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经济数学基础之一,是研究变量 间线性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 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线性代数作为一学期的课程,是为经济类、管理类、工学类等非数学专业本科生 开设的,制定大纲的原则是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对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背景有所了解,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二)教学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显 得格外重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

2、生正确运用数学 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相关课程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行列式、矩阵特有的分析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用 行列式、矩阵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使他们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结 果有所了解,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些简单课题。(三)教学时数本课程共 68学时, 4 学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五)面向专业经济学、管理学各本科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矩阵(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本章内容是线性代数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 n 阶行列式的定义,培养学 生的抽象概

3、括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是数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 本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对以下几章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矩阵加、减、乘法和数乘的运算法则,了解其经济背景,熟练掌握矩阵 的行列式的有关性质。2、了解矩阵分块的原则,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法则。3、理解可逆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会用伴随矩阵求矩阵的逆,熟练掌握用初等行变 换的方法求矩阵的逆。4、了解初等矩阵的概念及它们与矩阵初等变换的关系。5、理解 n 阶行列式的定义及其性质。6、掌握用行列式的定义、性质和有关定理去计算较简单的n 阶行列式的方法。(二)教学内容 矩阵,矩阵

4、的运算,方阵的行列式,几种特殊的矩阵,分块矩阵,逆矩阵,初等矩阵。 教学重点和难点: n 阶行列式定义;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矩阵乘法运算;逆矩阵 的定义及其运算。第一节 矩阵的概念一、引出矩阵概念的实际背景二、矩阵的概念1、矩阵的定义。2、矩阵的表示法。三、几种特殊的矩阵1、对角矩阵。2、数量矩阵。3、上(下)三角矩阵。4、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一、矩阵的加法1、矩阵加法的定义。2、矩阵加法满足的运算法则。二、数与矩阵乘法1、数与矩阵相乘的定义。2、数与矩阵相乘满足的运算法则。三、矩阵的乘法1、矩阵与矩阵相乘的定义。2、矩阵与矩阵相乘满足的运算法则及其计算要领。3、矩阵的幂

5、。四、矩阵的转置1、矩阵转置的定义。2、矩阵转置满足的运算法则。第三节 方阵的行列式一、二阶行列式1、二阶行列式的引入。2、二阶行列式的定义。二、n阶行列式的定义1、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2、n 阶行列式的定义。3、n 阶行列式的简单计算。三、行列式的性质1、行列式的五个性质、三个推论。2、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定理。四、行列式的计算1、三角形法。2、降阶法。3、公式法。4、范德蒙(Van der monde行列式。5、数学归纳法。* 五、 Laplace 定理 Laplace 定理(不证明)。第四节 矩阵的分块一、矩阵分块的概念二、矩阵分块的运算第五节 逆矩阵一、逆矩阵的定义及其性质二、

6、用伴随矩阵计算逆矩阵第六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一、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二、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法第七节 矩阵的秩一、矩阵秩的定义二、阶梯形矩阵三、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20学时。第二章 线性方程组(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本章在理论上彻底解决了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解的个数与求法,它在理论上、方 法上都是学习以后几章的重要基础,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基本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2、理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秩和矩阵的秩等概念;掌握求向量 组的极大无关组和矩阵的秩的方法。3

7、、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定理,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特解、导出组的基础解系和 一般解的关系。4、熟练掌握用矩阵初等变换的方法求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解线性方程组,矩阵的初等行变换,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无穷多解和无解的讨论,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n 维向量,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 秩,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矩阵的行秩与列秩,矩阵的秩,阵的秩与其子式的关系; 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解的一般理论,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定理,齐次线性方 程组解的结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及其解法。第一节 线性方程组一、克拉默(Cra

8、mer)法则1、克拉默(Cramer)法则及推论。2、克拉默(Cramer)法则的应用。二、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1、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2、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第二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一、n 维向量的概念二、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三、n 维向量空间第三节 向量间的线性关系一、向量的线性组合1 、向量的线性组合的概念。2、向量的线性表示的概念。二、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1 、线性相关性的概念。2、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一些结论。第四节 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1 、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概念。2、向量组的等价。3、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1、矩阵的行秩与列秩,矩阵的秩

9、。2、矩阵的秩与其子式的关系。3、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4、初等变换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第五节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一、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1、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2、基础解系。3、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2、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8学时。第三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向量空间的理论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它的理论和方法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许 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向量空间的概念;知道 Rn 的基、标准

10、正交基、子空间及其维数的概念。知道 向量在不同基下的过渡矩阵与坐标变换。2、了解线性空间的基、坐标、内积、长度、正交的定义,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正 交化方法。3、了解正交矩阵的定义,知道其主要性质。Rn 的标准正交基,向量空间的基、坐标、内积、长度、正交,正交矩阵;线性空间的 基,坐标,子空间及其维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线性空间的概念,向量空间的基、坐标、内积、长度、正交 难点是向量的正交化与正交矩阵。第一节 Rn 的标准正交基一、 Rn 的标准正交基1、 Rn 的基与坐标。2、内积、长度、正交。3、Rn 的标准正交基。4、施密特正交化方法。二、正交矩阵1、正交矩阵的定义。2、正交矩阵的

11、性质。第二节 线性空间一、线性空间的定义二、线性空间的性质三、线性空间的维数、基与坐标四、基变换与坐标变换五、线性子空间(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8 学时。第四章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是线性代数研究的一个主要对象,它对于研讨向量空间中向 量和向量之间、矩阵与矩阵的内在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要求 1、了解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等概念及有关性质。熟练掌握求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 量的方法。2、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和矩阵相似于对角形矩阵的条件。3、掌握将实对称矩阵化为对角阵的方法。(二)教学内容 特征值

12、与特征向量的定义;特征方程;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法及有关性质;矩阵的 迹;相似矩阵的定义和性质;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实对称矩阵特征值的性质;对称矩阵 化为对角阵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矩阵的相似、特征值、特征向量等基本概念,特征值、特征向量和 矩阵可对角化的理论和方法。第一节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2、特征多项式、特征方程。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简单性质。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1、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2、矩阵的迹。第二节 相似矩阵与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一、相似矩阵的定义和性质1、相似矩阵

13、的定义。2、相似矩阵的性质。二、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1、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2、矩阵可对角化的方法。三、矩阵的若尔当( Jordan )形简介第三节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实对称矩阵特征值的性质二、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1、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2、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典型问题。(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2学时。第五章 二次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二次型的理论起源于解析几何中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的分类, 是中学有关教材的深入 与提高,也是线性代数的一个具体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二次型的定义;掌握二次型的矩阵表示方法。 2、会用

14、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掌握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3、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定义和有关性质。(二)教学内容 二次型的定义,矩阵表示方法,二次型的标准形,二次型的规范形,正定二次型,正 定矩阵的定义和有关性质。教学重点和难点: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定义和有关性 质。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次型及其矩阵1、二次型的定义。2、二次型的矩阵。3、二次型与实对称矩阵之间的关系 二、矩阵合同1、合同的定义。2、合同的性质。第二节 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一、二次型的标准形1、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概念。2、用正交替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3、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4、用初等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二、二次型的规范形1、规范形的概念。2、惯性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