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_第1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_第2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_第3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引言近些年我国加强了节能减排方面的管理,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发电中最为重 要的设备,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减排压力。但是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较为特殊, 所以实现超低排放技术路线也有所差异。本文主要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捷放 改造技术路线,提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的使用条件。1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分析1.1炉内改造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其影响NOx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锅炉的床温以及 氧化还原性能,随着锅炉床温的下降以及氧化还原性的增加,锅炉炉膛出口的 NOx值会逐渐下降。遵照此原理,可以利用优化给煤粒度,增加物料的平均粒度、 降低底部密相区的悬浮浓

2、度来提升快速床流动有效床料比例,可以确保炉膛内部 燃烧热量的有效分配,防止底部出现超温的情况。1. 2增设SNCR装置如果锅炉所用的煤种是烟煤,那么通过简单的炉内改造就无法实现NOx的 超低排放要求,此种情况下可以增设价格较低的SNCR烟气脱硝设备。1. 3增设半干法脱硫设施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最主要的脱硫方式包括炉内钙法脱硫、炉外半干 法脱硫以及炉外湿法脱硫等类型。通过不同炉内钙法脱硫的300 W循环流化床 锅炉S02排放测试,得知其排放质量浓度比较低(仅为200 mg/m3) o如果想 要实现S02的超低排放就要确保脱硫效率控制在98%,只通过炉内钙法脱硫是 无法实现的。从LI前来看,

3、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更多釆用的是炉内钙法脱硫 +炉外半干法脱硫、炉外湿法脱硫等方式。1.4增设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设施从以往试验数据能够得知,采用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设施之后烟尘排放质量浓 度10 mg/m3,绝大多数除尘器的运行阻力都在900 Pa下。所以在符合超低排 放属性的基础上,可以优先采取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设施。2应用案例分析2. 1工程基本概况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上湾热电厂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 乌兰木伦镇,建有2X150 MW空冷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配置2X520 t/h超 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于2008年4月2日开工建设,2009年12月建 成并进入设备和系统调试阶段。

4、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号召,顺利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上湾热电厂拟于2019年完成机组的煤种适应性改造,使 锅炉的床温不高于原设讣值,NOx原始排放浓度150 mg/Nm3 (干烟气,6%02), 蒸汽温度达到额定汽温。2. 2锅炉优化改进方案根据上述情况,可通过优化二次风位置强化分级燃烧效果,布风板风帽更换 提高布风均匀性,SNCR脱硝提效等以达到降低NOx排放目的;屏过入口分配集 箱设置节流圈,降低屏过壁温偏差,具体优化改造方案如下:提高二次风口,增 强分级配风效果(高效二次风方案):(1)方案描述高效二次风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炉内分级、降低NOx、去除S02、 优化炉内燃烧的技术,通过

5、改变锅炉炉膛燃烧场的方法,在锅炉效率不受影响, 其至稍有提高的情况下,减少石灰石消耗或提高CFB锅炉的脱硫效率、降低现 有NOx排放。结合入炉煤燃料的特性,通过数值模拟,锅炉在常规二次布置的 基础上提高上二次风的标高、优化了二次风喷口的位置、二次风的喷口入炉角度 及数量。通过采用高效二次风,提高上二次风口以下还原区域高度,分级燃烧效果得 到强化,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浓度。具体实施改造内容:原设计下二次风口 距离布风板很近有利于燃烧,但分级燃烧效果不明显。通过提高下二次风标高, 起到强化分级燃烧的作用,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二次风改造分两个方面:提高下二次风;提高上二次风。(2)提高下二次风口原

6、设计下二次风口距离布风板很近有利于燃烧,但分 级燃烧效果不明显。通过提高下二次风标高,起到强化分级燃烧的作用,降低氮 氧化物生成量。原设计下二次距离布风板只有1 m,本次改造为将下二次风向上 提高,如图1所示。(3)提高上二次风口,即高效二次风方案将原上二次风口提高到炉膛下部 拐点以上,进一步增大还原区高度,同时利于增强上二次风的穿透性和扰动性。 将上二次风布置在炉膛的稀相区,锅炉密相区均为欠氧环境(风量控制在理论空 气量以下),还原性气氛围区域相对于常规二次风系统更广。同时,高效二次风 在锅炉炉膛上部区间内产生强烈的扰动,能对锅炉喷射区域及影响区域内的整个 物料流化反应场进行重新分配,能够改

