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轨道工程n标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GZDTSHX/TXDC版号/修改状态:编制:岳春胜审核:批准:受控印章:受控编号:2005年4月14日发布 年 月 日实施作业指导书审批表工程项目名称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轨道工程11标编制单位中狭四局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11标项目经理部编 制人岳春胜编制日期2005.4.14复核单位中狭四局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11标项目经理部复核人复核日期审核单位审核人审核日期审批人审核日期审核/审批意见通令修改记录表目的/适用范围 1作业前准备 1操作工艺 3质量标准 12注意事项 13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程序图 14本作业指导书(弹性短轨枕

2、式整体道床施工作业关 键工序作业指导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1、本作业指导书为关键工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支持性文件。2、本作业指导书为受控文件,发放及修改的批准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3、本作业指导书解释权为公司总工办,各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作业队、各部门都必须遵照执行。公司总工程师年 月 日版权:该文件的版权为中铁四局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II标项目经理部所有,未经许可或书面批准不得翻印和外传。中狭四局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H标项目经理部作业指导书修改记录表修改 页码修改内容记录修改原因修改人姓%日期批准人:公司总工程师年 月曰1目的/适用范围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除了满足铁路基本的运营要求外,还考虑到其在

3、建成后将会给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设计为弹性短轨枕式减振 动道床。弹性短轨枕式减振道床约占线路总长的三分之二。为了保证工程质 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减振要求,特别有针对性地指定了本分部工程的施工 组织设计,更好地指导施工作业。在地下整体道床混凝土施工中,我们为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 程质量,实施本作业指导。对施工过程中地下於道床这个关键工序进行监控, 以保证该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地下铁道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混凝土施工的整个 过程。2作业苗准备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内部配置双层钢筋网架, 加强道床整体性,纵向钢筋总面积不小于1600mm2

4、,满足排除杂散电流需要; 轨枕采用由钢筋混凝土短轨枕、微孔橡胶垫、橡胶套靴组成的弹性短轨枕。2.1材料(1) 钢筋: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的规格、数量按每段时期的需用量进场。对于该材料使用条件要求: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应清除 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进场的钢筋应抽样进行力学性 能试验,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时方可使用。(2) 弹性短轨枕:由于本标段整体道床轻短轨枕数量较大,标号高,业主 所提供的铺轨基地内无法进行短轨枕的预制工作。为此,我部将短轨枕的预制 工作委托于取得业主认可的厂家定点预制。短轨枕与橡胶套靴及枕下橡胶垫板组合装配时,采用胶粘法,在短轨枕底 部及橡胶套靴上

5、底部横向分别刷道万能胶液(每道胶印痕宽4 mm),在橡胶套 靴的四个侧面中部分别刷上长为半个侧面长度、宽为4mm的万能胶,依次将 短轨枕、枕下橡胶垫板、橡胶套靴纽装。b. 对进场轨枕进行严格检查,保证进场的钢筋混凝土短轨枕尺寸、形状均符 合设计技术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预留孔洞位置正确,无损伤,出厂合 格证及质量检验艮告齐全;c. 纽装好的弹性短轨枕应用条带材料在承轨面两外侧各绑扎一道。绑扎要牢 固,确保轨道结构施工时短轨枕、枕下橡胶垫板、橡胶套靴三者之间无缝隙。d. 纽装好的弹性短轨枕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磕碰,搬动时应轻拿轻放。匕现场堆码弹性短轨枕的场地基底平实、底层用垫木架空,严禁水浸泡

