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无牙颌杆卡式种植辅助覆盖义齿的修复要点——张玉梅教授_第1页
下颌无牙颌杆卡式种植辅助覆盖义齿的修复要点——张玉梅教授_第2页
下颌无牙颌杆卡式种植辅助覆盖义齿的修复要点——张玉梅教授_第3页
下颌无牙颌杆卡式种植辅助覆盖义齿的修复要点——张玉梅教授_第4页
下颌无牙颌杆卡式种植辅助覆盖义齿的修复要点——张玉梅教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颌无牙颌杆卡式种植辅助覆盖义齿的修复要点张玉梅教授?牙列缺失是常见的且临床修复较困难的一种缺牙类型。牙列缺失会严重影响咀嚼、美观、辅助发音、生理刺激等功能,会对患者身心带来较大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牙颌患者的牙槽嵴、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和肌肉神经都会发生进一步的改变。因此,一旦缺牙应及时修复。牙列缺失的修复方式为全口义齿,而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支持是成功修复的关键。固位是指义齿抵抗从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稳定是指义齿对抗水平脱位的能力;支持是指支持组织承受垂直咬合力的能力。传统的全口义齿主要靠基托适宜的伸展、良好的边缘封闭获得固位力;靠合理的咬合关系、人工牙的位置和磨光面的形态来获得足够

2、的稳定性;靠基托足够的伸展以及密合度来获得支持力。只有具有良好固位、稳定和支持的全口义齿才能恢复患者原有天然牙的部分功能。随着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种植体可以有效地解决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及支持问题。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下颌义齿常常存在诸如稳定性差、固位力差、支持力差、神经肌肉控制差等问题。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无牙颌义齿的固位、稳定与支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以及义齿老化,这些因素还有哪些变化?常规义齿解决不了时,种植体如何促进义齿的固位、稳定与支持?影响下颌无牙颌义齿固位的因素我们知道,牙槽嵴表面角化黏膜区域是义齿的主承托区,其面积越大越能为义齿提供良好的支持。对于下颌无牙颌,其牙槽嵴面积较上颌

3、小,牙槽骨吸收较快。对于吸收严重的下颌,仅颊棚区和磨牙后垫是下颌义齿的主承托区,且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义齿抗侧方摆动的能力降低,同时义齿边缘可动黏膜随着舌体及唇颊黏膜的运动影响义齿的伸展及固位。因此,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支持等均不及上颌全口义齿。根据无牙颌牙槽嵴的形态,可将下颌牙槽骨吸收程度分为四级(表 1)。牙槽骨吸收首先表现在宽度的变窄, 影响下颌义齿的支持,继而表现在高度的降低,进一步影响义齿支持、固位及稳定。 此外,患者舌体的位置、 口底状态(下颌舌骨后凹的深度)亦影响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患者对义齿的控制。若患者舌体后移,口底抬高,则影响义齿舌侧翼缘的伸展,进而影响义齿的

4、稳定、固位和患者对义齿的控制;若患者舌体处于前伸下压位置,再结合基托的凹面形将有利于义齿的固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也会影响下颌义齿固位及稳定,一些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下颌全口义齿并行使咀嚼功能,而不受牙槽嵴条件及义齿设计形态的影响。对于一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即便牙槽嵴条件较好,也会影响义齿的固位。对于这一类患者可以通过种植义齿而获得良好的固位与稳定。无牙颌种植义齿效果循证医学证据关于无牙颌种植义齿效果是不是有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呢?如何证明我们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对于无牙颌患者,与传统全口义齿相比,种植义齿是否是最佳的选择?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传统全口义齿与种植义齿的功能(

5、客观)和感觉(主观)对比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发表。对于传统全口义齿,伯格(Berg , 1998 )、斯梅什雷( Smesley ,1989 )、卡普图尔( Kapur ,1997 )等学者的多项研究表明,经传统全口义齿修复后,66.7% 的患者完全满意、 25.6% 的患者基本满意、7.7% 的患者不满意。戈特曼( Geertman ,1994 、 1996 )的研究表明,对于下颌骨严重吸收( 15 mm )、传统义齿存在问题( 90%患者表示不满意) 的患者,行种植覆盖义齿 ( IOD )修复后,显著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咀嚼效能。IOD 又可分为种植辅助覆盖义齿和种植支持覆盖义齿,二

6、者相比, 在患者满意度、主观咀嚼能力无显著差异;接受TMI (2颗种植体)和IMZ(4个基桩)修复患者的客观咀嚼能力无显著差异;IMZ与全口义齿( CD )相比,有显著差异。下颌种植义齿的分类及杆卡式种植体的设计(一 )分类下颌种植义齿一般分为种植覆盖义齿和种植支持固定义齿两大类(图 1 )。其中,种植覆盖义齿又分为种植辅助覆盖义齿和种植支持覆盖义齿。 图 1 种植覆盖义齿和种植支持固定义齿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下颌无牙颌种植体辅助覆盖义齿杆卡式,在加强义齿固位、稳定、支持、控制方面有显著优势,且种植失败率几乎为零,患者容易接受,费用合理,操作相对简单。 (二)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的设计杆卡式种

7、植修复是通过连接杆将两颗种植体连接,当义齿后部产生咬合力时,义齿以杆为长轴旋转;义齿前牙区咬合力由种植体承担,而义齿后牙区咬合力由磨牙后垫和颊棚区承担。杆卡关节处呈圆形,可以允许义齿受力后转动。下颌前牙区, 通常有 5 个位点可以进行种植 (图 2),一般选择将种植体放在尖牙或第一前磨牙的位置,连接杆长轴可以保证与义齿旋转的轴平行,并且与中线垂直,连接杆与黏膜间留有 12 mm 间隙以利口腔卫生维护 (图 3)。两颗种植体间的距离一般为 20 mm ,放置两颗卡会有更好的稳定,因此杆的长度至少为 14 mm 。两颗种植体间的距离过远, 导致杆过长,并无益处,或影响前牙的排列,影响义齿形态,或产

8、生悬臂。图 2 植体位置图 3 杆的位置当下颌牙槽嵴吸收严重时,移动黏膜附丽较高,种植体周围为增生松软软组织, 易造成种植体周围炎,影响种植体寿命。因此,对于种植体周围缺乏角化黏膜者,可在二期手术时通过黏膜下层切除术、角化黏膜移植手术予以解决。为了增加固位,有些设计在连接杆远中位置增加太极扣( easy reach attachment ,ERA ),虽然可以增强义齿固位,但费用也相应增加;不建议使用3 颗种植体,因为与使用2颗种植体相比,其固位并无显著增强,且该位点种植体失败率几乎为零,因此没有必要多植入一颗种植体。总之,杆卡式种植体可以为下颌无牙颌义齿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更好的固位力、更好的

9、支持力、更方便患者维护、更平衡的负载力等优点,但与常规全口义齿相比花费较多,对技工要求更高。(未完,待续 . )作者简介张玉梅,女,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材料与器械杂志和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编委。一直从事口腔修复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项,省、市基金3 项。参加完成了国家“ 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等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30 篇,主译专著 2 部,副主编专著 1 部。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