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系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1页
土木系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2页
土木系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3页
土木系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4页
土木系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木系“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土木工程系2007.1土木系“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1基本情况1.1 现状分析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始建于1983年,现有教职工91名,其中教授11人(博导3人)、副教授22人、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10人、硕士40多人的教学科研队伍(见表1)。教师中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结构师的5人,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师的9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5人、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岩土师)9人。设有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七个硕士点和土木工程(岩土、工民

2、建、道桥)、测绘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为自治区重点专业区专业和改革试点专业,测绘工程为自治区精品专业。表1 2006年土木工程系教职工职称、年龄及学历层次结构统计一览表部门总人数职称年龄学历在职读书正高副高中级初级353545455555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博士硕士岩土工程教研室9234273512工民建教研室8352421431道桥教研室71661161测绘工程教研室102442714154城市规划教研室9243633615力学教研室6122123133制图教研室6231335121gis教研室83562172工程管理教研室624335121建

3、筑学教研室614142241实验室823353332党总支办公室511341141行政办公室331211教师人数756224163635311041241112占教师比例(%)8.029.3354.678.04846.3141.3913.3354.673214.6716全系教职工人数91626481246368110453231113占全系比例(%)6.5928.5752.7513.1950.5539.568.791.0910.9949.4535.163.2912.0914.28注:本表统计年限为2006年6月我系下设“建筑工程检测与实验中心”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另有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建筑

4、材料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测绘工程实验室、建筑与规划设计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等九实验室。设有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桩基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所、gis中心、测绘工程研究所、建筑设计所、地质灾害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交通科技研究所等八个研究机构,拥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级资质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乙级资质证书、桩基动力检测资质证书、大地测量与测绘乙级资质证书、城市规划设计丙级资质证书、建筑工程设计丙级资质证书等七个专业类资质证书。全系目前拥有近1100万元的仪器设备。科研先后承担了国家基金委、计委及其他省部级横向科研项目300多项,此外还承担大量工程检测

5、与试验等科技服务。科研年到位经费超过900万元。科研项目中有2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3项)。正在承担的科研及科技开发项目42项(其中96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6项)。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12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70多次。1.2 优势特色目前我系已基本具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知识结构搭配较合理、年龄结构较合理、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队伍。近年来,我系无论在学科、教学、科研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土木工程(岩土、工民建、道桥)、测绘工程、城市规划

6、、地理信息系统四个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均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些学科虽在全国相同学科中处于中下水平,但在广西的相同学科中则处于中上水平。我系各专业在国内相同专业的大体排名见表2。表2 我系各专业在国内排名对比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全国高等院校区内高等院校备注数量排名数量排名本科1土木工程25788322测绘工程6516113城市规划11735214地理信息系统12942225建筑学14298326工程管理20711631研究生1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8742212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3315113地质工程5619114岩土工程11868215结构工程145116326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

7、工程2316227城市规划与设计2322111.3 存在问题(1)从表1可见,全系在职教师人数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系教师总数的65.57%,学历层次低,副高职称以上人数不多(有的教研室尚无高级职称),且在职读书的教师占了全系教师总数的34.42%。(2)年青教师要求考研和在职读书的太多,对系里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不影响了正常的上课安排和教学质量。(3)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土木工程系大多数设备陈旧老化,大多数新建专业的实验室尚未建立,也缺少场地。严重制约了土木系的学科建设与发展。2基本定位与发展目标2.1 指导思想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南,以

8、桂工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育人为本,科技强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充分整合院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办学资源,突出教学、科研两个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挖掘办学潜力,适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以培养具创新品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和形象建设三大工程,立足广西、服务全国、放眼世界,努力使土木工程系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上效益,实现管理制度创新、办学模式转换、竞争机制灵活,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2.2 基本定位2.2.1 办学类型定位我系的办学类型定位在教学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积极

9、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2.2.2 办学层次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和壮大硕士研究生教育,争取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我系成为学科层次齐全(具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成人教育),专业横向交叉,集教学、科研、生产、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土木工程系。2.2.3 办学形式定位我系将坚持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以成人教育、国际合作教育为辅的办学形式,积极开展各项教学。2.2.4 学科专业定位我系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目前拥有理、工、管三大学科门类,土建类、测绘类、地理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四个二级类,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和工程管理六个专业;

