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_第1页
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_第2页
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_第3页
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_第4页
AHT谢庆良美式整体脊椎矫正核心技术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ndy hsieh holisdtic chiropractic technique)第一篇 绪 论“,排除个别盲点,功能互补,对人体脊骨、肌肉、神经引发的循回失序、酸麻疼痛能够达到“精确诊断、“”快速矫治、“”立即见效”的全方位、安全、有效、成熟的技术。对整脊医师而言,简便的脊椎检测方法、安全有效又省时省力的整脊技术,是大多数从事整脊业者的渴 望。这就是对脊椎有问题的病人而言,如同辩证论治,准确的找出患者脊椎的问题,施以正确的矫正手法,亦即正确的诊断才能得到正确的矫正手法是很重要的。,也不需要问诊或任何病人的病例资料,即可正确的找出患者脊骨神经的问题,并依此而遵照由下往上矫正的顺序,施

2、以正确的矫正手法,快速、有效地接触病人的问题。第二篇,但由于,互相搭配、灵活运用,因此效果更好。由于人体是站立的个体,重力的因素,因此人体脊椎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下往上影响;所以脊椎的矫治顺序,亦须依此次序由下往上矫正治疗。这也是“脉冲脊骨整全技术”及“股关节矫正技术”所强调的。股关节矫正技术认为,身体各个部分的不平衡从外观上是很难察觉的,如果从力学的角度来观察人体,就可发现作为人体基础的骨盆必须是保持在立体水平位置上,并且两腿应该要等长的,如此当脊柱 呈笔直状态时,上半身也不会弯曲。相反,如果仔细的观察身体有病变的人的两腿,必然长短不一,骨盆也不在水平位置上。同时,脊柱随着骨盆的扭转而成比例地弯

3、曲,而造成上半身歪斜,姿势不良。因此,造成身体的某处如果有异常弯 曲,就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神经传导路径及人体反射角度来看,当骨盆不平衡(不处于水平状态)时,会造成脊椎的弯曲。由脊髓神经所连接的脊椎神经包含自律神经及躯体神经,当其因脊椎错位而引起神经压迫或刺激, 将会造成脊柱相关疾病及反射痛。即使发生了脊椎侧弯症,也等到要背、肩膀产生酸痛时,单纯地认为肌肉僵硬问题而已。对此,无论实行了多少局部的治疗,不从整体去矫正身体的歪斜状况,以及不从力学的角度去探究疾病的根本原 因的话,就不能求得真正的健康。所以日本股关节矫正术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人体在三个平面的平衡,此三个平面即是水平面、矢状面、

4、冠状面。当人体骨架都在正确位置上,则神经不受压迫或刺激,肌肉、韧带也不会过度伸张或挤 压,如此内分泌疾病与酸、麻、疼、痛即可获得改善。脊椎矫正器技术,在通过 15 年的临床,及聘请志愿者实际在手术房的脊椎神经传导的研究认为,所有脊椎的病变都会表现在骨盆病 变脚的长短上。我们的脊椎骨支撑全身重量,骨盆连接着第 5 腰椎成为整条脊骨的底层平台,把整条脊骨平平稳稳的乘托。当站立或走路时,我们的骨盆便会受双脚所乘托。双腿的功能犹如大楼的桩柱,成为我们骨盆、脊椎骨和头骨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双脚长度不一,骨盆的角度便倾斜,直接影响脊椎骨的平衡、活动和形态,情况就如楼宇出现长短桩一样, 会产生很多结构上和功能

5、的毛病。就技术而言,脊椎矫正器技术最主要的特色是在矫正之前,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精确的长短脚判定,再以两脚长度变化作出是否给予进行矫治及如何矫治的决定。当因为各种不同的症状来咨询时,脊椎矫正器技术均可依循精确的测试方法确实找出半脱位的部位,施以精 准、安全、有效的矫正。因此,1、 脊椎矫正器技术;2、 股关节矫正技术;3、 美式脊椎矫正技术。第三篇在腰部疼痛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骨盆。”在诊断引起腰部疼痛的众多原因中,应该将腰部问题细分为骨盆、骶骨、耻骨联合、股骨头及腰椎和尾椎六个部分,而忽略了骨盆、骶骨、耻骨联合及股骨 头,将无法得到完整且彻底的治疗。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有可能单纯的由骨盆、

