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知识点复习_第1页
圆知识点复习_第2页
圆知识点复习_第3页
圆知识点复习_第4页
圆知识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1. 遇到弦时(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添加弦心距,或者作垂直于弦的半径(或直径)或再连结过弦的端点的半径。作用:利用垂径定理; 利用圆心角及其所对的弧、弦和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利用弦的一半、弦心距和半径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有关量。2. 遇到有直径时常常添加(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3. 遇到90度的圆周角时常常连结两条弦没有公共点的另一端点。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可得到直径。4. 遇到弦时常常连结圆心和弦的两个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还可连结圆周上一点和弦的两个端点。作用: 可得等腰三角形;据圆周角的性质可得相等的圆周

2、角。5. 遇到有切线时(1)常常添加过切点的半径(连结圆心和切点)作用:利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可得 0A丄AB,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2)常常添加连结圆上一点和切点作用:可构成弦切角,从而利用弦切角定理。6. 遇到证明某一直线是圆的切线时(1)若直线和圆的公共点还未确定,则常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作用:若OA=r,则I为切线。(2)若直线过圆上的某一点,贝堆结这点和圆心(即作半径)作用:只需证0A丄I,则I为切线。(3)有遇到圆上或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7. 遇到两相交切线时(切线长)常常连结切点和圆心、连结圆心和圆外的一点、连结两切点。作用:据切线长及其它性质,可得到: 角、线段的等量关系; 垂直

3、关系; 全等、相似三角形。8遇到三角形的内切圆时连结内心到各三角形顶点,或过内心作三角形各边的垂线段。作用:利用内心的性质,可得: 内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连线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内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9遇到三角形的外接圆时,连结外心和各顶点作用: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10遇到两圆外离时(解决有关两圆的外、内公切线的问题)常常作出过切点的半径、连心线、平移公切线,或平移连心线。作用:利用切线的性质;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11 遇到两圆相交时常常作公共弦、两圆连心线、连结交点和圆心等。作用:利用连心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 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利用两圆公共的

4、圆周的性质; 垂径定理。12. 遇到两圆相切时常常作连心线、公切线。y作用:利用连心线性质;切线性质等。13. 遇到三个圆两两外切时常常作每两个圆的连心线。作用:可利用连心线性质。14. 遇到四边形对角互补或两个三角形同底并在底的同向且有相等“顶角”时常常添加辅助圆作用:以便利用圆的性质。三角形的外接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区别与联系圆的名称三角形的 名称圆心的确定圆心的 名称圆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外 接圆圆内接三 角形三角形的三边中垂线 的交点外心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内 切圆圆外切三 角形三角形的三角平分线 的交点内心内心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2012山东德州中考)如图,“

5、凸轮”的外围由以正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半径的三段等弧组成.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1,则凸轮的周长等于 .【解析】每段弧的长为丨n_R = 1 2冗=,故三段弧总长为冗.18063n r【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的弧长公式丨此题还可以用转换法,实际三个弧之和相等于一个半圆.180(2012四川内江)如图2,AB是O O的直径,弦CDL AB,/ CDB= 30 ,CD= 23,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A. 4 nB. 2nC.nD.COB图2共2815【解析】如下图所示,取 AB与CD的交点为E,由垂径定理知 CG 3,而/ COB= 2/ CDB= 60,所以 OCCE = 2,

6、OE= OC= 1,接下来发现 OE= BE,可证 OCEA BED 所以 S 阴影=S 扇形 cob= n 2 = Z3图263【点评】圆的有关性质是中考高频考点,而图形面积也是多数地方必考之处,将它们结合可谓珠联璧合.解答此 题需在多处转化:一是将阴影面积转化为扇形面积问题解决;二是由圆周角度数求出圆心角度数;三是发现图中 存在的全等三角形,这一点是解题关键.(2012山东省临沂市) 如图,AB是O O的直径,点E是BC的中点,AB=4, / BED=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 和为()A.1 B. C. 3 D.2 五2【解析】由图得,四边形 ABED是圆内接四边形,/ B=Z D=

7、Z DEC=60,.弓形BE的面积等于弓形 DE的面积,又 AB是O O的直径,点E是BC的中点,AB=4, / BED=120, BE=ED=AD=,BC=4阴影部分面积ABC - SA ABC=4j3 , S CDE=1ABC”、“ 【解析】 阴影部分的周长包括线段 AC+CD+D的长和弧AB的长.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C+CD=OA=6;DB=OB= 故周长可求求面积需要连接OD,证明 ODB是正三角形,得到/ CBO=30,求出 OC的长,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 AOB -2 SA OBC 【答案】解:连接OD/ OB=OD,OB=BD ODB是等边三角形/ DBO=60/ OBCM C

