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仿真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1页
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仿真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2页
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仿真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3页
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仿真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4页
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仿真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表课程题目 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仿真设计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电子与信息工程 导师姓名 李汉书 报告日期 2013年12月15日 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为切实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保证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一、开题报告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设计(论文)之前都必须作开题报告。二、开题报告主要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的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等。三、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前,学生必须根据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师双向选择后确定选题,根据任务书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查,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四、学生设计(论文)开题前需认真填写开题报告表,并向导师提出申请,由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负责开题报告的评议。五、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认真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学生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须为“合格”方可开始论文写作。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不得少于3人六、开题报告表应送交所在院(部)保存。七、表中各项

3、可自行加页。题 目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仿真设计指导小组成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签字李汉书高级实验师严红丽讲师石永华讲师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基本要求、研究方法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用户迫切希望通信界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提供更宽的带宽!更灵活的业务%并且使终端能够在不同的网络间无缝漫游的系统. CDMA技术是当前无线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不论是在中国已经建立了IS-95规范的中国联通CDMA网、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正准备实验及建立第三代系统(3G)还是大

4、设备研发商已经在开发的三代以后(也成为4G)更宽的带宽的移动通信系统,CDMA是最主要选择。众所周知,自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蜂窝网通信以来,世界各地移动通信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蜂窝网的技术本身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就多址接入方式而言,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以GSM为代表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国内外已获得了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码分多址(CDMA)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它通信容量大、质量好,因此立即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优势已被人们所共认,其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不少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CDMA通信广泛应用的时代。CDMA蜂窝网移动通信是在频分

5、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和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共同点,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从技术角度来看CDMA蜂窝网技术是最先进的,同时又是最复杂的。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它反映了现代通信的技术水平。选题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面试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而CDMA因为其自身的种种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也是发展比较迅速的一方面,而MATLAB是当今最优秀的科技应用软件之一,它简单易用,拥有强研究内容和主要参考文献大的科学计算能力、可视化功能、开发式可扩展环境,所附带的工具箱支持30多个领域,因此,在许多科学领域中MATLAB成为计

6、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算法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本工具和首选平台。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熟悉接入信道实现的过程,对每一步的原理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也对MATALB软件进行熟悉和了解,对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部分及其内部的CDMA模块用法和参数设置进行熟悉,然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接入信道部分进行设计,并逐步地对各个模块进行分析、仿真与验证。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工作熟悉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卷积编码、块交织和码扩展等相关编码技术,并能将这些技术应用实际系统设计,提高自己对CDMA通信系统知识的认识。研究基本要求: 研究应该紧紧围绕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

7、部分的相关知识展开,内容应该尽量具体详细,书写格式规范。通过本文的书写应该尽量掌握相关知识和熟练应用Simulink仿真模块,并培养着自己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精神。研究方法:本文利用MATLAB的SIMULINK功能模块对CDMA无线通信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并介绍了各模块参数的设置情况。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是对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的理论的研究和基于Simulink的仿真设计,包括:1、首先对CDMA通信系统接入信道部分原理进行了研究,了解了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2、对CDMA的关键技术及性能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3、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CDMA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从信源

8、到信道的各模块设计,并详细地分析了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4、运用MATLAB动态SIMULINK模块进行仿真设计,通过仿真结果来验证和分析CDMA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部分各模块的性能。 主要参考文献:1 张水英,徐伟强.通信原理及MATLAB/Similink仿真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231. 2 窦中兆,雷湘.CDMA无线通信原理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22. 3 Theodore S.Rappaport(美).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蔡涛等译)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388. 4常永宏。 第三带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9、,200:13148 5 Lee.J.S、Miller.L.E(美). CDMA系统工程手册(许希彬)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206243. 6邬国扬. CDMA数字蜂窝网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4552.7王立宁,乐光新,詹菲. MATLAB与通信仿真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243264. 8张森,张正亮. MATLAB仿真技术与实例应用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0163. 9韩利竹,王华. MATLAB电子仿真与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23166.10邱晓琳,李天柁,弟宇鸣. 基于MATLAB的动态仿

10、真模型与系统仿真工具Simulink 3.0/4.x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130.11张良,郭仕剑,王宝顺,贺兴华. MATLAB7.x系统建模与仿真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130.12Divsalar D,Simon M K,Raphaeli D.Inproved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CDMA.IEEE Trans.on Communication,1998,46(2):25826813Shimon Moshavi.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DS-CDMA Commun

11、ication,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1996,34(10):124136研 究 计 划时间安排1 第七学期 第14-15周:查阅文献,根据任务书构思研究方法,准备开题;2 第七学期 第16周:撰写开题报告;3 第八学期 第1-2周: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4 第八学期 第3-6周:开始系统设计,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设计和仿真; 5 第八学期 第7-8周:调试,并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6 第八学期 第9-10周:论文修改并提交指导教师审查;7 第八学期 第11-12周:继续修改论文,定稿,进行论文评阅,准备答辩。指导小组评语和评议结果 论文表明,该同学查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