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摘要目前,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是社会各界最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面对的职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压力,教师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这将会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育者,引领着下一代人的成长,教育者本身的心身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过程。所以关注教师的职业压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是全社会的一大职责。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肖计划、许秀峰编制的应对方式及应对效果问卷和朱从书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为研究工具,以青海省七个地区二十二所中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
2、,探讨了青海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结果如下:(1)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大,应对方式消极,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健康水平较差。(2)男教师的职业压力大于女教师,且应对方式相对消极,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在婚姻状况维度,压力水平差异不显著,但是应对方式上,已婚教师比未婚教师积极。(3)教师的年龄、教龄、毕业学校、学历、在学校的岗位、任教科目的主次等对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没有影响。(4)中学教师职业压力中的学生因素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有显著相关;自我发展需要与自责、幻想、退避也有显著相关,而
3、家庭人际因素和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都有显著相关。(5)应对方式的各因子除了解决问题和求助与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各因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之外,其他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都有显著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比较小,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6)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子上,家庭人际和考试压力的影响大于其他因子。在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上,自责和幻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的选择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依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的针对性建议有:(1)在适当的范围内减轻中学教师的工作负荷,改革教师业绩评价机制,建立教师情感支持系统。(2)建立开放民
4、主的管理方式,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生活当中。(3)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工作站,对教师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关键词: 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I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Occupational Stress,Coping Style and PhysicalHealth In Qinghai ProvinceAbstractAt present,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e status and mentalhea
5、lth level has been the greatest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social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eachers have to faceoccupational stress more and more the face of pressure, the teachers will take what copingstyles?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This will af
6、fect the teachers mental health level. Aseducators, to lead the next generation to growth, the educato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directly affect the next generation Concern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mentalhealth is one of the majorduties of the society as a whole.In this study, the symp
7、tom rating scale, JiHua Xiao, Xu Xiufeng prepared responseand deal with the effect of questionnaire and Zhu prepared from the books and other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questionnaire as a research toolto Qinghai Province, seven in 22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tudy to e
8、xplore the Qinghaiarea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coping way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study are as follows:(1) Qinghai Provinc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negativecoping style
9、, mental health sco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poor health standards.(2)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male teachers than female teachers, and the relativelypassive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 is lower than female teachers. Pressure level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marital status, coping sty
10、le, married teachers are morepositive than unmarried teachers.(3) Teacher age,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years of graduate school, education,IIjobs in the school, to teach subjec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were no effect.(4) Secondary s
11、choo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pressure on student factors and respondto the way self-blame, fantasy and avoidanc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self-development needs and self-blame, fantasy, retreat also hav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while the family interpersonal factors and self-blame, help fantas
12、y, avoidance, andrationalization are significant.(5) Coping style factor to solve problems and help with mental health between theself-rating scale for each factor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among other factors, andmental health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A positive response is rel
13、atively small,the health effects of passive coping style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mental health.(6) The impact factor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onmental health, family, interpersonal and examination pressure is far greater than otherfactors. On the way teachers cope wi
14、th stress, self-blame and fantasies affect mental health.Occupational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choices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secondary schoolteachers.Targeted proposal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1) Reduce the workload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proper range, t