8、BD=30在 Rt OCB中, OC=OBtan30 =2 .3 .11 _ _二 Saobc -OC- 2 3 6 6 32 2S阴影部分=S1形AOB2SaOBC1 _-g36 2 6 34-OQ=24-3x共2816912,3有图可知,CD=OC,DB=OBL阴影部分=弧 AB+AC+CD+DB=26+6 =12+6(2012南京市)某玩具由一个圆形区域和一个扇形区域组成,如图,在OO和扇形QCD中,O O与OC O2D分别相切于点 A、B,已知/ CQD=6d,E、F是直线QQ与O 0、扇形Q2CD的两个交点,且 EF=24厘米,设O O的半 径为x厘米.(1)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扇形

9、 02CD的半径;(2) 若O 0、扇形QCD两个区域的制作成本分别为0.45元/厘米2和0.06元/厘米2,当O Q的半径为多少时,该玩具的制作成本最小?解析:连接A0,在Rt AOQ中,利用三角函数表示出 QC2D的长,求出C2F;第二问中将两个面积用 x的代数式表 示出来,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答案:(1)连接A0,TO Q与 QC、QD分别相切于点 A、B,. OA!QA, / AQE=/ DQE/ C0D=6C, / AQO=30:在 Rt AOQ 中,0 E=OA=x费用y总=圆+y扇2y 总=0.45 n x +0.06 X2(360 60) (24 3x)360共28362=0.9

10、 n x -7.2 n x+28.8 n当x=-=4时,该玩具的制作成本最小,最小值y=14.4 n .2 0.9点评:本题涉及到了三角函数,切线的性质,扇形的面积公式,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等,是一道综合性题目(2012山东莱芜) 已知:如图,在菱形 ABCD中, AB=2.3,/ A=60 ,以点D为圆心的O D与边AB相切于点E.(1)求证:O D与边BC也相切;(2)设O D与BD相交于点H,与边CD相交于点F,连接H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n) ;(3)O D上一动点M从点F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半周,当S仙产3 Smdf时,求动点 M经过的弧长(结果保留n)(第冇殛图)(第站題

11、图)【解析】(1)证明:连结 DE,过点D作 DNL BC,垂足为点N.四边形ABCD菱形 BD平分/ ABC. .1 分边AB与O D相切于点E. DEI AB,DN=DEO D与边BC也相切. .3 分(2)v四边形 ABCD菱形 AD AB 2 3,又/ A=60二 DE AD sin60 =3,即O D 的半径是3.4分=332故 S HDF= 132 29 3,S扇形HDF=6032_360_1又/ HDF=_ / CDA=60 ,DH=DF,2 HDF是等边三角形.过点 H作 HGL DF于点 G,贝U HG=3 sin60 S 阴影=S 扇形 HDF S HDF(3)假设点M运动

12、到点M i时,满足S HDF K 3 SMDF 过点 M 1 作 M 1 P丄 DF于点 P,3 M1P,解得 M13P=.2故/ FDM1 =30此时经过点 M的弧长为:过点M1作M1M2/DF交O D于点M2,则满足30 3180 2HDF= ;3Sa mdf 3S m2df ,此时/ FDM2=150,15035I2180 2综上所述,当S HD= v3 SMDF时,动点M经过的弧长为一或5-.2 2点M经过的弧长为:.10 分(2012四川成都)如图,AB是O O的直径,弦CDL AB于H,过CD延长线上一点 E作O 0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F.切点为 G,连接AG交CD于K.(1)求

13、证:KE=GE2(2)若KG =KD- GE试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 在(2)的条件下,若sinE= 3 , AK=2 3,求FG的长.5解析:利用切线的性质和等边对等角可以证明/EGK=/ EKG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第(1)小题;对于KEKG KGSA KGE/ KGD=Z E/ KGD=Z C第(2)小题,可以先由等积式得到比例式,然后得到三角形相似,根据角的关系可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第(3)小题,可以先利用方程的思想求出相关线段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函数求FG的长。答案:(1)如下图,连接OG EG是OO的切线 OGL GE Z OGKZ EGK= 9

14、0 CD丄 AB/-Z OAG# AKHk 90 / OG=OA. / OGKM OAG/ EGK=/ AKH玄 EKG KE=GE(2) AC/ EF理由如下: KG2=KD- GE GE=KE.KGKD AC/ EF(3)在(2)的条件下, AC/ EF./ CAF=Z F,ZE=Z C4 3,ta nE=ta nC=5 43 3 sin E= sinC= ,sinF=5 5连接BG过G作GN丄AB于N,交O O于Q则弧BQ=2 2答案m -5 .(2012甘肃兰州)如图,已知O O是以坐标原点 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AOB=45,点P在x轴上运动,若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 O

