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4 章 练习题1. 单项选择1- 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小于 50 等于 50 200 等于 2001000 大于 10001- 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表面层的硬度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 度之差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1- 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机床误差 夹具误差 刀具误差 工艺系统误差1- 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主运动方向 进给运动方向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过刀尖的加工 表面的切向1- 5 试切 n 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1- 6 精加工夹具
2、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 1/10 1/5 1/5 1/3 1/3 1/2 1/2 11- 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切削力的大小1- 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 能原因是( )。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刀尖与主轴轴 线不等高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1- 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提高装夹稳定 性 保证三爪
3、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1- 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传动。 升速 降速 等速 变速1- 11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 )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首端 末端 中间 两端1- 1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 之和 倒数之和 之和的倒数 倒数之和的倒数1-13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大于 等于 小于 远小于1-14 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 正比 反比 指数关系 对数关系1-15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正比 反比 指数关系 对数关系1-16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传给工件 传给刀具 传给
4、机床 被切屑所带走1-17 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 传给工件 传给刀具 传给机床 被磨屑所带走)。1-18 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加大截面积 减小长径比 采用开式结构 采用热对称结构1-19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 成正比 成反比 无关 关系不大1-20 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 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1-21 加工塑性材料时, ( )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低速 中速 高速 超高速1-22 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 无关
5、相近 相同 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1-23 削扁镗杆的减振原理是( )。 镗杆横截面积加大 镗杆截面矩加大 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 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1-24 自激振动的频率 ( )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大于 小于 等于 等于或接近于2. 多项选择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试切法 调整法 定尺寸刀具法 自动控制法2- 2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 )有重要影响。 耐磨性 耐蚀性 抗疲劳强度 配合质量2- 3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等几种基本形式。 径向跳动 轴向窜动 倾角摆动 偏心运动2- 4 影响零件接触表面接触变形的因素有( )。 零件材料 表面粗糙度 名义压强 名义面
6、积2- 5 如习图 4-2-5 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 。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 主轴径向跳动 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刀杆刚性不2- 6 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大,两头直径偏小,其可 能的原因有( )。 工件刚度不足 前后顶尖刚度不足 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 导轨 扭曲2- 7 在车床上车削光轴(习图 4-2-7 ),车后发现工件 A 处直径比 B处直径大,其可能的原因有( )。刀架刚度不足 尾顶尖刚度不足 导轨扭曲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
7、习图 4-2-7回转轴线不平行2-8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主要有()。 切削热 摩擦热 辐射热 对流热2- 9 如习图 4-2-8 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 (钻头安装在尾座上) 。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刀具热变形 钻头刃磨不对称2- 10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 机床几何误差 工件定位误差 调整误差 刀具磨损 机床热变形 工件定位误差 夹紧误差 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2- 11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随机误差的因素有( )。2- 12 从分布图上可以(