15、he reformof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semotional support system.(2)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n and democratic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eachers to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schools teaching and life.(3)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s psychological counse
16、ling workstations, flexibleforms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help teachers to carry out.Keywords: Teacher occupational stress, Coping styles, MentalhealthIII目录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缘起 . 11.2 研究目的 . 21.3 研究意义 . 21.3.1 理论意义 . 21.3.2 实际意义 . 31.4 研究假设 . 3第二章 文献综述 . 42.1 概念的界定 . 42.1.1 教师职业压力 . 42.1.2 应对方式
17、 . 52.1.3 心理健康 . 62.2 国外相关研究 . 72.2.1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 72.2.2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 82.2.3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 . 92.2.3.1 国外对心理健康素质的探讨 . 92.2.3.2 大众健康模式在学校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 102.2.4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 122.3 国内相关研究. 132.3.1 国内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 132.3.2 国内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 142.3.3 国内心理健康研究 . 142.3.4 国内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 15第三章 研究设
18、计 . 173.1 研究对象 . 173.2 研究方法 . 173.3 研究工具 . 183.3.1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 183.3.2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 . 183.3.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193.3.4 应对方式问卷 . 193.4 技术路线 . 19IV第四章研究结果 . 214.1、中学教师的一般统计学资料 . 214.2.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 . 214.2.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比较 . 214.2.2 中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比较 . 244.2.3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比较 . 274.3
19、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 314.3.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 . 314.3.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SCL-90)之间的相关 . 314.3.3 中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SCL-90)之间的相关 . 324.4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素的回归分析 . 324.4.1 职业压力各维度对心理健康总分的逐步多元回归 . 324.4.2 应对方式对的因素对心理健康总分的逐步多元回归 . 334.4.3 应对方式总分、职业压力总分对 scl-90 总分的逐步多元回归 . 33第五章讨论与分析 . 35.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
20、. 35.中学教师职业压力 . 355.1.2 中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 . 365.1.3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 . 375.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 385.3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素. 39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 406.1 研究结论 . 406.2 建议. 417.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努力方向 . 437.1 研究不足 . 437.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 43参考文献 . 44附录 1: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 . 47附录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49附录 3:应对方式问卷 . 50致谢 . 54作者简介 . 55V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
21、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第一章问题的提出1.1 研究的缘起目前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能力差、人际障碍、人格缺陷、情绪不稳、职业压力以及心身疾病等方面。有研究发现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1。也有的学者发现,和男教师相比,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尤其是在敌对、躯体症状、焦虑上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更多表现出厌烦、神经过敏、紧张、头痛及身体上的不适。也有研究表明,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中,30-40 岁年龄段的骨干教师心理
22、问题较多,其主要心理问题是焦虑、躯体化、强迫症状;女性骨干教师较男性骨干教师心理问题多,其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2。可见,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甚至不同学科以及是否是班主任等不同的教师群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与当前的社会变革、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压力、冲击有关,与社会家庭、学校对考试升学率的片面重视及有关教育体制政策的不合理有关,与日益增加的教育教学重负有关,也与教师自身素质相关。这种成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方面有教师的人格特征、自我认识以及成长经历等因素;客观方面有家庭、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工作繁重回报相对较
23、低、工作环境不理想以及角色冲突等因素;另外教师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包括信息源的多元化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老化及缺乏信息化所要求的工作设备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贫富差距的增大和教师经济收入偏低而引发的不公平感、社会提1.2.余欣欣.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教育探索,J2003,(6)戚瑞丰.一项关于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3,(2)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供个人发展机遇的增多和教师对本职工作不安于现状的心理冲突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这些外部的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方面相互作用,成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24、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新世纪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然而,持久且过度的工作压力不但会严重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师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使其难以有效履行职责,降低教学质量,甚至产生职业倦怠,而且还会极大地破坏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一位整日因巨大压力而陷入焦虑不安的老师,就无法培养出幸福快乐、人格完善的学生1。另外,随着大学的扩招,高考的录取率逐年上升,但是初中升高中的比率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考高中比考大学竞争更为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下,职业压力对
25、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教师退休后几年就去世的现象。1.2 研究目的(1)探讨、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2)探讨、分析面对职业压力,不同年龄、性别、地区、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工作量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3)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评估,分析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1.3 研究意义1.3.1 理论意义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一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