10、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目前只拥有工学一个学科门类,含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地质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城市规划七个专业。根据历史和现状,我系将以工科类本科教育为基础,发展和壮大研究生教育,利用工科优势,带动我系管、理多学科协调发展;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形成以工为主,管、理等学科相互支撑。2.2.5 功能定位坚持立足广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土建类(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测绘类、地理信息系

11、统和工程管理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努力提高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2.2.6 办学水平定位目前,我系的大部分专业在全国相同学科中处于中下水平,但在广西的相同学科中则处于中或中偏上水平。我们将用5-10年时间,力争达到广西先进,国内知名的办学水平。2.2.7 优势特色定位我系目前有六个本科专业,七个硕士专业,就全系而言,最大优势特色在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可以相互支撑和促进,形成以土建和测绘为核心、以土木工程和测绘工程为龙头,以地基处理、灾变检测和精密工程测量为重要研究方向,构架出以工程,规划、测量、勘查、设计、施工、装饰、管理、检测为一体,里、外、上、

12、下一条龙服务的新型土木工程格架,体现出我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和整体服务优势。由于我系各学科专业在全国或区内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所以,我系各学科的主攻方向、研究重点和优势特色定位有所不同。 土木工程主攻方向:土木工程可靠性研究基本理论、变形与强度检测理论和技术。研究重点: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构变形与治理; 结构变形、损伤程度的检测与修复; 加固材料测试与加固方法选择;工程灾变理论与防灾减灾技术;结构优化理论与图形、数据处理;模型模拟试验理论与技术。优势特色定位:变形与强度检测。 测绘工程及地理信息系统主攻方向:地球空间信息与工程信息的采集、处理与质量控

13、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重点:工程灾变检测理论与技术;测绘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大地测量在建设工程中应用;专题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现。优势特色定位:测绘数据处理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主攻方向:城市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研究重点:小城镇设计与规划理论;景观、人文与设计技术;3d技术、gis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优势特色定位:小城镇设计与规划 工程管理主攻方向:土木工程组织、施工、管理。研究重点:土木工程概预算;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施工组织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现;物业管理。优势特色定位:土木工程概预算及房地产经营与管理。2.3 发展目标2.3.1 “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我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5年左右

14、的时间,将土木工程系建成以理、工、管为主,学科层次齐全(具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成人教育),专业横向交叉,集教学、科研、生产、行业培训为一体,培养出具有明显学科特色的学科带头人,并形成有特色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到2010年力争建成广西先进,国内知名,具一定特色的地方性、开放式、现代化的综合型土木工程系,努力创造品牌学科和精品专业。2.3.2 学生层次和规模发展目标在学生层次和招生规模上坚持“本科为主,质量第一,稳步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我系的具体情况和十年发展规划,制定出本系各办学层次的拟招规模(详见附表一所示),每年的实际招生人数可根据当年学院的具体招生计划适当调整。2.3

15、.3 学科专业设置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争取成功申报1个博士点,在现有的硕士点基础上增加12个硕士点、12个工程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详见附表二所示)。通过重点投入与建设,有12个学科成为广西区重点学科、23个本科专业成为广西区精品专业,12个相关实验室成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科特色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学科设置、学科建设、学科研究方向上体现特色(详见附表三所示)。2.3.4 科研发展目标(1)采取各种措施营造学术氛围,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联系,多渠道、多途径承揽科研项目,尤其是要注重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力争每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个,省部级项目2个

16、以上,横向科研项目10个以上;科研经费在2002年的基础上,争取每年净增30万元以上。近年计划的科研项目发展规划如附表四所示。(2)鼓励教师积极发表学术论文,争取人均年发表论文12篇以上,其中全系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年10篇以上,全系每2年出版学术专著13本(详见附表四、五所示)。对以本系教师为第一作者的专著,系里给予与教材同等资助。(3)鼓励和资助土木系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保证每年有810人次参加省部级的学术会议,有45人次参加国家级的学术会议,23人次参加国际性或国际区域性的学术会议。(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对外咨询服务,争取在2006年以前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的对外服务实体,

17、并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实施计划见表3。表3 土木工程系现有与拟办服务实体一览表时间对外服务实体名称资质证书名称资质等级对应教研室2002年桩基检测研究所桩基动力检测单位乙级岩土工程2003年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研究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单位甲级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单位乙级岩土工程国土资源与测绘信息研究所测绘许可证乙级测绘工程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单位丙级工民建2004年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城市规划设计资质单位丙级规划、建筑2005年地质灾害研究所地质灾害评估资质单位甲级岩土工程2006年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研究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单位(复审)甲级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单位(复

