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_第1页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_第2页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_第3页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_第4页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泛指 矿产的蕴藏量。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 卜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 体积(立方米)计。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 贫化与损失。储量是矿产 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 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 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 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

2、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 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 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 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 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 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

3、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 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 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 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 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通俗得说:基础储量表示地质勘探程度较高,可供企业近期或中期开采的资源量; 保有储量是

4、基础储量中可以立即经济开采利用的;而资源量则是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主要是预测和推断 的资源量;资源总量=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级别reserves class区分和衡量 矿产储量 精度(或可靠程度)的标准,其目的是便于正确掌握国家的资源,统一矿产 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储量分级最早出现于英国,经过长期的实践,目前在北美、南美及非洲大多数国家的行业协会仍然沿用美国胡佛1909年提出的证实储量、概略储量和可能储量这些 术语,尽管其定义有所变动。1944年由美国矿务局及美国地质调查所 提出,根据矿体的揭露程度、观测点及取样点的密度以及对矿产位置、质量、数量了解的可靠程度,将矿产储量分为确定储量、

5、推定储量 和推测储量 三级。随着对资源的重视,储量分级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资源和储量分类。1910年在国际地质学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用数字指数,即A、B、C表示铁矿石 的各级储量。前苏联自1928年起,也采用 A、B、C表示不同的储量级别;又从经济的角度,将矿产储量分为平衡表内与平衡表外两类,以后虽经多次变动,但基 本上仍然保留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规范管理的特征。1981年苏联的储量和资源分类新增了 P1、P2、P3三级预测资源和按矿床复杂程度的分类,规定了各类矿床应探明的各级储量比例。1997年俄罗斯 批准了新的分类,取消了各级储量比例的勘探程度要求,矿石技术加工和开采技术条件由对各级储

6、量提出要求改为对整个矿床加以确定。 此外,平衡表内储量细分为采收有经济效益储量和国家采取特别措施支持下可开采的 储量两个亚类;平衡表外储量也划分为两个亚类:符合表内要求,限于矿山技术、法律、生态等条件不能利用的储量,质量低或开采复杂因而经济上不合理,技术进 步可以改变者。中国建国初期,采用了前苏联的储量级别。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它将固体矿产 储量分为四类(开采储量、设计储量、远景储量、地质储量)五级(A1、A2、B、C1、C2)。其中开采储 量一般为 A1级,设计储量一般为A2、B、C1级,远景储量即为C2级。在一段时期内,这一储量

7、分级对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64年后,有关部门曾对上述储量分级进行了多次修订。例如,冶金部在1965年颁发和实行了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的两级储量划分办法;煤炭部 将煤矿储量分为普查、详查、精查三级; 在1968年以后的全国矿产储量表中,统一按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级划分方案进行储量统计,等等。至1977年,又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和冶金部共同制定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试行)(先在地质总局所属单位试行);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建材总局及石油化工部共同制定了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上述两个规范,根据对矿体不同部分的研究或控制程度及相应的工业用途,将固体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储量

8、,分为 A、B、C、D四级,并对各级储量的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993年实行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中,增加了不做矿山设计依据的E级储量,将A、B、C、D级储量合称 探明储量。此外,又将能利用储量分为两个亚类:符合 当前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工业指标要求、符合矿山建设内、外部经济条件,国 家现行法规允许开采的储量;符合当前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工业指标要求、 符合矿山建设内部条件,但交通、供水或能源等外部条件差,改善经济条件后可利用,现行法规允许开采的储量开采储量开采储量 是矿产储量分类中,地质勘探工作精度和资源探明程度最高的一级储量,相当于 A级,是矿山生产期间准备采出的储量。是由

9、矿山生产部门在B级储量基础上经生产勘探进一步探明的储量。通常作为矿山部门编制采掘计划所依据的储 量。其勘探要求为:准确控制矿体的产状、形态、厚度、构造、内部结构及空间位 置等;精确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有益与有害组份含量的变化、自然 类型、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比例与变化规律;详尽查明矿石的加工技术条件及影 响开采的断层、褶皱和破碎带的性质与产状,确定夹石、破坏矿体的火成岩岩性、产 状与分布;矿体由矿山采准工程和生产勘探工程完全圈定,其储量的绝对误差不超 过 10 %。设计储量设计储量 是矿产储量分类中,探明程度较高、可作为大中型矿山企业设计和建 设投资依据的储量。设计储量按地质勘探的

