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青高速公路莱西至城阳段工程技术交底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六监理单位:交底地点:二楼会议室分项工程名称:桥台强夯交底时间:年 月曰交底内容:.技术要求夯锤重10-12.5t,锤底净压力在 2535Kpa之内。强夯两遍夯击能lOOOKN.m,满夯一遍夯击能4OOKN.ni夯点按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偶数编号主夯点,第二遍夯击奇数编号主夯点,第一遍与 第二遍间隔时间15天。夯击时先夯第一排然后夯第二排,以此顺序夯完第一遍后,用碎石渣或砂粒 将夯坑填平。第二遍时重复第一遍步骤,最后以低能量满夯,每点击两下,夯点以梅花形布置,夯痕 间以1/4d搭接。满夯与第二遍强夯间隔时间7天,或根据现场地基土的空
2、隙水的排除情况做适当调整。.施工工艺(一)施工步骤1. 平整场地;2. 放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3. 夯机就位,起吊吊钩至设计落距高度,将吊钩牵引钢丝绳固定,锁定落距;4. 将夯锤平稳提起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 起吊夯锤至预定高度,夯锤自动脱钩下落夯击夯点;6. 测量夯顶高程,记录夯坑下沉量;7. 重复步骤56,按设计的夯击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8. 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 25,完成第一遍夯点的夯击;9. 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或推平,用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计算本遍场地夯击沉降量;10. 间隔14天,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二遍夯击;11. 间隔7天,进行满夯
3、施工。12. 整平场地,用压路机将满夯后的虚土层碾压密实,用方格网测量地面高程。(二)试验段采用的参数(1)夯击能,根据设计要求强夯1000KN.m满夯400KN.m(2)夯锤重11t,直径2.2M,锤底净压力29Kpa;(3)落距,强夯10m满夯4m(4)夯点间距,按设计要求,采用 2D=2X 2.2=4.4m (D为夯锤直径);夯击次数,根据试夯确定,满足止夯要求;夯击遍数按照设计要求,强夯2遍,满夯1遍;(5)止夯标准,按照设计要求,应满足 a.单位面积累计夯击能大于1000KN.m;b.同 一夯位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小于 8cm c不因夯坑过深提锤困难。(三)具体施工方法1. 场地平整
4、施工前清除场地耕植土,污染土及有机物质,特别注意要挖除树根,然后用推土机 将场地整平,并用压路机进行稳压 3遍。两侧沿征地界开挖临时排水沟,沟深1m。2. 测量放样(1)设置控制网点:首先在强夯范围外设置坐标控制网点基桩,同时在其周围合理 布置水准点作为控制高程、路基沉降的依据。(2)测放出强夯处理范围:处理宽度为路基坡脚外3m范围,长度按图纸要求自桥台向路基方向小桩号19m 即K000+683.5-K109+702.5;大桩号18m,即K000+782.5-K109+800.5,并用白灰线标出强夯范围轮廓线。(3)测量场地高程:在白灰线内沿纵横向每10m (10X10 m方格网)测量夯前场地
5、标 高,并做好标记,夯击完成后再测量此点高程,以计算沉降量。3. 布置第一遍夯点在强夯范围内布设第一遍夯点,夯点按正方形布置,间距2X D=2X 2.2=4.4m,插竹签标示并用白灰标出。具体布置方法如下图中偶数点。表5-2强夯夯点布置平面图4. 第一遍夯击根据试验夯参数,进行第一遍偶数点夯击,夯击能采用1000KN.m夯击时先夯第一排,然后第二排,以此顺序夯击完成第一遍夯点后,将夯坑填平。夯击时测量记录每一 夯点的能量,夯击次数,每次夯坑沉陷量、夯击坑周围土的隆起量,并注意夯击振动的 影响范围和程度。施工步骤:(1)夯机就位,起吊吊钩至10m将吊钩牵引钢丝绳固定,锁定落距;(2)将夯锤平稳提
6、起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3)起吊夯锤至预定高度(10m ,夯锤自动脱钩下落夯击夯点;(4)测量夯锤高程,记录下沉量;(5)重复步骤3,4,至夯击6次。测量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若小于 8cm,夯坑周围地面 不发生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发生提锤困难时可以止夯,完成一个夯点夯击。(6)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 15,直至完成第一遍夯点的夯击;(7)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或推平,用10X 10m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计算本次夯击夯沉量。5. 第二遍夯击第一遍夯击完成后,根据施工经验和设计要求,间隔15天使土中超静水压力消散后, 进行第二遍夯击。第二遍夯击时按照表 5-2图示布设出奇数点位,然
7、后按第一遍的步骤 进行,夯击完成后将场地整平,用10mK 10m方格网测量预先设置点的高程,计算本遍场 地夯击沉降量。6. 满夯第二遍夯击完成后,间隔7天以低能量(400KN.m将表层松土夯实,夯锤落距 4m, 每点夯打两击,夯点以梅花状排布,夯痕间以1/4D=0.55m搭接。满夯完成后用压路机将 满夯整平后的虚土层碾压密实,测量地面高程,计算下沉量。7.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检测强夯施工除了严格遵照施工步骤进行外,还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1) 应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 每遍强夯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 应及时纠正;(3)
