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 a I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a的点到 的距离, a I是一类重要的非 负数,即不论a为何实数,总有I a I 0 5、实数a (a 0)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 Ta是一类常见的非负数,即寸a 0 ; Ca )2=, Ja2 i a 0 a a 0 6、把一个实数记为 ax 10n的形式, 其中 a的范围是 这样的记 2、 ;an 与 an 互为 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互为运算 ma+mb+mc= 2 a -b2= 22 a +2ab+b = 22 a -2ab+b2= 3、 ,有公因式时先 来分解 有理数知识归纳 1数轴“三要素”是 , ,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 之间
2、是关系 2、 实数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 a+b=_ 3、 实数a (0)的倒数可表示为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 ab=_ a 0 4、l a I = a 0 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7、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从左 边第一个数字起,到精确的这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 似数的有效数字。 数轴、比较大小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 3、比较实数a与b的大小,可以做差比较: (1) 若 a-b 0 则 ab (2) 若 a-b=0 则 ab (3) 若 a-bv 0 贝U ab 4、
3、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中,属于一级运算,属 于二级运算, 属于三级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先 在_ 最后 5、右 aM 0,贝V a = -n 6、右 a m 0 则 a = 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 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1) 提公因式法: (2) 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 先观察多项式的各项有没有 _ (2) 多项式没有公因式时,看能不能用 (3) 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 整式及运算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单项式中数字因数是单项式 的 ,单项式的次数是指 2、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
4、母的 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做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把它们的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 指数 3、+ (a+b-c) = , - (a-b+c) = ; a+b-c=a+ (), a+b-c=a- ()_ 4、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 _ 5、幕的运算性质: (1) 同底数幕的乘法: am an= (m、n均为整数) (2) 幕的乘方:(am)n = ( m、n为整数) (3) 积的乘方:(ab) n =( n为整数) (4) 同底数幕的除法:am* an= (m、n为整数) 6、(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系数和同底数幕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 一起作为
5、 积的一个因式; (2) m (a+b+c) = (3)(a+b) (m+n)= 7、(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幕分别相除,所得的结果作为 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 作 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然后再把所得的商 8、 ( 1) 平方差公式: (a+b)( a-b)= (2)完全平方公式:(a+b) 2=- (a-b) 2= 分式及运算 1、(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_ (4)分式值为正的条件: (5)分式值为负的条件: 2、整式和分式统称 K 3、
6、分式的基本性质:一= a (2a有意义的条件是 (3a (a 0)是一个 数 (4) ( . a ) 2= (5) ,a2= 2、( 1) i ab (a 0, b 0) a (2)(a0, b0) V b 3、 (1) -. a . b (a0, b0) (2) (a0, b0) 4、最简分式是指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除1外没有 5、( 1)分式的乘法: (2)分式的除法: b d = a c b d _ a c (3 )分式的加减法: 、 b、n (4)分式的乘方: (一)= a 6、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化为 二次根式及运算 1、( 1)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7、: (1 )被开方数中不含 (2 )被开方数中不含 5、 二次根式相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 ,再将 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6、二次根式的结果必须化成 不等式 1、用“”“V”“w”或“工”等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 2、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 的集合叫做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 3、 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 次不等式。 4、 不等式的两边同加(或同减)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 ;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8、方程及等式的性质 1、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关 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2、 只含有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 一次方程。 3、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 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4、等式性质 1 :如果a=b那么a c= a 5、 等式性质 2 :如果a=b,那么ac= 。- (cm 0) c 6、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 后移到 叫做移项 7、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括号外的因数是 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 8、( 1) a+ (b+c) (2) a+ (b-c) (3) a+ (-b+
9、c) (4) a+ (-b-c) (5) a- (b+c) (6) a- (b-c)= (7) a- (-b+c) (8) a- (-b-c) 二兀一次方程组 1、 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的方程叫 二元一次方程 2、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的。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 组解 3、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 4、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5、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方法叫做 6、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 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
10、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 法,简称 7、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 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 种方法叫做法,简称 一元二次方程 1、 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叫做二次项, 叫做二次项系数; 叫做一次项, 叫做 一次项系数: 叫做常数项。 2 3、一兀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的求根公式 2 4、一兀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的根的情况 (1)当厶0时,有 的实数根: (2) 当厶=0时,有的实数根; (3) 当