10、详细程度可分为两级:1、B级储量一一地质勘探期间探获的高级储量。一般要求分布在矿体的浅部,即矿山初期开采地段,作为其采准设计的依据,并验证C级储量的可靠程度。其勘探要求为;查明矿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空间位置等,并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特征正 确地圈定与连接矿体;查明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等构造的性质、特征、分布情况及 对主要矿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对影响或破坏矿体较大的地质构造有工程控制;查 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的变化,自然类型、工业品级 的空间分布和数量,夹石的种类和分布规律;详细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与变化规律;用较密的勘探工程系统控制和圈定各矿体,其储量的

11、绝对误差不超过20 %。2、C级储量一一即原C1级储量,是地质勘探期间探获的基本储量,主要分布在设计开采范围内,作为矿山设计和建设依据的主要储量。其勘探要求同 B级储量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C级储量是用勘探工程系统控制的储量,或由高级储量块段作有限推断的储量,其储量的绝对误差较大(不超过40 %),勘探工作精度也稍逊于B级储量。远景储量prospective reserves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 地质和矿产的研究程度及相应用途所划分的一 类矿产储量。按精度,即为当时中国 储量级别 中的C2级储量。因其研究程度较低,一般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和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的依据,故称远景储量

12、。它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根据地质条件,由C1级以上的储量地段向外推算的储量;由稀疏的钻孔或少量的坑探工程控制,但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达不到C1级要求的储量;用物探、化探方法配合个别钻孔所验证、推算的储量。1965年由冶金部提出,1968年起在全国 矿产储量表 中正式采用的储量分类,其中的远景储量,基本上仍与上述1959年分类中的远景储量相当。在欧美各国的储量分级中,有时也将可能储量称作远景储量。地质储量geological reserves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地质和矿产的研究程度及相应的用途所划分的一类储量。是指根据 区域地质调查、矿床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结合已知 矿产的成

13、矿地质条件所预测的储量。这类储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经必要 的工程验证,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安排及规划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在矿山设计及生产部门,为区别于生产矿山的三级矿量(又称生产矿量),一般都将矿山建设和生产以前,由地质勘探部门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统称地质储量。对于在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 矿体的储量,有时也称地质储量。欧美各国的储量分级中,有时也将可 能储量称作地质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有时把C2级储量也称地质储量,但有时又把根据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的矿床的总储量称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又称 预测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指 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

14、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并结合已知矿产地的成矿规 律进行预测的储量。是矿产资源储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级储量。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B( 331 )、C( 332 )、D( 333 )四级。其中 B、C、D三级称工业储量,E( 334 )级称远景储量。地质储量在矿产储量中属第四类一一不列入探明储量的级别。它只能作为编制普查工作远景时的参考,或作为地质普查找矿设计及矿山企业远景规划的依据。油气藏地质储量 一个特定地质构造中聚集的油气数量,如油区地质储量,油 田地质储量和油藏地质储量等。工业储量in dustrial reserves曾用词。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

15、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中对开采储量 和设计储量 的合称。1965年由中国冶金部提出, 1968年起在全国矿产储 量表中正式采用的一类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后求得的主要 矿产储量。它相当于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中划分的C1级以上的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通常将A(或A1、A2)、B、C1三级储量,合称为工业储量,也称详细探明和详细研究的储量。1工业储量是指矿产储量分类中开采储量和设计储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储量=A+ B + C。工业储量一般作为矿山企业设计和基本建设投资的依据。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中国固体矿产资源/

16、储量分类中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 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的油气量,而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 能从地下储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量。在微观上,因为地下的油气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砂岩颗粒孔隙或地层的裂缝、孔洞 中,不同组分的油气又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有的黏度大,有的黏度小,黏 度小的容易采出来,黏度大的就不容易采出来。在宏观

17、上,由于油气藏的类型(条件)不同、驱动类型(能量)不同,从而采出的量就不一样。比如有的油气藏地层压力大,油可以自己喷出来,有的压力小,就得 用抽油机抽,甚至有的要用特殊的办法才能把它弄出来。由于上述微观与宏观上的原因,再加上人为的因素,诸如开发方式的好坏、开采工艺技术的高低等等,都会极大地影响采收率的大小。当然,现在采不出来的储量不等于将来就采不出来。等到将来技术发展了,就可以采出来了。由于地下、地面及人为等因素的变化,采收率也是在变的。就好像在银行中所有的币值不同一样,有的利息高,有的利息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有的贬值,有的则升值了。对于油藏来讲,一般水压驱动油藏的采收率为30%至50 %