18、审)乙级岩土工程2007年道路桥梁设计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资质单位丙级道路桥梁道路工程设计资质单位丙级道路桥梁2008年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建筑材料检测资质单位乙级实验室岩土试验资质单位乙级工程投资咨询事务所工程投资咨询资质单位丙级工程管理2009年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已有)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单位乙级工民建2010年道路桥梁设计研究所道路桥梁检测资质单位丙级道路桥梁2.3.5 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土木工程系专业涉及面广,现有师资队伍年青人比例大,总体而言目前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土木工程系发展的一个关键,到2010年力争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能适应现代土木工程教育发

19、展需要的师资队伍(详见附表七所示)。2.3.6 教学建设与改革发展目标(1)学科建设内容学科建设分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大部分。根据我系各学科的主攻方向及各学科现状与特点,软件建设以教学、科研、师培为主,教学上以深化教育改革、完成学科梯队建设、出版教材为重点;科研上以大力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争取国家和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多发表论文和出版学术专著、增强“造血”功能为目标;师培上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为目的。计划2006年底完成各种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修订,认真做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2008年做到每个硕士生导师人人拥有自己独立的科研项目,2010年做到每个硕士生导师获

20、得博士学位(或正教授职称),使本学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广西区有特色的一流学科之一。各学科发展建设(申报)规划见表4和附表三所示。表4 土木工程系专业发展规划一览表专业名称办学层次2006年已拥有拟新增时间(年)博士硕士研班工硕本科博士硕士研班工硕本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08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2009岩土工程200920072007结构工程20072007地质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城市规划20072007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服务方向)2007地理信息系统建筑学2009工程管理2007测绘科学与技术2007工程力学2007道路与

21、铁路工程2009交通工程2008园林2009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0交通运输2010小计731636334(2)教学改革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办学特色,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首先要做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各专业要经过12年时间的努力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遴选或编写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教材;土木工程专业在完成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在规划期内成为广西区精品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力争在规划期内申报国家精品专业。其他专业也要在12年内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建设,实现上层次办学。(3)重点学科与重点课程建设目前,土

22、木工程系具有院级重点学科1个(测绘科学与技术),我系的学科门类包括有:工学(含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测绘类:测绘工程),理学(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系统,学院后来又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我系目前有2门课程2003评为广西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同时评为学院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1门课程为学院重点课程。6门课程2004年确定为学院第四批重点课程建设立项(详见表4)。从现在开始,按照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学科、重点课程评估要求,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并结合教改项目、教学研究课题,加强学科的建设和改革,多出成果,尤其是高层次成果,力争在2007年

23、有12个学科建成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有12个专业建成自治区级重点专业,有23门课程成为自治区级重点课程或院级优质课程;并有23个学科建成学院级重点学科,有23个专业建成学院级重点专业,有35门课程成为学院级重点课程甚至精品课程。表4 土木工程系现有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一览课程名称评审或建设课程种类1测量学2003评为广西区精品课程,桂林工学院精品课程2工程力学2003评为广西高校普通本科重点课程,桂林工学院重点课程3道路工程系列课程2003评为桂林工学院重点课程4工程制图系列课程2000年被确定院级重点课程,2003年已通过评估验收5力学系列课程建设2000年被确定院级重点课程,20

24、03年已通过评估验收6工程测量2000年被确定院级重点课程,2003年已通过评估验收7控制测量学2000年被确定系级重点课程,2003年已通过评估验收8路面路基工程2000年被确定系级重点课程,2003年已通过评估验收9工程制图2004年确定为学院第四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10城市规划原理2004年确定为学院第四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11摄影测量学2004年确定为学院第四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1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004年确定为学院第四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13工程项目管理2004年确定为学院第四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14砼结构学2004年确定为学院第四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4)教材建设充分