8、 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最后两击的夯沉量;(4) 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 录。(5) 控制单位时间内的夯击处理面积;(6) 控制好间隔时间;(7) 满夯结束后检测夯后的地面标高变化值。8. 单点止夯标准(1) 单位面积累计夯击能大于1000KN.m;(2) 同一夯位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8cm;(3) 夯坑周围无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提锤困难。9. 强夯后试验检测强夯结束24周后,用水准仪采用10mx 10m方格网法测量预设点高程,计算沉降 量。并检测密实度。10. 施工中注意事项(1) 夯击就位时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
9、地方安放,确保机械操作时正常运行;(2) 点夯时由专人指挥夯锤的起落,确保落距达到要求,并在周围做好安全警示标 志;(3) 强夯时,首先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位置,若有偏心,应采用在锤边焊接钢板 或增减砼后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 坑位置,避免偏差或漏夯;(5)夯击时,落锤应平稳,夯位正确,若发现因夯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偏斜时,应 及时将坑底整平再进行夯击;(6)当天打完的夯坑应及时回填,并整平压实;(7)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8)施工过程中做好原始记录。11.雨季施工时的保证措施(1)如工期需要在雨季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2)根据场地情况开挖明沟排水;(3)对强夯区域进行表面碾压;(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5)当天夯完后当天整平压实;(6)如遇暴雨夯坑积水,必须降水排除后,挖净坑底淤土,使其晾干或填入干土后方可继续进行 夯击施工;(7)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面上或低洼处进行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吊,将夯锤调离 地面1m左右返起数次,确定问拖后方可强夯作业。三、质量要求应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 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 有效措施,检测项目按下表进行:表6-1施工质量检验表序号检杳项目允许偏差或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造肉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智慧停车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医学专业“医学护理”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播出网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特种作业(设备安装施工员专业技术及管理实务)知识试题与答案
- 2025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题库
- 2025年重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冲刺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保险销售员从业资格及基础知识资质综合竞赛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危货司机资格证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职业资格-中级茶艺师模拟考试题库试卷(含答案)
- 【浅谈中式面点的造型与制作规范4500字(论文)】
- 汽车技师3000论文范文(篇一)
-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外科学基础知识讲义03外科休克
- ISO9001、ISO14001及ISO45001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内审及管审资料
- 土壤学-土壤矿物质
- DL-T-5161.17-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7部分:电气照明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 进出口企业进出口业务内部审计制度(AEO认证文件)
- 玉溪实验中学初一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答案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培训
- 设备技改方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