18、;气顶驱动油藏的采收率为 20%至40 %;溶解气驱动油藏的采收率为10%至20 %。而气藏采收率较高,定容消耗式气藏的采收率为80%至90 %;致密层的采收率为30%至50 %;凝析气藏天然气采收率为65%至85%。依靠地层原始能量采油叫一次采油,这只能采出地下油藏储量的有限部分。为了提高采收率,人们不断地研究采油的技术和方法。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已接近枯竭时,依靠往油层里注水或注气,以增加地层能量的办法叫二次采油。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油田从开发早期就采用了注水或注气等二次采油法,就像人的身体不好,从小就经 常到医院看看大夫,打针吃药一样。经过二次采油的油藏,再进一步采出残留石油的方法(如溶剂

19、驱油法、表面活性剂法、注入蒸汽法、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法、井下燃烧法等)都叫做三次采油。不管是一次采油、二次采油或三次采油,采出的油量都叫可采储量。预测储量predictive reserves中国有关部门在一个时期内(1972年前后),曾把根据 区域地质调查、矿床分布规律等资料所预测的矿产储量,称作预测储量。它与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储量分类中的地质储量 相当。在前苏联,根据一般的 地质情况,在评价矿带、矿田时所估算的 储量,也称预测巧曰.储量探明储量dem onstratedreserves ; explored reserves ; proved reserves在中国通常是指经

20、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而了解、掌握的矿产储量,以区别于未 经任何调查或仅依据一般地质条件预测的,其质和量、赋存状态及开采利用条件均不 明的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是进行 矿山建设、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合理规划工农业布局的重要依据 之一。在欧美各国,探明储量是对测定储量及推定储量的合称,即二者之和为探明储量。这部分 矿产的位置、质量、数量及其地质依据是经实际观测确定的。参见确定储量”、推定储量”前苏联1981年固体矿产和预测资源分类中将A、B、C1级储量合称为探明储量,C2级为初步评价储量。1在中国,探明储量 指矿产储量分类中 开采储量、设计储量 与远景储量 的总和,计 算公式为:探明储量=A + B +

21、 C + D。在前苏联,探明储量相当于工业储量;在美国,探明储量相当于确定储量与推定储量之和。探明储量一般作为矿山企业规划设计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累计探明储量减去历年开采、损失的储量为实际保有储量,它是 规划、计划和设计工业生产规模和布局的现实依据。是指经过详细勘探,在目前和预期的当地经济条件下,可用现有技术开采的储我国根据1959年4月地质部全国矿产 储量委员会所制定的 矿产储量分级暂行规范 规定, 将矿产储量划分为四类五级。第一类,开采储量,为 A1级,是用开采巷道或用钻孔配合开采巷道所圈定的储量, 它可作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依据。第二类,设计储量,包括 A2、B、C级。A2级为经过详细勘

22、探,用坑道、钻孔圈定的 储量或钻探网所控制的储量,可作设计和基建投资的依据。B级储量计算同A2级,或者由A2级向外推算储量,作用同 A2级。C1级是用地表工程或试钻深部矿层所求设的储量,也 可用A2、B级向外推算求得,作用同 A2级。第三类,远景储量,为 C2级。是根据地质测量资料或地球物理勘探所确定分布边界 内的储量,可作进一步勘探设计之用,也可配合C1级作小矿设计用。第四类,地质储量,为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只作为矿 产普查设计用,不作探明储量级别。储量级别代码是什么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

23、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 条件下的矿业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 改革 ,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标准(简称新标准 ),并于 1999

24、年 12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 ,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 ,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 , 将原矿产储 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 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 ,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 ,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 ,因此 ,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 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 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

25、算储量(资源量 )、编写报告 ,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 ,编制矿产勘查规范 、规定、指南 ,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 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标准。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 /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 ,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 :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 种。分类情况及与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的关系

26、见表1。表 1 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表地质可靠程序类型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经济的 可采储量基础储量预可采储量 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基础储量 (2M22)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 资源量资源量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1.1.2 新分类标准的特点 新标准将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地质可靠程度作为分类依据。采用 EFG 三维编码进行分类 (见图 1)。其突出特点是将经济意义放在第一位 ,地质可靠程度 放在第三位。充分体现了新标准的经济实用性,且能从储量状况辨别其可利用价值 ,见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框

