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 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 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 类型。( 2)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列如住宅区、 商业区、工业区等。但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某一种功能区可能兼有其 他类型的用地。(3),1,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城市中所占的面积最大。 并且分化出了高级住宅区和中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外缘,房屋 面积较大,多处于城市河流上游,上风向

2、及环境优美、文化设施齐全的地方。 低级住宅区房屋面积狭小,往往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 分布,在某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特殊商业区(中心商务区, 简称 CBD ),其中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可以提供金融、 保险、旅游等服务。,3,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专业化程度较高,并且企业之 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工业企业多处于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 捷的地带用来布置其厂房和仓库等设施。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

3、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 1 同心圆模式:呈同心圆状,一般有五个同心 圆构成,形成因素是地租因素。2 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 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其形状由交通因素影响。3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 越来越大, 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 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 使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 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成多核心模式。(3)土地付租能力的不同,也决定着功能区的分布状况。其中,商业区付租能力最 强,所以分布在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区。 住宅区付租能力一般, 所以分布在距离市中心较远 的地

4、区。工业区付租能力最低,搜所以一般分布在距离市中心最远的地区。( 4)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2 社会因素,其中包括居民收入、本地知名度以及种族或 宗教信仰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3,历史因素,包括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昔日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4 行政因素,国家政策和行政规划 会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是有等级的,这种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从小到大一 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5、。特大城市约有一百万人口以 上。大城市一般有 50-100 人口左右。小城市有 20 万以下的人口。(2)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此 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 之外。(3)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等级会逐渐升高。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 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出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比如资源丰 富区和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可以通过其优势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城市 等级。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 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 这些

6、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 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2)城市空间分布的不同会影响到各自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 3) 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 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较近。(4)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 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3)中心地理论(1)内容: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 彼此距离近,数目多。(3)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 层次

7、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4)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理想中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5)意义: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第三节 城市化1)什么是城市化?( 1)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就是城市化。(2) 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 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和保障程度 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推力因素有: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 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4)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

8、步的表现。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 中期:人口向 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但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 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3 后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中兴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其中 1、2 多出现与发展中国家, , 3 主要出现于发达国家。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有: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 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3) 1)城市化: 19 世纪到 20 世纪上半叶,表现为人口由乡村迁

9、往城市,成因 是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2)郊区城市化: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表现为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成因是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3)逆城市化: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表现为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成因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4)再城市化: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表现为人口迁往市区,成因是开发中 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绿 化环境。2)不利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圈的水质、水量和运动产生影响。 对土壤层产生影响,改变大气成分

10、,影响大气水热状况。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大气污染: 原因是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排出的烟尘, 工矿企业排放的烟 气。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后果是使城市环境质量 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措施有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实 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2)水污染: 原因是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导致。后果是使江河湖海 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措施有建立污水处 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3)固体垃圾污染:原因是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 高。、后果是危害人体健康和人体环境。 措施有及时清除, 实行分类回收利 用。4)噪声污染: 原因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后果 是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措施有使噪声大的工 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5)产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原因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