15、有公共点,设P (x, 0),贝U x的取值范围是解析:由题意得x有两个极值点,过点 P的直线与O O相切时,x取得极值,作出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求解即可.如图,设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 O相切于点D,连接OD由题意得,OD=1 / DOP=45 / ODP=90故可得OP=2,即x的极大值为2,同理当点P在x轴左边时也有一个极值点,此时x取得极小值,x= 、2 ,综上可得x的范围为:、2 XW-. 2答案:2W2(2012甘肃兰州) 如图,Rt ABC中,/ ABC=90,以AB为直径的O O交AC于点D, E是BC的中点,连结 DEO巳(1)判断DE与O 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A1

16、(2)求证:BC=2CD OE45(3)若 tanC=三-,DE=2 求 AD 的长.BEC第26题图解析:(1)连接 OD BD,求出/ ADB=/ BDC=90,推出 DE=BE=CE 推出/ EDB玄 EBD / OBD* ODB 推出/ EDO=/ EBO=90 即可;(2)由题意可得。丘是厶ABC的中位线,即 AC=2OE易证 AB3A BDC可得BC=CD AC,把AC=2O毗入即可;(3)由 tanC=可设BD=,5x , CD=2x在Rt BCD中,由勾股定理得出(、5x)2(2x)216,求出 x, 求BD,代入求出即可.出BD,再根据tan / ABD=tanC求出AD解:

17、(1) DE与O 0相切.理由如下:连接OD,BD/ AB是直径,/ ADBM BDC=90 .E 是 BC的中点, DE=BE=CE./ EBDd EDB.OD=OB;. / OBDM ODB./ EDOM EBO=90 .(用三角形全等也可得到);DE与OO相切.(2)由题意可得 。丘是厶ABC的中位线, AC=2OE Z ABCM BDC=90 ABCA BDC,;Z C=ZCBC ac ,即bC=CD AC (另:用射影定理直接得到也可 ) CD BC BC=2CD OE(3)t tanC= 5,可设 BD= . 5x , CD=2x,2在 Rt BCD中,BC=2DE=4 bD+cD

18、=b6 ( . 5x )2+ ( 2x )=16,解得:x= (负值舍去)3 BD= . 5x = 4 53/Z ABDM C; tan M ABD=tanC*55Ar10; ADBD一 5一223310答:AD的长是10 .3(2012湖北黄冈) 如图,在 ABC中,BA=BC以AB为直径作半圆O O,交AC于点D.连结DB过点D乍DEX BC,垂足为点E. (1)求证:DE为O O的切线;(2)求证:dB=AB BE.【解析】(1)连接OD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2)证明 ABMA DEB推得2DB=AB- BE. Z ADB=90 . / AB=BC【答案】证明:(1)连接OD./

19、AB为半圆O O的直径 D 为 AC 中点.又 0 为 AB 的中点 .OD/ BC / DEL BC / ODL DE DE是O O的切线.(2 )T AB=BC / ADB=90CBD=Z DBA 又/ ADB玄 DEC=90 ABDA DEB _AB _DB 即 DE2 AB EB DB EB【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切线的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较为综合,但属于常规题难度中等(2012 山东日照)在 RtAABC中,/ C=90, AC=3, BC=4, AB=5.(I )探究新知如图OO是厶ABC的内切

20、圆,与三边分别相切于点E、F、G.(1)求证:内切圆的半径 ri=1;(2 )求 tan / OAG勺值;(H)结论应用(1 )如图若半径为 2的两个等圆O O、O Q外切,且O O与AC AB相切,O O与BC AB相切,求2的值;(2)如图若半径为 rn的n个等圆O O、O Q、O O依次外切,且O O与AC AB相切,O O与BC AB 相切,O O、O Q、O O均与AB相切,求rn的值.解析:(I) (1 )运用切线长定理可得;(2)连接OA,OG构造直角三角形求 表示AB的长列方程求解;(2)解;(H)(1)联想(I)(2)的解题方法,用 2寻找规律,用rn表示AB的长列方程求解解:(I) (1)证明:在图中,连结 OEOFOA四边形CEOF是正方形,CE=CF=r又 AG=AE3- r 1, BG=BF4=-r 1, AG+BG5,OG 1/1=1, AG=3- m=2, tan / OAG =; AG 2(H) (1)连结OA、QB,作ODLAB交于点 D QE丄AB交于点E, AQ BO分别平分/ CAB / ABC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