7、善CFB锅炉炉膛中心缺氧问题,增大锅 炉的有效反应空间,同时因气流的高速穿透也增加了煤颗粒及石灰石颗粒在炉内 的滞留时间,改善了碳颗粒与石灰石颗粒在炉内的化学反应条件,使下部欠氧环 境下不能充分反应燃烧的物料强化了反应和燃烧。(4)布风板及风帽优化布置采用最新风帽结构,且采用分区布置,使布风 更为均匀,减少局部的高温区。新风帽结构不仅有利于均匀床温,且更利于电厂 运行维护。原设计的布风板,风帽全炉膛设计一致,四周与中间风帽结构一致, 导致中间部分风量偏大,四周风量偏小的悄况,出现床温偏差。为改善流化质量, 有利于布风均匀,现釆用炉膛及四周风帽分区布置,即炉膛中间区域采用阻力系 数较大的风帽,四

8、周区域采用阻力系数较小的风帽,达到全炉膛风量一致、布风 均匀的目的。(5)旋风分离器入口烟道优化为提高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通过耐磨耐火 材料优化旋风分离器入口烟道宽度。固定耐火材料用金属锚固件加长,用于固定 支撑耐磨可塑料,耐磨可塑料需注意与原内衬材料相接处圆滑过渡。此处浇注料 施工需要将该部位原浇注料去除,再按图重新施工。旋风分离器入口烟道优化后, 分离器效率得到提升,首先会降低飞灰含碳量,再者山于分离器分离效率提高, 灰循环量增加,提升炉内物料浓度。(6)炉膛布风板优化缩小布风板深度,提高布风板区域风速,降低上、下 炉膛床温偏差,提高上炉膛温度;布风板深度适当缩小,布风板深度降低后,也 可

9、以降低一次风率,提高二次风率,降低NOxo为减小改造工程量,釆用敷设耐 火材料方法实现。3改造结果分析2#炉改造前、后满负荷工况的NOx排放及床温分布的悄况,对比可发 现,满负荷工况改造后平均床温由改造前945950 C(未折算)的降低至920 C 左右,降低效果比较明显,SNCR投运,NOx控制在165185 mg/Nm3时,尿素用 量明显比改造前低,由300350 L/h减少至100150 L/h。满负荷工况钙硫 比也较改造前有较大优化。本次改造后,床温均匀性有较大改善,改造前满负荷工况多个测点床温超960 C,部分点高于1000 C,改造后仅后墙个别点床温超960 C,剔除后墙 下部受流

10、化风和水冷壁影响温度偏低的两测点,床温偏差低于50 C。105 W负 荷改造后NOx排放量明显降低,改造后105 MW负荷不投SNCR, NOx原始排放 低于150 mg/Nm3,满足性能考核要求。而改造前105 MW负荷NOx控制在 145150 mg,/Nm3 范围,需投 85138 L/h 的尿素量。改造后同负荷二次风量明显降低,风机电耗明显减少,改造前运行风量偏大 (与改造后满负荷工况运行风量相当),说明改造后床温可控性明显优于改造前, 同负荷下无需大风量控床温。75 MW负荷改造后不投SNCR, NOx排放可降至130 mg/Nm3左右,满足不投脱硝低于150mg/Nm3的性能考核指标。改造前75 MW负 荷NOx降至130 mg/Nm3左右需投6080 L/h的尿素。综合改造前、后75 MW、105 MW和150 MW三个负荷段运行情况,本次改 造整体效果优良,各负荷段NOx排放明显降低,75112 MW负荷经调整后NOx 原始排放可降至150 mg/Nm3以下稳定运行,满负荷也较改造前降低超60 mg/Nm3o床温均匀性及可控性、钙硫比、风机电耗、满负荷工况稳定性等均优于 改造前。4结束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