6、轨枕。 运输与堆放时弹性短轨枕应码放整齐,各层间铺垫木,垫木应至少高25 mm, 上下层垫木同位。f. 在架挂弹性短轨枕前应用木锤或橡皮锤逐个对短轨枕与橡胶套靴的组装 状态进行复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架挂弹性短轨枕工作。g. 为避免长期日晒雨淋造成损坏,影响使用效果,弹性短轨枕橡胶套靴进场 后应妥善保管,搭建雨棚。另外,堆码层数不宜过多,以免套靴受压变形。(3) 钢轨:采用高碳微飢(PD3)热轧钢轨,其各项指标尺寸均在允许误差 之内。2.2 机具机械:电焊机、龙门吊(10t)平板车工具:万能道尺、直角道尺、搬手、起道器、支撑架、轨距拉杆、钢尺、模板、撬棍。2.3作业条件2.3.1工程部技术人员

7、在施工前应进行图纸的审核,并按图纸中的工程数量进 行提料;2.3.2 施工区域清扫干净,无积水、无浮磴,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应凿毛;2.3.3材料进场按照施工布置平面图分门别类进行整齐堆放,并立有相对应的 标识牌;2.3.4 基标设置正确,布置密度符合规范规定,满足施工要求。道尺检校完毕, 支承架、拉杆等工具均已备齐;2.4 人员2.4.1 施工人负应熟悉图纸,了解设计要求和意图,明确各项结构尺寸;2.4.2 了解施工技术、安全交底的内容及要点,并复核图中的工程数量、工程 尺寸;2.4.3 认真贯彻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上级颁发的条例、办法、指示和 决定,并严格遵照施工规范操作,在开工前组织工

8、人学习;2.4.4严格执行挂牌上岗制度,各技术工种均持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2.4.5施工中注意保护基标,如发现基标损坏,应及时向工程部报告,在重新 测量复核前严禁使用松动的基标,以保证施工的精度。3操作工艺3.1 基标测设:3.1.1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要求,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 和施工控制水准点进行铺轨基标测设,铺轨基标测设时应按规定测设控制基 标,而后再测设加密基标;3.1.2 基标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基标:直线上每12()米,曲线上每6()米和曲线起止点、五大桩(ZH, HY, QZ, YH, HZ)均应设置 1 一个点;(2) 加密基标:直线上每6米,

9、曲线上每5米各设置一个;3.1.3基标设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基标:方向6,高程为土2mm,直线段距离为1/5000,曲线段 距离为1/1000();(2) 加密基标:方向为lmm,高程为 2mm,直线段距离为 5mm, 曲线段距离为3mm。3.2轨排组装和运输同一轨节宜选用长度公差相配的钢轨配对,公差相差量不得大于3 mm;曲线头尾相错量利用钢轨公差在配轨时消除,两股钢轨利用支撑架和轨距拉杆 连接。短轨枕在长钢轨上按轨排表中所给定的相应恥b、c值进行悬挂,前后 两块间距允许误差为土 lOmmo过渡段短轨枕距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枕位先 用白油漆标于轨腰内侧,曲线段标于外股轨腰内

10、侧。短轨枕应与钢轨中轴线垂 直,内外对齐。承轨槽边缘距整体道床变形缝和钢轨接缝中心均不应小于 70mm,轨排应根据铺设顺序来编号,并按先铺设者在上,后铺设者在下的顺 序装车。轨排组装在基地纽装作业台上完成。其施工顺序为: 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和间距,将短枕散布于组装台座的钢轨上; 散布扣件于短枕两端; 拧入短枕螺栓,在承轨槽内放置胶垫; 将已丈量配对的钢轨吊入承轨槽,轨头上标注短枕位置; 安装钢轨支承架,并使钢轨底离开承轨槽约5cm; 逐个抬起短枕,下塞木楔,再用扣件将短枕悬挂于钢轨上; 安装轨距拉杆,调整轨距拉杆和钢轨支承架,使轨距基本满足1435mm要 求,将轨排吊至存放区。轨排纽装工艺流程图