6、骶骨、耻骨联合、股骨头或腰椎之间个别所引起,也有可能是其中二者、三者,甚至更 多者一起共同引起。大部分患者有下背疼痛或骨盆不适的病人,通常会有骨盆半脱位的现象,因此应留意髂骨半脱位所衍生的问题。因此详细而准确的诊 断腰部疼痛的原因,并施以正确的矫正手法是很重要的。aht 骨盆矫正技术步骤如下:步骤 1.骨盆诊断:骨盆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骨盆是否有半 脱位(subluxations).常见的骨盆半脱位:“向后、向下半脱位(posterior-inferior” ilium,简称pi)“向前、向上半脱位(anterior-superior” ilium,简称as )骨盆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

7、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骨 盆 x 光片判断。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病人两脚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1. 在未碰触病人之前,检视病人两脚的特定点(译注:如脚踝或两 脚跟),以找出两脚长度差异。2. 找出两脚是否有不对称翻转。3. 检查病人两脚趾是否过度内八(toe-out)或外八(toe-in)。4. 两手掌形成杯状,置于病人两侧脚踝,将两脚跟并拢,并且形成一个水平的正确角度以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骨盆病短脚侧称为 变脚(pelvis deficient,简称为 pd 脚

8、)5. 短脚侧的骨盆为“向后、向下半脱位,pi”,长脚侧的骨盆为“向前、 向上半脱位,as 。”二、冈氏(gonstead )骨盆 x 光判读:冈氏 x 光判读法是美式脊椎矫正技术专用判读技术。以正面立姿x 光片,依下列步骤实施骨盆定位及骨盆 x 光判读。1. 点出骨盆腔 10 个基准点:两侧股骨顶点、两侧髂骨顶点、两侧坐骨底点、两侧骶骨最外侧点、第二骶骨脊突中心点及耻骨联合中 心点。2. 划出两侧股骨顶点平行线(股骨平行线,基准线),以基准线分别由两侧髂骨顶点划出平行线(第一横线),再由基准线分别由两侧坐骨最底部划出平行线(第二横线),再基准线分别由两侧骶骨最外侧点划出垂直线(左、右垂直线)

9、,以基准线平行沿第二骶骨脊 突中心点划出垂直线(底部垂直线)。3. 测量左右两侧第一横线至第二横线距离,较长侧即为“向后、向下 半脱位,pi”,较短侧即为“向前、向上半脱位,as。”步骤 2.骨盆矫正:一、“向后、向下半脱位,pi”矫正法:a.矫正器技术:1. pd 侧坐骨脊(spine of theischium,靠近坐骨结节内侧)。施 力方向:向后、向上、向外。2. 随即矫治骶骨,施力点为坐骨孔内骶结节韧带下方。施力方向:向后、向上、向外。3. 髂骨凹槽侧背处(靠近骶髂关节的外侧)。施力方向:向前、向上。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1. 患者姿势:若矫正左侧腰椎时,则患者向右侧侧躺,左脚在上侧,

10、右脚在下侧,左腿曲膝,右脚伸直,左脚内侧足面摆于右腿膝弯处,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手抱住左手上臂,左手上臂与身体平行,前臂与身体垂直,身体靠近床沿,身体与床沿成 一直线(右侧腰椎方法亦同)。2. 术者姿势: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压固于患者左手臂上,右手掌压于患者上侧骨盆之中点 ;两脚尽量外张,右脚由后内侧往内弯曲,并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盖部位垂直床沿,以右脚下压及左手稍前推的相反方向,做成杠杆姿势。 3. 接触点(contact points,cp):髂后上棘(psis )4. 施力方向(line of drive,lod):向前。二、“向前、向上半脱位,as ”矫正法:a.矫正器技

11、术:1. 第一骶椎结节向外半英寸处的骶骨基部后方。施力方向:向 前、向下。2. 髂后上棘(psis )上方约一英寸处的髂骨脊。施力方向:向 下、向内。3. 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上方。施力方向:向前、向下。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1. 患者姿势:若矫正左侧腰椎时,则患者向右侧侧躺,左脚在上侧,右脚在下侧,左腿曲膝,右腿伸直,左脚内侧足面摆于右腿膝弯处,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手抱住左手上臂,左手上臂与身体平行,前臂与身体垂直,身体靠近床沿,身体与床沿成一直线(右侧腰椎方法亦同)。2. 术者姿势: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压固于患者左手臂上,右手掌于患者上侧骨盆之中点;