11、0时,有的实数根; (4) 当厶0时,有的实数根; 2 5如果方程ax bx c 0(a0)的两根是 捲、X2,那么 x1 + x2 -, x1 x2 - 平面直角坐标系 1两条具有公共且互相的数轴构成的图形叫做平 面直角坐标系,通常水平的数轴为 ,取的方向为正 的交点为 2、填表; P(x,y)位置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X轴 Y轴 原点 坐标符号 方向;铅直的数轴为 ,取的方向为正方向;两数轴 2、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它的图象是经过(0, )和 (1, )的一条直线。当 k0时,图象分布在 象限,y随x的 增大而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 ,直线从左到右; 若直线
12、y=kx+b经过二、二、四象限, 那么 k 0, b0。 k1 4、如果 y (或 y kx ) (k x 0), 那么 y叫做x的反比例函数,自 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5、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 ,其图象与x轴、y轴交点, 这两条曲线关于对称 k 6、对于反比例函数 y ,当k0时,图象分布在 象限,在每 x 一象限内, y随x的增大而 。 k 7、若反比例函数 y,在每 x -象限内, 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图象位 于 象限,此时k 0。 二次函数 1、形如y ax2bx c (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它的图象是一条 。其中a决定抛物 线的 , c决定图象与轴的交点的
13、 坐标,a、b共同决定对称轴。当 a、b同号时,对称轴在 y轴 的侧;当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侧;当b=0 时,对称轴为 2 2、二数 y ax bx c(a 0)根的判别式 =b2 4ac (1)当厶0时,抛物线与x 轴有 个交点, 这个交点的横坐标是 方程ax2 bx c 0根; (2)当厶=0时,抛物线与x 轴有 个交点, 这时方程 2 ax bx c 0 有根; (3)当厶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个交点,方程ax2 bx c 0 的根的情况是; 3、抛物线的平移,实质是顶点的平移,故先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 y a(x b)2 k,然后据平移规则进行平移,横坐标平移的规则是 2 4、根据
14、二次函数 y ax bx c(a 0)填表: 图 a0 a0 象 1 J y 1 1 / z 1 1 / / , IX 1 、 ! /7 1 1 L 1 1 1 1 开 开口向 () 开口向( ) 口 方 向 顶 占 八、 坐 标 对 x _b_ 2a 称 轴 增 当x 时,y随x增大而减小;当 当 x 时,y随x增大而 2a 减 x 时,y随x增大而增大 3 当x时,y随x增 性 2a 大而 。 函 数 最 值 当x时,y有最()值为 2a ( ) 当x时,y有最() 2a 值为() 5、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1) 一般式为 ; (2)顶点式 为,其中顶点是(h,k),对称轴是 ;
15、 (3)交点式为 。其中x“ X2是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的 解析式时,根据不同条件,使用恰当的解析式,能使问题变得简便。 2 6、 若ax b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为 X!、x2,则二次函数 2 y ax bx c(a 0)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 统计 1、 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统计图和 统 计图 2、 某一组数据x, x2, x3, xn,则x =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计算平均数常用的三个公式是: (1) (2) 3、将一组数据x, ,x2, x3, xn,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 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
16、做这组数据的 ,一组 数据x,x2,x3, Xn,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 数 4、 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 ,其中的每个考察对象叫做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 , 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 5、 为了一定的目的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叫做 ;从总体 中抽取一个样本进行考察叫 6、在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在数组中出现的次数叫做该数的 7、 频数与容量的比值叫做 ,要得到数据的频数分布的一般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3)决定组数(4)列评 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8、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分别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叫
17、做 这组数据的 ,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 特征,它的计 算公式为;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 概率 ”亠+,必然事件该率为: 确定事件 1、 生活中的事件不可能事件该率为: 不确定事件:概率 2、必然事件:事先可以肯定 发生的事件 (3) 3、 不可能事件:事先可以肯定 发生的事件 4、 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 发生的事件 5、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理论计算 公理是指 3、 在田径比赛中,裁判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测量铅球成绩的 依据是 4、 等角的 角相等,等角的 角相等 理论计算只涉及一步试验 理论计算发生的概率 涉及两步或两步 实验估算 试验的随机事件 事件 发生的概率 列表法 树状图
18、6、事件E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 乍)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总 7、 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接近于 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 9、 频率= 几何图形 1基本几何体包括 2、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5、直线是 ,没有;射线是 ,有 ,有 ;线段是 6、 两点之间 最短,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 线段的中点:由点 M是线段AB的中点可得到: 8. 角: 9. 角平分线及性质:如图,OC平分/ AOB可推出 如图, ,由 OC 平分/ AOB , PM1OA PNL OB,可得 10 .两直线相交, 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 角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 。两个角的和 为 90,称这两
19、个角 ;两个角的和为180, 称这两个 角 。 11 .点到直线的距离: 。 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 13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44、主视图是指 ;左视图是指 ;俯视图是指; 2、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46、直线 若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称作三角形的外心,三内角平分线 的交点称作内心;外心到三角形 的距离相等;内心到三角形 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 1三角形是 。 2、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 3、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 5、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 (2)按边分