27、架图。图1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框架图 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成为新分类标准分类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地质可靠程度是经济意义分类的基础,可行性评价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手段和方法 ,影响矿床开发的内、 外部因素及经济评价指标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标准, 按经济意义划分的不同类型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是分类的结果。1.1.3 新分类标准的编码规则 新分类标准对矿产资源 /储量采用 (EFG) 三维编码表示。编码 第一位数表示查明资源的经济意义 :1: 经济的 ,2M: 边际经济的 ,2S: 次边际经济的 ,3: 内蕴 经济的 ;第二位数表示查明资源的可行性评价阶段

28、:1: 可行性研究 ,2: 预可行性研究 ,3: 概略研究;第三位表示查明资源的地质可靠程度:1: 探明的,2: 控制的,3: 推断的,4: 预测的。1.2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的任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是为了适应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要求 ,正确确定以往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 实现新老储量析统一归口统计管理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对比。 套改工作的任务是对以往探明的矿产储 量 ,按照新固体矿产资源 套改形成新分类术语含义下的矿产资源储量 审查、认定和管理。 本次储量套改工作自 产储量表中所有矿产地的矿产储量数据。2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方法及实例2.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依据的主要信息 矿

29、产资源储量套改主要依据的信息称为套改信息 利用的原因、勘查工作阶段、矿产储量级别、矿产共2.2 确定编码的具体要求 根据三要素各层次意义组成的三维编码称套改编码 类编码。经综合分析矿产储量表 套改工作中 ,要根据各矿区的实际情况 归类编码。/储量分类 ;同时对新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 2000 年年初开始 ,套改的对象是截至(GB/T17766-1999) 的要求,应用新分类标准1998 年底矿,主要有以下几种 :矿产利用情况、目前未 (伴)生组合及综合利用情况。(若干个 ), 实际应用的十六个编码称归中上表矿床的具体情况 ,将其归纳为七种类型 ( 见表 2) ,按表 2 的要求首先确定矿产储量套

30、改编码然后确定其2.3 套改工作几个技术要点2.3.1 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代码由套改信息中的矿产利用情况、未利用原因、共( 伴 )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情况三项信息确定。 正在开采、 基建、 已列入计划和规划、 可供边探边采的矿区 , 储量的经济意义代码为 1;因经济效益差、污染环境、矿区交通、供水、供电等外部原因造成 目前未利用的矿区 ,储量的经济意义代码为 2M; 因有用组分含量低、矿体规模小、厚度薄、 埋藏深、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内部原因而造成目前未利用的矿区和所有的表外储量 ,经济意义代码为2S;目前难以定性分析的矿产储量,经济意义代码为3。表 2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编码及归类编码表 储量种类

31、 地质工作程度 套改 归类 储量级别 勘 查阶段 编码 编码 正在开采、基建矿区以及因国家宏观经济 政策调整而停采的矿产储量 A+B 勘 探 111 111b 111 111bC 勘探 (112) (112b) (111)详查 (112)D 勘探、详查、普查 (113)122122b计划推荐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矿区及 1993 年 10月 1 日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能利用(表内)a亚类矿产品储量 A+B勘探 详查121121b 121 121bC 勘探 详查 (122)122D 勘探、详查、普查(123)122122b因经济效益差、无销路、污染环境等而停建、停采矿区的矿产储量A+B 勘探

32、详查 2M11 2M11C 勘探 详查 (2M12)2M22D 勘探、详查、普查(2M13) (2M13)2M22 333因交通或供水供电等矿山建设的外部经济条件差确定为近期难以利用、 近期不宜进一步工作 矿区的矿产储量 A+B 勘探 详查 2M212M21C 勘探 详查 2M22 2M22D 勘探、详查、普查 (2M23)2M22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 )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 件复 杂 等 而停建 、 停 采 的 矿 区 的及闭坑 矿 区 储 量 勘探 A+B 勘 探 、 详查、 普 查 2S11 2S11 C (2S12) 2S22 D (2S13)