12、两脚尽量外张,右脚由后外侧往内弯曲,并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盖部位垂直床沿,以右脚下压及左手稍前推的相反方向,做成杠杆 姿势。3. 接触点(cp ):坐骨结节。4. 施力方向(lod ):向前、向上。第四篇骶椎与骨盆最容易产生的病变就是骶髂关节错位综合症( s-i joint syndrome )。骶髂关节错位综合症的病因:1. 最常见与失足跌倒臀部着地。2. 由于弯腰或负重时突然闪腰,使骶髂骨间韧带受到损伤。3. 长期弯腰工作或抬举重物,会使关节损伤。4. 妊娠期使韧带松弛和伸长,常因弯腰和旋转活动引起扭伤。5. 骶髂关节只能少量而有限的活动,如果超过生理功能外的扭转活 动,则可引起关节扭

13、伤。骶髂关节错位综合症的症状:通常都会感觉到有臀部肌肉痉挛现象,坐下时臀部痛楚增加,痛感会延伸到髋关节、小腿外侧、后侧,甚至脚部及脚趾。患者也可能 会因为行走时感到髋关节痛楚,而出现跛行步态。aht 骶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步骤 1.骶椎诊断:骶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骶椎是否有半 脱位(subluxations)。常见的骶椎半脱位: “向上半脱位(superior,”简称 s )“向下半脱位”(inferior,简称 i)骶椎底部向外半脱位(exterior,简称 e )。骶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骨盆 x 光片判读。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病人就俯卧位置后

14、,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 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1. 依上述骨盆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后检视两脚长度差异(第 一位置,简称#1 )。2. 将患者双脚弯曲的模式抬起但不超过 90 (第二位置,简称#2)。 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3. 此时因为术者尚未施予其他的测试,所以被测试的椎体仍然处于分离状态。现在,将患者双脚依#2 的模式抬起至超过 90 (#2 则不超过 90 。)这就是我们定义的第三位置(#3 )。然后观察脚长变化。依据我们的假设及观察,这个测试动作会使骶椎及骨盆带 在人体的矢状面方向微动。4. 将患者

15、双脚放回#1 ,若 pd 脚正常,表示骶椎没有向上或向下半 脱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骶椎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5. 将患者双脚放回#2 ,此时若 pd 脚变长,表示骶椎有向上半脱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骶椎有向下半脱位。即依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按要领矫治后,即可进行“骶椎底部向外半脱位”检测。6. 指示患者先将 pd 脚抬离床面(膝盖不要弯曲)。医者用手固定患者骶椎,防止髂前上棘离开床面。注意观察pd 脚与床面的角度,然后指示患者将脚放回床面。随即指示患者再将 pd 对侧脚抬离床面(膝盖不要弯曲)。医者用手固定患者骶椎,防止髂前上棘离 开床面。7. 注意观察 pd 脚对侧与床面的角度,然后指示

16、患者将脚放回床面。8. 比较两脚抬高的角度,角度较小的一侧,即骶椎基底部脱位的方 向。二、冈氏骶椎 x 光片判读:1. 在腰部侧面 x 光片上,在第一骶椎椎体前、后缘两点划一平行线。 2. 在第一骶椎椎体的前缘与 x 光片的水平面划一平行线。3. 测量 1 和 2 两线交叉所形成的角度。4. 正常 37 ,可接受范围为35 39 。5. 大于 37 为骶椎“向上半脱,位表”示l5-s1(下腰椎弧度)过度内凹;小于 37 为骶椎“向下半脱,位表”示l5-s1过度后凸。 步骤 2.骶椎矫正:一、“向上半脱位”矫正法: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cp ):第三骶椎结节上缘。施力方向(lod ):向下。b

17、.美式脊椎矫正技术: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3 、接触点(cp ):第三骶椎。 4 、施力方向:向前。 二、“向下半脱位”矫正法: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cp ):第一骶椎结节下缘。施力方向(lod ):向上。b .美式脊椎矫正技术: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3. 接触点:第一骶椎。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4. 施力方向:向前。三、“骶椎底部向外半脱位”矫正法: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第三骶椎结节下缘外侧。施力方向:向上、向内。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3. 接触点:第三骶椎结节下缘外侧。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4. 施力方向