8、)。(对应知识点 4.6.2 ) 确定工序能力 估算不合格品率 判别常值误差大小 判别工艺过程 是否稳定2-13通常根据 X-R图上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有无不合格品 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是否存常值系统误差 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2- 14 影响切削残留面积高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等。 切削速度 进给量 刀具主偏角 刀具刃倾角2-15 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有()等。 切削速度 切削深度 进给量 工件材料性质2-16 影响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磨削用量有()。 砂轮速度 工件速度 磨削深度 纵向进给量2-17 消除或减小加工硬化的措施有 (等。 加大刀具前角 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 提高刀具
9、刃磨质量 降低切削速度2-18 避免磨削烧伤、磨削裂纹的措施有 (等。 选择较软的砂轮 选用较小的工件速度 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 改善冷却条件2- 19 消除或减弱铣削过程中自激振动的方法有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增大工艺系统阻尼 加大切削宽度 采用变速切3. 判断题3- 1 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一次装夹或多次装夹加工得到。3- 2 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磨损越小。3- 3 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3- 4 粗糙表面易被腐蚀。3- 5 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3- 6 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3- 7 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3- 8
10、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3- 9 采用预加载荷的方法可以提高接触刚度。3- 10 磨削机床床身导轨时,由于磨削热会使导轨产生中凸。3- 11 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 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3- 12 在 x R 中,只要没有点子越出控制限,就表明工艺过程稳定。3-13 切削过程中的热效应将使加工表面产生张应力。3-14 在车床上使用切断刀切断工件时的重叠系数等于0。3-15 冲击式减振器特别适于低频振动的减振。4. 分析题4- 1 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平行度误差为 300,夹具两定位 V 型块夹角4- 4-1 所示。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90o
11、,交点 A 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 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20 0.05mm 。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 并忽略两轴颈与 35mm 外圆的同轴度误差)习图 4-4-14- 2 试分析习图 4-4-2 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4- 3 横磨一刚度很大的工件(习图 4-4-3 ),若径向磨削力为 100N,头、尾架刚度分别为 50000 N/mm 和 40000N/mm,试分析加工后工件的形状,并计算形状误差。4- 4 曾有人提出一种在工作状态下测量工艺系统
12、静刚度的方法,其过程如下:如习图4- 4-4 所示,在车床顶尖间装夹一根刚度很大的轴,在轴靠近前、后顶尖及中间位置预先 车出三个台阶,尺寸分别为 H11、 H12、H21、H22、H31、H32。经过一次走刀后,测量加工后的台 阶尺寸分别为 h11、h12、h21、 h22、h31、h32。试: 1)说明用此方法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原 理; 2)如何由上面的数据确定工艺系统刚度3)说明该方法的优缺点。习图 4-4-44- 5 磨削 CW6140车床床身导轨,若床身长 L=2240mm,床身高 H=400mm,磨削后床身上下面温差 t = 5 。试计算由于工件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材料热胀
13、系数-5 =1 10 -5 )。4-6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 12。现随机抽取 100 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 X = ,均方根偏差为 S = 。试: 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4- 7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20 00.1 mm。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0.025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 mm。试计算不合格品率。4- 8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圆柱销,直径要求为 8 00.040 mm。每隔一段时
14、间测量一组数据,共 测得 200 个数据,列于表 4X4-8 ,表中数据为 7960+x( m)。试:1) 画出 x R 图;2) 判断工艺规程是否稳定;3) 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对 x R 图进行分析。表 4-4-8组测量值平均值极差组测量值平均值极差号x1x2x3x4x5xiRi号x1x2x3x4x5xiRi1302518212912112627242525323729283035912222220182243313033353051328201728251143540353538514242528342014536304345351515292823243411643353830451
15、516383530333087351825211817172827353831118211811232817183031293140119201521251910192838322830101026312425267203340383330104- 9 习图 4-4-9 为精镗活塞销孔工序的示意图,工件以止口面及半精镗过的活塞销孔定位,试分析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因素。第 4 章 练习题答案1. 单项选择1-1 答案: 小于 50 1-2 答案: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1-3 答案: 工艺系统的精度1-4 答案: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31-5 答案: n1
16、-6 答案: 1/5 1/21-7 答案: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1-8 答案: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1-9 答案: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1-10 答案:降速末端1-11答案:1-12答案:倒数之和的倒数1-13答案:远小于1-14答案:反比1-15答案:反比1-16答案:被切屑所带走1-17答案:传给工件1-18答案:采用热对称结构答案:成正比1-191-20答案: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21 答案: 中速1-22 答案: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1-23 答案: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1-24 答案: 等于或接近于2. 多项选择2-1 答案: 试切法 调整法 定