33、 2S22 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有害组分含量高、或 矿层 ( 煤层 )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 质条件复杂确定为难以利用和近期难以工作矿区的 矿产品储量及表外矿 A+B 勘探、详查、 普查 2S21 2S21CD (2S23) 2S22未能按上述要求确定的矿产品储量 A+B 勘探、详查、普查 331 331C 332 332333 3332.3.2 矿产储量的可行性评价阶段代码主要根据套改信息中的矿产利用情况确定。 目前开采、 基建、停建、停采、闭坑的矿区,套改代码为 1:目前尚未开采的矿区 ,套改编码为 2; 目前难以定性的矿区 ,套改代码为 3。2.3.3 矿产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套改

34、代码根据储量级别确定。 A+B 级储量的代码为 1;C 级储 量的代码为 2;D 级储量的代码为 3。2.3.4 归类代码根据套改代码和套改信息中的勘查工作阶段确定。例如:达到勘探、详查的矿区, 123b 的归类编码为 122b,2M2 的归类编码为 2M22; 普查矿区中的 123 和 2M23 均归类为 333。2.4 矿床实例2.4.1 某粘土矿区 ,套改信息为 :正在开采 ,详细勘探 ,单一矿产 ,1998 年末平衡表内保有地质矿 量为 A+B 级 3690千吨、 C 级 1260 千吨、 D 级 280 千吨,设计范围内矿量为 A+B 级 3060 千 吨、C级1060千吨,历年开采

35、平均损失率为9%。依据该矿区的套改信息,套改结果是:设计范围内A+B、C级分别套为111b/111、112b/112,归为111b/111、111b/111基础储量分别为 3060 千吨、1060千吨;设计范围外 A+B、C、D级分别套为2S11、2S12、2S13,归为2S11、2S22、 2S22,资源量分别为630千吨、200千吨、280千吨。2.4.2 某铁矿山 ,套改信息为 :正在开采 ,详细勘探 ,伴生铜、钴矿产 ,1998 年末平衡表内保有地质 矿量为铁矿 A+B级3956kt、C级6775kt、D级2399kt,设计范围内矿量为 A+B级3956kt、C 级4934kt、D级为

36、1456kt,历年开采平均损失率为60%。依据该矿区的套改信息,套改结果是:设计范围内铁矿 A+B、C、D 级分别套为 111b/111、112b/112、113b/113,归为 111b/111、111b/111、 122b/122,基础储量分别为 3956、4934、1456kt,预可采储量分别为2571、3207、946kt.设计范围外铁矿C、D级分别套为2S12、2S13,归为2S22、2S22,资源量分别为1841千吨、943 千吨;伴生铜矿C、D级分别套为2S12、2S13,归为2S22、 2S22资源量分别为3111/1841kt、 1490/943kt( 伴生铜、钴矿产略 )。

37、地质储量级别 一般井下开拓工程设计 C 级以上 ,采准工程设计 B 级,回采工程设计 A 级,露天开拓工程设计 B+C 级,回采工程设计 A 级。 矿床类型复杂的 ,井下开拓工程设计 C+D 级,采准工程设计 B+C 级。回采工程设计 A+B 级,露天开拓工程设计 C 级,回采工程设计 B 级.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 准确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 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 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 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

38、,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 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 B级储量是在C级储量的基 础上求得的。其条件是: 详细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在 B 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 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 产状及分布情况已基本 查清; 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 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本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破坏和影

39、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基本控制。对 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 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矿产储量等级 , 矿产储量计算2007年09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 09:29矿产储量:即矿产资源蕴藏的数量。指矿物含量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 集中蕴藏的矿产数量。 由地质部门勘探, 经政府有关权威部门审核批准, 并予确 认。矿产储量是衡量其工业价值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影响采矿工业和有 关加工工业的技术路线、 工艺流程、 生产规模和空间布局。 因地质勘探工作的程 度和精度的不同,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也有相应的等

40、级划分: 世界各国尚无统一的矿产储量分级标准,欧美国家多采用三级制,如 美、加等国划分为“证实”、“近似”、“可能”储量三级。前苏联采用 A1、 A2、B、C1、C2五级制。我国根据 1959 年 4 月地质部全国矿产 储量委员会所制定的矿产储 量分级暂行规范规定,将矿产储量划分为四类五级。第一类,开采储量,为A1级,是用开采巷道或用钻孔配合开采巷道所 圈定的储量,它可作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依据。第二类,设计储量,包括 A2、B C级。A2级为经过详细勘探,用坑 道、钻孔圈定的储量或钻探网所控制的储量,可作设计和基建投资的依据。B级储量计算同A2级,或者由A2级向外推算储量,作用同A2级。C1级

