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史_第1页
中国园林艺术史_第2页
中国园林艺术史_第3页
中国园林艺术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园林艺术史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最新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园林”一词出现于()时期。2、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叫做 ()。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三个主要类型。4、三山五园中三山就是指万寿山、香山与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五园。5、文人园林的风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的格调。6、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7、“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思想的体现。

2、8、“台”的用处就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就是帝王用于()场所。9、 苑就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与别墅,供帝王()的一种园林类型。10、别业就是在城郊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稍加改造,并以()为主体的园林。11、中国园林艺术就是自然环境、()、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1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颐与园、北海、()、避暑山庄。13、苏州四大古典名园就是:沧浪亭、()、拙政园、留园。14、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型、()、岭南型。15、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的空间感。16、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17、艮岳就是一座括天下之美、藏古今

3、之胜的()。18、 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苏子美的沧浪亭等均就是()典型作品。19、 隋唐时期的佛寺建筑均为(),即有若干个以廊庑围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建筑群。20、在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山水诗文与()三门艺术开始互相渗透。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皇帝李伟的清华园与官僚文人米万钟的勺园均为明代出现的园林作品。2、清末园林专著园冶第一次总结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3、中国古典园林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融于自然,表现自然。4、建章宫就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5、“一池三山”就是中国寺庙园林的主要模式。6“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

4、的最高境界之一。7、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与黄石。8、中国园林虽从形式与风格上瞧属于自然山水园,就是再现或模仿自然。9、中国园林经历代的发展,不论就是皇家宫苑还就是私家宅院,都就是以自然山水为源10、历史古迹与传说就是丰富园林人文景观内容、增加景观意境的主要方面。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3、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对园林发展的影响。4、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5、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有何特点?6清末园林中表现出的弊端就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举例论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

5、主要成就 2、论述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中国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参考答案(201604最新版)填空题(每空1分)1. (魏晋南北朝)2.(囿)3.(寺庙园林)4.(玉泉山)5.(简洁澹泊)6. (神仙思想)7.( “天人合一”)8.(封禅、祭天的)9、(居住、游乐、宴饮)10、(住宅)11、(建筑、诗画)12、(圆明园)13、(狮子林)14、(江南型) 15、(小中见大)16、(意境)17、(写意山水园)1 8、(隋唐时期) 19、( “分院制”)20、(山水园林)二判断题(每题1分)1、2 2、X 3、2 4、2 5、X 6、2 7、X 8、X 9、2 10、2三简答题(每

6、题5分)1、秦始皇经营咸阳宫苑,其总体规划不仅表现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且还深受神仙思想的影响。散布在 辽阔区域内的宫殿建筑,绝大多数都用一层或两层的“复道”联系起来。南至终南山,北接咸阳城,东到骊山,几乎全可以从宣内通达而无需经过露天。汉代整个宫苑区周长三十里,总体布局中轴对称,南宫北苑。苑中有润泽广大的太液池,水中有石鲸,还有模仿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2、 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以 山水为骨干就是园林的基础。构山要重岩覆岭、深溪洞壑 , 崎岖山路, 涧道盘纡, 合乎山的自然形势。 山上要有高林巨树、悬葛垂萝,使山林生色。叠石构山要有石洞,

7、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 石灰岩洞一般。同时又经构楼馆 ,列于上下 ,半山有亭 ,便于憩息;山顶有楼, 远近皆见, 跨水为阁 , 流水 成景。这样的园林创作方能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3、魏晋南北朝历时 369年的动乱时期 ,思想, 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 ,出现寄情山水的表现形式 :诗 文、山水画、园林、隐逸以及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等。山水画的理论与表现技巧 对园林创作的布局、构图、手法等起一定的作用 , 同时促进了山水为主题的造园风格形成。4、 自然式著称,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适宜人居的环境 巧于因 借的视域扩展、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常采用园中有

8、园,小中见大的手法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意境的涵蕴5、 明清时期, 以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为代表的私家园林的造园技艺之精湛, 达到了宋、明 以来的最高水平。明清时期 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的造园活动 , 也涵盖了绝大部分寺 观的造园活动。文人园林的风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澹泊的格调。其根本强调的就是 一种诗的意境 , 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如出一辙。6、清末园林脱不开时代艺术思潮与社会习尚的影响 , 而暴露其过分拘泥于形式与技巧、流于纤巧琐 细、保守多于创新的倾向。如宅园的性质有了一些变化 , 园林与邸宅的关系比过去更为密切 ; 园林的 植物配置 , 重艺而不重技 ,

9、 宋以来植物栽培技术的科学化的发展到此时已停滞不前等。四 论述题 ( 每题 20 分)a) 举例 10分, 例如华清宫体现了我国早期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 , 宫殿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 , 就是 因地制宜的造园佳例。造园家在规划布局时 , 充分利用了骊山的自然条件 ,绿树丛中 ,隐现着亭、 台、轩、榭、楼、阁 , 奇花异树点缀其间 , 高处的望京楼可以远眺近览从中体现园林全盛期艺术成 就。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10分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 。 3) 寺观园林的普及就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 宗教与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

10、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与手 法的运用 ,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 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2、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与技法上 , 园林的 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2 分1)江南园林 A)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 , 以太湖石与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 , 大型假 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 ,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B)江 南气候温与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C)、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

11、个体形 象玲珑轻盈 , 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 , 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 , 白粉墙 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 , 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 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 ,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D)、由于园林空间多 样而又富于变化 , 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 方风格之首席。 6 分2)北方园林 A) 建筑形象稳重敦实 , 再加之冬季寒冷与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 ,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B)水资源匮乏,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C)这不仅使得水

12、 井的建置受到限制 , 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园林不象江南那样 盛产叠山的石材 , 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地要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 , 运用当地出产 的北太湖石与青石。 青石纹理挺直 , 类似江南的黄石 , 被太湖石的孔小而密 , 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 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 , 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表现幽燕沉雄气 度。D)、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 , 因而整体性较强 , 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 6 分3)岭南园林A)、规模比较小,且多数就是宅院,建筑的比重较大。往往连宇成片。这就是为了适应 炎热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 , 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做成“天台花园”的 , 为了室内降温而需要良好的 自然通风 , 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 , 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 , 建筑的局 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B)、叠山常用姿态嶙 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 , 即所谓“塑石”的技法 , 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