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孟浩然资料_第1页
李白与孟浩然资料_第2页
李白与孟浩然资料_第3页
李白与孟浩然资料_第4页
李白与孟浩然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白与孟浩然资料李白 (701-762) ,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 ”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 ”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

2、的诗, 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 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 、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

3、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 、子夜吴歌等)。李白的诗具有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

4、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想念长安时,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

5、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明朗、活泼、隽永。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是中国诗人中的诗人,李白的诗大多是精品中的精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怀念,尊敬,推崇李白。孟浩然 (689 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 )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 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

6、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 ,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生当盛唐, 早年有用世之志, 但政治上困顿失意, 以隐士终

7、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 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 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 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 孟亭 ,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

8、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 , 兴造思 ,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先生则有 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 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 ;先生则有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谢

9、之诗句精者有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先生则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 早寒江上有怀 、 与诸子登岘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 、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 一味妙悟而已 (沧浪诗话 诗辨)。清代王士 推衍严氏绪论, 标举 神韵说 ,宗尚王孟, 曾举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 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

10、气之先 , 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 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联,与杜甫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 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

11、,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 ,是颇为中肯的。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不减王维。如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等句,真可谓 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天宝四载 (745) 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 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 263 首,较

12、王本多 45 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代诗人李白喜爱到处游览。有一次,他和朋友登上黄鹤楼。临江远眺,看见晴空万里,江水滔滔。长江中的鹦鹉洲草木茂盛,对岸的汉阳城绿树青翠。河山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李白诗兴大发,正想题诗抒发心中的感受时,忽然看见墙上写着一首署名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看完这首诗后,放下了笔,谦虚地说:崔颢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确好极了,我想不到更好的诗句,不写算了!李白没有题诗便走了。黄鹤楼是李白与朋友相聚和离别的地方。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著

13、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年长十二岁,因为仕途不得志, 便稳居田园。 他俩在襄阳碰面, 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后来,孟浩然要到广陵(现在的扬州 ) 去,李白专程到黄鹤楼与孟浩然话别,更作诗送别好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友诗。李白出川不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这时结识了长他 12 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挥笔写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杰作。诗中写道:老朋友告别武昌的黄鹤楼,在杨柳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去扬州。他看着老朋友乘坐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远远的天边,眼前只有滚滚的长江向东流去。人已远逝,李白仍然久立不舍得离去,惜别之情,真切感人。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