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读图报告材料_第1页
工程地质读图报告材料_第2页
工程地质读图报告材料_第3页
工程地质读图报告材料_第4页
工程地质读图报告材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准文案 工程地质读图报告 学校: 昆明学院 学院: 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班级:2010级土木二班 姓名: 李加全 学号:201003160213 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宁陆河地区地质图 一比例尺 地质图方位 宁陆河 该地质图比例尺为 1: 25000,即图上1cm相当于实际距离 250m 本区东部为红石岭,西南为扁担峰,高程均在700m以上;图幅北部为二龙山, 南部为白云山, 中部地势较低,宁陆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凌河 该地质图的比例尺为 1:20000,图区面积约 9.72km2。 图幅的正上方为正北。 二地形.水系 宁陆河 本区东部为红石岭,西南为扁担峰,高程均在

2、700m以上;图幅北部为二龙山,南部为白云 山,中部地势较低,宁陆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全区最高点的二龙山(高程800多米)与最低点的 河谷(高程300多米)最大相对高差约 500m区内地形明显受地层、构造、岩性的控制,山脉 延伸与地层走向一致,大体作南北向延伸。石灰岩、石英砂岩及白垩纪细砂岩常形成高山,宁陆 河沿断层带发育。 凌河 该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东北部和东南部及北部地势较高(海拔10001162m),中部及西 部较低(海拔200300m),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水系:凌河从东向西流经该区的中部,南北两岸有数条支流汇入凌河。三面环山,中间低凹, 凌河由NE向SW方位流出,通过图中水系的树

3、枝状发育特点。 三.图例所示区内地层的出露(由老到新描 述时代.岩性) 宁陆河 本区出露地层包括志留系(S)、泥盆系上统(D)、叠系(P)、中下二叠系(T1-2)、 侏罗系(J)、白垩系(K)及第四系(Q。其中泥盆系主要分布在西部扁担峰一带,侏罗 系与白垩系分布在东部红石岭周围,第四系主要沿河谷发育。 区内泥盆系上统与志留系地层产状一致,但期间缺失泥盆系下中统沉积且在泥盆系上统 底部有底砾岩存在,二者呈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与泥盆系之间缺失石炭系地层,二者也为假 整合接触。图上侏罗系与下伏D、T1-2、P三个时代地层相接触,故为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与 下伏地层也为不整合接触,其余地层均为整合接触。

4、北部出露的辉绿岩岩体因受Fl断层控制,大体作东西向延伸,其入于P与Tl-2石灰岩中, 而伏于侏罗系之下,故其侵入时代应在三叠纪以后、侏罗纪之前。 凌河 由图例可知,本地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中泥盆统白云岩、砂岩(D2);下石炭统页 岩、煤层(Cl);中石炭统页岩、砂岩(C2);上石炭统薄层石灰岩(C3);下二叠统泥灰岩(Pl); 上二叠统页岩、砂岩_(P2);下白垩统砾岩_(Kl);上白垩统砂岩_(K2)。 呈现不同的交截关系,应为倾斜岩层。 K1-K2地层界线与等高线呈平行关系,说明 K1-K2地层为水平岩层。 D2-P2地层界线与等高线呈“ V字形相交,说明 D2-P2地层为倾斜岩层 四

5、.地质内容: 1. 地层分布及各地层的接触关系 宁陆河 本区出露地层包括志留系(S)、泥盆系上统(0)、叠系(P)、中下三叠系(Ti-2)、 侏罗系(J)、白垩系(K)及第四系(Q。其中泥盆系主要分布在西部扁担峰一带,侏罗 系与白垩系分布在东部红石岭周围,第四系主要沿河谷发育。 区内泥盆系上统与志留系地层产状一致,但期间缺失泥盆系下中统沉积且在泥盆系上统 底部有底砾岩存在,二者呈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与泥盆系之间缺失石炭系地层,二者也为假 整合接触。图上侏罗系与下伏 D、Tl-2、P三个时代地层相接触,故为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与 下伏地层也为不整合接触,其余地层均为整合接触。 北部出露的辉绿岩岩体因