41、是用地表工 程或试钻深部矿层所求设的储量, 也可用A2、B级向外推算求得,作用同A2级。第三类,远景储量,为C2级。是根据地质测量资料或地球物理勘探所 确定分布边界内的储量,可作进一步勘探设计之用,也可配合C1级作小矿设计第四类,地质储量,为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 储量,只作为矿产普查设计用,不作探明储量级别。我国煤炭储量和储量等级划分上述各类储量的涵义如下:1总储量是指在勘探区或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物探、钻探、巷探和地质调查等 手段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储量。2. 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矿井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3. 工业储量在能利

42、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其中的可采储量是指在工 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4. 可采储量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5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做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远景发展规划依据 的那部分储量,不能作为矿区规划和建设的依据。其储量级别较低,大致相当于D级储量。6其它储量的含义(1)预测储量亦称预测资源量,是指煤田预测时所估算的煤炭储量。它通常是根据区域地质调查、 矿床分布规律等资料所预测的储量。(2)地质储量是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煤层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结合已知井田的成煤地质 条件所预测的储量, 这类储量的可靠程度低, 多未经必

43、要的工程验证, 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 安排及规划煤田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3)探明储量是通过地质勘探所获得的储量,即 A、B、C D各级储量之和。探明储量是进行煤矿建 设、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4)保有储量由探明储量中减去动用储量(为采出储量和损失储量之和)后所剩余的储量为保有储 量。对一个生产矿井来说, 其保有储量随着逐年采出和损失而每年减少。 如某矿探明储量为 1000 万吨, 2000 年开采 50 万吨,损失量 20 万吨,那么该矿到 2000 年底止的保有储量为 930万吨,如 2001 年又采出 55万吨,损失量 23万吨,那么该矿到 2001 年底止的

44、保有储量 为 852 万吨,到 2002 年底则又随开采量和损失量的变化而其保有储量又有所降低。(5)设计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工作探明的,可作为煤矿建设和投资依据的储量,其储量精度相当于储量级别中的 A B、C级储量。(6)精查储量是指完成了地质精查工作后提出的精查区内的全部储量,它是矿井设计、建设和开采的依据,它一般包括 A B、C三个级别的储量。(7)详查储量 是指完成了地质详查工作后提出的详查区内的全部储量, 其储量级别一般包括 B、C、D 三个级别的储量,它可作为矿区总体设计及划分井田和作精查工作的依据。(8)普查储量 是指完成了煤田地质勘探中的普查工作提出的储量,一般多为C、 D 两

45、个级别的储量,它可作为进一步勘探的依据。7有关储量级别的划分 根据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并考虑设计和生产的需要,还把煤炭储量划分为A、B C、D四个级别,其中 A、B两级储量称为高级储量。兹将各级储量划分的技术依据分述 如下。(1)A储量是指经过详细地质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巷探)在A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一般多在精查阶段,通过较密的勘探工程获得。A储量可以作为编制矿井开采计划的储量依据。( 2) B 储量是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 A外推的储量。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B 储量多在勘探的精查或详查阶段,通过系统的勘探工程控制所获得。(3)C储量是指

46、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 C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 B外推的储量。C储量多在 地质勘探的普查、 详查或精查阶段, 通过较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所获得。 它也可作矿井建设 设计依据的条件之一。( 4) D 储量是指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以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 储量。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根据。D储量多在找煤、普查或详查等不同地质勘探阶段,通过地质填图和少量勘探工程控制后获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煤炭储量的认识不断深化,因而由国土资源部等单 位起草、提出,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 1999年 6月8日

47、发布、同年 12月 1日起实施的 “固 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标准 (GB/T17766-1999) ”已开始在国内储量计算中执行。据此,国土 资源部还提出了“固体燃料矿产 ( 煤、泥炭 )地质勘探规范” ( 征求意见稿 ) 。在上述标准中, 将以往统称的“探明储量”区分为储量和资源量两种不同内涵的类别。储量是指进行了工业性、开发性的地质勘探工作后所获成果计算的煤炭资源数量,相 当于“探明储量”中已利用的和尚未利用的精查、 详查储量; 资源量是基础性地质研究中所 获成果的煤炭资源数量,相当于“探明储量”中的“普查储量”、“找煤储量”或“远景评 价储量”。与新标准对照,有关储量概念可作如下比较