20、: 6、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7、只用一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板的有 。 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10、勾股定理: 1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对称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轴对称是针对个图形而言,轴对称图形是针对 个图形而言;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它就成为一个轴对称图 形。 都具有的特征:对应线段 ,对应角 。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 ; (2)旋转对称图形: ; 中心对称图形: 注: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例。 (3)中心对称
21、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于联系: 中心对称图形是针对 个图形而言,而中心对称是针对 个图形而言; 把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就成为一个中心对称图 形。 (4)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 并且被平分。 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 ,并且都被该点平分, 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 3、 中心对称是关于某点对称,而轴对称是关于 对称。 4、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的距离相等。(注意:点 至到点的距离)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的距离相等。(注意:点到 直线的距离) 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 这样的图形运动
22、称为平移。 2平移的两个要素: (2) 3、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2) 对应线段 且 (3) 对应角 (4) 对应点所连的线 且 (或在一条 直线上)。 4、简单平移作图的步骤: (1) 找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一对 ; (2)运用全等和尺规作图的知识,把每条线段在保持 的条件下移动,实现整个图形的平移。 旋转 1、 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 按 旋转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2、 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1)( 2) (3)。 3、旋转的特征: (1) 图形的和都没有发生变化; (2) 相等,相等; (3)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 (4)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
23、转中心旋转同样大小的 4、旋转对称图形识别:观察图形是否存在一点,围绕这一点旋转一定角度 后能否与原图形。 5、简单的旋转作图步骤: (1) 确定旋转角的 和; (2) 确定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构成的 ; (3) 确定旋转图形的其他 ; (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对应点,得到 . 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对边且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对角,邻角 对角线 3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一组对边 一组对边 两组对边分别 两组对边分别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 对角线互相 4过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把平行四边形
24、分成面积相 等的两部分 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1) 定义: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 特征:具有 的一切特征,矩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 是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其对称中心是 ; 矩 形的四个角都是,矩形的对角线 (3)识别方法: 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 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且的四边形是矩形 2菱形: (1) 定义:有一组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特征:具有 的一切特征;菱形既是 对称图形, 又是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有条对称 轴,菱形的四条边都 ,菱形的对角线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 都. (3)识别方法:
25、 有一组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 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 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 (1)特征: 正方形具有 禾廿的一切特性; 正方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 是,有条对称轴;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 且 (2)识别方法: 有一个角是 的菱形是正方形 一组邻边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的菱形是正方形 角线的矩形是正方形 梯形 1、梯形的概念: (1) 梯形:只有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 等腰梯形: 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 直角梯形: 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的特征和识别: (
26、1)特征: 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 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2)识别: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1) 三角形的中位线 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 (2) 梯形的中位线 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 4、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 在解决与梯形有关的问题时,常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特殊四边形 和 的问题来解决;常见的辅助线有:作高、平移一腰、平 移、延长 交于一点、过腰中点作另一腰的 等。 三角形全等 1、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两个三角形中对角线相等的边或角 全等识别法 一般三角形 三条边 SSS 两边及其夹角 S
27、AS 两角及其夹边 ASA 两角及一角的对边 AAS 直角三角形 斜边及一条直角边 HL 注:(1)要证全等必须满足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2)寻找证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条件是直角三角形时,优先考虑选定,不行时再考虑 其他方法。 BC (3 )在选定用ASA或SAS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夹角或夹边;要注意 结合图形,挖掘其中隐含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平行线的同位角、内 错角;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中点、中线、角平分线、高(垂线), 特殊四边形等图形中的相等关系或相
28、等量。 2、 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它 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依据,全等的图形经过 、 、 等运 动后能够完全重合。 3、 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 为,错误的命题称为 。 4、 在几何中,限定用 和 来画图,称为尺 规作图,新课标要求掌握四种基本作图(画线段、画角、画角平分线、画垂 直平分线)。 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线段 1在a、b、c、d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 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 例线段。 2、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1)定义法:的三角形相似 (2 )平行法: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 其延长线)相交,