18、:向内。第五篇萎缩了的尾椎骨虽然已失去了脊椎骨及脊柱的一般功能,但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功用的组织。尾椎在前面或后面都有肌肉和韧带附着。肌肉方面有提肛肌、尾骨肌。它们形成了盘隔膜的后部,巩固尾骨的位置。当排粪便时或孕妇生产时,尾骨会被向后推移,这些尾骨的肌肉能够把尾骨拉回原来的位置。在打喷嚏、咳嗽、呕吐、排尿、提举重物、前区身体时,尾骨的肌肉主要是协助腹肌提升腹腔内的压力,令这些动作得以有效地运作。创伤性尾骨痛,成因是尾骨受到直接的外力冲击,尾骨的肌肉韧带组织出现拉伤现象。这类尾骨痛的痛楚范围十分明确,患者有瘀伤 及扭伤的感觉,患处出现水肿现象。至于非创伤性尾骨痛,痛楚范围就并不明确,患处没有明显水

19、肿出现,而成因很可能是腰部脊椎的毛病所致,例如椎间盘突出,腰部脊骨错位或盘骨错位,腰部及臀部肌肉状态不良出现痛点而产生牵涉 痛现象等等。不论是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尾骨痛,患者除了会感觉到尾椎骨范围痛楚之外,在打喷嚏、咳嗽、呕吐、排尿、牌粪便、提举重物、躺睡端坐、性交或把身躯向前屈曲时,尾椎骨痛楚会增加,感到十分不适。 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尾椎骨外缘(尾椎韧带)。施力方向:向上、向外。不可直接用矫正器对尾椎尖部矫治,为确保效果,矫治时可用拇指在尾椎上施予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的拉力。接触点在尾椎外侧软组织, 施力在尾骶韧带。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 3. 接触点:尾椎骨上缘(

20、尾骶韧带)。 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 4. 施力方向:向内。第六篇 pubis)矫正技术不论时间长短只要曾经摔跤,都会引起耻骨联合半脱位。很多长 期腰痛而无法根治者,大部分都有耻骨联合半脱位。aht 耻骨联合半脱位技术步骤如下:耻骨半脱位常见:有向上半脱位和向下半脱位。步骤 1.耻骨联合诊断:耻骨联合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耻骨 联合是否有半脱位。耻骨联合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 及骨盆 x 光片判断。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 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1

21、. 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两脚膝夹紧。 2. 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3.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4. 若 pd 脚变长,表示 pd 侧的耻骨向上半脱位。5. 若 pd 脚变短,表示耻骨在 pd 脚对侧向下半脱位。二、冈氏骶椎 x 光判读:1 在腰部正面 x 光片上,依骨盆判读法,在二骶椎脊突中心点划 垂直线。尾椎骨与此中心点划垂直线是否成一直线,即可判读有无错位。 步骤 2. 耻骨联合矫正:a.矫正器技术:耻骨向上脱位的矫治方式:请病人仰卧,施力点在短脚侧耻骨上 缘(靠近耻骨结节上沿),施力方向:向下。耻骨向下脱位的矫治方式:请病人

22、仰卧,施力点在短脚对侧耻骨 弓下缘(靠近耻骨联合外侧),施力方向:向上。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对于耻骨联合半脱位并无直接性手法,可以在使用骨盆矫正手法之后,以按摩器进行耻骨联合部位按摩,以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及恢复肌肉、韧带之相互平衡。第七篇腰椎是承受体重最多的地方,所以腰椎的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也最大,故髓核经过椎间板裂缝渗出引起的背痛或神经根病变,是腰椎病 变的特性。一般而言,下背疼痛通常和骨盆带关节半脱位有关,尤其是骶髂关节、腰椎间关节及腰骶关节半脱位所引起的问题最为常见。经常受压迫或刺激的腰椎神经根是 l4 、l5 。依据矫正器技术基 本通则腰椎检测的次序为 l5 、l4 、

23、l2 、l3 、l1 。第一节第 5 腰椎aht 第 5 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步骤 1. 第 5 腰椎诊断:第 5 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 第 5 腰椎是否有半脱位。第 5 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 及腰椎 x 光片判断。一、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在根据矫正器技术基本通则矫正髂骨 as 与 pi 以及耻骨联合半脱位问题之后,应检测 l5 。但一开始时,若患者 pd 脚在位置二变 短,即可跳过膝、足、骨盆及 l5 的检测,直接检测 l4 。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病人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

