腑形体之间生理功能与脏腑形体之间 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阴在内,阳之守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生理状态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病理状态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关系被破坏关系被破坏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交合与互藏(三)阴阳交合与互藏 阴阳交感,指阴阳二阴阳交感,指阴阳二 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 合
13、,发生相摩、相错、相合,发生相摩、相错、相 荡的相互作用。阴阳交感荡的相互作用。阴阳交感 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 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素问素问六微旨大论六微旨大论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素问素问天元纪大论天元纪大论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
14、天气出天气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阴阳消长(四)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阴阳消长,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 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 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与互根互用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1. 1. 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为消长 2 2阴阳皆消皆长阴阳皆消皆长 在
15、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的过程中,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的过程中, 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 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 在阴阳双方互根互用的过程中,在阴阳双方互根互用的过程中, 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 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 阳长阴消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阴长阳消 阳消阴长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阴消阳长阴随阳长阴随阳长 阳随阴长阳随阴长 阴随阳消阴随阳消
16、 阳随阴消阳随阴消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阴阳转化(五)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阴阳转化,指事物的 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 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 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重重阴必阳,阴必阳,重重阳必阴阳必阴” “寒寒极极生热,热生热,热极极生寒生寒”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 “物生谓之化,物物生谓之化,物极极谓之变谓之变” 素问素问天元纪大论天元纪大论 冬寒冬寒 春温春温 夏热夏热
17、秋凉秋凉 属阳的温热之气属阳的温热之气制约制约属阴的寒凉之气属阴的寒凉之气 属阴的寒凉之气属阴的寒凉之气制约制约属阳的温热之气属阳的温热之气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六)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指阴阳双阴阳自和,指阴阳双 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 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 势。势。 对生命体来说,阴阳对生命体来说,阴阳 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 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 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 恢复平衡的能力。恢复平衡的能力。 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
18、,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 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 目标的发展和运动,是维目标的发展和运动,是维 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 内在机制。内在机制。 阴阳平衡,指阴阳双方在阴阳平衡,指阴阳双方在 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 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 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二)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二)概括人体生理功能 (三)阐释人体病理变化(三)阐释人体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
19、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1.脏腑形体分阴阳脏腑形体分阴阳 人体部位人体部位 阳 上半身体表体表的背部 四肢外侧 阴 下半身体内体表的腹部 四肢内侧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 肝、心、脾、肺、肾肝、心、脾、肺、肾 脏腑脏腑 五脏,属阴五脏,属阴 六腑,属阳六腑,属阳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肺也。腹为阴,阴中之 阴,肾也;
20、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 (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2.2.经络系统分阴阳经络系统分阴阳 经络:经为阴,络为阳。经络:经为阴,络为阳。 经中又有阴经阳经,络中又有阴络阳络。经中又有阴经阳经,络中又有阴络阳络。 十二经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十二经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阴阴 阳明阳明 少阳少阳 太阳太阳 厥阴厥阴 少阴少阴 太阴太阴 阳阳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二)概括人体生理功能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 阳 低阈线
21、 阴阳下降 正气虚 中线 阴阳上升 邪气盛 高阈线 阴阳的生理 调节范围 基线 阴平阳秘 示示 意意 图图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三)阐释人体病理变化 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平衡被破坏意味着生病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平衡被破坏意味着生病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础。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六淫又可六淫又可 再分阴阳再分阴阳 风、暑、燥、火(热)为阳邪
22、风、暑、燥、火(热)为阳邪 寒、湿为阴邪寒、湿为阴邪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 斗争导致阴阳失调。斗争导致阴阳失调。 (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1)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包括阴偏胜、阳偏胜,简称阴盛、阳盛,阴阳偏盛:包括阴偏胜、阳偏胜,简称阴盛、阳盛, 是于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是于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盛则热:是病理变化中阳邪亢盛而表现出来的阳盛则热:是病理变化中阳邪亢盛而表现出来的 热的病变。热的病变。 “