25、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的作用,加强教材建设的力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兄弟院校联合教材的编写,其次,积极申报学院教材基金的立项,第三,土木工程系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资助教材的出版。近年已列入出版计划的教材见表5所示。表5 土木工程出版或胶印、拟出版教材一览序号教材名称主编或参编者胶印出版或拟出版种类出版社或胶印单位、时间1土木工程测量文鸿雁参编再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测量程序设计朱军桃编胶印桂林工学院,2006年3空间数据库基本原理李景文编胶印桂林工学院,2006年4gis专业英语靖娟利编胶印桂林工学院,2006年5测绘工程学林文介主编文鸿雁副主编再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

26、76计算结构力学李文兴主编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拟20077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陈先华主编出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拟20078土与结构物共同结构王杰光主编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拟20079土动力学肖明贵主编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拟200810土木工程概论陈学军主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611路基路面工程包惠明主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612土木工程施工朱寿增等参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613钢结构曹霞等参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614砌体结构金凌志等参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615房屋建筑学赵军等参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616砼结构原理姜宏等参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7、,拟200617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王蕾 江雪参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618土木工程新技术包惠明主编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819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金凌志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拟20093重点措施(1)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2006年开始,除新增专业外,各个教研室原则上不再引进本科学历层次教师(具副高以上职称、年龄在45岁以下者除外,实验、行政、党务人员根据学院需要可适度引进)。到2010年,土木工程系教师力争达到具硕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以上者占80%(其中博士学位占30%)。届时土木系教职工的学历、职称、年龄和专业结构要达到表6要求。建立结构完善的学术科研梯队。

28、重点培养、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到2010年,重点培养出或引进35个在西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每年保证有5%左右的教师在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或做访问学者或参加社会实践。(2)大力加强教学、科研硬件建设硬件建设以创建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广西一流的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建设计划见表六所示。根据本学科的主攻方向及我院现状与特点,硬件建设分三步走:表6 2010年土木工程系教师结构计划一览表学历结构大专总人数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353545455555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岩土教研室113323551470教师专业互补,相关

29、专业在20%左右,80%的教师能同时开设至少4门以上不同的课程;20%的教师能够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70%的教师能够成为多功能型,即教学、科研、企业经营一体化,20%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工民建教研室131534742364道桥教研室112243731380测绘工程教研室1343426421463城市规划教研室131345931274工程管理教研室100244730172gis教研室110245920263力学教研室61212321033工程图学教研室60123510033建筑学教研室100235721136实验室11443452272系主任办公室441214党总支办公室6213411231

30、行政办公室3211212专业教师人数1081625313666311012456280占教师比例(%)10014.8123.1528.7033.3361.1128.709.260.9322.2251.8525.930全系教职工人数1281231384375371512460395占全系比例(%)1009.3824.2229.6933.5958.5928.9111.725.5618.7546.8830.473.91第一步,在尽量保证本科生、研究生实验课程实验开出率为100%基础上,抓好建筑工程检测中心和国土基础信息工程实验室等两个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计划2007年以前完成。建筑工程检测中心以(现场

31、岩土、结构)变形和强度检测、损伤程度的检测与修复、加固材料测试三大内容为重点,辅以计算机结构设计与计算;国土基础信息工程中心以精密工程测量(含工程灾变测防理论与技术,gps精密定位技术和工业三维坐标测量系统)专题信息系统研究为重点。第二步,配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需要,重点建设土木工程结构大厅,设备投入以工程结构优化、建筑材料的工程特性、建筑结构的应力应变关系等与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试验为重点;并完善建筑学、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基本教学所需的各种试验设备,计划2007年以前完成;第三步,以室内模型模拟测试为主,逐步向计算机模拟提升,设备投入以研究开发型和生产应用型为主,重点放在

32、变形监测技术、空间信息采集与空间数据处理、数字化技术与自动化成图,力争2008年以前完成。通过515年的建设,土木工程系各实验室在满足各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满足不断发展的科研、生产和社会需要,力争在教学、科研、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多出效益。教学效益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研效益重在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教师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经济效益意在把实验室建成产-学-研基地,走向投入与产出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社会效益的终旨在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3)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建设良好师德师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建设。根据土木系教师实际,制订土木系师德评价考核体系,建立

33、健全教师师德考评机制。年终对全体教师师德情况进行考评,促进教师师德水平提高。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土木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公开课制度、教研室教学研讨工作制度、教学质量评比检查制度、教学教案评比制度等。每年拟开展青年教师比赛1次,各教研室组织公开课1次,召开教学研究活动不得少于两次,每学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1-2次,开展促进教师教案评比活动1次。以此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努力,力争建成精品专业1个,精品课程1门。申报教育厅教学成果奖2-3项,优秀课件2-3项。每年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0篇。加强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工作,规范研究生管理、指导等工作制度,扎