26、系研究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那么教师以怎样的应对方式才能降低工作中的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在我国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数的研究都还停留在实证研究阶段。并且由于地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民族文化的差异,某个区域为特例的实证研究并不适合其他地区,所以本选题以青海地区中学教师为被试,就青海地区的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做
27、实证研究,这对进一步丰富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1.3.2 实际意义(1)了解青海地区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评估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2)针对青海中学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中学教师找到更加合理的应对压力的方式,预防教师心理、生理疾病,促进他们培养健康的心态,发展健全的人格。(3)对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是对于高原地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丰富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为后继研究者研究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借鉴。1.4 研究假设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相关。2压力应对方式与
28、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3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4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概念的界定2.1.1 教师职业压力教师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也称教师工作压力。教师压力的研究就开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Kyriacou1和 Sutcliffe 率先在教育评论Education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教师压力研究的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这一工作引起的。该定义模式实质上是把教
29、师压力当成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这种经历是由于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境况对他们的自尊和健康构成了威胁而产生的。在以后的研究中,这一定义模式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如,有的研究者用压力这一术语来指个人产生的压力和要求的程度,并且用术语“紧张”一词来指代这种压力的反映。有的研究者依据个体的要求及其对付这一要求的能力的不协调程度而下定义。还有的研究者对教师“累垮”比较关注,压力是一种情感体力和态度的疲劳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在一些长期不能成功和有效处理这种压力的教师中蔓延。对于教师职业压力学者们对其有不同的见解 。“当教师的幸福和自尊受到威胁时,其内心平衡发生改变产生的影响” kargco,1982)。 当教师的
30、幸福受到威胁时,且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的经验 ”(Litter&Tukan,1985)。“由教师引起的消极感受或不愉快的情感状态”(Kyriacou,1989)。“教师对消极情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伴随由教师职业所引起潜在的病理性的生理、生化变化,并为那些威胁到个体自尊感因素的知觉以及减轻这些威胁的应对机制所调节”(Borg&lion,1995)。“教师的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情感反应”(周立勋,台湾,1Kyriacou.C.&Svutcliffe,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S
31、ources and Symptoms.British Journal 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78,48:159-167( “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1987)。“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所产生的负面情感”(程一民,台湾,1997)。”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到不偷快或负面的情绪”(吕秀华,台湾,1998)。从以上这些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发展来看,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变化是越来越丰富,深入。2.1.2 应对方式应对(coping,也称应付),最早是 19 世纪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先祖弗洛伊德在对自我防御机制的
32、研究中提出的,他从无意识的角度解释应对为:个体在面对应激情境时的心理防御机制1;后来,在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中,从人格构成角度分析这一定义,认为应对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表现出的特质,这种应对方式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再后来是”过程论”中提到应对,其中特别强调:在个体应对方式选择中情境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认为应对策略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的不同。相较而言,“特质论”忽视了应对方式在情境中的习得性与灵活性,而“过程论”忽视了个体应对方式中相对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个性倾向性。肯尼斯马塞尼(Matheny)等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的定义,认为“应对是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
33、的努力,无论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对应激的影响给予忍受”。 “应对是寻求对现实保护的任何努力”(Haan,1977)。“应对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忍的努力”(Folkman&Lazarus,1980)。“在面对危及生活的事件时所做的有助于生存的行为”(Miller&Ursin, 1980)。“一种努力,一种解决或消除问题的行为”(LindoP&Gibson,1982)。“评价压力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压力环境或由该环境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Binin,1983)。“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特定的
34、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Folkman&Lazar, 1984)。“对付压力要求的有意识的努力”(stone&Neale,1984)1杨德森. 行为医学.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111 -114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体努力以所有资源去掌握新情况或新问题威胁的历程”(Monet&Laz,1985)。 努力去克服困扰情境,以减轻或忍受加诸于我们的要求”(Weiten, 1986)。“个体面对压力时的态度和行为”(Dean, 1988)。“个体面对问题时所反映的整体人格,旨在减少面对挫折的压力” (Dean,1988)。“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
35、件做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肖计划,1992)。“当个体面临超过本身所拥有资源的内外情境和问题时,为级冲成避免压力、焦虑、威肋或其他身心疾病,努力去处理情境和问题的动力历程”(程一民,台湾,1997)。“对压力的反应,当个体与环境情境产生冲突时,避免发生威胁、焦虑所采取的处理和解决方法的行为方式”(曾吉雄,台湾,2001)。综观上述,有学者强调应对是有意识的、现实性的行为努力,也有学者认为应对是认知和行为、有意识和无意识、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综合。应对方式是指个人在遇到困扰问题,进而产生压力时,为了去除或克服压力以达到心理平衡,所采取的处事态度或方法。Wei
36、sman 与 Worden(1976)提出各种应对策略,包括压抑、替代、抱怨外在、合理化、寻求权威、面对、情感调适、退缩、宿命、自怜、减轻紧张、向人倾诉及冲动的发泄。2.1.3 心理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1946)给出了关于“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并且提出: 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并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37、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一个确切规定,一般从常态和变态两者来区分,但常态与变态是相对的,两者之间有的是程度之分,而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多数心理学家对常态与变态的区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区别:统计分析;社会规范;生活适应;主观感受;心理测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愉快;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有健康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2.2 国外相关研究2.2.1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国外对教师职业
