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六单元试题总分:150分蔡红利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卧龙寺中学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9分)经学文本的演变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也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作 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荀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两汉儒学处于独 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太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 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 焉。又以儒学多
2、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 义,令天下传习”。由此完成了经注的统一。高宗永徽四年五经正义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经说。其后,又有贾公彦作周礼注疏与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 称九经正义。唐代明经科,以九经取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至唐 文宗太和年间,刻十二经,立石于国学,增加的论语、孝经和尔雅,均成为了教科书。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是对汉代以来经学的一次大总结。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如此评析:“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也有学者认 为,“
3、正义”对经、注起了详解作用,有益于普及文化教育,但士人多以读经为敲门砖,并不以学术论争为 意,从而造成了经典注疏的停滞。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始兴,不信前人注疏,务出新义。熙宁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 而以周礼取七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当时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 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其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春秋大义难 知,不利“经术造士” ;春秋经传言灾异,不利变法;依春秋大义治狱,与王安石以法治罪相冲突。 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颁行学校,作为士子惟一 “经术”和科举考试标准。实际上,这是新党集体思想 的结晶。“过分热衷于将一家注经之学定于一尊的作法是
4、导致王安石失败的原因之一。”此后,经学文本进一步发展。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 合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清读书人的必修教科书,也是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为适 应读书应举的需要,宋代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流行于世,清代曾有弟子 规读本。1 下列对“经学”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起源于子夏和荀子的经学,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成了一门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B. 经学在两汉时处于独尊地位,隋唐后因与科举结合而对儒家通识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C. 唐宋后数百年间,五经正义一直是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也是天下士子谨守的官书。D. 经学文本经朱熹得到进一步发展,
5、四书集注是以后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2下列不属于“经学文本重大发展”的人和事的一项是A. 唐太宗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的五经正义在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B. 贾公彦、杨士勋、徐彦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经学文本,九经正义成为唐代明经科 取士的经说。C. 北宋庆历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改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D.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 清的必修教科书和和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论语是经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被列为经学教科书是在唐文宗太和年间。B. 唐太宗和唐文宗,都十分重视对
6、儒家经典的训解、阐述,并完成了经注的统一,推动了经学的发展。C. 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兴盛,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颁行天下,其根本目的在于推翻前人经学 的文本。D. 宋以后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材之所以流行于世,与读书人适应科举的需要有着密切关系。(二)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8分)选段(一)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 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 达。”选段(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孳孳也? ”孟子曰: 匠不为拙工改废绳
7、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殼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注术:方法。容光:细小的缝隙。科:坑洼。成章:通晓文理。达:通达。殼率:拉弓 的标准。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4. 以下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孟子认为,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因此,见过大海的人, 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B. 君子志于道,不能半途而废,应该像日月,连细小的缝隙都照到;应该像流水,不注满坑洼就不再 前行。C. 孟子告诉人们,君子志于道,应追求那些如大海般广博宏大的道,并且通过不断积累和坚持不懈的 努力
8、,才能有所成就。D. 道的养成,要依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日常学习,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通达的 境界。5. 以下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公孙丑赞赏“道”是伟大而美的,但是如同登天一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如果不降低标准,人们 也许难以勤勉地追求。B. 针对公孙丑的言论,孟子认为“道”是不能降格以求的,不能因为“道”太崇高或者追求“道”有 困难就降低标准。C. 君子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人对“道”的追求,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下思考和理解的空间。D. 孟子将君子比作“大匠” “后羿”,以说明君子是不会贸然改变“道”的标准的。君子站在大路中 央,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
9、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6. 结合这两篇选文,谈谈该怎样进行“道”的培养? (4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题。(12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 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 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 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 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
10、丧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 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 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 1、5章)孟轲,骆(ZQ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 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 田忌之
11、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 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骆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注文中加“”的都是人名。比:为,替。耨: nW,锄草。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不夺不魇M:满足。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悌:孝敬父母。C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序:依次序整理。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B. 夫谁与王敌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C. 南辱于楚
12、得复见将军于此D.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3分)()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A. B.C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故曰:“仁者无敌。”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D.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 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B. 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 “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C
13、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 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 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 14题雪中芭蕉林清玄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 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 ”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 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
14、,同画一景”。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 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鉉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麝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梁 朝诗人徐 好的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 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 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 0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