34、实抓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方案。上半年对研究生教育方案进行审定。二是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每学期对研究生教学情况进行1次检查。三是开展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4)大力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根据土木系的实际,以现有学科专业为基础,组建学科团队,增强科研工作实力,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制订科研工作奖励措施,加强纵向科研课题的申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科研层次,积极组织学科团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努力冲击国家级项目。扩大横向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科研的总量。根据土木系实际制订科研工作奖励措施,加大科研工作支持和管理力度,努力营造良好

35、的科研工作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5)切实抓好党建工作,以党建带学风,促进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规范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坚持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改善党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以及非党教职工的教育培养,不断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党员发展工作,不断扩大党员队伍。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激励机制,党建带学风,促进学风建设,努力实现“学风明显好转,先进典型明显增多,培养质量明显增强”的工作目标。

36、积极与就业单位联系,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教育,促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就业,确保实现大学生就业率90%的工作目标。4投资概算投资分软件建设投资和硬件建设投资,各年度详见表7和附表六。表7 投资概算一览表软件建设(万元)硬件建设(万元)合计(万元)备注2005年(基数)202803102006年203383582007年203503702008年305005302009年303003302010年302002302020年30017002000表一:学生规模“十一五”发展规划量化表年度项目基数年规划发展年远景展望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

37、10年2020年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生数(人)228招生数(人)228在校生数(人)2424硕士生毕业生数(人)121840577080120招生数(人)5759708090100120在校生数(人)115156186209229249360本科生(含专升本)毕业生数(人)279374375407370405525招生数(人)439370405440475510525在校生数(人)1596159216221657169217272100专科(高职)生毕业生数(人)招生数(人)在校生数(人)成教(全日制)毕业生数(人)招生数(人)在校生数(人)成教(脱产、函授)毕业生数(人)215223310270

38、280290400招生数(人)270280290300320340400在校生数(人)6607157727527928421200毕业数合计(人)5066157257347207751053招生数合计(人)7667097658208899541053在校生数合计(人)237124632580258327172824368414表二: 学科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量化表 年度项目基数年规划发展年远景展望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20年现有数量代码名称拟增数量代码名称拟增数量代码名 称拟增数量代码名称拟增数量代码名称拟增数量代码名称拥有数量代码名称学位点(个)博

39、士点一级学科20814土木0816测绘0813建筑学二级学科1081405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2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401岩土工程硕士点一级学科20814土木工程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2080104工程力学2081301建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重点学科(个)国家重点学科区(部)级重点学科20814土木工程0809测绘科学与技术院级重点学科10809测绘科学与技术10814土木工程1080702城市规划注:博士、硕士学位点一般为隔年申报,不申报的年份填“0”;已立项建设的请标示*。16表三 专业、课程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量化表年度项目基数年规划

40、发展年远景展望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20年现有数量代码名称拟建数量代码名称拟建数量代码名称拟建数量代码名称拟建数量代码名称拟建数量代码名称拟建数量代码名称新增专业6080901测绘工程1081202交通工程1090401园林108070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81202交通运输080703土木工程110304土地资源管理080702城市规划070703地理信息系统110104工程管理080701建筑学精品专业区级1080901测绘工程1080703土木工程2070703地理信息系统080702城市规划院级1080901测绘工程2070703地理信息系统

41、080702城市规划优质(重点)专业区级1080703土木工程2070703地理信息系统080702城市规划院级1080703土木工程1070703地理信息系统1080702城市规划精品课程国家级区级1测量学1工程力学1道路工程1工程制图1地理信息系统院级1测量学2工程力学、道路工程1工程制图、工程力学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1城市规划原理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与应用重点课程区级1工程力学1工程制图系列课程2道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城市规划原理2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桥梁工程院级3工程力学、道路工程、工程制图系列课程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3城市规划原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与应用、桥梁工程2摄影测量学、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2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表四:科学研究“十一五”发展规划量化表项目年度基数年规划发展年远景展望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20年学术研究研究课题项目 (项)国家级111115省(部)级223338厅(局)级25788912院级30425050505080小计科研经费(万元)国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