6、受 Fl断层控制,大体作东西向延伸,其入于P与Tl-2石灰岩中, 而伏于侏罗系之下,故其侵入时代应在三叠纪以后、侏罗纪之前。 凌河 根据地层分布和露头形态特征,该区的K和Kz新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东南和北东及北部的 山顶,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Ki和Kz为水平岩层。出露的 D、C、Cz、G、Pi、 P2老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中部及凌河的两岸岸坡上,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下石炭统(Cl)与中泥盆统(D2)之间缺失上泥盆统(D3)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为不整合接 触。下白垩统砾岩(Ki)与上二叠统(P2)之间缺失三叠系(T)和侏罗系(J)的地层,存在沉积间 断,为不整合接触。 根据“V”字形法则

7、,在凌河的北岸岸坡,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表 明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冋一即岩层向南倾斜,倾角大于坡角。在凌河的南岸岸坡,地层界线 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冋,而地层界线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表明岩层的 倾向与坡向相反一即岩层向南倾斜。 根据地层出露和分布特征及岩层产状,该区的下石炭统(Ci)与中泥盆统(DR之间的接触 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下白垩统K与下伏老地层(D2、C、C2、C3、Pi、P2)之间为角度不整 合接触。 通过地层图例分析可知:本区D2-P2,K1-K2各时代地层,无沉积间断,为整合接触关 系,但是,K1/P2间确实了三叠系、侏罗系沉积物,由此可见K1/P

8、2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进入图内详细分析可知,K1/P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依据K1底面界线与下伏 D2-P2地 层界线呈行馆关系)。 年代较新、岩性较好的白垩统砂岩、砾岩分布在本区的东北、东南角一带,岩性较好、 年代较老的中泥盆统白云岩分布在本区的西北角地势较咼部位。 从接触关系上看,本区缺失了上泥盆统地层,缺失了三叠统和侏罗统地层,可见,下石 炭统页岩、煤层和中泥盆统白云岩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等咼线与岩层出露界线的关系, 按V字形形式,可知泥盆统地层和石炭统地层为倾斜岩层,倾向为南偏东。二叠统岩层产状 与上述岩层大致相冋。二叠统与白垩统地层的不整合为角度不整合。白垩统地层界线大致与 等高线

9、平行,为水平地层。 2. 地质构造 宁陆河 褶皱构造 十里沟至扁担峰一带为一倒转背斜,大致作南北向延伸,轴部出露地层为志 留系页岩及长石砂岩,两翼由上泥盆系及二叠系石英砂岩、石灰岩所组成。两翼地层对称分 布,均向西倾,西翼倾角约45 ;东翼倒转,倾角较陡(约 70) 图幅东南部为白云山倒转向斜,轴向接近南北,轴部由中下三叠系石灰岩组成,两翼为 二叠系、上泥盆系地层组成。西翼倒转,倾角较陡;东翼倾角较缓。 上述倒转向斜之东为红石岭向斜,大体呈北西一南东向延伸,两翼相向倾斜,倾角约 30,为一直立向斜褶曲,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所组成。 断裂构造 本区较大断层有3条,其中Fi断层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断

10、层面倾向为南,倾 角约70,沿断层有辉绿岩岩体侵入,断层南盘(上盘)相对下降,北盘(下盘)相对上升,故 为一正断层。 F2断层大致呈南北向延伸,断层面倾向为西,倾角44,由断层两盘出露地层时代可 以看出,西盘属上升盘,东盘属下降盘,故断层为一逆断层,该断层与倒转背斜轴向基本一 致,由于断层影响,下盘地层明显变窄。 F3断层大体呈北西一南东向延伸,断层倾角近于直角,又从断层两侧志留系与上泥盆系 地层界线可以看出,东北盘地层界线明显向西错动,故为一平移断层。 凌河 该区的地质构造比较简单,K1和K2为水平岩层,D2、Ci、C2、G、R、P2为倾斜岩层。 本区的地质构造为倾斜岩层。可能是由于南北方向的构造应力导致岩层的倾斜或地层的 不均匀抬升导致。 3. 地质历史简述(凌河地区地质图):根据 区内地层出露情况分析本区地质历史 凌河 本区中石炭统页岩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层的相对抬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