11、如下所示:人力拾铺均匀散布轨枕于组装台上1散布扣件于轨枕上1拧入螺栓、安放橡胶垫板及铁垫板1,1凤动扳手拧紧扣件1吊装钢轨(丈量、配对)11划分轨枕位置1|组装钢轨支承架1nr1组装弹荼悬挂轨枕|1组装并调整轨距拉杆I报请监理检查依轨排表,取相应数量扣件爲to豔陽认養磁藉次到位.距为 100-110Nffl. 距为130NO.驟股公差相差量不得大于土 3呃麝短枕位負;2问距布置均匀;使钢轨底离开轨枕面5c叭議豔朝矗灣铲有细术昊求:1 间距布置均勻;2支挥架与紈矩拉杆必狈打油; 3直先殘支承凉后at拉杆;心曲筱觅段内展工作边臬设蹩片文明施工要求:1.毎班施工完毕,组装场上的扣件应分类归箱并集中堆

12、放;2.吊装钢轨时,必须服从指 挥人员的安排;3.轨排码放时,底部必须垫平,并放正,以防侧倒.3.3钢筋网制作与铺设3.3.1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每批钢筋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 单,钢筋表面或每盘钢筋均应有标志,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尺寸必须 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方能使用。3.3.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无伤痕, 油渍、油漆和铁锈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 用。3.3.3 整体道床钢筋网制作与铺设整体道床钢筋网采取洞外下料、加工,洞内绑扎焊接成型的作业方式,纵 向钢筋按两相邻伸缩缝长度配料。钢筋在预留口捆绑成束,吊入洞内

13、 平板车。通过平板车运到指定位置。道床钢筋设计为双层钢筋网。钢筋铺设前应按要求放置砂浆垫块 作为钢筋保护层。然后铺设下层钢筋网(钢筋数量和间距见相关技 术交底),纵向和横向钢筋间距按防杂散电流要求焊接。纵向钢筋搭接处采 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焊缝高6mmo道床每隔5 米选一横向筋与所有纵向筋焊接,同时选两根纵向筋和所有横向筋焊接。道床 伸缩缝处的纵向筋电气连接及杂散电流收集网,按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钢 筋混凝土短轨枕整体道床设计图一杂散电流防护整体道床连接端子焊接安 装图进行施工。将运至现场的轨排铺设就位,进行粗调并用夹板固定后,铺设上层钢筋网。 上下层钢筋用架立筋固定。

14、铺设时由洞内小龙门吊吊运至铺设地段,一捆一捆分散布置后,人工抬运 钢筋散布在道床底板上。人工绑扎固定,调整网格间距。钢筋网绑扎工序流程如下图所示: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tnm3.3.5钢筋焊接前应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钢筋绑扎应牢固,并应留有足 够的保护层。3.3.6轨非洞内运输与组织轨排在轨排场用龙门吊吊放在平板车上,轨道车推至道床轻已施工完毕且 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的地段,再用两台洞内小龙门吊抬至待铺位置。施工注意事项:1)装车时轨排间应放置垫木,且后铺轨排先装车,先铺轨排后装车。2)轨排与平板间要绑扎牢固。3)轨道车走行时速不大于5Km/h,且前后派专人防护。4)停车时及时放入铁靴

15、,防止平板车滑行。5) 两台龙门吊共同作业时,要专人指挥,口令统一、清晰,司机操作熟练, 配合默契。3.4轨道位置调整:3.4.1 轨道应根据铺轨基标进行调整,采用相对式接头,直线段允许相错量为20 mm,曲线段允许相错量为规定的钢轨缩短量之半加15 mm;3.4.2 轨道钢轨调整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轨道中心线:距基标中心线允许偏差为土2mm;轨道方向:直线方向:直线段用1()米弦量,允许偏差为1 mm,曲线 段用20米弦量正矢允许偏差也应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3) 轨顶高程及水平:高程允许偏差为土 1mm,左右股钢轨顶面水平允许偏差为1mm,在延长18米的距离范围之内应无大于1mm的

