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_第1页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_第2页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_第3页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_第4页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编制说明2021年2月目 录1 项目背景11.1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分析11.2任务来源31.3编制依据32 编制过程42.1开题与启动42.2园区调研53 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路线133.1编制原则133.2编制思路143.3适用范围和技术内容143.4技术路线144 标准结构与内容说明144.1标准主要结构及内容164.2主要条款要求及说明165 主要国家、地区和我国其他省市相关标准对比405.1 与现行国标对比405.2 与其他省市相关标准对比分析456 标准实施建议50651 项目背景1.1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分析园区是工业企业主要聚集地,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生

2、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创建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大力加强园区生态化建设规划,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改善能源产业结构等措施,实现产业机构调整低碳化,使得省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数量众多、类型复杂、发展阶段不一、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园区提出具体规划、建设、改造方案,通过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改善能源产业结构等措施,建设具有江苏省发展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3、要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宗旨,有利于提高园区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园区发展的生态化转型、促进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在区域层面和工业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2)加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合理规划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生态产业网络体系,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缓解区域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我国正全力实施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在此过程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多

4、数开发区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经济迈向中国制造 2025 的有效路径之一;3)以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工业集聚区是推动区域节能减排的关键。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工程建设、管理强化和科技创新,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 是在区域层面和工业领域实现节能减排、保障环境安全的关键支撑。生态工业园区评价具有导向、激励、鉴定、预测等功能,可有效引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促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以2015年12月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园区标准(HJ 2742015)作为评价工业园区生

5、态工业工作绩效的统一技术依据,用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符合性评价。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类型繁多,各地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参差不齐,部分园区和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够,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生态工业园区实行差别化环境政策,以促进园区的长效发展。特别是对于江苏等发达地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中部分指标要求较宽松,不能体现江苏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后,江苏省对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的要求不断强化,园区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因而需要结合省内工业园区的特点,制定适用于指导我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相关规范。1.2任务来源江苏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

6、022年)(苏政办发201926号)提出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和突破生态环境标准发展瓶颈为重点,2022年底前,研究制(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管理规范、工程规范及实施评估等六类生态环境标准项目100项,其中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是该方案提出的24项管理规范之一。为此,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承担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2020年7月2日,本标准获得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正式立项。1.3编制依据制定本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江苏省有关于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和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文件,主要涉

7、及: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78号);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3)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4) HJ 274-2015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5)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令 第38号);6)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31号);7)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5167号);8) 关于修订印发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9)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

8、标的建议10) 江苏省开发区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 第68号);11)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24号);12)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的通知(苏环办2020121号);13) 关于印发江苏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9410号);14)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15)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1941号)。2 编制过程2.1开题与启动2020年4月,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成立

9、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小组,开展了标准总体框架设计、文献查阅及内容编制等工作,标准起草工作开启。在对大量文献、法规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标准编制小组于2020年5月中旬完成了标准编制前期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20)中有关标准编制的要求,制定标准初稿。同时,标准编制小组撰写完成标准开题报告,于2020年5月18日在南京召开了标准开题评审会。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标准正式开题。2.2园区调研1、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大力加强园区生态化建设规划,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改善能源产业结构,实现

10、产业机构调整低碳化,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省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现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58个,包含国家级46个,省级122个,共获批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区86家。表2-1 江苏省省级及以上生态工业园区名单序号园区名称序号园区名称1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44江苏句容经济开发区(省级)2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45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省级)3无锡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46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4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47江苏建湖经济开发区(省级)5张家港保税区暨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国家级)48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6扬

11、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49江苏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省级)7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50江苏常州戚墅堰经济开发区(省级)8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国家级)51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省级)9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52江苏省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10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53江苏姜堰经济开发区(省级)11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54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12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55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13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56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14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57江苏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省级)15江苏

12、武进经济开发区(国家级)58江苏兴化经济开发区(省级)16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59盱眙经济开发区(省级)17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60泗阳经济开发区(省级)18扬州维扬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省级)61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省级)19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62江苏高邮经济开发区(省级)20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63江苏阜宁经济开发区(省级)21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省级)64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省级)22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65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23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国家级)66江苏丰县经济开发区(