29、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 )在 ABC 和 ABC , 若,则 ABC s ABC (简称“ AA ” 定理) (4 )在 ABC 和 ABC , 若,则 ABC s ABC (简称“ SAS ” 定理) (5 )在 ABC 和 ABC , 若,则 ABC s ABC (简称“ SSS定理) 3、相似三角形的特征: (1) 相似三角形的 。 (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 半径、内接圆半径)的比等于 。 (3)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 。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 。 4、相似图形(位似)的画法: (1)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多边形相似,且对
30、应顶点的连 线,这样的相似叫做位似,这一点叫做 。位 似变换是相似变换的特例, 位似形一定是相似形,但相似形不一定是位似形。 位似中心可以在两个图形的两侧,或两个图形分居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位 似中心在两个图形的内部;或在边上;还可以是顶点。 (2)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先确定位似中心和每个顶点之间的直线,在直 线的另一侧取原多边形的各顶点的 ,连结各点,即 得到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图形(注意“放大”与“放大到“的区别) 5、图形的评移、旋转、对称、放大或缩小等变化,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1)平移:水平方向平移,图形各对应点的纵坐标 ,横坐 标左右 竖直方向平移,图形各对应点的横坐标 ,纵坐标上 下
31、(2) 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 确定。 (3) 对称: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横 纵_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横 纵 ;关于原点对称的 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 。 (4 )位似变换:将已知图形 ,应用网格法求点的变化坐 标,或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求变化后的图形坐标。R 锐角三角函数 /I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在Rt ABC中, sin A, 7 a cos A, tan A , 2、填表: A b r ! C 三角函数 sin A cosA tan A 300 450 600 3、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 三边之间的关系
32、:a2 b2; (2)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3)边角关系:sin =; cos =; tan = cot = (4)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5) 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 当 045 时,sin 角度的增大而 ta n随角度的增大而 ,cos、cot 随 如图,在Rt ABC中, B、 C sin(90), cos(90 ), tan(90) (2)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 2 sin 2 cos: 倒数关系: 1 或 tan ?cot tan 商的关系: sin cos cos sin 4、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 (1)当为锐角时,各三角函数
33、值均为正数,且0 sin 1, 0 cos 1 , 当 0045 时,sin cos 当 45900 时,sin cos ,(填,=) 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C 900 ,a、b、c 分别是 ABC 中,A、 的对边。 2、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类型: 已知条件 解法 两条直角边a、b c=;tan A =;B 一条直角边a和斜边c b= ;si nA=;B 一条直角边a和锐角A c= ;b=;B 斜边c和锐角A a= ;b=;B 3、坡度:坡面的 的比叫坡度i(也叫坡比),坡度越 大,坡面越陡;坡角:坡面与 的夹角,用a表示,tan =i =勺. l 4、 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34、叫做 ;视线在水平线下方 的角叫。 5、 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 的角 叫方向角,常用“北偏东(西)。度”或“南偏东(西)。度”来描述。 圆 1、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其中 叫圆心,叫半径。 2、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 d,则点在圆内 ; 点在圆上 ;点在圆外 。 3、圆既是图形,又是图形;圆心 是 ;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 。 4 垂径定理:垂直与弦的直径 ,并且 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 的直径垂直与弦,并且平 分 。 5、如图: AB过圆心;AB丄CDCE=DE 宀 AC = AD BC = BD 其中,任意满足两个结论,均可推出其余三个结论
35、成立。在同圆或等圆 中,如果两个圆心角、 、 (或) 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6、圆周角及定理: 顶点在 ,角的两边都与 相交的角 叫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 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 的 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 相等; 所对的圆周角 是直角; 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 7、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 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 法叫做 ;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O O的半径为r ,圆心0到直线l的距离为d , 那么: (1)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时, 叫做直线与圆相交, 这时直线叫 做圆的 公共 点叫做 此时d r。 (2)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时, 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这时直线叫 做圆的 公共 点叫做 此时d r 。 (3) 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这时直线叫 做圆的,公共 点叫做,此时d r。 9、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 (R r ),圆心距为d , 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技术探索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路径报告001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构数据库融合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四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题专项练习300道及答案
- 深度解析2025年:智能车载语音交互在车载信息服务中的技术创新报告
- 美味快餐转让合同范本
- 济南公司备案合同范本
- 物联网提升药品质量追溯-洞察及研究
- 菜粕颗粒销售合同范本
- 民间藏品收购合同范本
- 网络销售平台合同范本
-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考2025-2026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债权收购委托代理合同
- 框架合作协议书合同模板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附答案)(满分必刷)
- (标准)舞蹈班转让合同协议书
- T/CTRA 01-2020废轮胎/橡胶再生油
- 2025年网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新高考)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 印度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学习笔记
- 卢春房副部长讲话《树立质量意识,强化风险控制,持续纵深推进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