24、步骤,逐一进行: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 侧的手背置 于下背腰部,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椎骨半脱位。3.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椎骨半脱位。在矫正器技术要领中,为了要得到正确的诊断,以便于在美式脊椎矫正技术中,正确的决定以何种矫正手法施治,除了上述已谈论过利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来测试脚长变化,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透过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来判断椎体向上、下及向左、右半脱位的情况 及矫正方法。l5 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脊椎上

25、的每一节椎体都有可能发生向上或向下半脱位的现象。但是,因为胸椎有肋骨的支撑以及后向曲线的自然保护,其发生向上或 向下半脱位的机会比颈椎及腰椎少。要测试 l5 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患者双脚依#2 的模式抬起至超过 90 (#2 不超过 90 。)这就是我们定 义的#3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 观察脚长变化。若 pd 脚正常,表示l5 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 l5 有向上或 向下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放回#2 ,此时若

26、 pd 脚变长,表示 l5 有向上半脱 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 l5 有向下半脱位。l5 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脊椎上的每一节椎体也都有可能发生向左或向右半脱位的现象。研究显示,不论是功能性或结构性的脊椎侧弯,椎体向外(即身体的 左边或右边)半脱位的现象多半发生在侧弯曲线的顶点。要测试 l5 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 pd 脚抬至超过 90 ,另外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我们定义这 姿势为位置四(#4 )。2. 接下来将 p

27、d 脚放回治疗床,观察 pd 脚在#1 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 pd 脚变短,表示 l5 有向左或向右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抬至#2 ,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 pd 脚在#2变长,则表示 l5 向 pd 脚半脱位;如果 pd 脚变短,则表示l5 向 pd 脚的对侧半脱位。(#4单独抬高 pd 脚的目的是要让 受测椎体在受到单边力量牵引时,能够产生反应。)二、冈氏腰椎 x 光判读:正面 x 光片:1. 在腰部正面 x 光片上,依骨盆判读法,划出各腰椎椎体上、 下缘平行线(椎体平行线)。2. 以“股骨平行线”由下往上平行比对“椎体平,行先线出”现不平行者即为“原发性半脱位,primary s

28、ubluxation”,以 l5 为例。3. 测量 l5 棘突中心点至两侧椎体边缘的距离,距离较短侧即为 旋转侧(决定 pr 或 pl ),以右侧为例。4. 测量 l5 下缘平行线与股骨平行线左右两侧高度,高度较大者为“superior”,简称“s”,高度较小者为“inferior”,简称“i”,若是高 度较小者则为“pri。”侧面 x 光片:1. 先在各椎体后缘由上往下划出“ george line”,找出往后突出 的椎体,即为“posterior”,简称“p。”2. 划出每节椎体前后缘的平行线,上下两线提早交叉、且最靠近棘突的上节椎体,即为“原发性半脱位,”若在原发性半脱位的上方若有出现上

29、下两线成平行,或者出现反交叉线,即为“代 偿性前突消失。”3. 检查各椎间距,若有椎间距狭窄,表示该节脊椎有退化性病变。 步骤 2. 第 5 腰椎矫正: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l5 棘突旁侧之乳头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1. 患者姿势:如前所述。2. 术者姿势:如前所述。3. 接触点及施力方向:依矫正器技术诊断要领,并依下列手法施 治。甲:prs接触点-右侧棘突,施力方向-向内;乙:pls 接触第二节点 -左侧棘突,施力方向 -向内;丙: pri 接触点 -左侧横突,施力方向-向前;丁:pli 接触点-右侧横突,施力方向-向前。 第 4

30、腰椎主要病变:小腿内侧至足部无力、酸麻胀痛,腹痛、尿频、子宫发炎、月经不调、前列腺障碍、不孕症、膀胱炎、大腿萎缩。经常受压迫或 刺激的腰椎神经根是 l4 、l5.aht 第 4 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步骤 1. 第 4 腰椎诊断:第 4 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 第 4 腰椎是否有半脱位。第 4 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 及腰椎 x 光片判断。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 pd 脚对侧的手 背置于下背部,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2. 如果 pd 脚在位置