13、省级)24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省级)67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省级)25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省级)68江苏扬州广陵经济开发区(省级)26江苏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省级)69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27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70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省级)28江苏溧阳经济开发区(省级)71泰州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29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72镇江京口工业园(省级)30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省级)73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31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省级)74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32江苏无锡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75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33江苏扬州维扬经

14、济开发区(省级)76镇江经济开发区(省级)34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77东台经济开发区(省级)35江苏省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78泗洪经济开发区(省级)36江苏相城经济开发区(省级)79亭湖经济开发区(省级)37江苏金湖经济开发区(省级)80灌云经济开发区(省级)38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81海门工业园区(省级)39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省级)82徐州工业园(省级)40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省级)83无锡硕放工业园区(省级)41江苏溧水经济开发区(省级)84宿城经济开发区(省级)42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省级)85新沂经济开发区(省级)43江苏高淳经济开发区(省级)86沭阳

15、经济开发区(省级)经统计分析得知,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内共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3家,省级生态工业园区65家。其中,苏南地区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区共41家,苏中地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6家,苏北地区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区29家。2、江苏省代表性园区调研在标准正式开题后,标准编制小组围绕着标准的主要内容制定了调研方案。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标准编制小组以座谈会的形式展开调研工作,调研对象为江苏省13个设区市具有代表性的65个园区,调研的主要内容为获取园区基础性填报数据,同时了解园区的类型、主要产业及亮点工程、近三年内开展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保工作、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而开展的重点项目情况及对

16、本标准中建设要求和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等。标准编制小组组织调研座谈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包括:表2-2 调研园区明细时间地点调研对象2020年9月16日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宿城经济开发区、江苏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江苏泗洪经济开发区、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2020年9月17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9月23日淮安市生态环境局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洪泽经济开发区、江苏淮安清河经济开发区、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2020年9月27日扬州市生态环境局扬州

17、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江都经济开发区、江苏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江苏省杭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仪征经济开发区2020年9月27日镇江市生态环境局江苏句容经济开发区、江苏丹徒经济开发区、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江苏镇江京口工业园区、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9月28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江苏省张家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9月28日无锡市生态环境局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无锡空港经济开发区、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2020年9月29日徐州市生态环境

18、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邳州经济开发区、江苏沛北经济开发区、江苏省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10月12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江苏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江苏省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10月13日盐城市生态环境局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江苏省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建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盐城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10月14日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赣榆经济开发区、江苏连云经济开发区、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江苏连云港化

19、学工业园区2020年10月16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溧水经济开发区、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江苏省高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10月20日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泰州一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2020年9月16日-2020年10月20日,标准编制小组在江苏省13个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了标准调研座谈会。会议中,标准编制小组向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参会园区作出简要介绍,包括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目的、标准编制原则及标准内容等。经调研,发现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

20、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时间较短,生态工业园区所具备的优点并没有被全面的呈现给出来。同时,园区对生态工业园区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缺乏对于生态工业的认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放在短期的经济收益上,没有考虑到生态工业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愿意主动开展生态工业建设;2)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标准来规范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存在一定的缺失,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扶持力度仍需加强。同时,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使得园区及企业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完

21、全调动起来,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标准编制小组听取各生态环境局和园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的共性建议和意见为:1)部分指标值过高,如亩均税收(30万元/亩);2)应按园区类型设置不同类别指标,如高新技术占比指标设置过高,不利于非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3)园区批复面积远小于实际管辖开发面积,使用批复面积不合理;4)非化工园区一企一管、明管输送指标完成难度较大;5)园区管理机构人员编制不足,部分园区环保依赖于街道、镇环保部门;6)应明确数据统计口径、统计范围,便于园区获取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7)与国家级创建相比,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积极性不足,建

22、议增加政策支持。标准编制小组通过整理各园区的意见和建议,经多次讨论和完善后,于2020年10月22日形成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工作组讨论稿及编制说明。2.3标准征求意见专家论证会2021年1月26日,标准编制小组组织有关单位与专家召开会议,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会上,相关领导和专家对本文件提出建议和意见。意见采纳情况见表2-3:表2-3 标准征求意见专家论证会意见采纳表序号专家专家意见评分修改情况1崔云霞1.细化数据采集方法和来源;2.核实建设规范中名词;3.结合调研情况进一步核实指标。901.已根据GB/T 1.1-2020中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本文件的范围,并进