48、:(1) 精查、详查、普查、找煤大致与新标准界定的勘探、详查、普查、预测四个勘查阶 段相当;反映不同地质勘查精度的不同阶段的成果,则与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相对应。(2)精查 / 详查储量只有在进行了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后, 才能称其为“探明的 / 控制 的”基础储量 (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 )或可采储量 ( 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后可实际 开采数量),并赋予相应的经济意义一一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未进行可行 性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则相当于“探明的 /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普查资源量则与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相当。(4)包括生产 (含在建)矿井已利用保有储量和尚

49、未利用的精、 详查储量与普查资源量在 内的已查证煤炭资源与查明矿产资源相当;保留的找煤资源量与预测的资源量相当。我国现行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 ,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 ,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 下的开采利用情况 ,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 (表内)储量、尚难利用 (表外)储量和 A、B、C、D、E 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 ,虽经多次修订 , 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 ,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矿产资源 / 储 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 ,影

50、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对外开放 , 充分利 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 ,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 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 始实施 ,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 ,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 ,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 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 要变革。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 ,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

51、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 ,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 ,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 ,因此 ,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 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 作、计算储量 (资源量 )、编写报告 ,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 ,编制矿产勘查规范 、规定、指南 ,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 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 /储量等。所以 ,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标准。1.1.1

52、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 /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 , 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 ,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 :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 种。分类情况及与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的关系见表 1。表1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表地质可靠程序类型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经济的 可采储量基础储量预可采储量 预可采储量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 (2M22)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资源量 资源量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1.1.2 新分类标准的特点 新标准将经

53、济意义、 可行性评价、 地质可靠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采用 EFG 三维编 码进行分类 ( 见图 1)。其突出特点是将经济意义放在第一位,地质可靠程度放在第三位。充分体现了新标准的经济实用性 ,且能从储量状况辨别其可利用价值,见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框架图。图 1 固体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框架图经济意义、 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成为新分类标准分类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地质可靠程度是经济意义分类的基础,可行性评价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手段和方法,影响矿床开发的内、外部因素及经济评价指标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标准 , 按经济意义划分的不同类型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是 分类的结

54、果。1.1.3 新分类标准的编码规则 新分类标准对矿产资源 /储量采用 (EFG) 三维编码表示。编码第一位数表示查 明资源的经济意义 :1: 经济的 ,2M: 边际经济的 ,2S: 次边际经济的 ,3: 内蕴经济的 ; 第二位数表示查明资源的 可行性评价阶段 :1: 可行性研究 ,2: 预可行性研究 ,3: 概略研究 ;第三位表示查明资源的地质可靠程度:1: 探明的,2: 控制的,3: 推断的,4: 预测的。1.2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的任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是为了适应新的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要求 ,正确确定以往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 实现新老储量析统一归口统计管理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对比

55、。套改工作的任务是对以往探明的矿产储 量, 按照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的要求,套改形成新分类术语含义下的矿产资源储量;同时对新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 ,应用新分类标准审查、认定和管理。本次储量套改工作自 2000 年年初开始 , 套改的对象是截至 1998年底矿产储量表中所有矿产地的矿产储量数据。2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方法及实例2.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依据的主要信息矿产资源储量套改主要依据的信息称为套改信息 ,主要有以下几种 :矿产利用情况、目前未利用的原因、勘查工作阶段、矿产储量级别、矿产共 (伴 )生组合及综合利用情况。2.2 确定编码的具体要求根据三要

56、素各层次意义组成的三维编码称套改编码(若干个 ),实际应用的十六个编码称归类编码。经综合分析矿产储量表 中上表矿床的具体情况 ,将其归纳为七种类型 (见表 2), 套改工作中 ,要根据各矿区的实 际情况 ,按表 2 的要求首先确定矿产储量套改编码然后确定其归类编码。2.3 套改工作几个技术要点2.3.1 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代码由套改信息中的矿产利用情况、未利用原因、共( 伴) 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情况三项信息确定。正在开采、基建、已列入计划和规划、可供边探边采的矿区,储量的经济意义代码为 1; 因经济效益差、 污染环境、 矿区交通、 供水、供电等外部原因造成目前未利用的矿区 ,储量的经济意义代码为 2M; 因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