31、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椎骨半脱位。3.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l4 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4 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脚对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患者 双脚依#2 的模式抬起至超过 90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 观察脚长变化。若 pd 脚正常,表示l4 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 l4 有向上或 向下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放回#2 ,此时若 pd 脚变长,表示 l4 有向上半脱 位;若 pd

32、 脚变短,表示 l4 有向下半脱位。l4 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4 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脚对侧的手背置于下背腰部,将 pd脚抬至超过 90 ,另外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2. 接下来将 pd 脚放回治疗床,观察 pd 脚在#1 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 pd 脚变短,表示 l4 有向左或向右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抬至#2 ,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 pd 脚在#2变长,则表示 l4 想 pd 脚半脱位;如果 pd 脚变短,则表示 l4

33、向 pd 脚的对侧半脱位。冈氏腰椎 x 光判读:如 l5 。步骤 2. 第 4 腰椎矫正: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l4 棘突旁侧之乳头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 l5 。第三节第 3 腰椎根据以 aht 为主要矫正技术的医师表示,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l5 、l4 、l2 的测试及矫治之后,即可改善下背疼痛的问题。然而,因为下背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力、生殖力以及生活品质,所以在完成 l5 、l4 、l2 的测试及矫治之后,应该特别留意如果患者仍有不适,或仍有长短脚现象,或医师检查结果显示有必要进一步检测腰椎问题,则应考虑 l3 或 l1

34、 可能仍然有发生半脱位的现象。患者抱怨有膝部的问题,且诊断结果显示有压痛与运动受限或有 皮肤异常时,就要考虑 l3 半脱位的问题。病变:膀胱炎、月经不调、小产、膝痛、生理痛、腰部及膝部发冷、 膝无力、记忆力减退、坐骨神经痛。局部反射痛:1.伏卧屈膝即有反射痛2.伸腿抬高时,膝部正前区会疼痛。运动受限:股四头肌无力(大腿下段无力) 膝伸直动作困难。步骤 1. 第 3 腰椎诊断:第 3 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 3 腰椎是否有半脱位。第 3 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及 腰椎 x 光片判断。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 pd

35、侧的臀部轻轻抬离床面,动作不用太大,只须让髂前上棘稍微离开床面即可。其目的是分离腰椎中段的 l3 附近的肌肉及关节。如果 pd 脚变短,将 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1.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椎骨半脱位。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l3 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3 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侧的臀部轻轻抬离床面,将患者双脚 依#2 的模式抬起至超过 90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 观察脚

36、长变化。若 pd 脚正常,表示l3 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 l3 有向上或 向下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放回#2 ,此时若 pd 脚变长,表示 l3 有向上半脱 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 l3 有向下半脱位。l3 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3 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侧的臀部轻轻抬离床面,将 pd 脚抬 至超过 90 ,另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2. 接下来将 pd 脚放回治疗床,观察 pd 脚在#1 的长度变化。此时,如

37、果 pd 脚变短,表示 l3 有向左或向右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抬至#2 ,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 pd 脚在#2变长,则表示 l3 向 pd 脚半脱位;如果 pd 脚变短,表示 l3 向 pd 脚的对侧半脱位。冈氏腰椎 x 光判读:如 l5 。步骤 2. 第 3 腰椎矫正: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l3 棘突旁侧之乳头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 l5 。第五节第 1 腰椎在矫正 l2 之后,若患者自述不适或由医者本身检查发现有必要 时,则可以进行 l1 的检测。l1 病变:便秘、结肠炎、痢疾、腹泻、疝气、腰软无力、皮肤病、 性欲减退

38、、阳痿、排尿困难。局部反射痛:下腹部痛、腰痛、鼠蹊部到膝部有麻痛感觉。运动受限:腰部弯曲困难,站立时患腿向上提高(膝弯曲)较困难。临床表现:当患者抱怨中间背痛或腰痛时,要考虑 l1 的半脱位。l1 半脱位可能伴随着 t12 半脱位。注意:当一个患者呈现放射状的腰痛,要先确定非肾脏病包含感染和 肾结石后,才可进行矫治。aht 第 1 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步骤 1. 第 1 腰椎诊断:第一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 1 腰椎是否有半脱位。第 1 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 及腰椎 x 光片判断。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pd