38、压力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教师压力源的探究,以及压力模式的研究。其中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教师职业确实是一种高压力的行业。一项具有代表性的调查问卷中,让教师估计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时,大约 1/4 的中小学教师表明教师职业是一种“非常或极度有压力”的职业。 Natrass(1991),认为压力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因素;Dunham(1976)调查发现,今天的教师正经历着比以往更多和更严重的压力,使其不良反映更为严重;Traver 和 CooPer(1993)发现教师的压力水平比一般人群(如医生、护士、医院服务人员等)高;而在荷兰的一项调查中,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工人的还要大。英国一项对教师工
39、作满意度的研究表明“不幸福”是教师个人水平上的普遍体验。从 1990-1999 年,它对 7000 人进行追踪研究,对 4000 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在英国,虽然教师不明显属于“最不幸福的工作者”,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是很低的。柯礼柯夫、苏利夫在早期(1977 一 1979)的四次研究中1,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英格兰许多中学教师就职业压力进行研究。在第一次研究中,柯礼柯夫和苏利夫报告说九所学校的 109 名教师的问卷中,29.3%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1.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压力;第二次研究的结果是,16 所中学的 257 名教师有 19.9%的教师感
40、到他们的工作“很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4.7%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毫无压力;研究者在第三次研究中发现,16 所中学的 218 名教师有 23,4%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这三项研究还表明,这种自我报告的压力水平11990.vol.10, Issue2.Seeborgmarkg.Occupational Stress in British Educational Settings: A Review, Educational Psychology,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被研究教师的性别、资格、年龄、经历等个人特征无关。在参与第四次研究的 11所中学的 130 名教师中
41、,30.7%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很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科劳斯卡等(Kloska&Ramasut)利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威尔士 4 所综合中学的 64 名教师(每所中学 16 名)的研究表明,34.4%的教师感到教师职业“很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在拉夫林(Laughlin)对澳大利亚教师的研究中,33.6%的中小学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在凯利(Kelly)对英国教师的一项研究中,抽样教师中的 70%报告自己的工作很有压力或及其有压力,90%的抽样教师认为他们的压力比三年前大得多。博格等(Borg)在对马耳他的小学教师压力情况的研究中发现,32.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很
42、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考克斯和布卢克雷(Cox&Brockley)对英国某地区 6 名中小学教师、9 名继续教育教师和 40 名不同性别、各种年龄段、不同社会地位的其他职业者进行研究,要求被研究者说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压力来源,67%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工作是他们主要的压力来源,其他职业者有 35%认为他们的主要压力来自工作;只有 11%的教师声称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压力体验,其他非教师组则有 30%报告自己无工作压力。考克斯和布卢克雷的结论认为:工作看来是职业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而教师则比非教师职业者体验更多的职业压力。1库拍(Cooper)等人对英国 19851997 年间 104 种职业进行了压力评
43、估,结果清楚表明:职业压力程度呈上升趋势,教学处于第四位。根据瑞典1997 年关于工作环境的统计,在综合中学教学被认为是最有压力的职业,综合中学中 64.3%的教师认为至少已在一半工作时间里他们感受到自己处于压力之下。2.2.2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对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国外的学者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一般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的特征主要是解决问题为主,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主要以处理情感问题为特征。因此,应对方式也为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和情感中心的应对方式。但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分类有不1陈德云. 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D 2004.4
44、: 9-10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同的见解1。Kyriaeow(1980)提出教师职业压力方式为 (1)试图避免直接对抗压力(2)工作后试图放松自己;Gaziel(1993)认为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方式为 (l)积极行动(直接面对、改变压力源)(2)积极认知(积极评价、寻求注意)(3)消极行为(逃避、怨恨、回避压力源)(4)消极认知(否认、无助感) ; Dewe(1995)将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方式为(l)试图控制压力情境(2)采取指向认为的理智行为(3)对教育教学采取保守的方法(4)利用同事的支持(5)使事情得到正确的处理。以上的研究中基本一致认为:教师应对职业压力的
45、方式相对比较,主要倾向于积极主动行动和认知,并且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随教龄的增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2.2.3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2.2.3.1 国外对心理健康素质的探讨大体来说,国外学者所关注的与心理健康素质概念相近或有关联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与自我有关的因素和与人格有关的因素。(1)自我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詹姆士。 詹姆士开创了从自我的结构内容与自我的结构内容两个角度研究自我的传统,从心理健康素质概念来看,这两个角度都与之有关。Shavelson 等人 1976 年提出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2;该模型认为完整的自我概念的结构应该具有个特性,即有组织性
46、、多维性、稳定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和可区分性。有关自我的心理功能的研究相对而言薄弱一些; 艾勃斯登认为自我有三个基1.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8(3)2 .Shavelson R J.Hnhner J J.Stanton.G.C.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act Interpret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 46 (3):407-441.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功能1:同化经验资料、维持适意的快乐/痛苦平衡、获得乐观的自尊。其中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自我作为内在的对新经验进行加工的结构的功能,即艾氏所谓同化经验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会不断获得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地面气象单要素观测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博士研究生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招聘13名急需紧缺合同制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核试验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4月18日四川内江市招聘会岗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汉中市南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鹤岗萝北县公开招聘农垦社区工作者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招聘眼科劳务派遣特检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股份合同协议书的范本6篇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万宝学校9大岗位招聘2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侵权法考试题及答案
-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11月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专业能力考试精益现场管理工程师复习题及答案
- 印刷厂生产报表编制细则
- 幼儿防触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仪表阀门培训课件
- 抗凝药物用药护理
- 短视频文化现象辩论稿
- 校园活动摄影技巧
- 《诗经·卫风·淇奥》课件
- 2025年Oqc上岗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