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射线检测课程设计课题:射线检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班级:1382012学号:138201208姓名:董王强指导老师:10目 录一、检测工艺卡31.1、单壁单影31.2、双壁单影41.3、双壁双影5二、编制说明6三、焦距改变8四、材质改变10五、F=1500mm寸,多工件透照 11四、课程设计总结14参考文献15致 谢15一、检测工艺卡1.1、单壁单影1.2、双壁单影1.3、双壁双影工件类型60*7-90(b=10) 透照方式双壁双影焦距1000mm定影时间15mi n管电压170kv胶片类型柯达AA400管电流10mA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曝光时间3min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

2、显影时间5min灵敏度数值AB级1、编制说明参数项目数据说明设备名称X2515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设备型号X2515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焦距F=1000mm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 曲线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 曲线是F-1000mn条件下绘制 的厚度-电压型曝光曲线。故选择焦距F=1000mm管电压单壁单影U=191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 14mm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 压为191KV.故选择管电压U=191KV双壁单影U=191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 14mm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 压为191KV.故选择管电压U=19

3、1KV双壁双影U=170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11mm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压为170KV。故选择管电压 U=170KV管电流I =10mA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 曲线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 曲线是曝光量为10mA X 3min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 压型曝光曲线。故选择管电流I =10mA曝光时间T=3m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 曲线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 曲线是曝光量为10mA X 3min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 压型曝光曲线。故选择曝光 时间 T=3min。显影时间T 显=5m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 曲线确定参数。胶片的制作 是在显影时间为5min的情况 下制作的。故

4、选择显影时间T 显=5m in。定影时间T 定=15m 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 曲线确定参数。胶片的制作 是在疋影时间为5min的情况 下制作的。故选择定影时间T 定=5m in。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根据手工暗室处理过程 要求。胶片的干燥应在空气 中无尘,无杂物的环境。故 选择自然干燥。胶片类型柯达AA400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 决的。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 前屏厚度w 0.10 后屏厚度w 0.15根据 JB/T4730.2-20053.5增感屏的选用灵敏度数 值AB级根据 JB/T4730.2-2005规疋射线检测技术分为 3个 级别:A级一低灵敏度技 术;AB级一中灵敏度技术; B级一高

5、灵敏度技术。技术 级别的选择会影响会影响透 照距离F,胶片类型,曝光 量和K值等参数的选择;射线检测技木等级选择 应符合制造、安装等相关标 准及设计原则规定。承压设 备、对接焊头的制造、安装 时的射线检测。、焦距改变曝光曲线是在一定焦距下得到的。如果实际检测中调整焦距,曝光 量也必须相应改变才能确保底片的黑度与曝光曲线的黑度一致。当只改 变焦距时可以利用底片黑度等条件相同时曝光因子为常量来求新的曝光 量。由E1/F12二E2/F22,即E2二F22/F12*E1。由此可以求得,当焦距从 F1=1000mr变为F2分别为800mm,1200m时,相应的曝光量也应该调整为 19.2 mA min,

6、 43.2 mA min。参FiF2F3变数量F (mm10008001200E ( mA min)3019.243.2由以上分析可得,焦距的改变定会影响曝光量。当焦距改变时,也 应当相应的改变曝光量才可以确保得到底片的黑度与曝光曲线的黑度一 致。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四、材质改变通常曝光曲线都是针对钢材来制作的。若检测其他材料,可以利用射线透照等效厚度来修正管电压或曝光量。根据T2/T仁卩1/卩2(T为透照厚度,卩为线衰减系数),当材料由a改为b时,查表获得a和b厚 度等效系数分别为 $ a和$ b,然后求出a和b的等效厚度分别为ha 和hb,最后利用该等效厚度在原曝光曲线上确定管电压或曝光量

7、即可。表1部分材料的射线照相厚度等效系数材料X射线Y射线100KV150KV220KV400KV1MeV2MevIrCo镁0.050.050.08铝0.080.120.180.350.35铝合金0.100.140.180.350.35钛0.540.540.710.90.90.90.9钛、钢1.01.01.01.01.01.01.01.0铜1.51.61.41.41.11.11.11.1锌1.41.31.31.11.0黄铜1.41.31.31.21.11.11.0锆2.42.32.01.51.01.01.21.0铅14.014.012.05.02.54.02.3铀20.012.04.012.63

8、.411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五、F=1500mm寸,多工件透照在实际检测时,不可能一个一个工件的检测,依赖效率太低,二来 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照射 X射线的时间,所以要设计一种多工件同时检 测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设计的一种方法:圆锥顶为射线源,射线机大照射范围为 40。因为圆锥顶的一半为 20,可算出最底端除去工件150mn厚之后的底面弧度半径为(1500- 150)x 3.14/9=471mm因工件长为70mm所以底面最多摆三排(如上 图),其中工件与工件之间间隔 20mm工件c端与中垂线间隔131mm计算中垂线到a点处的弧度半径为:(1500-150) *3.14/9=471mm第一

9、层工件处的排列半径为:(1500-150) *sin15.75 =366.4mma点处的周长为:366.4X 2Xn = 2302.2mm所以第一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2302.2- 150=15 个垫高角度为:(471-50) /471*20=17.87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 (1500*cos17.87 ) =71.8mmb点处的半径为:(1500-150) *sin10.66=249.7mmb点处的周长为:249.7 X 2Xn = 1568.9mm所以第二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1568.9- 150=10 个垫高角度为:(471-170) /471*20=12.78工件中心垫高

10、高度为:1500- (1500*cos12.78 ) =37.1mmc点处的半径为:(1500-150) *sin5.56 =130.8mmc点处的周长为:130.8 X 2Xn = 821.8mm所以第三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821.8 - 150=5 个垫高角度为:(471-290) /471*20=7.69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 (1500*cos7.69 ) =13.5mmc点到圆点的距离为131mm可在放两个工件垫高角度为:(471-410) /471*20=2.59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 1500*cos2.59 )=1.53mm则:圆锥面最多可以容纳的工件数为:

11、15+10+5+2=32个。多工件透照摆放示意图15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四、课程设计总结本设计主要是针对对接管编制工艺卡和工艺规程。此次课程设 计进行的每一步的是严格按照课题要求,并且遵照标准与相关文件法规 进行引用和计算。对JB/T4730.2 2005等相关标准也有相当的了解,之 前对于这类工件的检测不是很熟悉,但经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对接管 结构的工件的磁粉检测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通过本次课 程设计,让我知道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联合实践,这 样才能真正的把知识学到手。最主要的本次课设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独 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参考文献1

12、.中国机械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编射线检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标准 JB4730-2005。致 谢这次课程设计的圆满的结束,我衷心的感谢余老师。余老师在课程 设计的过程中给予我的耐心解答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余老师给的很多 建议和意见,这次磁粉检测技能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能学到的 东西,我很是兴奋。首先本人要感谢学院能够提供如此好的专业课设机会。更要感谢指 导老师周老师,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给了本人很大的帮助,帮助本人 理解不懂的地方,最终完成了这个课程设计。在此对给予帮助的余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对给予本人帮助的 同学表示深深地感谢。在此想说的是,在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本 人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促使本人在以后的 学习中更加努力的学习。在这课程设计了临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本人发 现自己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懂得了如何去学习以前未曾学过的 新思维新方法,懂得了如何去多方位地查找资料,完善和创新一些旧的 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