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_第1页
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_第2页
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_第3页
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_第4页
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泊船瓜洲宋朝: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 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 边 , 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 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 水等

2、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 市区东。】泊船瓜洲赏析一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 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 “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 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泊船瓜洲写诗情景公元 1068 年,熙宁元年,4 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长江水上,回望过去,他的家乡就在几重 山以外。诗人看着这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突然对大好的前程意兴阑珊,人还 未离去,他就开始

3、想回家了,明月啊,你何时照我回乡?古诗文精选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泊船瓜洲赏析二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 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 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 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 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 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 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 而且叙

4、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 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 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 符合诗的情境。泊船瓜洲赏析三“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 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 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 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 石的

5、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 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 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 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 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 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 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

6、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 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 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古诗文精选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 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 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 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 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 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

7、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 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 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 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 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 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 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 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 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

8、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 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 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 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 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 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 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 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

9、是如闻其声的一声 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 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 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 “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 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 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 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 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

10、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 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 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古诗文精选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 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 愉快的喜悦心情呢?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 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

11、词用作动词对春 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 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 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 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 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 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 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 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

12、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泊船瓜洲赏析四这首诗作于 1075 年(熙宁八年)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 舟次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沙,以依恋的 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 1037 年(景佑四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 京 ) ,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 今南京紫金 山 )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 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

13、深 ; 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 的视线转向了江岸。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 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 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 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 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 “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 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古诗文精选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绿”字则开拓一层,

14、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 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 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 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 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 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 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 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 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

15、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 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 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 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 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 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 舍:“春风何时至 ? 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 红漾

16、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 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的深度来说,上述数 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的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 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 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本诗曾获得“超然迈伦,能追逐 李杜陶谢“(彦周诗话 ) 的赞誉。这正是“频改”所致。但这首诗的佳处,并 不限于一字之工,当玩赏其全篇

17、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体要。泊船瓜洲评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 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 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古诗文精选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 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 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 抒情,情寓于景

18、,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 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 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 了“绿”。泊船瓜洲地名介绍京口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 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 800 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 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 1985 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 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987 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

19、船舶开放,具有比较 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 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 蜚声四海、五洲。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n)江区,瓜洲古渡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 景区,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中心 15km, 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是 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著名的千年古渡。“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 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 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 亭已

20、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钟山南京城内有钟山。古诗文精选古诗文泊船瓜洲赏析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之一。它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 45 平方公 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称誉。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 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 7.4 公里,南北宽 3 公里,周长约 20 多公里,蜿蜒起伏, 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 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 468 米,是金陵最 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海拔 360 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 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