15、 谢肇 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我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个人讲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 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我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 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 为什么不可以呢?记得传灯录记载过一则禅话: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六源又问: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一则
16、禅话很可以拿来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的眼中,艺术创作就和“饥 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样自然。我并不想为“雪中确实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觉得这个公案,历代人物争论 的只是地理问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雪中真有芭蕉为王维所眼见,是写景之作;另一种是雪中果然没有芭蕉,王维凭借着超人的想像力将之结合,做为寓意之作。也就 是“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的意思。他的绘画不能光以写实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 令同、0他自己说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新唐书的王维本传说他:“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 石色,绘工以为天机独到,学者所不及
17、也。”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 “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 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王维的诗作我们读了很多, 可惜的是,他的绘画在时空中失散了。 故宫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 山阴图, 花木扶疏,流水清远,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侧有两人谈天,一人独坐看着流郛,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 据说他有两幅画江山雪雾图伏生授经图流落日本,可惜无缘得见,益发使我们对这位伟大画家留下一种神秘的怀念。我一直觉得,历来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本身就是艺术。以雪中芭蕉来说,那棵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 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这种超拔于时空的创作,绝不是地理的 求
18、证所能索解的。在造化的循环中,也许自然是一个不可破的樊笼,我们不能在关外苦寒之地,真见到芭蕉开花;但是伟 大的心灵往往能突破樊笼,把大雪消融,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的循环也能有所改变,这正是抒情,正是 寄意,正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请损之,月攘一鸡施从良人之所之 为丛驱爵者,鸇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足食,足兵,民信之A、|B、|C述职者,述所职也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略有改动)11. 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A. 历来画论对雪中芭蕉争论的焦点是一株翠绿芭蕉究竟能不能生长在寒冬大雪之中。B. 文
19、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旁征博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法,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C. 作者认为,在现实世界里,雪和芭蕉也许真的不能并存,但是在绘画中是完全可以的。D. 本文结构清晰,主旨突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对雪中芭蕉的引证不够丰富,缺少说服力。E. 作者以王维的山阴图为例,意在说明山水创作有一种神秘感,它最大忌讳是写实。12. 作者写传灯录记载的一则禅话的目的是什么? (4分)答:13. 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只取远神,不拘细节(3分)答: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3分)答:14. 文章最后说,“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个角度”指的是
20、什么?(不超过 36字)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答:(这个角度)指答:B. 子路拱而立不足,又顾而之他C. 卒然问曰无欲速,无见小利D. 夫子矢之曰景公说,大戒于国19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旷安宅而弗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师行而粮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饭疏食饮水 所谓立之斯立C|D、|20、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汤有天下,选于众B、天下莫不与之也21. 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关键词不得删),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
21、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 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答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 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15. (1)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试简析之。(4分)(2 )诗中既说山路“无雨”,又说“湿人衣”,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16. 补写出下列论语、孟子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2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 。(3)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4) , ,威武不能屈:此之
22、谓大丈夫。(1).孟子曰:“, ,君为轻。”(孟子?民为贵)二、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17. 论语和孟子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在括号内写出与下面四句相对应的成 语。(4分)“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18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富而可求也莫春者,春服既成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
23、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一一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谁说不是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 D 2. C3. D4、A( “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 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24、)5、D ( “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误解了原文的意思。)6、对于求学者而言,要注重积累,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恰到好处,适当 示范,做到“中庸”。7、B (悌:敬爱兄长)8、D(乃:副词,相当于“却” “竟”。A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语气助词, 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吧”。B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 /连词,连 接并列成分,相当于“和”。C于:介词,被/介词,在)9. C (说明私利的后果。说明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说明孟子与弟子著书立说)10. B (并未直接地批评)参考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
25、,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 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 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 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 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 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 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 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 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26、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 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 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 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 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仙 深耕细 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 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 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
27、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 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言论迂回空泛而不切实情。当 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 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 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 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依次整理 诗经、 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11. (4 分)A、C12. (4 分) 目的在于指出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 批评后代的人看到王维的创作,却没有那样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 不休的作法。(意思对即可)13. (6 分) 表现画家的创作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风貌,并不拘泥于现实世界。(3分) 画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建筑拆除合同范本
- 公司采摘活动合同协议
- 厂房改造翻建合同范本
- 共同出资设备合同范本
- 关于电脑上做合同范本
- 俱乐部强制注销协议书
- 2026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建筑与房地产经济考试题库300道【全优】
- 位保洁消杀合同协议书
- 农村改厕验收合同范本
- 一级2026年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考试题库300道及参考答案【巩固】
- 校园零星维修服务 投标方案
- 年产9万吨苯酚丙酮车间氧化工段工艺设计
- 型糖尿病病程记录模板
-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TDSHXH 002-2022 工业干冰规程
- HY/T 0306-2021产业用海面积控制指标
- GB/T 40851-2021食用调和油
- 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禁忌物配存表
- 加州旅馆原版吉他谱(完整版)
-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课件
- 三大音乐教学法之实践比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