23、一步明确数据的计算方法;2.已核实本文件中的名词,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跟踪评价;3.已结合调研统计数据核实建设要求数据值。2陈银龙1调整标准的框架;2.按照GB/T1.1-2020的要求,修改完善适用范围、定义等要素。861.已完善本文件界定的范围及框架2.已GB/T1.1-2020的要求,修改完善本文件的使用范围和定义等要素;3阚慧1.涉及规划环评内容,考虑规划环评的时效性;2.三产占比较大园区和无二产园区的适用性;3.公式(13)错误;4.更新二氧化碳排放计算参数,结合最新国家、省要求,明确排放内容;5.公式(4)(16)(19)重复;6.特色创新要求可将内容扩展无产至产业公共、机制创新;

24、7.考核细则中达90分难度较大,要求高;8.产业共生内容稍薄弱,明确主导产业界定、企业范围871.已修改为“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跟踪评价”;2.本文件主要适用于工业园区;3.已按照GB/T1.1-2020的要求修改公式;4.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照国家最新规定进行计算;5.已按照GB/T1.1-2020的要求修改公式;6.本文件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特色创新应主要为生态环境相关创新;7.本文件规定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要求,考核细则不属于本文件的规定范围;8.已在本文件中界定为主导产业规上企业。4杨振亚1.补充完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HJ/T 409-2007;2.进一步核实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定

25、义;3.建议调整标准的结构框架;4.核实监测监控、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等指标861.已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补充先关文件;2.已重新界定省级生态工业园的定义;3.已调整本文件的整体框架;4.对监测监控、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核实,明确指标内容和计算公式,并对指标值重新审核。5张龙江1.介定相关术语、合理介定本标准的范围;2.加强与最新国家环境管理相关要求;841.已重新界定本文件的术语和范围;2.已根据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最新国家政策,增加“环境保护社会监督机制”等要求。3 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路线3.1编制原则1、过程管控与结果导向相统一加强对园区创建过程的管控,以建设目标为导

26、向,将建设过程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切实有效的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依据园区实际建设情况,制定新时期新要求的建设目标,推动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系统完整与重点突出相统一对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体系与政策,在全面统筹园区经济发展、产业共生、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等要素基础上,重点突出园区生态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推动园区走出一条集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3、严格标准与便于操作相统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度对接国家“十四五”工作部署,在标准的建设要求中充分体现江苏省工业园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同时,在标准的执行过程中贴合园区实际,提升相关数据材料的可

27、收集、可考核性水平,提高文件可操作性。4、共性要求与特色亮点相统一充分考虑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共性要求,设定约束性和引导性建设要求,推动生态工业园区规范发展,保证各园区总体生态发展质量。鼓励园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亮点项目和工程,充分体现示范性和引领性。3.2编制思路梳理现行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标准、规范,初步确定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的总体框架、建设要求等。调研江苏省内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工业园区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的现状,收集并分析省内部分已创建和未创建生态工业园的园区的经济、资源、环境数据,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整体性把握,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造提供

28、依据。明确生态工业园区内涵和创建基本条件,结合国家现行的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编制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包括规定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建设要求等。3.3适用范围和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可作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依据,建设规划编制、建设成效评估的技术依据,也可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其他相关建设活动的参考。本标准编制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通过调研江苏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现状,并结合国家及江苏省生态环保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从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编制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求,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提供指导性

29、规范。3.4技术路线本标准编制主要经历了标准体系设计、标准编制、调研分析及标准修订四个阶段,实施的具体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图3-1 标准编制技术路线4 标准结构与内容说明4.1标准主要结构及内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范结构上分为11个部分,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和基本要求等。前言:介绍本文件编写规则、归口单位和起草单位等。范围:明确本文件的主要内容及适用于应用场景。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文件。术语和定义:对本文件中引用的术语和定义进行释义。基本要求:申报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基础设施要求:包括污水废水收集与处理、集中供热、智慧管理平台和生态安全缓冲区