23、阳盛(胜)”胜是指邪热亢盛 “则热”的热是指病变的性质 阳邪致病,如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可致人体阳气偏盛,出 现高热,汗出,口渴,面赤,脉数等症状,其性质属热。 “阳盛则热阳盛则热” “阳盛则阴病阳盛则阴病” 阳盛往往可致阴液损伤,会出现阴液耗伤而口渴的现象。 (1)阴阳偏盛 阴盛则寒:病理变化中阴邪亢盛而表现出来寒的病变 阴邪致病,如纳凉饮冷,可以造成机体阴气偏盛, 出现腹痛,泄泻,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等 症状 阴盛往往可以导致阳气损伤 “阴盛则寒” “阴盛则阳病” 图1-2 阴阳偏盛示意图 阴阳有余 邪气盛 阴 阳 阴阳不足 正气虚 基线 阴阳的生理 调节范围 阳盛阴盛 (2)阴阳偏衰
24、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阳偏衰,即阴虚、阳虚,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阳偏衰,即阴虚、阳虚, 是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是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虚则寒:阳虚是人体阳气虚损。根据阴阳动态平衡原阳虚则寒:阳虚是人体阳气虚损。根据阴阳动态平衡原 理,阴或阳任何一方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的偏盛,理,阴或阳任何一方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的偏盛, 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盛,出现寒象。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盛,出现寒象。 人体阳气虚弱,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踡卧,人体阳气虚弱,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踡卧, 自汗,脉微等症状。自汗,脉微等症状。 其性质属寒,所以称
25、其性质属寒,所以称“阳虚则寒阳虚则寒”。 (2)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阴虚是人体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阴虚则热:阴虚是人体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 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 如,久病耗阴或素体阴液亏损,可出现潮热,盗汗,五心如,久病耗阴或素体阴液亏损,可出现潮热,盗汗,五心 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症状。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症状。 其性质属热,所以称其性质属热,所以称“阴虚则热阴虚则热”。 用阴阳消长的理论来分析,用阴阳消长的理论来分析,“阳虚则寒阳虚则寒”属于阳消而阴相对长属于阳消而阴相对长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属于阴消而阳相对长。其中以消为主,长居其次属于阴消而
26、阳相对长。其中以消为主,长居其次 图1-3 阴阳偏衰示意图 阴阳不足 正气虚 阴阳有余 邪气盛 阴 阳 阴阳调节的 生理范围 基线 阳衰阴衰 (3)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包括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互损包括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 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阳损及阴:阳虚致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阳损及阴:阳虚致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 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 阴损及阳:阴虚致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阴损及阳:阴虚致一定程度时,因阴虚
27、不能化生 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 阴阳不足 正气虚 阴阳有余 邪气盛阴 阳 阴阳的生理 调节范围 基线 阴阳两虚 图1-4 阴阳两虚示意图 阴阳不足 正气虚 阴阳有余 邪气盛 阴 阳 阴阳的生理 调节范围 基线 阳虚阴盛阴虚阳盛 图1-15 阴阳偏盛偏衰示意图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四诊四诊 阴阴阳阳 望色泽晦暗色泽鲜明 闻 语声低微无力 呼吸微弱,声低气怯 语声高亢洪亮 呼吸有力,声高气粗 问 蜷卧静默 身寒喜暖 躁动不安 身热恶热 切 尺为阴 去者为阴 迟者为阴 沉涩细小为阴 寸为阳 至者为阳 数者为阳 浮大洪滑为阳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8、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1.1.分析四分析四 诊诊 资料资料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2 2概括病证概括病证 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阳阳 里证、寒证、虚证里证、寒证、虚证阴阴 脏腑辨证:在虚证中,心有气虚、阳虚脏腑辨证:在虚证中,心有气虚、阳虚阳虚阳虚 血虚、阴虚血虚、阴虚阴虚阴虚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 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 居有常,做到居有常,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
29、和于术数”(素问(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 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 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坏其真矣 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 2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有余之证。 “损其有余损其有余”,即,即“实者泻之实者泻之” 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阳热过盛易于损伤阴液; 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阴寒过盛易于损伤阳气。 故在调整阴阳的偏盛时,应注意有无相应的阴或阳偏衰的情况。 若阴或阳偏盛而其相对的一方并没有构成虚损时,即可采用“损其有余”的 方法。 若其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阳盛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即“热者寒之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紫外激光传输光纤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医疗仪器设备制造项目发展计划
- 教育与商业的融合以大数据分析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
- 家庭教育心理学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技巧
- 2025届安徽省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育技术与家长参与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 智慧医疗的AI助手智能辅导系统的应用与挑战
- 企业人才培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 大数据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 2025届陕西省旬阳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考英语3000词默写版(一)
- 中国氢燃料电池用铂催化剂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区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全氢聚硅氮烷转化为氧化硅的机理剖析与多元应用探索
- 物业项目合伙协议书
-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多校中考二模 化学试题(含答案)
- 国家职业标准 6-11-01-03 化工总控工S (2025年版)
- 入团考试高效复习秘籍试题及答案
- JT-T 600-2025 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
- 2025-2030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临床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