39、 脚对侧的手背置于下腰,pd 侧的手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其目的是分离腰椎中段的 l1 附近的肌肉及关节。如果 pd 脚变短, 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1.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椎骨半脱位。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 pd 脚对侧的椎骨半脱位。 l1 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1 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1.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对侧的手置于下背腰部,pd 侧的手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将患者双脚依#2 的模式抬起 至

40、超过 90 。2.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 观察脚长变化。若 pd 脚正常,表示 l1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如 pd 脚变短,表示 l1 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3.将患者双脚放回#2 ,此时若 pd 脚变长,表示 l1 有向上半脱位; 若 pd 脚变短,表示 l1 有向下半脱位。l1 椎体侧向半脱位(向左或向右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1 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1.此时,再指示患者将 pd 对侧的手置于下背腰部,pd 侧的手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将 pd 脚抬至超过 90 ,另外 一只脚则不动,

41、留在治疗床上。2. 接下来将 pd 脚放回治疗床,观察 pd 脚在#1 的长度变化。此 时如果 pd 脚变短,表示 l1 有向左、右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抬至#2 ,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 pd 脚在#2变长,表示 l1 向 pd 脚半脱位;如果 pd 脚变短,表示 l1 向 pd 脚 的对侧半脱位。冈氏腰椎 x 光判读:如 l5 。步骤 2.第 1 腰椎矫正: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l1 棘突旁侧之乳头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 l5 。第五节第 2 腰椎主要病变:大腿中段酸麻胀痛,便秘、静脉曲张、不孕症、尿频、夜尿症。aht 第

42、 2 腰椎矫正技术步骤如下:步骤 1.第 2 腰椎诊断:第 2 腰椎矫正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先诊断第 2 腰椎是否有半脱位。第 2 腰椎半脱位的诊断可由病人俯卧位时测量两脚长度的差异 及腰椎 x 光片判读。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依上述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双手的手背相叠置于 下背腰部,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椎骨半脱位。3.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l2 棘突向上或向下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2 椎体是否向上或向下半脱位,首先依基

43、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治。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双手的手背相叠置于下背腰部,将患者双 脚依#2 的模式抬起至超过 90 。2. 然后将患者双脚放回#1 观察脚长变化。若 pd 脚正常,表示 l2没有向上或向下半脱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 l2 有向上或向下 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放回#2 ,此时若 pd 脚变长,表示 l2 有向上半脱 位;若 pd 脚变短,表示 l2 有向下半脱位。l2 椎体侧向半脱位测试:要测试 l2 椎体是否向左或向右半脱位,首先依基本通则所示范的模式做#1 及#2 的分离测试,如果压力测试有回应,即按要领矫正。

44、1. 此时,再指示患者将双手的手背相叠置于下背腰部,将 pd 脚抬至超过 90 ,另外一只脚则不动,留在治疗床上。2. 接下来将 pd 脚放回治疗床,观察 pd 脚在#1 的长度变化。此时,如果 pd 脚变短,表示 l2 有向左、右半脱位。3. 将患者双脚抬至#2 ,运用长短定律判定结果,如果 pd 脚在#2变长,则表示 l2 向 pd 脚半脱位;如果 pd 脚变短,则表示 l2 向 pd 脚的对侧半脱位。冈氏腰椎 x 光判读:如 l5 。步骤 2. 第 2 腰椎矫正:a.矫正器技术:接触点:l2 棘突旁侧之乳头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通过椎关节的平面线与脊柱平行。 b.美式脊椎矫正技术:如

45、 l5 。第八篇人类的脊椎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个部分。而胸 椎的特性,跟其他脊柱有六处很大的分别。1. 长度方面:胸椎是最长的,大约是腰椎的1.7 倍,比颈椎长约 2.5 倍。2. 节数方面:胸椎节数最多,共有十二节,颈椎和腰椎分别只有 7节和 5 节。3. 胸椎的脊骨除了与上下的脊椎相连之外,还与肋骨连接构成胸膛, 使心脏和肺部能有足够空间安放于胸腔内。4. 胸椎比起其他部位脊骨所拥有的关节数量都较多。每块胸椎除拥有正常的四个脊骨小面关节外,还额外有一对肋骨与椎骨关节, 令胸椎的活动模式变得复杂。5. 在活动幅度方面:相比起颈椎和腰椎,胸椎之间的活动角度是最少的。虽然胸椎的长度