16、三角坑;(4) 轨顶高低差:用10米弦量不应大于1 mm;(5) 轨距:允许偏差为(2, -1) mm变化率不应大于1%);(6) 轨底坡按1/4()设置;(7) 轨缝允许偏差为( + 1, 0) mm;(8) 钢轨接头:轨面、轨头内侧应平(直)顺,允许偏差为().5mm。3.5 整体道床混凝土灌注地铁隧道断面有矩形、马蹄形和圆形三种。道床於分两部分施工,先施工 中间道床部分,后施工两边侧沟。1) 模板安装整体道床混凝土侧模采用建筑钢模。安装模板前要复查道床标高及轨道中 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 确保模板安装正确。2)浇筑道床轻浇筑道床混凝土前,再

17、次对轨道状态进行测定,确认符合验收标准后方可 浇筑道床混凝土。道床轻采用商為径,分区段采用铺轨预留口或其它投料口下 料,轨道平板运输车运至浇筑部位,龙门吊吊运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人 工抹面的方法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提前设计、优化。根据施工现场要求,适当掺入混凝土外加 剂来改善混凝土使用性能(当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或其它活性成分、可能引 起碱骨料反应时,应进行专门检验,仅在确认对混凝土质量无害时方可使用。 当检验判定有潜在危害时,应采用含碱量小于().6%的水泥,或采用能抑制碱背 料反应的掺合剂,并使用含碱、钠离子低的混凝土外加剂,且每立方米混凝土 碱含量不超过31go当粗背料经检验判定有潜在

18、危害且属威炭酸盐反应时 不宜采用。),各种纽成材料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充分拌合,在取得驻地监理工程 师签认后,方可施工。(1)道床混凝土灌筑前,应将铺底或仰拱预制块的表面清洗干净、人行 道与道床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将基面用水冲洗干净。(2)道床混凝土灌筑前应对短轨枕表面加以遮盖,对短轨枕和橡胶套靴 连接缝宜采用封闭措施,以防道床混凝土沾污弹性短轨枕承轨面或进入套靴 内。(3)混凝土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应加强弹性短轨枕底部及周围混 凝土的捣固,捣固时应避免捣固棒接触橡胶套靴和组合式轨道排架。插点布置(4) 道床混凝土应按设计设置仲缩缝。伸缩缝可用20 mm厚沥青板形成。 伸缩缝应设于两短轨枕中间。

19、道床混凝土施工缝的接缝面应与道床的中心线垂直,施工缝应取在伸缩缝 处。如不得已须在中间停止,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5) 在灌筑道床混凝土过程中,注意不要碰撞轨排,施工中应随时注意 组合式轨道排架或支撑架几何状态的变化,发现有超标情况应立即校正。混凝 土浇筑时分层、水平、分台阶进行,确保施工连续性。(6) 混凝土灌筑后,道床表面需抹面整平,高程允许偏差为土3 mm但短 轨枕周围的道床面必须低于橡胶套靴凸缘的底面。道床顶面和短轨枕承轨面高 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抹面应形成设计的横向排水坡。(7) 混凝土灌筑后,应避免与流动水相接触,也应避免隧道漏水直接冲 刷新灌筑的道床混凝土。(8) 道床混凝土灌

20、筑时,应留取检查试件。同一配合比每灌筑1()() m (不 足者也按1()() m计)道床应取试件两纽。一纽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另一组与道 床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则的在关规定。(9) 混凝土经养生强度达到5Mpa后可拆除轨道排架.在道床混凝土未达 设计要求之前,严禁各种车辆在道床上通行。3)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灌筑后应及时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喷洒养护液进行养生,养护液应 分两层喷洒均匀。养生期不少于14天。当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70%后 才能在上面行驶车辆和承重。整体道床於施工工序流程如下图所示:技术要求:1. 根裾技术交底歸而,利用食尺控甸世床歸饭形状,平望度沁2. 尔轨底下抹面与道妹面相同,不得拖欠.3. 保込有二次收汗.抹面养生液养护技术要車: 1进床於收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