17、尺寸刀具法 自动控制法2-2 答案: 耐磨性 耐蚀性 抗疲劳强度 配合质量2-3 答案: 径向跳动 轴向窜动 倾角摆动2-4 答案: 零件材料 表面粗糙度 名义压强2-5 答案: 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 行2-6 答案: 工件刚度不足 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2-7 答案: 尾顶尖刚度不足 导轨扭曲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2-8 答案: 切削热 摩擦热2-9 答案: 尾座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刀具热变形 钻头刃磨不对称2-10 答案: 机床几何误差 调整误差2-11 答案: 工件定位误差 夹紧误差 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2-12 答案:
18、确定工序能力 估算不合格品率 判别常值误差大小2-13 答案: 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2-14 答案: 进给量 刀具主偏角2-15 答案: 切削速度 进给量 工件材料性质2-16 答案: 砂轮速度 工件速度 磨削深度 纵向进给量 提高刀具刃磨质量 改善冷却条件 采用变速切削2-17 答案: 加大刀具前角 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2-18 答案: 选择较软的砂轮 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2-19 答案: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增大工艺系统阻尼3.判断题3-1答案:3-2答案:3-3答案:3-4 答案:3-5 答案:3-6 答案:3-7 答案:3-8 答案:3-9 答案:提示:参考图 4-31。
19、3-10 答案:提示:磨削时导轨面温度升高,床身底部温度偏低,床身会上弯。磨平后冷却, 3-11答案: 导轨面将产生中凹。3-12 答案:3-13 答案:3-14 答案:3-15 答案:4. 分析题4-1 答案:键槽底面对 35mm下母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由 3项组成: 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300 夹具制造与安装误差(表现为交点 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150 工件轴线与交点 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为此,首先计算 20 0.05mm 外圆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动量:0 0.7 Td 0.7 0.1 0.07 mm可得到工件轴线与交点 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 150 最后
20、得到键槽底面(认为与铣床导轨平行)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P 0.05 / 300 0.01/150 0.07 /150 0.21/ 3004-2 答案:a) 在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尖处的位移量,加工后工件外圆表面成锥形,右端止境大于左端直径。b) 在轴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受到扭矩的作用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若 刀具刚度很大,加工后端面会产生中凹。c )由于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 将使工件产生鞍形误差, 且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 加工后零件最终的形状参见图 4-34 。4-3 答案:A点处的支反力:FA300 100300100ND点处的支反力:FD300 2003
21、00200N在磨削力的作用下,A点处的位移量:100AA 500000.002 mm在磨削力的作用下,D点处的位移量:200 D 400000.005mm由几何关系,可求出 B 点处的位移量:0.0035mm300(0.005 0.002) 150 B 0.002C点处的位移量:c 0.002 (0.005 0.002) 2503000.0045 mm加工后,零件成锥形,锥度误差为0.001 mm。4-4 答案:1)工艺系统刚度分别为依据误差复映原理。2)前、中、后 3 处的误差复映系数分别为:h11h12 ,h21 h2212H11H12H 21 H 22h31 h321H31 H 32前、
22、中、后 3 处的工艺系统刚度分别为:CCCk1, k2, k31 2 3忽略工件的变形, 工艺系统刚度主要取决于头架刚度ktj 、尾架刚度 kwj 和刀架刚度 kdj。并且有:111k1ktjkdj1111k24ktj4kwjkdj111k3kwjkdj解上面的方程可得到:111ktjk1kdj12111kdjk22 4ktj4kwj111kwjk3kdj3 )优点:可反映工作状态下的系统刚度。缺点: 工艺系统存在许多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 实验中不可能将这些因素全部排除,会使实验结构存在较大误差。有时这种误差可能大到使实验结果不可信的程度。4-5 答案:工件单面受热会产生翘曲变性, 磨平后工件冷却下来, 将使导轨产生中凹。 中凹量可按式( 4-24 )计算:L28H1 10 5 22402 58 4000.0784mm4-6 答案: 分布图公差带)习图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动手操作的幼儿园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数学探索性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注意事项与试题及答案
-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中的挑战与对策试题及答案
- 春游小学面试题及答案
- 半自动打孔机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加工类合同标准文本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家具行业设计中绿色产业链的构建与实践探讨试题及答案
-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表单
- 2.4.1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课件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国测省测四年级劳动质量检测试卷
- 2023年-2024年《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匠作匠场手风滇南“一颗印”民居大木匠作调查研究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交警酒驾案件培训课件
- 建筑企业材料成本管理
- 人卫官方预防医学课件下载
- 《雷达干扰技术概述》课件
- 中韩劳动法比较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