46、是整条脊柱中最长的,脊骨的数量又是最多的,但它的活动幅度却远远小于颈椎和腰椎的活动幅度,原因 是胸椎的关节活动主要是受制于肋骨和胸骨。6. 颈椎和腰椎都各拥有一个向前屈的脊柱前弯。相反,胸椎却有一个向后屈的脊柱后弯,用作连接颈椎和腰椎的前弯及增加胸膛的 容量。胸椎和肋骨这个组合,起着保护心脏、肺部、气管、食道、肝脏、胃部、肾脏、胰脏和脾脏等的功能。由于胸椎与身体重要器官十分接近,这些器官的神经线联系与胸椎有密切的关系。当胸背脊骨出现 错 位 时 , 经 常 会 引 起 类 似 内 脏 出 现 毛 病 时 所 产 生 的 牵 涉 痛(referred pain),令患者非常不安,担心患上了心脏病

47、、肝病、胆 病、胃病或食道毛病。胸椎关节的组合较为稳固,活动幅度与角度亦较细,因此出现急性力学上的毛病相对于颈椎和腰椎都会较少。然而胸椎出现慢性的错位反而较为常有,主要原因是在突发性的创伤中,如常常发生于交通意外中的马鞭式创伤颈椎会承受着主要的创伤,征状将集中于颈部。相反,胸椎所承受较轻的扭转性创伤却常被患者及治疗人员忽略,导 致伤患不被察觉地转化为慢性疾患。因为胸椎的架构活动比较少,对轻微的创伤较难察觉。日常坐着从事案头工作和站着从事家务的人,最易令胸椎受到轻微的创伤,经 过长时间累积,慢性退化病变便会出现。总括来说,虽然胸椎的长度约占整条脊柱的一半,但是由于胸椎架构较为稳定,轻度的创伤在初

48、期并不容易察觉。但是当有征状出现时,病征又常常和心脏病或其他的内脏毛病相似。所以胸椎半脱位的 毛病,常被忽略或没有得到适当的诊治。依据矫正器技术基本通则,胸椎检测的次序为 t12 、t8 、t6 、 t4 、t1 。第一节 第 12 胸椎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t12 矫正器(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 pd 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外上方的 治疗台上,掌心朝下。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椎骨半脱位。3.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 pd 脚对

49、侧椎骨半脱位。二、t12 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接触点:t12 脊柱旁侧之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与椎关节平面线成 60 。第二节:第 12 肋骨半脱位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r12 矫正器(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 pd 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台上,掌心朝下(同 t12 )请患者深吸一口气后作短暂屏息, 然后呼气。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 r12 半脱位。3.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的 r12

50、 半脱位。 二、r12 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接触点:t12 横突旁侧 1/2 之寸肋骨。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成 45 。第三节:t8 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t8 矫正器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双手上举,置于头部外上方的治疗 台上,掌心朝下。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 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椎骨半脱位。3.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椎骨半脱位。 二、t8 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接触点:t8 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与椎关节平面线成 60 。 第

51、四节:r8 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r8 矫正器诊断要领:第 8 胸椎矫治完后,立即矫治对侧肋骨。二、r8 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接触点:t8 横突旁侧 1/2 寸之肋骨。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成 45 。第五节:t6 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t6 矫正器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头转向 pd 侧后保持不动,双手置 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 t6 椎骨半脱位。3.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 t6 椎骨半脱

52、位。 第六节:r6 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r6 矫正器诊断要领:第 6 胸椎矫治完后,立即矫治对侧的肋骨。二、r6 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接触点:t6 横突旁侧 1/2 寸之肋骨。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成 30 。第七节:t4 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t4 矫正器诊断要领:病人就俯卧位置,指示患者将头转向 pd 侧后保持不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上,将 pd 侧的肩膀朝天花板的方向抬高后,放回床面。观察 pd 脚在位置一是否变短。1. 如果 pd 脚变短,将患者双脚抬至位置二以决定矫治方向。2.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长,表示 pd 侧的 t4 椎骨半脱位。3. 如果 pd 脚在位置二变短,表示在 pd 脚对侧 t4 椎骨半脱位。 二、t4 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接触点:t4 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与椎关节平面线成 60 。 第八节:r4 半脱位的矫正技术(矫正器技术)一、r4 矫正器诊断要领:第 4 胸椎矫治完后,立即矫治对侧的肋骨。二、r4 矫正器技术矫正要领:接触点:t4 横突旁侧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