30、4个方面。生态环境要求: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态空间保护等10个方面。经济发展要求:包括产业共生、高新企业总产值占比和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3个方面。资源节约要求: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二氧化碳排放量、综合能耗弹性系数和新鲜水耗弹性系数4个方面。长效管理要求:包括生态环境管理机构、项目准入与退出机制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8个方面。参考文献:列出本文件中资料性引用的文件及其他信息资源清单4.2主要条款要求及说明本文件包括基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长效管理6项建设要求及对应的分项要求。各分项的具体要求和设定依据如下:1、基本

31、要求:具体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a)由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设立;b)按照HJ 130中的要求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跟踪评价并通过省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审查,且评价报告在有效期内;c)按照HJ/T 409中相关要求编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建设范围、指标体系、重点任务,规划实施期内,每年制定落实年度方案及重点工程项目表。设定依据:(1)根据国家生态工业园管理办法规定,申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的园区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考虑到与国家标准衔接的一致性和江苏省现有工业园级别的实际情况,申报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园区应由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设立。(2)规划环评是指在规划编制过程

32、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跟踪评价,对推进园区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是基于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求所提出的建设任务和要求,包含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内容和效果。编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有利于园区有序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程,依此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5167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87号) 江苏省开发区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

33、第6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2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5167号)关于切实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7140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5167号)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 409-2007)中的相关要求。2、基础设施要求(1)污水废水收集与处理具体要求:污水废水的收集与集中处理应达到以下要求:a)工业废水专管输送,收集处理率达100%,宜采用明管输送;b)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不低于95%。设定依据:污水、废水收集与处理是指将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排除的全部污水、废水收集并输

34、送到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实施进行集中处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加强园区工业废水处理能力,鼓励建成“一企一管”收集体系,做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实行工业废水的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同时,加快园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 2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苏建城2019220号)“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和江苏省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中的相关要求。(2)集中供热具体要求: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跟踪评

35、价要求,建设完善的集中供热系统。 设定依据:集中供热是指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 (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的方式,能供给区域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效利用园区空间。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严格按照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利用绿色化、运营管理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的要求,建设完善的集中供热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助力区域和园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一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苏经信节能2016504号)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

36、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62号)中的相关要求。(3)绿岛建设具体要求:宜根据自身特点,建设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如研发中心、喷涂中心、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危废暂存或处置设施等。设定依据:绿岛是指由政府投资或政府参与、多元投资,配套建有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集中点或片区。园区建设“绿岛”,能大幅度降低中小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对生产工艺相同、污染物性质相似、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小企业,单独或依托产业园区(集中区)以

37、及治污能力强的规模企业,建设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实现大气、水污染物集中治理以及危险废物规范集中暂存。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关于开展“绿岛”建设试点的通知省生态环境厅 省科学技术厅 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941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8修订)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苏政办201891号)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中的相关要求。(4)智慧管理平台具体要求:整合信息化资源,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污染源监控

38、预警;b)环境质量监控预警;c)环境应急指挥;d)危化品管理;e)风险源管理;f)工况监控。设定依据:智慧管理平台是指通过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环境风险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精准的传递及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服务支撑平台。园区建立智慧管理平台,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园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污染物排放与监控智能多源感知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一数一源、一源多用、信息共享、部门协同”,同时推动环保大数据面向社会公众、民间团体等开放共享。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省政府

39、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870号)和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2028号)中的相关要求。(5)生态安全缓冲区具体要求:宜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并妥善管理。设定依据:生态安全缓冲区是指生态空间中具有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抵御、缓解和降低生态影响的过渡地带,包括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功能等生态功能区。园区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可扩大生态环境容量,降低园区和企业治污成本,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宜坚持系统化思维,以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核心,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并妥善管理

40、,实现尾水进一步生态降解净化削减。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的通知(苏环办2020121号)中的相关要求。3、生态环境要求(1)环境空气质量具体要求:完成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考核任务,自规划实施以来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设定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的污染程度,主要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进行判断。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各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工作。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体系,协同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

41、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控制,有效解决细颗粒物(PM2.5)超标等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持续改善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24号)和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订)中的相关要求。(2)水环境质量具体要求:水环境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完成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考核任务,自规划实施以来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b)自规划实施以来,镇级及

42、以上河道水质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c)消除地表水劣V类水体;d)地下水环境质量完成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考核任务。设定依据:水环境质量的好坏反映了水体的污染程度,主要依据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进行判断。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各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工作。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严格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有序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切实改善园区水环境质量。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43、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24号)和江苏省水域保护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135号)中的相关要求。(3)土环境质量具体要求:完成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考核任务,自规划实施期以来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设定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土壤环境对人群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保护好土壤环境质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围绕“摸清底数,预防污染,严控风险,扩大修复”的总体思路,以固体废物控增量、减存量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园区土壤环境质

44、量和人居环境安全。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24号)和关于印发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6169号)中相关要求。(4)生态空间保护具体要求:严格遵守“三线一单”中相关要求,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设定依据: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海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河流、湖泊等。生态保

45、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按严格遵守“三线一单”中相关要求,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49号)中的相关要求。(5)监测监控具体要求:建设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

46、,包括但不限于:a)大气环境监测监控;b)地表水环境监测监控;c)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测监控;d)企业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监控;e)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控;f)企业废水排放口监测监控;g)企业清净下水排放口监测监控等。设定依据:环保监测监控体系是指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和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趋势的采样观测、调查普查、遥感解译、分析测试、评价评估、预测预报等活动,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状况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建立环保监测监控体系,并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监控等工作,提高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该条款的

47、主要要求符合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中的相关要求。(6)环境污染风险管控体系具体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风险管控体系,包括但不限于:a)按照DB32/T 3794和DB32/T 3795中的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并备案,且备案在有效期内;b)建设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专职环境救援机构、应急专家组;c)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演练;d)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应安装厂界预警装置,工业园区应具备相应的自行监测能力;e)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配置应急物资f)具备突发情况下的污染物拦截、处置能力;g)建设环境应急监测站或与第三方监测单位签订应急监测协议。设定依据:环境污染风险管控体系是指面对环境突发

48、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主要包含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和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构建健全的环境污染风险管控体系,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环境突发环境事件,减少各类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安全。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苏政办函202037号)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中的相关要求。(7)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具体要求:危险废物处

49、置利用率应达100%。设定依据: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一是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二是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危险废物会对社会、环境、人群造成危害,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努力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同时,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50、 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8修订)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9327号)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中的相关要求。(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具体要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大于或等于70%。设定依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是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的比值。推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保证园区范围内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51、到70%以上,积极促进循环发展。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关于印发的通知(苏经信规20183号)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中的相关要求。(9)污染物总量具体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国家重点污染物及地方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考核要求;b)当工业增加值建设期年均增长率大于0,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小于或等于0.3;当工业增加值建设期年均增长率小于0,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大于或等于0.3。设定依据: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园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资源节约以及提高污染治理水平起到极大

52、的推动作用。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通过实施重点工业行业提标改造、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和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改造等,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加强重点领域污染减排,积极推动结构性减排,使园区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并达到弹性系数控制要求。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24号)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订)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中的相关要求。(10)清洁生产审核具体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的企业数逐年提高,重点企业清洁生产

53、审核实施率达到100%。设定依据: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算及符合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在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重点企业应按照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其中,重点企业是指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发改委 环保部第38号令)中规定的,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发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包括园区从建设规划基准年到验收年公布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中的全部企业)。同时,园区应组织其他企业参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

54、程序开展审核并通过评估。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发改委 环保部第38号令)中的相关要求。4、经济发展要求(1)产业共生具体要求:产业共生应达到以下要求:a)主导产业链链上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大于或等于40%;b)自规划实施以来,主导产业链链上新增规上企业数占比大于或等于60%;c)自规划实施以来,新增构建生态工业链项目数量大于或等于6个。设定依据:产业共生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企业为提升竞争优势在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合作的一种产业模式。园区采用产业共生的发展模式,

55、有利于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发展,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可统计范围内的调研园区主导产业链链上企业数占园区总企业数比例约为36.74%,考虑园区发展的前瞻性,故设定主导产业链链上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大于或等于40%。同时,考虑部分老园区的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链长度、深度不足等因素,故增设条款“自规划实施以来,主导产业链链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大于或等于60%”,进行差异化评价。此外,沿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中的相关要求,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实施后新增构建生态工业链项目数量应大于或等于6个,且项目在验收年实现稳定运行。该条款的主要要求符合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